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徽歙县古代出过那些文人
陶行知(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昌溪沧山源人。17岁中才,18岁中举人,23岁参加举贡会考,获殿试一等第一名,被点为大理院主事。毕升(生卒年不详)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歙县人,是我国明代中后期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 许国(1527—1596)字维桢,歙县人,明大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明神宗曾在歙县营建许国石坊(即八角牌楼),作为对他的“加恩眷酬”。 曹文埴(?—1798) 字竹虚,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再迁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历刑、兵、工、户诸部侍郎。后擢户部尚书。为官持正,不阿附权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庆三年卒。谥文敏。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歙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授编修。大考三等。嘉庆三年(1798年),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此后先后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学政、军机大臣等职。在任军机大臣时,小心谨慎,遇事模棱,很受宣宗皇帝的信任。他曾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担任学政,前后典乡会试四次,严于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响下,这种严于挑剔一时成为一种风气。他曾任《会典》、《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的总裁。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写宾虹,中年后以字行。别号有予向、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擅长山水画,兼作花鸟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究、教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与二十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较,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一生著述宏富,有《黄山画家源流考》、《中国画学史纲》、《虹庐画谈》、《古画微》、《黄宾虹画语录》、《画学编》、《印学》、《宾虹诗钞》等35种。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海阳四家”之一,存世作品有《黄山图》、《晓江风便图》等约150件。他的画意境高逸、肃穆,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诗亦甚工,后人辑成《画偈集》148首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清嘉庆三年(1798年)诞生于一个徽商家庭。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成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官员之一。并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户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王茂荫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不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清咸丰朝实施过两次令人注目的货币改革措施,即发行钞币和铸大钱。王茂荫是咸丰朝行钞的第一个倡导者,铸大钱的坚决反对者。
❷ 徽州10个名人
徽州名人
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在此我们精选了千年徽州名人十五位,让大家对人杰地灵的徽州有更一层的了解。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婺源县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朱史》有传。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日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字汝思。屯溪区人。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
渐江(1610~1664):明末清初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明末诸生,家贫,事母以孝闻。明亡,清兵入歙,即入福建武夷山中。清顺治三年(1646)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即削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后复返歙县,住在黄山披云峰下的太平兴国寺。除了饱览黄山胜景外,他的游踪曾到宣城、芜湖、南京、扬州等地,并一游庐山。渐江虽出家为僧,而心常怀故国,题画诗中,时常流露出家国身世之感,富有民族思想感情。渐江善画山水,从宋人入手,后学元四家,尤其是深得倪瓒的笔意。
张小泉(1626-?):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王茂荫(1798-1865):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马克思是这样提到王茂萌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尔·阿伯尔博士和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见于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中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第146- 147页的注释。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徽州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张曙(1909—1938):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参加南国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田汉、萧友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学生时代,因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曾两次被国民党当局罗织罪名,投入监狱。1933年参加“苏联之友社”,与聂耳、吕骥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抗日进行曲》、《还我河山》、《保卫国土》等表现人民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1938年在武汉至桂林的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遇难。
❸ 徽州出的古今名人,越详细越好
