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臧历史学家

臧历史学家

发布时间:2021-02-24 05:12:05

㈠ 藏族历史人物有谁

1、松赞干布,按照藏族的传统,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

2、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3、俄·洛登喜饶 ,1059~1109年,男,藏族著名翻译家,把大量梵文经典译成藏文。宋嘉祜四年(藏历第一饶迥阴土猪年,公元1059年),出生地在吐蕃羊卓地区(羊卓雍湖周边,今属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浪卡子县境。

公元1109年,洛登喜饶不幸病逝于桑耶附近的旅途中,享年52岁。

4、赤松德赞,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第37任赞普,755年至797年在位。在他任内,吐蕃国势达到鼎盛。他也为藏传佛教的弘扬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被后世尊为“吐蕃三法王”。

5、赤祖德赞,(815年–838年)在位。即可黎可足,年号彝泰,是吐蕃第40任赞普。816年(一说817年),赤德松赞去世,可黎可足立为赞普。

822年,唐朝和吐蕃第八次会盟,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因为第八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长庆会盟”。838年可黎可足去世,其弟朗达玛立为赞普。

㈡ 历史上有唐玄臧这人!!然后呢。。。。。。。

知道西安的大雁塔吗?唐僧是主持,在大雁塔讲经书,取回来的经书就放专在大雁塔里。去的是天属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和西游记说的差不多的。取经人嘛,当然很多了,路上肯定会死不少。那些经书就是佛教的经书呗,西游记里也说了一小部分的经书的书名了。

㈢ 臧的溯源

作者:臧运和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数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一、惟一祖后: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荣、振乾;世德世系: ;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鲁;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二、惟几祖后: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容德世系:振鹏;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唯以上两大家族庞大、兴旺。
三、惟精祖后: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启光世系(止);龙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众;禧光世系:汝明;宠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子、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四、惟时祖后: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五莲县仁里臧氏迁祖纯、 ,由诸城辛家窑迁居仁里村(原属诸城县),后因支系繁茂,由仁里迁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园、黄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数迁居胶东、北京、四川的重庆、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建国前还有去香港、台湾者。有的还侨居美国等国家搞科研或经商。
五莲县玉皇庙臧氏迁祖宸纲于清雍正年间由诸城徐家庄迁入,锡鹄祖由玉皇庙又迁至瓦窑沟,分支后的一支迁居范家车村。黄崖圈臧氏迁祖 由仁里村迁入,分支后又迁入松柏乡的白庙子、香店,现已传至十八世。五莲县叩官镇的于家崮子,许孟镇的花园,日照东港区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许孟镇的仁里村迁入,因年代久远主谱无记载,始迁祖失讳。五莲许孟镇的福禄头、福禄并臧氏由诸城汉车迁入,谱有记载。
日照两城臧氏由诸城迁入。五莲还有少数臧氏由胶南迁来。五莲的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臧氏均由诸城郝戈庄迁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当兵专业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边,干部南下、考学就业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东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国各地甚多,从大江南北到海疆边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云南、四川到东北的黑龙江都有诸城臧氏、崖上庄臧氏、胶东臧氏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但都没有忘记祖居地山东诸城、崖上庄、福山县。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㈣ “臧”姓的由来

■ 由来
西周时鲁孝公有个儿子叫子臧,隐公 时任大夫之职。当时鲁隐公以谦谦君子闻名于列国,但实际上是个迂腐之人。其母是惠公的小妾,惠公本打算立公子轨为嗣君,但惠公死时公子轨尚幼,群臣就立隐公为君。隐公为表君子之态,就宣称自己死后由轨继位。公子轨长大后,公子军对隐公说:“自古以来传位是传子不传弟,你已当了十一年的鲁君,怎么还说自己只是暂摄位呢?这样会使人心不隐,不如把轨杀了以免后患。”话没说完,隐公就把耳朵捂住说:“这是什么话呀!”子臧知道后,就对隐公说:“如果你认为军说的话不对,就应该把他这话公布于朝,然后申明其罪而杀掉,这样公子轨就会对你恩载德。你这样不闻不问,公子晕会怕轨继位后报复他,而公子轨亦怕你动心。你这不是给自己造成危害吗?”话没说完,隐公又捂住耳朵说:“怎么能这样呢?怎么能这样吗?”结果不久,公子军和公子轨果然合谋暗杀隐公,证明了子臧的预见。后世谈到子臧时,遗憾这样一位有眼光的人未能得发挥的机会,但他的后代,却世为鲁官,他的子孙以他的名为姓,就是臧姓,奉子臧为臧姓始祖。

