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历史知识常见的几种记忆方法
1,需要做到构建系统,化繁为简。只有从逻辑上分清楚关系,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建议每个章节自己做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而且一定是自己亲手绘制出来的,如此才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很纠结,但是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经历过知识的迷惘,才能看清后边的结构。另外需要做到的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不要被眼前的大山吓唬到了,愚公尚且能够移山,何况我们眼前的只是山丘。把整体化为部分,各个击破。
2,确定目标,做好规划。不要带着盲目去记忆知识点。一定要目标明确,即今天需要记忆多少知识点,记忆达到什么程度等。说一个曾经教学中的实例,班级中的学员基本都是知识接触较少,但是7天之后就走上考场。时间紧迫,当时采取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进行记忆:知识讲解一个大的版块,如教育学讲解结束,立马随堂记忆,且伴随着考察。最后收到很好的成效,150分平均考到120分,基本都被录取。这次教学实践给我一个启示:带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去进行记忆是可以很好的迅速提高记忆的知识量的。
3,说说说记忆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地技巧。很多学员感觉单纯的记忆很枯燥,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记忆和习题的练习相匹配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舒缓记忆的疲劳,而且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另外,可以采用相应的口诀来减少记忆的负担。如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的记忆可以采用1,2,3,4来进行记忆。1个原则:教育性教学的原则;2个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3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4个阶段:明了(清楚),联想,系统,方法。这样的方式的采用可以减少记忆的时间,而且更加准确。
4,知识的记忆好比爬山,达到一定的层次,便可融会贯通,高瞻远瞩。
Ⅱ 初二历史上册练习册知识网络
第一单元 知识网络图
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时间:1840年6月
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
内容:1.割让香港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协定
鸦片战争意义: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销烟时间:1840年6月3日
地点:虎门海滩
意义: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
引起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攻占广州—北犯天津—进入北京
制造的事件:火烧圆明园
俄国在期间得到的好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注意:阅读并背诵课本P8页下方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太平军建立时间:1851年
领导人:洪秀全
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
经过: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1862年9月,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三.收复新疆背景:1.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目标之一
2..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起因: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陆军司令阿古柏带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葛尔(ka shi ge er 咖时隔而),随后攻占天山南路各城。最后,擅自建国,自立为汗。几年后,又攻占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把势力扩张到北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1876年
结果: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收复伊犁时间:19世纪80年代
管理新疆方式: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年
主要战役:1894年9月的黄海大战 牺牲的英雄:邓世昌
结果:签订的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签订双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意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
时间:1900年6月
结果:签订的条约: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1.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大沽口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意义:1.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巧记八国联军国名的一句话:一个日本婴儿做美发,真得意噢。
八国联军成员: 日 英俄 美法 德意奥
第二单元知识网络图
近代化的探索
六.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代表:奕(yi xin 益新)
地方代表: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七.戊戌(wu xu 务须)变法背景: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原因: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反对同日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结果: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全国
意义: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
主要内容: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5.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结果: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导致慈禧太后在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八.成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将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经过:19II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0月II日,占领武昌,起义胜利
结果: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有15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中华民国建立背景: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成立时间:1912年元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九.新文化运动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与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陈独秀等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主张根本改造国民性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口号旗帜:民主与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知识网络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十.五四爱国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结果: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cao
ru lin 草乳林)等人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立的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嘉兴
内容:通过党的纲领,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十一。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创办者: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贡献: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军进军原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时间:1926年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lin林)等三个军阀
主要战役:汀泗桥(ting
si qiao 听四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结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但在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1927年4月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结果: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十二。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重要决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秋收起义之后
地点:井冈山
建立者:毛泽东
意义: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
会师部队: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十三。红军长征原因:博古和李德等人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年10月
转移人员: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万多人
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敌人4道防线——贵州——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甘肃会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两次会师:(1)时间:1935年10月 会师双方: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地点:陕北吴起镇
(2)时间:1936年10月 会师双方: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 地点:甘肃会宁
意义: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知识网络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十四。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起因:日军在自行炸毁这段铁路后,反诬是中国军队炸毁,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进攻沈阳城
蒋介石意见:坚决不抵抗
结果:日军在四个月内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西安事变原因: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五。卢沟桥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卢沟桥
原因: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被中国军方拒绝。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向中国守军进攻,炮轰县城
意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
被害人数:30万人以上
十六。血肉筑长城: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山西平型关
作战军队:八路军一一五师
结果:消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意义: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时间:1938年春
指挥者:李宗仁
作战军队:国民党军队
结果:共歼敌一万多人
意义: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8月
地点:东北
总指挥:彭德怀
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讨论的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时间: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在投降书上签字
第五单元知识网络图
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十七。内战烽火: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
地点:当时国民党首都重庆
人物:共产党方:毛泽东
国民党方:蒋介石
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全国内战爆发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1946年6月
转战陕北原因: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主动撤出延安
结果: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
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ji记)鲁豫解放军
结果: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意义: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同时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十八。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
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指挥官:林彪,罗荣恒
结果: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
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su速)裕,谭震林
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结果:歼敌55万人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
部队:东北解放军与华北解放军
特点:(1)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2)采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结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
作用: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军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百万雄师渡江战役背景: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
时间:1949年4月
结果:南京解放时间:1949年04月23日
意义: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乘胜追击: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结果:国民党残余军队逃往台湾
第六单元知识网络图
经济和社会生活
十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
主张口号:实业救国
实践: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图书馆等)
中国近代工业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事业团体纷纷出现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凋谢萎缩时期产生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2)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特点:(1)曲折发展
(2)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4)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大城市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区非常薄弱
二十。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文化生活的变迁: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的《定军山》
有声电影: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个出版的中文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商务印书馆创立时间:1897年
影响: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与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社会习俗变化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味落后的习俗
表现:装束变化: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结果:不好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
第七单元知识网络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十一。科技发展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时间:开工时间:1905年
通车时间:1909年
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我国近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
编写著作:《制碱》
发明: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效果: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