胡总书记(19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绩溪人。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人。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胡雪岩(1823—1885),著名徽商,人称“红顶商人”。名光墉,字雪岩,绩溪人。
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绩溪上庄村人。
戴震(1724—1777),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字东原,休宁隆阜人。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又名方十三,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人。
程大位(1533—1606),明代数学家。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人。
汪机(1463—1539),新安医学奠基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吴承仕(1884—1939),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字检斋,歙县人。
弘仁(渐江)(1610—1664),新安画派创始人。俗姓江氏,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出家后取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歙县人。
汪士慎(?-1759),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休宁人(一说浙江人,或歙县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
毕升(?-约1051),北宋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
渐江(1610~1664) 俗姓江,名韬。字无智,号渐江。释名弘仁。歙县人。新安画派创始人。
王茂荫(1798-1865),安徽歙县人,清代经济学家,货币理论家。进士出身,历任户部、工部、兵部侍郎,并两度出任御史。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人,铁路工程师。
❹ 安徽徽商最有历史代表的是那几位
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的总称。古代商帮很多都是家族式经营,所以就只稍微列举一些代表。
1、程十万
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称。程承津、程承海为宋初时祁门善和乡人,因经商至富。乡人号为“程十万”,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祁门善和程氏谱·足征录·书四府君派后》)。他们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2、祝确
祝确亦是承蒙祖业。当时有“祝半州”之称。不过最著名的是,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
3、马曰琯
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祁门人。从小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个人很有诗才,与他弟弟马曰璐合称“扬州二马”。为人慷慨,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四库全书馆设立之时,他儿子捐书达到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他应该算是徽州儒商代表了,《清史稿·文苑传》有马曰琯传,足证他的文名确为当时所重。
4、鲍漱芳
清代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之所以说他,是他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而在嘉庆、道光年间,徽商整体已逐渐走向衰落了。
5、胡光墉
字雪岩。清代绩溪人。他应该算是人们最熟悉的徽商了,一生跌宕起伏,白手起家,最终在贫困中离世。集官商一身,御赐黄马褂,被誉为“红顶商人”,依仗左宗棠及其湘军得势,协助左创办福州船政局,在杭州的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与北京“同仁堂”一起平分中国药业秋色,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
6、程霖生
现代著名民族资本家。歙县人。他继承父业后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是徽商在没落之时的崛起人物
7、张小泉
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现在“张小泉”剪刀好像还在生产。当之无愧的老字号。
茶商
(1)吴荣寿 歙县人。吴荣寿童年时就随父学习茶叶经营,以精通制茶工艺和善于鉴别毛茶著称。接管家业后,大胆创新,创办许多茶号,并以重金聘婺源制茶名家汪汉梁为总管,在选料与配方上融婺、歙两家为一体,制成了色、香、味焕然一新的“抽芯珍眉”和“特贡”等茶,在上海夺得绿茶评比魁首。成为徽州现代第一大茶商。
(2)胡沇源 老字号“胡源泰”的开创者
墨商
徽州墨业四大名家:曹素功(“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康熙御赐“紫玉光”)汪近圣 王节庵 胡开文(擅长药墨,被称为“药墨华佗”,以八宝五胆药墨著称)
此外,如对于芜湖浆染业有重大贡献的阮弼,徽州工业创始人胡练九都曾是名动一时的徽商。
❺ 我想知道徽商发展的历史有哪些代表人物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徽商产生条件
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编辑本段]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 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万两银子。 [编辑本段]徽商的经营道德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编辑本段]徽商的兴衰徽州与经济发达地区毗邻,境内有新安江直通杭州,水路交通极为方便,山货土特产品又极为丰富,有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同时徽州山多田少,耕作三不赡一,山民不得不“远贾他乡”。“求食于四方”。且徽州商人有“徽骆驼”精神,外出经商常常数午不归,不辞山高路远,虽山陬海隅,孤村僻壤,以至海外,亦无不涉足。
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成化以后,因明王朝改变“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区域贩卖的方法,改为商入在产盐地区呐粮给盐,听其贩卖。这样一来,重要产盐地区一一两淮、两浙,成为盐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渐以发展盐业经营而雄飞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徽商形成了盐、典、茶、木四大行业。除比,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徽菜,以及山杂南北货、京片百货等多种多样行业.对徽商来说,只要有利可图;无业不就。徽商经营方式也灵活多样,大体有这样五种:一是走贩(长途贩运)二是团积(囤积居奇,贱买贵卖),三是开张(广设店肆,开展竞争),四是质剂(经营典当,权子母钱),五是回易(以所多易所鲜)。也有前店后坊或设厂兼营直接生产的.如郑天镇、朱云治在福建开采铁矿、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织厂、汪长兮在房村制造曲蘖,都是一面生产,一面贩卖,合工商业于一身。
