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台湾历史学者

台湾历史学者

发布时间:2021-02-23 21:46:01

『壹』 台湾历史教科书

台湾的历史课本,就一般而言是十分客观的,里面并无包含任何统.独思想,较有争议的部分也提的比较少,几乎没有做什么功过的批判,对于统一或独.立的问题,多半的台湾.人都是支持 "不.统.不.独.不.武" 的,因为台湾.人本身就认为中华民国才是中国的正统,不需要多此一举去做独.立的举动,这样感觉就像是自己抛弃了中国的固有传承一样,而统一方面,台湾.人更是无法忍受共.产.体.制,或许共.产.政.权想出了种种对应的解决方案,如:建立"台.湾.特.别.行.政.区",但这依然还是让台湾.人难以接受,因为这感觉就像是附.庸一样,台湾人的民.主.自.由是你们难以想像的,就像楼上说的一样,若是国.家.元.首有不符合民意的政策,人民甚至有权力将之赶.下.台,台湾的总.统自然就不会提出什么统.一或独.立这些可能引起民.怨的政策。

给个连结,如果能联得进去的话就自己看吧!
http://ms1.fhsh.tp.e.tw/~linghsun/content.htm

『贰』 有谁知道一位姓钱的著名近代历史学者,民国人,后来好像去台湾了,这个人是谁全名是什么

钱穆,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回家,斋号素书答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逝世。

『叁』 中国关于台湾历史

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明郑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原住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 1954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造成台湾同祖国分离的状况。

(3)台湾历史学者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在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中以 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 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肆』 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的著名文人有哪些

钱穆、林语堂、梁实秋、张大千、黄君璧等。

1、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2、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3、梁实秋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共同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4、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

5、黄君璧

黄君璧(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

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3年与卢振寰、黄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画社。

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

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书画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君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钱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大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梁实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语堂

『伍』 台湾有哪些知名的历史学家

以下仅列部分中华民国籍在台、去台的历史研究有成之学家、学者(包括去世在世者):
B
柏杨(河南人,作家、思想家及历史评论家,著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年表等)
C
陈永发(四川人,著中.共七十年、红.太.阳下的罂.粟.花等,现任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长)
陈荆和(台中人,华侨与越南历史专家,著国史遗编、大越史记全书等)
陈鹏仁(台南人,前国民党党史会主任委员,著中日外交史、从甲午战争到中日战争等)
蔡哲茂(台北人,古文字与古代史专家,以甲骨缀合闻名于古文字学界,著甲骨缀合全集、续集等)
D
杜正胜(高雄县人,中国上古史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周代城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等)
F
傅斯年(山东人,早年五四运动领袖之一,著东北史纲、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等)
傅乐成(山东人,傅斯年之侄,隋唐史专家,著中国通史等)
G
郭廷以(河南人,中国近代史学的开拓者,著近代中国史纲、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等)
H
胡适(安徽人,倡导新文化运动,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等)
胡秋原(湖北人,美国传记学会《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之一,著有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在唐三藏与浮士德之间等)
黄彰健(湖南人,主要研究明清政治史与法制史、中国上古史、经学与宋明理学和二二八事件真.相,著明实录校勘记、周公孔子研究、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等)
J
蒋永敬(安徽人,著抗战史论等)
K
孔德成(曲阜人,孔子后裔,前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著孔子世家谱、明清散文选注等)
康乐(台南人,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与佛教史,著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等)
L
罗家伦(浙江人,早年五四运动领袖之一,著新人生观、耕云集等)
连横(台南人,享有「有节操的台湾史作者」之誉,著台湾通史、台湾语典等)
刘维开(台湾人,中国近代史研究者,著蒋中正的一九四九、罗家伦先生年谱等)
N
南怀瑾(浙江人,国学学者,积极传播中国古代文化,著易经杂说、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等)
钮先钟(江西人,战史专家,著孙子三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
P
彭国栋(湖南人,主编《清史》闻名,著艺文掌故等)
Q
钱穆(无锡人,国学大师,著国史大纲、古史地理论丛、中国思想史等)
R
阮铭(上海人,中.共胡.耀.邦文胆,1988年出走大陆,成为中.共党.史专家,2002年入籍中华民国,著有历史转折点上的胡.耀.邦、邓.小.平帝国等)
W
吴相湘(湖南人,著孙逸仙传、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晚清宫廷实纪等)
X
许倬云(无锡人,专长中国文化史、社会史和中国上古史,娴熟西方历史,著求古编、西周史等)
Y
余英时(安徽人,师从国学大师钱穆,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著史学与传统、朱熹的历史世界等)
严耕望(安徽人,师从国学大师钱穆,享有「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之誉,著唐史研究丛稿、治史答问等)
Z
张玉法(山东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专家,著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稿等)
另外还有诸多如郭华伦、王健民、王泛森等历史学者,不一一赘述。