■ 发展
东海。
■ 名人
臧荼,汉初大臣,封燕王;臧宫,汉代大臣,封郎陵侯;臧中立,宋代名医;臧懋循,明代文学家、戏剧家;臧庸,清代经学家。

㈤ 臧传佛教有的塑象为什么人为挡住下半身

藏传佛教的一些挡住下半身的多是人们认为的双修像。其实这种男女像是表法的,表自受用专,他受用属。这是来自印度的一种表法的方式。
现在很多人看了生起了邪见,以为是男女双修,更有人以此骗财骗色,大造恶业。
这也是藏传佛教出家人,没办法的办法。

㈥ 臧姓的来历

臧氏来来源

[臧氏属地]
东海郡,源今山东兖州东南。

[臧氏来历]
臧(Zāng)姓起源有二:①《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名彄(Kōu),字子臧,其子孙就以他的字“臧”为姓,称臧氏。②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也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鲁国的始创者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因此,两支臧姓子孙其实都是周公的后裔。

[臧氏名望]
臧姓名人,西汉有燕王臧荼,东汉有出使匈奴的中郎将臧旻,南朝齐有史学家臧荣绪,明代有文学家、戏曲家臧懋循,清代有文学家臧琳。

㈦ 臧姓的来历! 谢谢

■姓氏源流

臧姓起源有三。
一是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名驱,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在今山东省境内),建立“臧”国,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臧”为姓。
二是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三是“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两支“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郡望堂号

地望分布:江苏东海县,山东沂水县。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两省,还有河北,河北有很多很多。如臧庄子、臧村、臧家屯、臧家庄等。

■臧姓名人

臧荼,西汉有燕王;
臧旻,东汉有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臧荣绪,南朝齐有史学家;
臧懋循,明代有文学家、戏曲家;
臧琳,清代有文学家;
臧赐,春秋时鲁国大夫。
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
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臧霸,字宣高,费县方城镇一带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类同临沂地区行政长官第一把手。他为人正直义气,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三国志》中,称他为“气节之士”。

■臧姓宗祠通用对联

〖臧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志士全义;
刺史建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广陵射阳人臧洪,字子源,举孝廉,初任即丘长,董卓专权时,他任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劝说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联合讨伐董卓。后来归附袁绍,历官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曹操围攻张超时,袁绍不去救援,他便与袁绍断绝了关系。袁绍攻打东郡,城破后被杀。下联典指南朝宋莒县人臧质,字含文,文帝时任徐、兖二州刺史。元嘉末年镇守盱眙,抵御北魏的进犯有功,又参与讨伐元凶刘劭,封始兴郡公。

志士全义;
刺史能军。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东海世泽;
谏鱼家声。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彄。曾谏鲁隐公如棠(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北)观鱼。

云台勋绩;
郜鼎铭箴。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朝臧宫从光武征战,以勇著称,破群贼,以功封郎陵侯,云台著其勋绩。下联典指春秋宋华父督弑殇公,以郜大鼎赂鲁,桓公取之,臧孙达谏之。周内史称其“谏之以德”。

生应瑞梦;
计脱孤儿。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南朝徐陵,号孝穆,其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凤而生徐陵。鲁乱时,鲁孝公保母臧氏以子代孝公,孝公得免害,号称“义保”。

