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贡献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B. 经济史和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有何区别和联系
经济思想史通常指的就是经济史,经济史和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均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经济史(即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的特点:
一、两者的意义不同:
1、经济史(即经济思想史)的意义:有助于为经济分析增添历史视野,从而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为经济分析提供有效数据,从而为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创造条件。
2、经济学的意义: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二、两者的概述不同:
1、经济史的概述:经济史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经济状态的变迁史。从广义上讲,经济史是指人类以往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总称,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件,从狭义上说,经济史是指经济史学家通过文字以及符号等对上述经济活动活动发展规律的描述解释。
2、经济学的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三、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对于过去的经济和经济现象的研究。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对象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C. 经济历史学派的学派特点
派威廉·罗雪尔(1817—1894 年)是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他们把李斯特所发动的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引向对古典学派方法论的否定。历史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他们不象当时英国的李嘉图反对派那样,讨论李嘉图理论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头集中在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抽象演绎法。首先,他们指责古典学派依以为出发点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经济关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义这个抽象概念上,而忽视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义动机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其次,他们批评古典学派从抽象概念出发,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一些基本命题,并把它们宣布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最后,他们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 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演绎法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绝对主义’或“永恒主义” 的。针对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 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 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 历史的方法”。可以认为,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的德国,能在短时期内超过英法等国,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政权并依靠它来推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难理解,历史学派始终反对英法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保护和统制政策。旧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历史的方法”。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
D. 二战后的十二种经济学派
所有的经济学派:
重农学派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奥地内利学派容
奥地利经济学派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弗莱堡学派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供给学派
官房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功利主义
货币学派
哈佛学派
海派经济学
经济历史学派
剑桥学派
激进经济学派
经济浪漫主义学派
经济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洛桑学派
伦敦学派
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
李嘉图学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瑞典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
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自由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新历史学派
新经济地理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芝加哥经济学派
制度学派
重商主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
古典自由主义
成本学派
E. 德国历史学派对经济学说史的影响是怎样的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是一些抱负颇为宏大的学者,他们在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中,一方面追求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力图反映人类社会的丰富内容。尽管对现实的关注使他们的理论追求多有前后矛盾之处,在把经济现象的丰富性带入理论分析方面也缺乏建树,但是,他们代表着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即“社会经济学”的方向。他们提供了对已有的经济理论的批判,使其受惠良多,免于独断与狭隘。虽然经济学至今已经在另一个方向走了很远,但是,最起码,德国历史学派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经济学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且他们提出的问题依然有意义。剑桥学派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马歇尔对历史学派的评价是:他们“追寻、解释经济习俗与制度的工作应当得到更高的评价”,这些工作“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成就,真正增加了世界的财富”,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拓宽了我们的思想,增加了我们对自身的知识,并帮助我们了解最中心的方面,即世界的神圣统治”( Hutchison ,1988) 。
历史学派自身的命运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但是,他们的经验影响了经济学中制度研究的路径的发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历史学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组矛盾,即外来的形式理论与本土经验的矛盾,以及学术研究的价值立场与介入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现实关怀间的矛盾。方法论之争的核心是在第一组矛盾的解决方式上。施穆勒及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基于其本土意识与现实关怀,强调在充分了解经验现实的前提下,才可以建构真正完全而妥当的理论。尽管这种理论建构的方向在方法论之争后失去了影响,但其主张依然有意义。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了所谓理论建构的后发优势,其实质是在肯定理论前提的条件之下,立足于中国制度创新的时代经验,化解存在于形式理论与经验现实之间的张力,重申理论创建的基本路径,即以理论为起点,通过对经验现实的潜心研究,发现对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进而建立创新性的理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的历史积淀又十分厚重的国家,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的历史时期,如何将源自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本国现实相结合,如何在把握经验现象的基础之上推动理论的发展,以理论应用来推动理论创新,将是社会研究和理论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F. 旧历史学派经济学说有哪些特点