『陆』 台湾的历史资料

台湾介处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间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船只的停泊与货物转运站。在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及西班牙分别占领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进行殖民统治。后来荷兰人将西班牙人赶走,统治台湾西部。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两万五千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1662年2月,荷兰签约投降,台湾进入郑氏王朝时期。在此期间汉人开始大量移入台湾,逐渐成为台湾主要构成人口。1683年,郑氏后人归顺清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统治全岛的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台湾为中华民国政府所接收,1949年台湾与澎湖、金门、马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期台湾
就地质学上来说,距离现今三百万至一万年的更新世冰河期期间,台湾曾数次与大陆本土相连,当两地相连时,大陆的生物及古代人类可能来到台湾定居。目前台湾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在而台南县左镇一带挖掘出的原始人类骨骸,被称作左镇人。然而在左镇地区并没有相对应的文化存在。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而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现有的证据而言,目前台湾最早的文化为长滨文化(以台东县长滨乡的八仙洞遗址最具代表性),挖出了大量的粗制石器及骨角器。虽然长滨文化与中国南方的文化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学证据而言,尚不能确定台湾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是哪一种族群的人类所留下的。
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及金属器时代的文化与旧石器时代文化关联性不高,较著名者有台北县八里乡的大坌坑文化及十三行文化、台北盆地的圆山文化及植物园文化、台东县的卑南文化等遗址,其中部分遗址中曾出土来自中国大陆的钱币等物品,说明部分文化可能与台湾以外地区有所接触。目前我们已能够确定,新石器时代(始于纪元前5,000年)以来的史前文化,是台湾南岛语系民族的遗留。也就是说,在原住民定居于台湾以前,可能还有别的族群曾经在此定居过。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曾表示:“今日在台湾被视为原住民的诸民族之间,不乏证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头传承。自史前时代起,在本岛即有近20种的先住民族”。此外,也有部分文化可能是今日原住民的祖先,例如十三行文化人可能是凯达格兰族的祖先,不过目前的考古证据还不能完全确定台湾原住民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台湾的原住民族呈现多元而复杂的情况,中华民国官方认定的原住民原为泰雅族、赛夏族、卑南族、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达悟族等九族。21世纪后,又新认定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四族,他们今日多居住在山地与东海岸纵谷,其文化特色至今大抵尚清晰可辨。
除了官方认定的原住民外,台湾尚有遭汉化已几乎不存的平埔族。曾为全台湾最主要族群的该族群,大致上则可分成十族:凯达格兰族、噶玛兰族、道卡斯族、巴则海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邵族、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台湾原住民并没有文字,因此我们只能由古籍记载及考古证据来推断原住民的早期历史,其中重要的历史文献包括《东番记》、《萧垅城记》等。
台湾与古代中国的接触情况不明朗。在中国史书,包括《三国志·吴志》、《隋书·流求传》及《文献通考》中,有疑似台湾的记载出现。例如《隋书·流求传》记载:“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及部分学者主张这是台湾与中国早期联系的证据,不过一些学者主张并无法证明这些文献中描述的就是台湾,部分认为史书所记者是琉球群岛。目前所记者确定为台湾且较无争议的最早文献纪录,是《元史·琉求传》。台湾在何时成为中国版图也有争论,目前多将台湾海峡中的澎湖群岛及台湾本岛分别论述:澎湖群岛在元朝即曾设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泉州府;而台湾本岛则在清朝首度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荷西统治
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大航海时代。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琉球人、汉人、海盗游走进出于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的西班牙、据有爪哇的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此时,各国对台湾的称呼不尽相同。日本称台湾为“高山国”、“高砂”,葡萄牙人则取名为福尔摩沙(葡萄牙语:Ilha Formosa),乃“美丽之岛”之意。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荷兰人在远东的商业目的,原以明帝国为重要对象,但因受制于葡萄牙人的竞争和明帝国的抵制,荷兰人只好转向澎湖,先后在1604年、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但因澎湖为明朝领土,所以明政府亦两度派兵驱离荷兰人。1604年沈有容成功赶走荷兰人,但在1623年则,历经8个月不分胜负,终而议和。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政府则无异议,经此议和,荷兰人遂在1624年进入南台湾,建“奥伦治城”,后又改建为“热兰遮城”。1656年建“普罗民遮城”。
