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兰克史学的缺陷
第一、领域过于狭窄。过分专注与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而忽略了经济史和社版会史;重视精英人物的权研究,而忽略了民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矛盾。一方面强调用史料说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研究者的心理感悟能力,这使得兰克史学很难达到它所标榜的纯粹客观的境界。
第三、忽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强调史学的再现,对史料繁琐考证,而对历史发展规律避而不谈。
第四、过于绝对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主观因素对理解史料的介入,使历史缺乏人文意义,降低了普通民众对历史的兴趣。
第五、过分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这样就排斥了概括、解释和理论。它所利用的史料仅限于文字资料,主要是官方文件,这样也就限制了史料的扩大。
第六、忽视历史学家主体意识的作用,忽视历史认识论问题,把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完全割裂开。
B. 兰克史学逐渐边缘化的原因
因为复时代在发展,对历史的认识制在提升。
兰克认为要完全客观的描述历史,必须通过第一手材料去解读历史。
但是现在看来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一,因为所谓的第一手资料,比如会议记录,也是由人所记的,未必完全真实再现当时场景。
第二,历史学家必然受到当时代的限制,无法做到完全客观。
现在,更多的追求是通过历史表现人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C. 如何评价兰克史学
在“如实直书”这一口号的指引下,历史学家们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强调历史学的客观性,相信历史学也可以成为一门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因此,兰克所代表的传统史学在西方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抹杀的重要作用,代表着19世纪西方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兰克看来,历史著作的基础是史料;史料的准确无误得到了保证,也就保证了历史著作的真实性。他把各种历史事实看做是独立于史家的主观意识之外,只是简单地 出自那里,等待人们来收
集分类描述和解释;史家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获取这些历史事实。
历史学家除了要不遗余力的搜集挖掘史料,不仅是回忆录、日记、信函、外交报告、见证者的原初叙述等材料,还要对不同版本或同时代不同著作进行校勘,了解史料提供者的个人性格、人品学风、治史能力所处历史环境及其地位等多方面因素,以此来考订史料的真伪。他坚信用这种外证内证相结合的方法考证史料,通过语法体例等史料表现形式判别史料,就能形成对史料的正确
认识。这是兰克留给世人的最大史学财富。
虽然兰克多次强调历史撰述要如实直书,但这远不是兰克思想的全部。兰克的史料考证方法以及消除自我的撰述方式是其确立历史学的科学性的法宝。他把历史看做是没有被完全理解的神意的显现,所有的时代都同样可以在上帝面前说明它的发展是有其道理的,而每一个时代都同样可以同上帝直接联系历史个案研究是特殊、具体的,而隐含在其中的内在趋向、上帝的神秘力量是一般性的无限的。历史学就是从具体的、特殊的、个体的感知出发,最终触及到一般无限的内在趋向、神秘上帝的,历史学的科学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的 。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相信在历史研究中能够摒弃主观性,可以不带感情色彩的反映客观历史。但是我们会发现,从兰克到吉泽布雷希特,从阿克顿到莫诺,哪一位客观主义史学家的著作中不带
有道德感情呢?其次,客观主义史学还认为历史的研究目的仅仅在于如实直书,而不需要追求那个崇高的任务,即“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然而,事实是既没有哪一部著作真正完整地阐明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也没有哪一位客观主义史学家不在教导现在。其实,任何被人们承认的历史学家都拥有对过去行为的解释权,他的写作正是通过利用这种解释权指导着现实。
客观主义史学在未来的世纪里不可能很快就消失,重要的是它给史学留下了新的史学批判方法,再有就是历史学家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如何不使历史学成为权力的附庸?在何种程度上历史具
有客观性?这是客观主义史学带来的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D. 兰克史学的概述
兰克复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制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E. 兰克及其客观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
一、史学独立地位确立的标志
1.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对档案机构的建立与加强
2. 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
3. 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历史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学术刊物的创立
4. 在大量史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规模
5. 大学设立独立的历史系,建立培养历史专业博士生制度,历史学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二、兰克史学的特点
1. 研究对象
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内容,精英政治在西方史学中占主流
2. 方法论
·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