历史学派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他们把李斯特所发动的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引向对古典学派方法论的否定。历史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他们不象当时英国的李嘉图反对派那样,讨论李嘉图理论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头集中在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抽象演绎法。首先,他们指责古典学派依以为出发点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经济关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义这个抽象概念上,而忽视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义动机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其次,他们批评古典学派从抽象概念出发,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一些基本命题,并把它们宣布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最后,他们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 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演绎法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绝对主义’或“永恒主义” 的。针对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 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 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 历史的方法”。可以认为,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的德国,能在短时期内超过英法等国,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政权并依靠它来推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难理解,历史学派始终反对英法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保护和统制政策。旧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历史的方法”。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
G. 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
:⑴新历史学派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律,内否认经济容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⑵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而且以“历史统计法”来排斥一切其他研究方法。⑶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伦理、道德因素作用。自命“历史伦理学派”的旧历史学派还谈到自然、技术等方面的作用,而新历史学派则把道德伦理因素看作经济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并以此来说明社会现象。⑷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国家和法律对经济的作用。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是“超阶级性”的。
H. 论述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年) 李斯特是19 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思想家, 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保护关税派的权威。他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论述了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应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关系、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的关系,主张在当时的德国实行保护发展政策;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措施; 特别重视根据本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发展自己国家的民族经济,等等。他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他极力要建立一种新的学说体系,即“国家经济学”。他提出这种学说不是建立在空洞主义之上的,而是以事物的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据的。
派威廉·罗雪尔(1817—1894 年)是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他们把李斯特所发动的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引向对古典学派方法论的否定。历史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他们不象当时英国的李嘉图反对派那样,讨论李嘉图理论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头集中在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抽象演绎法。首先,他们指责古典学派依以为出发点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经济关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义这个抽象概念上,而忽视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义动机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其次,他们批评古典学派从抽象概念出发,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一些基本命题,并把它们宣布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最后,他们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 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演绎法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绝对主义’或“永恒主义” 的。针对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 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 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 历史的方法”。可以认为,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的德国,能在短时期内超过英法等国,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政权并依靠它来推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难理解,历史学派始终反对英法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保护和统制政策。旧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历史的方法”。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
I. 西方经济学,比较新旧历史学派的不同
新旧历史学派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方法上强调历史分析。
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历史学派,这个学派与欧洲经济自由主义相抗衡.在德国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长达80年左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新旧历史学派:旧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德国经济学的流派;从70年代开始,历史学派有了一些新的特点,被称为新历史学派.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同英、法相比,差距还很大.40年代,德国产生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这就是历史学派.这个学派最大的特点是:当本民族处于落后的情况下,能够不甘落后,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工业.与强势力进行抗争,但此学派否认经济规律的普遍意义.制度学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到30年代,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个学派分为早期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早期制度学派是从历史学派的一些观点演变而来的.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后,其经济思想开始在欧美流行,以凡勃伦为代表的美国早期制度学派逐渐趋于衰落.新制度学派是早期制度学派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二战后,凯恩斯的追随者补充和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20世纪40至60年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些国家存在的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新制度经济学为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它继承了早期制度学派的传统,并在制度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所以,这套理论和主张被称为“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与早期制度学派的区别,只是时代的差别.早期制度学派处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他们根据当时比较低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企业的权力结构来为垄断资本服务.新制度学派则是处在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出现了混合经济,他们根据新的情况,着重研究社会的权力结构,更加强调国家调节经济,突出科学技术革命,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来为垄断资本服务.
J. 阐述德国新旧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
:⑴新历史学派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内律,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容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⑵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而且以“历史统计法”来排斥一切其他研究方法。⑶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伦理、道德因素作用。自命“历史伦理学派”的旧历史学派还谈到自然、技术等方面的作用,而新历史学派则把道德伦理因素看作经济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并以此来说明社会现象。⑷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国家和法律对经济的作用。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是“超阶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