荷兰人侵入台湾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马尼拉派兵占领台湾北部,先后占据鸡笼(今基隆)、沪尾一带,并建造了“圣多明哥城”,与南部的荷兰人展开殖民与商业竞争,不过情况不甚佳。此外,西班牙统治者在金山、三貂角(San Diego)等地都建有天主教教堂,试图向原住民传教。西班牙神父也对原住民语言作了一些研究,著有《台湾岛淡水语词汇》(西班牙文: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1642年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占领了二城。
荷兰统治台湾前后共约38年。其极盛时(1650年)的统治范围包括嘉南平原为主的地区,北部的西班牙殖民地二城和以及今台东沿海一带。荷兰人对原住民采取安抚、镇压、教化兼施的方式治理,采行“地方会议”(Landdag)制,从各村选出长老,每年集会以宣导荷兰当局时政措施,地方会议分北路、南路、淡水和卑南四区,长老须向荷兰当局宣誓效忠,拥有荷兰当局授予的藤杖后在社内行使司法权。荷兰人还广泛宣传新教,在传教同时推广文教工作,新港文是为其范例之一。当时,移居台湾的汉人也已有一定数量,也有部分汉人被招募来台开垦。汉人在很多方面扮演辅助荷兰人统治的角色,包括担任“社商”(包税商)等,但由于赋税沉重、人民无土地所有权,台湾人民对荷兰统治者时有不满;在1652年,因甘蔗减产与人头税加重,而爆发了郭怀一事件。此外,1635年与1636年也分别发生麻豆溪事件与萧珑事件两次大型的原住民反抗活动。
经济方面,荷兰人引进了许多新物种,包括豌豆、蕃茄等等,同时也引进了黄牛。当时荷兰人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摩尔亨”(Morgen),相当于“甲”,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荷兰人在台湾发展贸易,并以台湾作为转口站,台湾成为明帝国、日本、南洋、欧洲等地的货物集散中心。此时的台湾已跃入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海洋贸易体系,有别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式小农经济。不过,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毕竟是剥削式的殖民统治,1650年左右,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每年净收入约40万荷币(约4吨黄金)。
郑氏王朝时期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1644年,来自满洲的清兵攻占了北京,明朝部分遗臣在中国南方,先后拥立几位宗室为王,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抗清,郑成功就是当时抗清的一股强大势力。郑氏于1658年至1659年出兵南京失败后,决定转进其父亲郑芝龙和颜思齐等人曾经经营过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先抵澎湖,然后转进台湾,迅速登陆,展开对荷兰人之热兰遮城的进攻,终于在翌年攻下热兰遮城,顺利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有学者将郑成功攻台之役形容为“人类有史以来一场空前的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也是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的战争”。
郑成功据台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以新港溪(今盐水溪)为界,北路为天兴县(县治在今台南县佳里镇)、南路为万年县(县治在今台南县仁德乡)。由于岛内粮食不足,郑军各营各镇部队,分批在嘉南、 高屏平原上屯田开垦,故该地区留下带有“营”、“镇”、“劲”、“协”等称号的地名(例如:左营、前镇、柳营等),延用至今。
郑成功在1662年,就以39岁的英年过世,之后由他的儿子郑经接替其位置。郑经将所有留守厦门的残存势力撤到台湾。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天兴、万年二县为州,自称东宁建国,国际称呼他为“The King of Tyawan”,郑经俨然独立建国之王。
在参军陈永华的辅佐下,郑经经营与英国、日本及东南亚的贸易,以取得武器弹药的补给。主要的出口品是糖。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一度在台设立商馆,但经营并不理想。此外,郑氏政权也有计划的在台湾植入汉文化,郑经在陈永华的建议下,于1656年在台南建孔庙,设学校,是为“全台首学”。沈光文则成立了台湾最早的诗社“东吟社”。
正在加载台湾历史
在郑经时期,郑氏政权曾经和清廷五度谈判,但郑经坚持比照朝鲜事例办理、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供等四个条件,清廷不允,最终谈判没有结果。1674年,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等三藩反清。郑经率兵攻打福建,夺下漳、泉、湖、惠数府。至1680年,郑经海战失利,尽弃福建、撤回台湾。翌年,郑经去世,东宁王国发生政变,监国郑克臧遇害,冯锡范立其弟克塽,国政日坏,人心涣散。1683年

