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马赛曲历史事件

马赛曲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3 11:19:22

『壹』 《马赛曲》浮雕的题名是如何由来的

1836年,吕德应邀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浮雕,记忆的潮水涌回到法国大革命专的时代,他想到了属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而那激动人心的《马赛曲》似乎依然飘荡在他的耳边。他毅然决定借用《马赛曲》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

『贰』 马赛曲 创始于什么时期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回赞歌--马赛曲答。
1795年,《马赛曲》正式定为法国国歌。以后,这支歌曾被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三世废止过,到1879年才重新成为法国国歌。

『叁』 马赛曲的历史是什么都经历了什么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专斗歌曲,属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而这个时期创作的进军歌曲《马赛曲》也成为了鼓舞斗志的赞歌。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后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但是并没有禁止该曲;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改国歌为《法兰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在巴黎战斗的街垒上《马赛曲》重新响起;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定《马赛曲》为国歌。

『肆』 马赛曲的创作背景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撒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他经常到阿尔萨斯著名的爱国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长迪特里希的家里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儿们同市长一样,都怀有满腔爱国和革命的热忱。她们喜欢这位年轻的军官,欣赏他的勇气、诗和音乐。她们总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鉴赏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鲁日·利勒因市长演唱自己的歌而高兴,他请人抄写歌片,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们,希望军队采用作队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乐队根据市长的意思在广场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为开赴前线的国民自卫军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莱茵军战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以示爱国热情。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首歌并没有真正激起人们的热情。作者本人因写作这首歌曲而产生的激情也渐渐消退,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却无声地在人们手里流传。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并且发出威胁,如果法国国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展开废除王权的共和运动,并准备抗击外国军事于涉。

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马赛曲》迅速地传播,在集会上、剧院里、宴会上都要集体合唱;后来,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赞美诗后,也唱这首歌;再后来竟由它取代了赞美诗。《马赛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兰西共和国的军事部长看到它具有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万份,分发到军中所有的连队。在前线,士兵们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必是齐声高唱《马赛曲》,在这首军歌的作用下,队伍像咆哮的海浪扑向敌阵,势不可挡,敌方的将领发现这首歌带有一种可怕的力量。

后来,路易十六人头落地,激怒了全欧洲的王室成员,普、奥、俄、英、西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国民公会宣布了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大量法国青年正是在马赛曲的雄壮歌声中开赴前线。不到一年的时间,战场已经转移到国境之外,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确立马赛曲国歌的崇高地位。

通过“雾月政变”而执掌政权的拿破仑,没有停止征讨的号角。在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后,拿破仑不仅率领法国军队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欧洲大部分领土。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从北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马赛曲的强悍音符响彻寰宇,震撼人心。

为了迎接拿破仑胜利归来的军队,1806年,伟大的凯旋门破土动工。但随着欧陆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凯旋门建设一度停滞不前,直至1836才竣工。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被从圣赫拿勒岛运回巴黎,悲壮地从凯旋门下通过。

凯旋门右侧门柱的浮雕也被命名为马赛曲。其中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她神圣宽广的羽翼下,一群志愿军战士,或高歌猛进,或负重前行,马赛曲的雄壮号角再次响起,映衬着香榭丽舍大道每一天的朝阳万丈和落日余辉。

