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的四才

历史学的四才

发布时间:2021-02-24 06:48:09

历史学有哪些主要的流派

一、兰克学派
兰克(-1866)是欧洲19世纪影响力巨大的一位史学大师。曾经被腓特烈四世任命为普鲁士国家史官,编写《普鲁士王国史》,后来又用半辈子时间编写了《法国史》和《英国史》。70岁被授予贵族爵位,82岁高龄带着一群助手学生编写《世界史》。享年91岁,死后在家乡立纪念碑,绝对是人生赢家。
兰克学派的特点就是剥离所有的偏见,用纯粹客观的视角来陈述历史事实,注重实证。而且以政治史为主,收集第一手的史料追求广博。

二、年鉴学派
1929年,《年鉴》杂志在法国问世,年鉴学派也从此诞生。
年鉴学派觉得传统的兰克学派已经过时了。年鉴学派不仅研究政治史,而是研究社会总体历史;不仅收集文献史料,也收集其他史料;还提倡史学应该跨学科研究。
年鉴学派的两位创始人,费弗尔(1878-1956)和布洛赫(1886-1944),早在1929年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革新传统的工作。

三、新社会史
传统的社会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伏尔泰。
但新社会史却是从年鉴学派中脱胎出来,20世纪50年代才成型的。

四、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就是在历史研究中使用数理统计的方式,也算不上一个严格流派。
计量史学一般以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南北战争之前的南方奴隶制经济为起点,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1926-2013),他因在计量史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和西方的传统史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处于完全对立状态。
兰克本人也承认:“历史科学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性的。”所以兰克学派作为资产阶级御用史学,肯定和唯物史观水火不容。
马克思本人曾毫不留情地批判德国两大宗师,分别是黑格尔和兰克。批判前者是因为唯心主义,批判后者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兰克学派只是一群“收集趣闻轶事”的“历史的宫廷侍从”。

六、比较史学
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马克思也对历史比较研究做出过较大贡献。
但比较史学的开创者,当属法国史学家布洛赫。

❷ 历史学科虽然只有四十分,但是我平时只是十几分,眼看就要中考了,特别愁,怎样才能有效的提升

一、合理安排时间,不盲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周最好能够简单拟定一个学习计划,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每周一到五的晚上,作业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哪些事情,周末的早、午、晚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学什么、复习什么。
二、重视所有学科,不偏科。

我们大家都是普通的孩子,除非自己对某个学科非常偏好,否则还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科。当然,做到“科科全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做到这一点非常不
容易,那么对于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学科,一定要将基础知识吃透,保证不丢分;对于自己感觉头痛的学科,要做好计划,重点投入,争取能在自己可
控的范围内有比较大的提升。
也就是,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任何一门功课,因为放弃的这门功课就是自己的“短木板”。
三、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
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很多内容是他们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所得,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但恰恰是这些内容,对培养我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
设一个错题本,小到作业,中到随堂考、大到月考、期中、期末,将自己所做错的所有题目全部及时的收集整理,对每道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
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经常翻翻自己的错题本,回忆一下当时更改的过程,从而可以巩固薄弱的知识点。
尤其在考试之前,没有必要大量的做题,只要翻翻错题本,保证所有的错题涉及到的知识都已掌握,“成功”就在近在咫尺了。
五、放松不是不可以的。

千万不要从睁开眼睛,一直学到晚上闭上眼睛,大人还有个“审美疲劳”呢,不要说我们还是孩子,这样做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造成厌恶学习,所以,我们
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以这种状态去学习,收效会更大。
但是,“放松”也是一门学问,要按自己的兴趣放松。例如,在可以在家里到处放一些书,可以在学习之余随手拿起翻翻看,可以不用非常认真的只读一本书,浏览即可,起到放松的作用,同时又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

❸ 求解史家四长(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意思具体点

编纂历史是一门大学问,提倡史家应俱备才、学、识、德。四长是中国史学的优回良传统之一。答
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长之说。
史才,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史料的组织富有逻辑性和生动性,文字简洁、条理清楚。
史学,是指史学家历史知识的广博,掌握资料的丰富,考证史料的严谨。
史识,是指所持的观念、立场问题,即应该如何认识历史、判断历史。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认为“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史德是对历史学家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
任何一部能够传世的成功史书,无不贯穿与渗透着史家的才、学、识、德,尤其是后两者——史识与史德,即编撰者的史学思想与道德标准。
修史是探寻历史演化之道的认知活动,因此史家必须“先器识而后文艺”,要有正确的识见;同时更要“善善而恶恶,褒正而嫉邪”,应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忠于史实,坚持善恶必书,而且秉笔直书。

❹ 历史怎么学才可以学的很好

你喜欢听故事吗?一定喜欢,对,那你就一定会把历史学好。历史就是一连串的故事组成的。

学历史有两个难点

第一,是历史的时间。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是需要记住的,特别是年代时间,记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可以先把历史大的框架给建立起来,然后具体的时间再往里填补。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这中间的珍珠港事件是转折点,导致美国全面参战,1941年12月7日,这个日期记忆比较烦,可以用趣味的记忆法,“药酒是药要儿吃1941.12.7”没想到日本这个儿子酒醉后把珍珠港给炸了。

第二,是从历史的发展中找出规律,正所谓“以史为鉴”。比如我们出个热点问题“为什么美国可以发展成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却没有?”,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

我们就要从文化、历史、经济、地理各个方面去分析。美国的文化是传承欧洲的文化,欧洲文化是怎样的呢,是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而这些文化中有那些地方是适合美国的发展?那经济方面传承了什么呢,欧洲的工业革命正好为他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那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发展,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是那些方面制约了我们?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做才能赶上?