徽商资本,开始虽多由小本经营致富,但也有官僚资本参杂其中。商人家属已成显宦,享受特权明清都禁止官吏经商,但官僚家属不禁止,增殖资本;或由其他官吏委托巨款,代为营运.分得润余。明代以财富称雄的徽商,往往以钱财珍宝结纳权贵。如墨商罗小华,为明代权奸严嵩的儿子严世藩的入幕之宾。富商吴养晦说:他的大父曾欠纳盐款20余万。如不勾结权贵,岂能欠下国家这笔巨款。
徽商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清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革除淮盐积弊,实行票法年之间,不仅使过去亏欠商人的数千万两盐课得以销除,反增加收入以千万计,盐商利益受到重大打击。所以,陶澍初议革除盐弊时,盐商蠹吏都大肆反对.世以盐业起家的身为三朝乾隆、嘉庆、道光宰相的歙县人曹振镛虽然不好出面反对,也因盐政改为实行票法,徽商遭受损失,酸留溜地说:盐政改革“焉有饿死之宰相家”。尽管曹振镛这样说,旦盐政的改革对徽商的打击还是极其重大的。
二、清咸丰三年,户部占侍郎兼管钱法堂的歙县人王茂荫,认为要想钞法行得通,办辱好,必须依靠商人,要给商人以运转的方便,也要给商人以尤惠的利益。他的这个建议,不但没有被弈许采用,反以为受苟人指使,严加斥责。这样对经营钱业的徽商打击也很大。
三、清康乾时,对典商查禁重利,后又加增典税,左宗棠更增质铺岁月,而典商几败。咸丰四年起实行“厘金”,税卡林立。向以长途贩运为能的徽商,赚钱也不象过去那样容易了。
四、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舶来品,倾销于我国各地,徽商经营的手工业晶,敌不过外商用机器生产的商品,就是“只此一家”的徽墨,也受到舶来品钢笔、墨水的冲击。同时,随着洋商的出现,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了徽商的劲敌。
五、泥古于封建生产经营方式的徽商,在与新兴的闽、粤、江、浙商帮的竞争中,逐渐为其压倒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咸丰同治年间,徽州战乱延绵年之久,开始是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督师祁门又纵兵大掠,使全郡窖藏一空,加之太平军与清军攻防争夺,激战不断,残酷地焚、烧、杀、掳,尸首遍野,庐舍为墟。徽州惨遭自古以来罕见的灾难,使得徽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受到严重的摧残。总之,徽商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产物,历史虽然很长,但由于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就决定它的不可避免的衰退命运。 [编辑本段]徽商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如果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齐抓并举来看,明清徽商大部分人可谓自觉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徽商的物质、精神文明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文明具有本质的不同。
徽州地区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情趣,再加上徽州人本身的聪明隽秀,重视教育(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说),他们可以说普遍具有一种解不开的文化情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商致富后的徽商自然要追求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
因为徽商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根底,所以经商之余,有的借书抒怀、有的吟诗作文、有的浸淫音律、有的以画绘意,雅然情趣,乐不可言。在徽商大贾中能诗善文的几乎比比皆是。
如以徽商最为集中的扬州为例,清朝文人陈去病说:
扬州的繁华昌盛,实际上是在徽商的推动下出现的,扬州可谓是徽商的殖民地。……而以徽州人为主的扬州学派,也因此得以兴盛。
这很鲜明地说明了扬州学派与扬州徽商之间的关系:徽商在促进商业的发达的同时,同样也参与和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取得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
不仅扬州如此,其他各地的徽商也是如此。这里以在苏州经商的徽商程白庵为例,略加说明。
程氏是徽州大族,自从他们祖先晋朝太守梁忠壮公迁徙徽州以来,世代子孙繁衍,散居在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人口多达数千家。因为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处山区,仅靠数量极其有限的农耕田地来满足日益繁衍的人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大多出外经商谋生。
虽是士大夫之后代,但他们不避讳工商业,不以经商为耻,而是将工商业看成是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行业。食盐、竹木、珠玉、犀象、玳瑁、果品、棉布以至于餐饮,总之根据市场需求他们无所不经营;天下都市繁华所在,无处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商场成为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程白庵就是其中的代表。
程白庵幼年时在父母督促下读过书,因而他深谙为儒之道。后来他随着乡族人到苏州经商。经过几十年的商场磨练,他日益成熟,俨然成为当地商人领袖。
然而,他的领袖风范不仅仅在于他商场上的成功,吸引人的更在于他的为儒之道或者说是他所追求的文化精神。在苏州经商,他下自工商百姓,上同官僚士大夫,无所不交。因为他举止言谈有儒者风范,所以苏州的士大夫们也都非常喜欢和他交游。苏州都太仆先生喜爱他为人淳朴,所以为他住所题词为“白庵”,他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白庵翁”。
那么程白庵是怎样追求他的文化生活的呢?在商场经营中又如何展示他的为儒之道的呢?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看。当时在苏州有一位大文豪叫归有光,他可是海内知名的人物。然而这样海内知名的文人和程白庵的交情可是非同一般。在程白庵80大寿的时候,他指定要归有光给他写寿序。归有光不仅给他写了寿序,而且在寿序中还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程白庵“士而商”、“商而士”。归有光在寿序中说:“程氏子孙散居徽州休宁、黟县、歙县之间,户口繁衍达到几千家。在这个大家族之间,他们喜好读书,常常以诗书酬答往来。如此来看,出生于这样重视诗书礼仪的大家族,程白庵不就是‘士而商’吗?然而先生虽然经商,但他言谈举止谨慎小心,为人处事好义乐善,而且喜欢以诗文歌赋与文人士大夫交际,这难道不是通常所说的‘商而士’吗?”
一个普通商人受到一代文豪的如此赞誉,可见不简单。若然程白庵是个纯粹只知追求蝇头之利的商人,是不可能得到文士如此赞誉的。可见,程白庵在商场成功的同时,他在文化建设方面亦有不同凡响的建树。起码,他在苏州是个开风气之先的商人。
按明清文人士大夫交游的风习,他们聚会交游,一般有诗酒唱和、论书议画的时尚。若然想得到他们的青睐,这人必然是博学深究之人,有时还要有发人深省之见。可见,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不要说赢得士人的青睐,就是立足他们之间,也难免是嘲笑的对象。可是,程白庵不仅赢得了士人(而且是在文风盛行、才子辈出的苏州)青睐,甚至是获得了文人领袖的热情赞誉,这难道是不通笔墨的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吗?