思想进步者:爱国思想家:代表人物:(1)魏源 参编的著作:《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 翻译的著作:《天演论》 观点: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二十二。新式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间:1898年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影响: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废科举,兴学校:新学制的制定:背景: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结果: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文学方面:著名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等
文学作品: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郭沫若:《屈原》等
赵树理:《黑小二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艺术方面:著名绘画家:徐悲鸿
作品:《愚公移山》等
著名音乐家:(1)聂耳
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国歌)
(2)冼(显xian)星海
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Ⅲ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八单元 古代科学文化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八单元 古代科学文化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附录
Ⅳ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图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Ⅳ 初中历史知识大全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人类在材料领域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北:九上P99-10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 “三国协约”。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 知道萨拉热窝事件
北:九上P104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秘密组织成员普林西普枪击而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北:九上P107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的战役。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多的战役之一,其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19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地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20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德
奥匈、意
英、法、俄
北:九上P121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
4.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北:九上P115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臸臸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5.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北九P125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
世 界 现 代 史 部 分
(九年级下)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知道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北:九下P3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北:九下P4 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北:九下P12 1916年6月,巴黎和会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主要内容有:(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臸。(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北:九下P14 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北:九下P20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内容: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慕尼黑会议
北:九下P36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予以“国际保证”。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但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史实
北:九下P37、人:九下P35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北:九下P38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人:九下P36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北P4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
北:九下P44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宣言》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九下P47 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臸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的历史地位 (1)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九下P45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
北:九下P46、人:九下P41 1944年6 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攻克柏林战役:
北:九下P47 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在苏军的攻势下,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识图;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 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北:九下P65 ①经济迅猛发展,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②新的科技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大批新兴工业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③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知道欧洲联盟
北:九下P78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
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3.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北:九下P79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了解苏联解体。
北:九下P100 1991年,苏联解体。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 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北:九下P83 尼赫鲁是印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独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展,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印度的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2.知道中东战争
北:九下P103 1948年至1982年,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经进行了五次战争。 3.认识二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北:九下P103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也是阿以冲突的重要因素。而美、苏、英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阿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史实 北:九下P58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臸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 2.了解美苏“冷战”对臷局面的形成
北:九下P61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臷局面的形成。 3.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九下P96 第四单元导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4.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北:九下P118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发达国家臸定的,它也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八、科学技术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北:九下P11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
技革命”。这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人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Ⅵ 构建初中三年级下册历史一三四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内容详细
高中历史三册 古代史 现代史 世界史你要分开做啊历史是以时间做横坐标 事件发回生的因素做纵坐标答 譬如洋务运动他发生的时间是19世纪60-19世纪90 确切的说是1865年——1895年 在梳理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 原因 目的 过程 影响 教训 则洋务运动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每个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每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因素就必须要你下功夫记忆!历史题目无非考时间 考因素辩历史题 就是从时间和因素出发!~!
Ⅶ 初中政治知识点网络,要网络,知识点要概括,不用太详细,有提示性作用,方便记忆,可以分为一小块一小块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级阶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国家根本任务:
国家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 我国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 我国立国之本,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9 我国强国之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10 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一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2 党和国家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13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4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 我国关于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 面对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7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8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 我国经济建设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1 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2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23 实行计划生育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4 计划生育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5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26 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
27 当今各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
28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29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0 在现代化建设中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31 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32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要提高:教育创新。
33 面对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共识的是:谋求可持续发展。
34 我国基本国策:坚持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5 我国发展战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6 科学发展观含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37 中华文明历史沧桑,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8 民族文化精髓:民族精神。
39 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40 民族精神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1 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灾难能在挫折中奋起的重要原因是: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的力量源。
42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43 中华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
44 中华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45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6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7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8 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49 依法治国前提:有法可依。
50 依法治国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51 依法治国关键:执法必严。
52 依法治国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53 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
54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55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6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7 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8 公民的政治权利含义: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59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公有制。
60 公有制经济包括: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1 国有经济含义: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62 集体经济含义: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63 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唱主角的是:公有制
64 “四个尊重”方针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65 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66 决定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是: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7 我国分配制度是: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8 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是:
由我国经济制度决定,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69 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70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根本保证是: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2 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73 先进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74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
75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原则:集体主义。
76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诚实守信。
77 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78 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9 缓解学习压力有效方法: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80 通向理想道路只有一条:脚踏实地,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