〖臧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鄞南显奇效;
水乐留丰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医臧中立,毗陵人。元丰中,至鄞南湖,日治愈病人数千人。见《尚友录》。下联典指明代书法家臧性,字孟痒,鄞县人。永乐中,以善书征秘阁,缮写《永乐大典》。官宜兴令,刚毅严谨。见《尚友录》。

〖臧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义和招民千户;
文仲历仕四君。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临海太守臧熹,字义和,好经籍,后习骑射,志立功名。晋隆安初人武帝至建业,收图书、器物、封府库。就临海太守,整顿纲纪,招致流民,归者千余家。下联典指春秋鲁国正卿臧孙辰,名辰,字文仲,历仕庄、敏、僖、文四朝,老成持重,维护宗法礼治,对外主张加强 助。互曾亲自携带币器,告籴于齐,以赈鲁饥。

〖臧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东邻西舍千祥聚;
海宴河清万象新。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臧姓名门望族居住院地“东海”(郡)嵌字联。

万人御敌称忠勇;
百卷宏篇见匠心。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官吏臧纾青(1796-1854),字牧庵,江苏省宿迁人。道举人。鸦片战争爆发后,曾团练乡兵万人,备以御敌。1841年入扬威将军奕经幕府。他反对妥协求和,主张奏召林则徐至浙江襄办军务,创伏勇散战法以破英国侵略军。下联典指南朝齐史学家臧荣绪(415-488),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少耽书史,有志节,与吴康长期隐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潜心著述,成《晋书》一百一址卷,记两晋史事详尽,为唐初官修《晋书》的主要依据。

徐孝穆生应瑞梦;
鲁义保计脱孤儿。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陈徐陵母臧氏事典。下联典指周·鲁孝公保姆臧氏。

凌霄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臧克家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文学家臧克家自题联。

〖臧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气干雄宏,擢二州民牧;
学问淹博,修一代史书。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刺史臧质,字含文,有气干,文帝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后因功封始兴郡公。下联典指南齐主簿臧荣绪,莒人。钝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又著五经序论。隐居教授,自号被褐先生。

==

臧氏溯源

作者:臧运和

一、远代先祖追溯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数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二、近代族居简考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近年来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目前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三、现代族人分布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一、惟一祖后: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荣、振乾;世德世系: ;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鲁;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二、惟几祖后: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容德世系:振鹏;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唯以上两大家族庞大、兴旺。
三、惟精祖后: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启光世系(止);龙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众;禧光世系:汝明;宠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四、惟时祖后: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五莲县仁里臧氏迁祖纯、 ,由诸城辛家窑迁居仁里村(原属诸城县),后因支系繁茂,由仁里迁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园、黄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数迁居胶东、北京、四川的重庆、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建国前还有去香港、台湾者。有的还侨居美国等国家搞科研或经商。
五莲县玉皇庙臧氏迁祖宸纲于清雍正年间由诸城徐家庄迁入,锡鹄祖由玉皇庙又迁至瓦窑沟,分支后的一支迁居范家车村。黄崖圈臧氏迁祖 由仁里村迁入,分支后又迁入松柏乡的白庙子、香店,现已传至十八世。五莲县叩官镇的于家崮子,许孟镇的花园,日照东港区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许孟镇的仁里村迁入,因年代久远主谱无记载,始迁祖失讳。五莲许孟镇的福禄头、福禄并臧氏由诸城汉车迁入,谱有记载。
日照两城臧氏由诸城迁入。五莲还有少数臧氏由胶南迁来。五莲的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臧氏均由诸城郝戈庄迁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当兵专业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边,干部南下、考学就业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东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国各地甚多,从大江南北到海疆边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云南、四川到东北的黑龙江都有诸城臧氏、崖上庄臧氏、胶东臧氏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但都没有忘记祖居地山东诸城、崖上庄、福山县。
四、臧氏官爵叙略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㈧ 古代姓臧的名人

1、臧荼

臧荼(?-前202年),燕王韩广部将,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

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立臧荼为燕王,都蓟。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

汉三年(前204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臧荼和楚王(原为齐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原为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原为衡山王)吴芮、赵王张耳共同尊奉汉王刘邦为皇帝。汉高祖登基两年后把谋反的燕王臧荼杀掉。