翻开徽州的方志及相关文献,类似程白庵这样“贾而好儒” 的徽商举不胜举。徽商“儒术”与“贾事”的会通,充分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徽商正是意识到文化素质同商业经营有很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们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地理、舆图、交通、气象、物产、会计、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推动了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徽商商业实践又衍生出独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随徽商的经营活动而流播四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清实学的发展,从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另外,徽商文化人作为商人流寓四方,把他们自身的文化形式传播到各地,同时又吸收各地文化营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而言之,徽商在从事商业经营贡献于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为封建时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❻ 安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胡适口述自传—我是安徽徽州人 作者:胡适来源:网络点击:101
让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徽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个综合的叙述:
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六个“县”。我家世居的绩溪县,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县。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祁门之南便是婺 源县。婺源是朱子的家乡,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
徽州全区都是山地,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最后注入钱塘江。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致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了。所以我们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况下,为着生存,就只有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经商。因而几千年来,我们徽州人就注定地成为生意人了。
徽州人四出经商,向东去便进入浙江;向东北则去江苏;北上则去沿长江各城镇;西向则去江西;南向则去福建。我们徽州六县大半都是靠近浙江的;只有祁门和婺源靠近江西。近些年来[抗战前后],最西的婺源县,被中央政府并入江西。但是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在中国...统领大陆前几年,婺源终于被划回安徽;但是我听说在中国...治下,婺源又被划给江西了
❼ 徽州名人知多少
1、汪华
汪华(586年~649年) ,原名汪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人,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
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汪华审时度势,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
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谥忠烈,予东园秘器。
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自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的典范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
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2、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戴震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4、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5、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汪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戴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陶行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胡适
❽ 安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
历代安徽籍41名状元中。
中状元时期分别为唐、五代4人,宋代专6人,元代1人,明属代7人,清代23人;籍贯所在县分别在15个县,其中状元人数遥遥领居首位的是休宁县为17人,因而有“全国第一状元县”之称;
其次是歙县为6人;一个县出过两个状元的有合肥、宣城、无为、太湖、和县等5县;一个县出过一个状元的有旌德、贵池、当涂、庐江、怀宁、安庆、寿县、颍州等8县。
(8)歙县历史学家扩展阅读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历史上的合肥籍状元
网络-状元
❾ 歙县名人有多少
古代名人
毕升: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歙县人,明代中后期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有杂剧《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以及《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等五种。此外他还写了一些散曲。
许国:(1527—1596)字维桢,歙县人,明大臣。历任太子出阁、入侍太子的右赞善、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著有《许文穆公集》。
曹文埴:(?—1798)字竹虚,清安徽歙县人。清朝大臣。乾隆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再迁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历刑、兵、工、户诸部侍郎。后擢户部尚书。为官持正,不阿附权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庆三年卒。谥文敏。
清朝名人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歙县人。清朝尚书曹文埴之子,此后先后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学政、军机大臣等职。他曾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担任学政,前后典乡会试四次,严于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响下,这种严于挑剔一时成为一种风气。他曾任《会典》、《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的总裁。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城,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一生著述宏富,有《黄山画家源流考》、《中国画学史纲》、《虹庐画谈》、《古画微》、《黄宾虹画语录》、《画学编》、《印学》、《宾虹诗钞》等35种。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县城桃源坞人。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存世作品有《黄山图》、《晓江风便图》等约150件。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户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不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
近代名人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又名知行。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张曙:(1908-1938)人民音乐家,原名张恩袭。张曙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歌曲200余首,现存80余首,其题材大多表现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音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他的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
❿ 安徽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多少状元
安徽历代状元共有41人。
安徽省区域范围内出过多少状元呢?安徽成为一个省份,始设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此前诸状元的籍贯多只注明所在州、府,不可能注明属安徽省。
此后即使是安徽籍的考生,亦有在客籍地参加考试的,经考查其祖籍现为安徽省所属市、县的,一并计列在内,安徽籍历代状元共有41人。
历代安徽籍41名状元中,中状元时期分别为唐、五代4人,宋代6人,元代1人,明代7人,清代(含太平天国时期)23人。
籍贯所在县分别在15个县,其中状元人数遥遥领居首位的是休宁县为17人(其中本籍2人、祖籍休宁县寄籍外县的15人,此外还出过两位武状元不在本文论列),因而有“全国第一状元县”之称。
其次是歙县为6人(其中本籍3人、祖籍歙县寄籍外县的3人);一个县出过两个状元的有合肥、宣城、无为、太湖、和县等5县。
一个县出过一个状元的有旌德、贵池、当涂、庐江、怀宁、安庆、寿县、颍州等8县。
(10)歙县历史学家扩展阅读: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
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
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参考资料来源:状元(殿试第一名)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