·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
·反对根据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史学之所以为史学,就在于它拒绝一切归纳、综合、概括等一般性方法
·强调对历史过程和现象的“领悟”。
3. 认识论
在历史认识上强调依靠“直觉”。其特性是:
·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以再现真实的历史
·相信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
“历史学是‘不简单的科学’”——库朗热
“史学是不折不扣的科学”——柏里
三、兰克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遇到的挑战
1. 兰普莱希特争论
1891《德意志史》
《文化史的方法论》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3. 历史哲学家们对兰克史学的反思与批判
代表人物:【德】狄尔泰(Wilhem Dilhey, 1833~1911)
【德】李凯尔特(H. Rickert, 1863~1936)
【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se, 1866~1952)
【英】屈威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1876~1962)
【英】柯林武德(R. G. Collingwood, 1889~1943)
主要观点:
·反对将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反对客观主义,认为史学家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不可能完全“排除自我”。
·“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于往昔的客观认识只有通过研究者的主观经验才能得到。”
4. 随着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兰克史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方面也不断遭到挑战
斯宾格勒(Oswald Spegler, 1880~1836):《西方的没落》(1917)
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 1889~1975):《历史研究》(1934)
四、史学家对兰克史学评判的核心问题
1. 狭窄的研究领域——政治史研究
2. 单一的史学方法
F. 兰克史学的基本范式
兰克主张研究历史必抄须基于客观地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他的这种史学主张,被称作“兰克史学”,对后来东西方史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基本模式是收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研究著述提供丰富的素材,然后以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描述历史。
G. 评价兰克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一级兰克学派的历史地位
http://..com/question/26921208.html
这上面有
H. 兰克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兰克被誉为“19世纪世界史学界的泰斗”、“近代史学之父”,而他的史学成就离不开他“如实直书”的治史主张。中国近代史学也深受兰克思想的影响,尤其傅斯年堪称服膺兰克的客观史学风格,以至他本人被称为“中国的兰克”。他提出的著名的“近代的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口号,“显然是承受了德国兰克史学的遗风。”
19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历史的进步观念和乐观主义的文化氛围也达到极盛。历史学开始专业化,并被视为一门独特的科学,兰克及其学派应运而生,并成为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史的主流。兰克的史学研究方法基于重视与历史真相的追寻,古奇在《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一书中曾将兰克评定为“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说“正是这位史学界的歌德,使德国在欧洲赢得了学术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看来兰克对于史学界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其一“他尽最大的可能把研究同当时的感情分别开来,并描写事情的实际状况”;
其二“他建立了论述历史事件必须严格依据同时代的资料的原则,成为“第一个善于使用档案的人”,正是他,使第一手资料,即当事者本人以及同事件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的文件和通讯成为最高权威性的历史资料;
其三,“他按照权威资料的作者的品质、交往和获得知识的机会,通过以他们同其他作家的证据对比,来分析权威性的资料(不论它是当代的也好,不是当代的也好),从而创立了考证的科学”。
回顾兰克的史学生涯,兰克本人也强调客观态度的重要性,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序言中写下了“历史制定给本书的任务:人们一向认为历史的职能在于借鉴往史,用以教育当代,嘉惠未来。本书并不追求达到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过是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还原历史罢了。”而对于其在历史研究方法方面则为后来的客观主义的史学家提供了有效的榜样,他明确的提出史料研究的方法,在他看来最好的证据来自最接事件的人,当事人的记录比历史学家的记载更有价值,并以此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单单就这个原则来看,它过于绝对化了,兰克的贡献恰恰在于它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考察那些提供史料的人的性格,通过对他们的批判来确定史料的价值。在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兰克采用了外证与内证相结合的方法,“外证”即通过史料的表现形式来确定史料的真伪,通过不同的著作、不同版本的校勘,使史料的真伪毕现。