2、臧旻

臧(zāng)旻(mín),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时期将领。《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

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拜议郎,转长水校尉,历任中山、太原太守。《全后汉文》收录有其作品《上书讼第五种》。

3、臧荣绪

臧荣绪(415-488年),自号被褐先生,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历史学家。

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所著《旧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永明六年,卒于家。

4、臧懋循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汉族,浙江长兴人。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以编著《元曲选》而闻名,是元曲选编之大成者。

臧懋循七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万历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

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风雅一时。万历十三年,因携带妾童,出城游乐,被罢官,回归长兴。慕黄山、白岳之胜,策杖往游,赋诗言志。

万历二十四年与族人合捐重修鼎甲桥,桥和桥志铭(石刻)今尚保存完好。是年,全家移居南京。二十七年作《巳亥书事》一诗,指责朝廷贪得无厌,税监四出。

二十九年,与曹学俭、陈邦瞻等名士结金陵诗社,相亘唱和,并辑有《金陵社集》8卷。于万历三十年,挈家返回长兴。

懋循的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宗》、陈田《明诗纪事》中均选有臧懋循诗作,在明代文坛上颇有声誉。与湖州友人吴稼登、吴梦畅等,并称“吴兴四子”。

懋循见家乡一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便萌发编印杂剧的愿望,到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万历四十五年,67岁时编成《元曲选》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工书法。且精通音律。

5、臧霸

臧霸(生卒年不详),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

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

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

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魏明帝时又加封五百户,死后追谥为“威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臧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臧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臧荣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臧懋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臧霸

㈨ 臧氏起源于什么地方有多少年的历史全中国有多少姓臧的人

臧姓起源
来源: 臧传棋的日志
臧(Zā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用封地作为姓氏的。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彄(音抠),被封到臧邑(今山东省境内),人们称为臧彄。后来,他的后代子孙就用他的封邑名“臧”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臧姓(见《通志》)。 2、用祖先的字作为姓氏。鲁惠公的儿子名欣,字子臧。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字“臧”用为自己的姓氏。这是臧姓的另一个源头。

····················聚集地(迁徙分布)

臧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叫“彄”,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建立“臧”国,作为鲁国的附庸国,人们于是称呼他为臧彄。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地名“臧”为姓。“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而臧彄的父亲,是鲁国君主鲁孝公。鲁孝公的远祖,追溯上去也是黄帝。所以臧姓也是龙的传人。这是中国姓氏的普遍现象,姓族的溯源多在炎帝或黄帝,中国人所以叫炎黄子孙。臧姓后来在东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海望。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省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

····················历史名人

臧 获:相传为春秋时代鲁国人,不善於驾马。《韩非子˙显学》: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淮南子˙主术:虽有骐骥騄駬之良,臧获御之,则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 臧 洪:字子源,东汉末年广陵射阳人,还是十五岁少年时,就因为行为孝廉而出名。历官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他在董卓横行霸道时,游说各地的首领,合力讨代董卓,成为历史名人。 臧 庸:清代文人,经学家。因学问好而天下知名。 臧 琳:与臧庸同时闻名天下的文人。 臧荣绪:南朝史学家,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 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 臧在新:子与咸,江苏省阜宁人,清任广东省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臧克家:当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27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曾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曾任《文讯》月刊主编。出版政治讽刺诗《宝贝儿》。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诗刊》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评论集《学诗断想》、回忆录《诗与生活》,有《臧克家诗选》、《臧克家文集》六卷。

㈩ 历史上姓臧的人物和事迹

藏荼,西汉有燕王;
臧旻,东汉有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臧荣绪,南版朝齐有史学家;
臧懋循,明权代有文学家、戏曲家;
臧琳,清代有文学家;
臧赐,春秋时鲁国大夫。
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
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臧霸,字宣高,费县方城镇一带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类同临沂地区行政长官第一把手。他为人正直义气,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三国志》中,称他为“气节之士”。

阅读全文

与臧历史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