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

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23 22:33:41

㈠ 高二文科历史

不好弄。我这次月考历史考了文联第一。84分(100)。也不用太气馁。尺有所短内寸有所长,每容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可能擅长别的。历史,在于平时的积累。从初中到高中都要较好。课上也要注意听讲,要及时复习。方法是比如用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起来。多做题你就会有经验了。角度要和出题人的角度一样是有可能做到的。
后补 期中考试又考了第一94(100)。

㈡ 高二文科知识点归纳

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唯物论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辩证法概念原理

第二课
概念

1.联系 2.因果联系 3.原因 4.结果 5.整体 6.部分 7.运动 8.静止
9.发展 10.新事物 11.旧事物

原理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联系表现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等等。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方法论]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5.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有条件地存在着。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
[方法论1]一要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后果;
二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三要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方法论2]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对认识世界的意义)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对改造世界的意义)
[反对]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6.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1)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界限。整体不能同时又是部分,部分不能又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2)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局部;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1)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之间)
[原理内容引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方法论]首先树立全局观念,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反对]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

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9.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第三课

概念

12.矛盾 2.对立 3.统一 4.矛盾的特殊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主要矛盾 7.次要矛盾 8.矛盾的主要方面 9.矛盾的次要方面 10.两点论 11.重点论

原理
1、对立统一原理
[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反对] 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虚幻的、任意的,否认了转化的条件性,是错误的。

3、矛盾客观性原理
[内容]: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
[方法论]: 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4、矛盾普遍性原理
[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反对]: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矛盾的每一个侧面也各不相同。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7、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反对]: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单打一”的错误观点。

8、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主流、分不清事物的性质;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9、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 “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主次不分的均衡论。

第四课
概念

1.外因 2.内因 3.量变 4.质变 5.辩证法 6.形而上学

原理
1、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充分重视内因,不能忽视外因,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反对]:颠倒内外因的作用;片面看待内外因的作用,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2、量变质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量变,再一次引起新的质变,如此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
[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
[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论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念原理
第五课
概念

1.人的自觉能动性 2.认识的根本任务 3.感性认识 4.理性认识 5.现象 6.本质
7.真象 8.假象 9. 真理 10科学理论 11. 分析 12. 综合 13.合理想象 14. 创造性思维(创新)

原理

1、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内容: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想、做、精神状态。
方法论: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要求尊重规律正视条件,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反对: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观、形而上学观。

2、 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内容〕:经过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反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或以现象代替本质,导致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事与愿违。

3、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在于:二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反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代表本质;看不到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否认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可以凭借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是较为肤浅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相对于感性认识来说更深刻更正确更可靠。二者都是认识,形式都是主观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自觉地把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反对〕:浅尝辄止,满足于感性认识,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原理
〔内容〕:由于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性质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自觉追求真理,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反对〕:克服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与错误理论、谬误进行坚决的斗争。

6、客观规律(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规律(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7、创造两个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原理
〔内容〕:要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前提是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关键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方法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累感性材料;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反对〕:不肯付出艰辛劳动进行积累;不肯开动脑筋浅尝辄止。

8、认识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原理
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深度上认识要不断深化,广度上认识要不断扩展,进程上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总之,认识要不断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深化、扩展、推移认识(发展认识),实现理论创新。
反对: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

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
〔内容〕: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
〔反对〕:只分不联,或简单机械相加、忽视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错误。

10、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意识原理(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内容〕:
(1)含义:创新即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背景:21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3)目的作用: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当今形势: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国际上各种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也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创新则不能发展,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6)所以,青少年学生要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将来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反对〕:反对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敢超越、停滞不前的思想和行为;也要反对胡乱怀疑、凭空想象、违背规律、背离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醒同学注意:哲学,应该着重掌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关系可一展开为四句话。即世界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知晓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人是怎样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正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才涉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问题)人与世界关系怎样(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十八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十八个哲学原理是: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只有熟练地掌握十八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才能根据试题要求,选择恰当的原理,实例结合地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哲学题目应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用哪部分的内容作答。(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哲理,哲学方法论,哲学原理)