“内证”是通过对那些不同的人所著内容相同的史料进行参照分析,结合对撰述人的身世、性格、心理等各方面的观察,确定史料的可信度。正是这些史学研究的方法,兰克被一些历史学家推崇为客观主义史学的祖师,他的学生和崇拜者大力的宣传和实践,不仅在十九、二十世纪形成西方史学界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他所提出的“如实直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了我国的史学界,声言“史料即史学”的傅斯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傅斯年是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受到西方传统史学尤其是兰克治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其发表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一书中,主张发展近代科学,改变固有的陈旧学术风气,认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其中关于史料的搜集,傅斯年最为注重原手史料及各种新材料的发掘运用,以为“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富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重视经验和考察之法,到“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档案中出材料,传说中辨材料,”通过实地神祗崇拜、歌谣、民俗和考古发掘尽量扩充材料范围。关于史料的整理一是充分运用现代“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这里所谓的“工具”,指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各方面。其后他又在《史学方法导论》中更明确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因为史学反映的史实有正有误,有缺有全,有不同的侧面或特点,为此归纳出八种史料的对勘法:一、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二、官书与民间私记;三、本国记录与外国记录;四、近人记述对远人记述;五、不经意的遗留与有意的保存;六、本事对旁涉;七直说对隐喻;八、口说对著文。同时指出,各类史料互有长短,如官书所记多本自档案,于年月、职官、地理,“每较私记为确”,然时有为统治者隐讳之处;私记则少忌讳,往往言官书所无所不能言,缺点在“时而失之诬”而外国人记中国事虽不如本国所记亲切详细,甚至以讹传讹,然因无所顾忌,有时比较客观研究边裔民族及中外关系,尤须接重于它。至于新发现的直接史料,特别是考古资料和自古相传的间接史料更应在比较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可偏废。此外,傅斯年更注重史料观念的更新和史料采集、整理方法的拓展,如一再强调吸取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野外勘察和实地调查法,运用天文、地质、生物、语言诸学科知识考史。
傅斯年力图保持历史学的纯粹的科学认识功能,“史学的对象是,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到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因此他强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反对加以疏通,对史料加以解释,认为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他说“我们反对疏通,我们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明了了”使用史料第一要注意的事是我们要问某种史料给了我们多少知识,这知识有多少可信,一件史料的价值便以这一层为断,此外断不可把我们的主观价值论放进去,对于他而言,史料是最重要的,正如他所强调的“本所同人之治史学,不以空论为学问,亦不以史观为急图,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
当然,傅斯年推崇史料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史学就等同于史料学只是过分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这同兰克学派的基本观点相一致。兰克学派治史,崇尚史料,在他们看来史学家撰史必须掌握抵押第一等的史料,只有凭借这些可靠的材料,才能写出真正的历史。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也声称“近代历史学便是史料学,要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材料。兰克学派治史方法上,傅斯年得近世西方实证主义治史方法之真传,他深谙兰克学派的互勘比照究误之道,把史料归为八对十六种。并纳入中国传统史学的考证方法,包括考辨、比较方法及有语言入手辨析史料只为了寻求个别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在整个19世纪,西方史学是“科学的历史学”执牛耳的时代,从德国史家尼布尔发端,最终由兰克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他也成了西方科学派史学的最著名的代表。科学派史家除崇尚史料、奉行史料至上以外,还竭力标榜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直至晚年,他在《世界史》一书的序言中,继续鼓吹从书中“消灭自我”,即把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地从书中排除出去。在实证主义史家那里,“历史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科学”,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历史学家就应该像兰克所说的消除自己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完全的客观”。这当然是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的实证主义史家的一种幻觉,实际上是不可能到达的。但傅斯年却对此奉行不悖,他笃信史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认为:“史的观念之进步,在由主观的哲学及伦理论变做客观的史料学。”他坚信在剥除了附在历史记载上的道德意义之后,由这一件件“赤裸裸的史料”就可显示其历史的客观性。于是,他认为:“断断不可把我们的主观价值放进去??既不可以以传统的权威,也不可以随遗传的好尚。”这与兰克所标榜的不偏不倚之说正相吻合。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晚年的傅斯年醒悟到追求史学的绝对的客观只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而兰克直至晚年还在鼓吹要“消灭自我”。