只记住了历史时间,那是记忆的工具,能从历史中发现规律,才是真正的智慧。以史为鉴,当你对这些都做了分析之后,空闲时候你还可以跟同学朋友侃侃大山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哦,对了,要经常跟朋友侃大山,去跟他们辩论这样的历史问题,如果对手足够强大,那将是你的幸事,因为你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去反驳他,历史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

❺ 怎么才能把历史学好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专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属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❻ 中国史学四大家是谁

4 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3 “国宝”——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2 中国学术界“一代宗师”——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1 百年博学人才—— 陈寅恪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❼ 历史学有哪些主要的流派

一、兰克学派
兰克(1795-1866)是欧洲19世纪影响力巨大的一位史学大师。曾经被腓特烈四世任命为普鲁士国家史官,编写《普鲁士王国史》,后来又用半辈子时间编写了《法国史》和《英国史》。70岁被授予贵族爵位,82岁高龄带着一群助手学生编写《世界史》。享年91岁,死后在家乡立纪念碑,绝对是人生赢家。
兰克学派的特点就是剥离所有的偏见,用纯粹客观的视角来陈述历史事实,注重实证。而且以政治史为主,收集第一手的史料追求广博。

二、年鉴学派
1929年,《年鉴》杂志在法国问世,年鉴学派也从此诞生。
年鉴学派觉得传统的兰克学派已经过时了。年鉴学派不仅研究政治史,而是研究社会总体历史;不仅收集文献史料,也收集其他史料;还提倡史学应该跨学科研究。
年鉴学派的两位创始人,费弗尔(1878-1956)和布洛赫(1886-1944),早在1929年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革新传统的工作。

三、新社会史
传统的社会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伏尔泰。
但新社会史却是从年鉴学派中脱胎出来,20世纪50年代才成型的。

四、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就是在历史研究中使用数理统计的方式,也算不上一个严格流派。
计量史学一般以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南北战争之前的南方奴隶制经济为起点,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1926-2013),他因在计量史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和西方的传统史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处于完全对立状态。
兰克本人也承认:“历史科学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性的。”所以兰克学派作为资产阶级御用史学,肯定和唯物史观水火不容。
马克思本人曾毫不留情地批判德国两大宗师,分别是黑格尔和兰克。批判前者是因为唯心主义,批判后者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兰克学派只是一群“收集趣闻轶事”的“历史的宫廷侍从”。

六、比较史学
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马克思也对历史比较研究做出过较大贡献。
但比较史学的开创者,当属法国史学家布洛赫。

❽ 历史学主要学什么

历史学不是历史!我是学历史的,大学,一般大学对历史上的某些东西,尤其是内近现代的东西是讳容言的!历史学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一种学科,但是你到了大学可以自己读一些史学上的专著,自己去感知真实的历史!!历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❾ 才性之学的历史

东汉选取官吏,采取地方察举和朝廷征辟的方式,很重视人物的品评鉴别。起初只是评论具体人物的高下。到东汉末年,社会变乱,评论人物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如许劭评论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仍依德性论人;而曹操选人则恃重才能,主张唯才是举。这种变化促使思想界由对具体人物的品评,进入对人才标准问题的讨论。汉魏之际讨论人才标准问题的著作,据史书记载有多种,现仅存刘劭的《人物志》一种。
《人物志》大体上反映了汉魏之际学术思想的变迁。它讨论品评人物的标准与原则,并提出了才性问题。刘劭十分重视人的才能,他把人分为圣人、兼材、偏材等等,又把人物分为12流品(类型),提出了人的才能出于性情的观点。他的这个观点接触到才和性的关系问题,并作了初步探讨。汉朝察举、征辟依据的标准是德性,不把才 与 性看成是矛盾的;而曹操的唯才是举,则认为才和性可以不相符。所以当时在才性关系问题上就出现了 4种不同的学说,即 四本才性 问题。《世说新语·文学》中钟会撰《四本论》条注引《魏志》说: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这 4家讨论才性问题的具体内容由于材料散佚已不得其详,但其讨论已进入了抽象的名理,涉及才和性 的涵义以及二者的关系。四本才性 的讨论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分野。曹操认为才、性可以不统一、属于曹魏集团的李丰、王广主张才性异、才性离,以论异、论离来反映这个集团的意志;司马氏提倡所谓 以孝治天下, 属于司马氏集团的傅嘏、钟会主张才性同、才性合,以论同、论合来反映司马氏集团的要求。

❿ 怎样才能成为历史学家

首先要有古文功底,才能去读懂文言历史。这需要有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古汉语语法大典等。
另外,要成为历史学家要具备以下素质:
1.要有爱好;
2.要勤奋,关于钻研;
3.要耐住清贫;
4.要耐住寂寞。

一、读《四书》、《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书。

二、《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的传统,全世界只有这一家历史最悠久,文献最完整,观念最正确。

三、现代史有两位大学者,唐德刚、余音时都是读私塾的顶级历史学家。

四、现在的学校教育,只能出抄书匠,不会出历史学家,要想成为历史学家,成人之前要读四书,之后读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重要地方要多背多记,然后通读二十四史,旁采诸家,才能有所建树。
http://ke..com/view/298779.htm?fr=ala0_1_1
看看这个牛人的经历吧!

一定要采纳啊!
我也喜欢历史,但是迫于生计,没有坚持下去!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的四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