2.解主观性试题“四步法”: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第二步:审读材料,划分层次,明了题意。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要用的理论。 第四步: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3.答题的一般格式:①原理 ②方法论 ③结合材料分析(详细程度由分值决定,一般是多分多答,少分少答) 4.答题要求:序号化,段落化,简洁化,清晰化,规范化。

㈢ 高中历史文科会考知识点总结(最好按时间顺序,国内外分)

必修一政治史,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中国近现代: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各种战争及建国后各种建设;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得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冷战,多极化。 必修二经济史,分中国古代:各朝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等;中国近现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建国后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等;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苏联的经济建设;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得发展(孔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进步思想家),道家思想;中国近现代: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康梁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理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世界古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世界近现代:启蒙运动等。 必修三科技文化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数学及天文历法,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中国近现代:两弹一星,袁隆平杂交水稻,信息技术发展,双百方针,现代教育发展;世界:伽利略,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文学发展,美术发展,音乐发展。 重点大概就是这些,建议分各个时期记忆,条理比较清晰,望采纳

㈣ 高二文科历史问题...

按你的要求从新航路开始如有需要以前的也有:1405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1407) 帖木儿於东进途中病死
1417年 天主教会分裂终止,教皇仍留在罗马
1430年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
1431年 法国女青年贞德牺牲
1449年 土木堡之变
1453年 土耳其灭东罗马
1455年 英国蔷薇战争(-1485)
1457年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1488年 葡萄牙人第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1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圣萨尔瓦多岛
1498年 葡萄牙人达.加马试航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到达南美洲东岸
1502年 哥伦布到达中部美洲。近世普鲁士建国
1517年 葡萄牙人擅测中国海港 罗马教皇派人往德意志推销赎罪,宗教革命开始
1519年 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命令,带领远航队环游地球(-1522)
1543年 哥白尼逝世,《天体运行」遗著发表
1553年 葡萄牙侵占澳门
1564年 英国戏作家莎士比亚在世(-1616)
1567年 张居正用事
1579年 英国殖民势力开始到印度
1580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澳门
1582年 日本丰臣秀吉统治(-1598)
1596年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世(-1650)
1600年 日本德川家康取得政权;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16年 努尔哈赤建后金国
1618年 欧州三十年战争(-1648)
1626年 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位
1633年 意大利伽利略因倡地动说入狱
1642年 英国革命开始(-1649)
1643年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世(-1727)