『柒』 台湾历史学者朱弘源简介

朱浤源的话。。。

朱浤源(1950年6月28日-),出生于台南县新市乡(今台南市新市区),历史学学者,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民党员,曾任国民大会代表。
朱浤源大学就读于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后考取外交官,之后于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进修,并且在该所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指导教授为连战、孙广德、许介鳞。曾经于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务,后为取地利之便以研究平反孙立人将军,乃申请借调至屏东师范学院担任副教授与系主任,二年后重回中央研究院。朱在中研院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与研究员,学术专长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与中国近代史,历年主要研究方向在对日抗战与来台后的孙立人,以及海外华人研究。
朱浤源于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后曾经与杨晨光合著《枪击总统》一书,质疑三一九枪击事件是陈水扁“自导自演”,此书引起泛蓝选民一片叫好,但也引发社会的两极评价。朱接着发表了二二八死亡人数之新研究。指出数年来向二二八基金会申请因事件死亡之补偿件数,至当时仅六七三人,乃推论二二八死亡人数仅此百余人。此言论引发议论。2005年的任务型国代选举,朱浤源接受中国国民党提名而当选;但朱浤源突然一反初衷,于当选后宣布反对修宪,而与赞成修宪的国民党不合,在国民党即将祭出党纪之前,朱浤源选择请辞任务型国代一职。

以上来自wiki

『捌』 台湾历史学家有哪些

台狗的历史学家都是从大陆过去的
你要想一想,台狗有什么历史
他的历史就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玖』 台湾的历史学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有什么

在台来湾学术界代表自史学研究最高水准的刊物,一般认为是“中央研究院”创办于1933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季刊)与创办于1971年的《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年刊)。就台湾高校而言,堪与匹敌的当推五所大学主办的五大历史学报台湾大学的《历史学报》、台师大历史所的《历史学报》、东海大学历史所《历史学报》、成功大学的《历史学报》、政治大学历史所的《历史学报》。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主办的《史学汇刊》也堪称质量不低。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历史系出版的学生刊物如《史原》、《史绎》(台湾大学)、《史学会刊》(台师大)、《史化》(淡江大学)、《史苑》(辅仁大学)等,都曾在高校历史研究学术园地扮演过活跃角色。

『拾』 请教历史高人:台湾哪些大学的历史学比较强

我来回答下,也是参考网上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你。

1、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重点(东亚儒学思想史)

2、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研究重点(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

3、国立中山大学,历史学研究重点(清代学术)

阅读全文

与台湾历史学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