兰克史学与中国史学之交汇是在20世纪初,实质性的影响是在五四之后。朱谦之先生曾指出,抗战以前的史学界均受兰克等人影响。可以说,兰克为中国近代史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其中史料价值观和史料批评方法带给中国学界的影响最甚。故在当时,无论是收集时下文献材料,还是考订整理以往的档案材料,兰克的史料考订原则始终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全集》第2册
I. 美国与德国历史学中的兰克形象是什么时候写的
兰克,作为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学家,他的这种影响力,在我看来,无论是空间的广度还是时间的跨度,可能都是其它历史学家所不能比拟的。就像张广智老师所言:“在西方史学史上,他(兰克)绝对是一位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历史学家”1.其实,在兰克身后的这段时间内,他被冠以了各种名号,如“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永远无人超越的历史学家”.等等,但这些溢美之辞往往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相反对于兰克的赞美,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阿克顿勋爵的一段话却说的相当到位,他言:“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这位巨人。他的贡献比任何人都来的大。尽管有比他某一部著作更好的历史著述,也许有人在政治,宗教和哲学的见识上,在思想的创新上,高度上和深度上超过了他。但就他的重要著作涉及的领域,就他对优秀人物的影响,就人类所接受并运用的知识中带有他的灵魂烙印等这些内容来看,他是无与伦比的”。2.
既然兰克是如此有影响力,那么关于兰克史学的评论与研究也自然是十分的丰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各个方面。而这其中最被重视的就是兰克史学思想中“如实直书”的这一个方面。的确,纵观整个兰克史学体系,“如是直书”这一思想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说是兰克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各家争论的焦点。但其实我们知道,兰克的史学体系从大的框架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除了“如是直书”之外还有两个部分,这两个一个是宗教观念,另一个则是政治性,而这两个部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就被成为“理念论”。其实,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当代历史学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他在他的一篇名为《美国与德国历史思想中的兰克形象》中说道:“非常有趣的是,正是由于兰克的那个著名的‘如是直书’的标榜,为我们树立了两个兰克的形象;一个是理念论者的形象,也是兰克的德国形象,另一个是‘如是直书’的形象,这是兰克在国外(包括我国)尤其是在美国的形象。”3.我所说的“理念论”正来源于此,换句话说,这同时也是在研究兰克的德国形象。
J. 兰克认为研究历史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兰克认为研究历史应有的态度是:研究历史必须基于客观地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他的这种史学主张,被称作“兰克史学”。
史学思想:
1),兰克史学的核心是客观主义—“据事直书”。他认为,历史学家必须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决不可出于政治或宗教等原因带有偏见。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是弄清历史事实,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实地用文字再现出来。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决不能心存实用的目的,只应追求事实真相,不应褒贬是非。
2),兰克史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原则是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唯一途径就是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并加以科学的考证:要考察那些“目击者”是如何记载事实的,要让史料本身说话。
3),兰克所创立的史观后来被称为历史主义,其核心是坚持历史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即历史的特殊性。
4),历史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历史学家只能以此为依据进行专题研究,再现他们的活动,但不能作理论上的概括。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是个别的、具体的、独特的事件。至于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不是历史学而是哲学的任务。因此,历史不过是一幕幕不相连续的伟人的活动,里面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
5),兰克生平笃信宗教,他用神秘的基督教神学解释历史:“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上帝是无所不在的,是到处显现的。历史上的每一件大事都证明是上帝的意志,每一个关键性的时刻都证明上帝在主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