1644年 李自成入北京,清军入关
1649年 英国成立共和国(-)
16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至1681年 三藩之乱
1681年 大彗星出现,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预言七十六年后再出现
1681年 郑克爽降清
1685年 英国人在广东立商馆,开始通商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修约
1694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世(-1778)
1706年 北美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世(-1790)
1712年 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丁赋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世(-1778)
173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在世(-1819)
1749年 德意志文学家歌德在世(-1832)
1773年 英国北美殖民地波士顿茶叶事件
1775年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2)
1782年 《四库全书》编成;广东十三行成立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4年 英国瓦特成改良蒸气机
1789年 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革命开始(-1794)
1796年 法国拿破仑远征意大
1799年 清算贪官和珅 法国拿破仑政变
1809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世(-1882)美国政治家林肯在世(-1865)
1828年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世(-1910)
1837年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38年 清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 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50年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1852年 法国路易拿破称帝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7年 第一次英法联军
1859年 苏伊士运河工程开始(-1869)
1860年 英法联军入京,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1894)
1861年 慈禧当权开始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世(-1941):美国南北战争开始(-1865)
1862年 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林肯被刺
1867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9年 苏伊士运河通航
1870年 普法战争(-1871)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6年 清派学生到英、法学习
1879年 日本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斯大林在世(-1953);美国爱生发明电灯泡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 康有为公车上书
1896年 中俄密约 第一次现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1898年 戊戍变法失败
1899年 义和团开始兴起
1900年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东南互保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4年 日俄战争(-1905)
1905年 中国同盟会创立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6年 英国工党成立
1911年 辛亥革命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 宋教仁被刺;袁世凯被选为大总统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8);巴拿马运河通航;日本对德宣战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筹备称帝
1916年 袁世凯称帝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孙中山护法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 护法运动失败 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五四运动:中华革命党改称中国国民党 巴黎和会:共产国际成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华盛顿九国会议
1923年 孙中山越飞宣言 德国希特勒带领党徒占巴威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联俄容共
1925年 五卅惨案;省港大罢工;广州沙基惨案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7年 蒋介石清党与汪精卫分共;共产党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然后退入井冈山
1928年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湖南、湖北成立红军和革根据地;济南惨案;张作霖被炸死
1929年 经济大萧条(-1933)
1930年 蒋介石围攻共产党开始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一.二八事变;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 国联派李顿调查团到中国
1933年 德国希特勒专政开始;日本及德国先后退出国联
1934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国民政府迁重庆、南京大屠杀 意大利退出国联
1938年 汪精卫投日本
1939年 德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45)
1940年 德、意、日三国同盟成立
1941年 皖南事变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2年 中共延安整风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3)
1943年 共产国际解散;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中、美、英二国开罗会议
1944年 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1945年 抗战胜利;国共重庆会谈;双十协定 苏、美、英雅尔达会议:联合国组成;德国投降;苏、美、英三国波坦会议;日本投降
1946年 国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联合国第一届大会
1947年 内战爆发 印度、巴基斯坦分治
1948年 国共势力逆转,三大战役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㈤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重难点

历史除了抄古代史和文革,其他全是重点,历史最拿分的和需要练的就是材料分析,多看看材料分析题的答案~~
地理最后一册可以只看一遍,关于第一册的地球运动,要是能做到脑子里有一个在动的太阳系,那就不会丢分了,要多做题多看题,大题分条答点,我那会一般几分的题答几条,能写上什么就写什么,高中地理所有考试没有低过95,吼吼吼。。。
政治经济和哲学是重点,要做到能默写目录能靠66,再能记每一节的要点能考80;政治记住套话就行了

高考文科的重点当然是要会考试啦~~知识点是基础必须扎实掌握啦~应试技巧在每次考试中自己找自己的方法,考前想好一切不利于分数的可能~

㈥ 高二文科历史的重点是什么,

历史说复一下,我个人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制,世界工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史,还有关于共产党的那些事,不知道你是考全国卷还是省市的,各地情况不同,最好的答案还是应该找你老师要。不要太担心,高三一般都是系统的复习,多跟你老师同学请教,只要你有心,努力,丢掉的都能补回来的!
你一定行的,加油!

㈦ 历史复习提纲 高二文科及整个高中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㈧ 高二文科历史要背哪些

随便找个学习网就有了

㈨ 高二文科文科,历史,地理,政治,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历史除了古来代史和文革,自其他全是重点,历史最拿分的和需要练的就是材料分析,多看看材料分析题的答案~~
地理最后一册可以只看一遍,关于第一册的地球运动,要是能做到脑子里有一个在动的太阳系,那就不会丢分了,要多做题多看题,大题分条答点,我那会一般几分的题答几条,能写上什么就写什么,高中地理所有考试没有低过95,吼吼吼。。。
政治经济和哲学是重点,要做到能默写目录能靠66,再能记每一节的要点能考80;政治记住套话就行了

高考文科的重点当然是要会考试啦~~知识点是基础必须扎实掌握啦~应试技巧在每次考试中自己找自己的方法,考前想好一切不利于分数的可能~

㈩ 高二文科生求历史的复习资料

网上的话 去学科网吧! 不用冲钱的!

阅读全文

与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