『伍』 马赛曲和百年沧桑的背景简介

马赛曲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撒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此曲在“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中,获管弦乐作品唯一的金奖,是一部恢宏的史诗性力作。全曲采用交响诗常用的单乐章结构,根据其情绪转换,分为五个持续展开段落: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
第一段:入侵 以打击乐轰鸣的音响为主题、弦乐和木管阴沉的音调为衬托、铜管尖锐刺耳的喧闹声为背景,描写中国人民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节节失利;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八国联军掳掠北京城……
第二段:苦难 由小提琴奏出如泣音调,真切地描绘出在帝国主义压迫下人民的苦难。这一主题来源于电影《风云儿女》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作于1935年,当时国土沦丧、国民饥寒交迫,聂耳以深切、委婉并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到处流浪、尝尽人生苦难的悲怨心情。
作曲家用现代技法对此歌音调做变形处理,调性游移不定,使音调更加辛酸与凄楚,加上中提琴的模仿、低音提琴的加入,把人民无所适从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觉醒 长笛和低音大管奏出苦难主题变形后,低音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对话式旋律,引出小提琴奏出的激昂音调。这一主题源于歌曲《满江红》。1925年“五卅”运动后,杨荫浏在一首古曲上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此歌曲调淳厚,豪放有力,表达了当时人民的爱国精神,后来逐渐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
作曲家运用主题倒置的复调手法,在弦乐中分别奏出《满江红》的变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与殖民主义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三段“觉醒”的另一音乐动机来源于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放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它成为一支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典型战歌。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作曲家运用《义勇军进行曲》的动机,表现人民的呐喊和斗争。
第四段:抗争 在小军鼓铿锵有力的鼓点后,弦乐奏出“抗争主题”,这一主题来源于影片《逃亡》主题歌《自卫歌》。
《自卫歌》的变形音调,与圆号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变形音调交错,穿插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吟唱的“苦难主题”,再与圆号奏出的《满江红》变形音调形成三声部对位,形容人民反抗斗争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锐不可当。最后,乐队全奏,意味着人民“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磅礴气势,使全曲达到最高潮。
第五段:胜利、欢庆 以钟管齐鸣的璀璨音响作先导,乐队奏出辉煌的胜利赞歌。“胜利、欢庆”主题谱例见课本。
作曲家一改前几乐段中各种无调性或调性游移的主题变形手法,尽情抒发了胜利的欢乐和豪迈。这种由变形到原形的写作方法,使我们不仅感触到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终得胜利,而且也体会到作曲家技法“回归”的艺术构思。

『陆』 马赛曲反应的是哪一个时期的历史大事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回广的,答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

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而这个时期创作的进军歌曲《马赛曲》也成为了鼓舞斗志的赞歌。

(6)马赛曲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

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柒』 巴黎凯旋门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

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1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和平和抵抗: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 的门楣上是由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e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esistance)和“和平之歌(La Paix)”大型浮雕。

『捌』 《马赛曲》都经历了什么

在法国历史上,《马赛曲》曾先后作为革命歌曲和爱国歌曲激励着人们。以版创作成功到被确定权为法国国歌,经历了将近90年时间,几经磨难,数起数落。

这首歌于1792年4月24日深夜创作于斯特拉斯堡。1795年7月14日,根据一项法律,《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

但是,《马赛曲》面临保皇派的反对。在雾月18日政变后不久,《马赛曲》被禁止。

几年后,光荣的三天(指1830年7月27日~29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推翻查理十世的3天)又使《马赛曲》复活了,人们在巴黎歌剧院演唱了这首歌曲。

但在1834年的政治审判中,《马赛曲》却被诬蔑为“煽动暴乱”的歌曲。1848,《马赛曲》开始在欧洲传播,而在它的祖国,第二帝国却宣布它为“煽动颠覆”的歌曲。

1879年2月14日,在莱昂·甘必大(法国共和派政治家)的主持下,国民公会选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

1880年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教唱《马赛曲》。

『玖』 《马赛曲》反映了哪些事情

法国大抄革命。
法国大革命期间袭,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
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而这个时期创作的进军歌曲《马赛曲》也成为了鼓舞斗志的赞歌。



(9)马赛曲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
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拾』 《马赛曲》经历了多少年才成为了法国的国歌

在法国历史上,《马赛曲》曾先后作为革命歌曲和爱国歌曲激励着人们。以创作成功到被确定为法国国歌,经历了将近90年时间,几经磨难,数起数落。

阅读全文

与马赛曲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