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宫的起源是怎样的
据传说,舜帝年纪很大的时候,尧帝的异母弟契去世了。契是舜帝被任命版的主要掌管教权育的官员,他在世的时候,自始至终没摆半点皇亲、长者、老臣的架子,大家都很尊重他。契的去世,让舜帝非常心痛。他下令辍朝7日,举朝深切悼念,然后又为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老臣们一个一个地去世,这让已经不再年轻的舜帝无比感伤。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于是,他决定开设“庠”这样的学校,不仅可以使老臣们老有所养,而且也算不辜负契生前教化人心的愿望。
西周时期的“庠”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将年岁大的老臣供养在这里并建立养老制度;二是教化人们尊老爱老。
“庠”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昀早的学宫,它作为养老教化之所,一方面反映了原始氏族公社尊老敬长的优良传统,以及与教化相关的礼仪和内容;另一方面,它在古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首开太学教育之先河,实属功不可没。
㈡ 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意义
吉祥学工主要是那个荀子的弟子,以及荀子进行这个情况。还是当时社会可以的
㈢ 学宫的历史地位
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㈣ 发生在稷下学宫的历史上几场比较有名的辩论
一、发生在这里主要有四次辩论,主要都是百家争鸣学术讨论,详解如下:
1、王霸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称霸争雄,社会处于激烈动荡与变革之中,中国走向统一的大趋势已露端倪。怎样实现由乱到治、由分裂到统一?是实行王道还是霸道?稷下学者展开了大争论。儒家大师孟于明确主张重王道轻霸道。他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孙丑上》)。所谓的“霸道”,是仗恃国家实力的强大,假借仁义的各义,来称霸诸侯,征服天下。他反对霸道,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所谓“王道”,是依靠道德礼教而实行仁义,经仁义教化征服天下。他主张实行王道,因为这是“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所以,当他的学生公孙立问他“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难道还不值得学习”时,他表现出不屑一顾,认为“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而公孙丑将他与管仲相比时,他更是愤愤然了。荀子则有所不同,他虽然崇尚王道,但面对当时盛行霸道的现实和对齐文化的吸收,也谈霸道。实际上他是主张在王霸井容的前提下,以王道为本(参见《荀子•王霸》)。管仲学派与孟、荀的王霸论又有所异。管仲学派主张王霸并举,是实行王道还是实行霸道,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即“霸王者有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他们认为,“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还说:“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管子•霸言》)可见,管仲学派的王霸学说更适合当时的时势,更具有现实性。
2、义利之辩
义利之辩是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个很普遍的辩题。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的思想,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追求利必然损害义,为了保拿义,要“舍生而取义”,“二者不可得兼”( <告子上> )。所以,梁惠王问他“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时,孟子直接了当地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并告诫梁惠玉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梁惠王上》)荀子则冲破儒家义利观的藩篱,在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
虽尧、舜不能去人之欲利,……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也。”(《荀子•大略》)人们对利的追求具有合理性,是人的本性,并举例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舜之所同也。“(《非相》)"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性恶》)荀子在认为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的同时,又认为这种追求要保持一定的度,不能放纵。放纵逐利,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他在《礼论》中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保持一定的度呢?荀子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礼义以分之"(《王制》),用礼义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第,用礼义制约人们的物质欲望,教育人们"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导"(《荣辱》),反对"'唯利之求"(《王霸》)。这样做了,国家就会平治,反之,则会出现乱世,即所谓:"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见,荀子的义利观较之孟子的义利观少有片面性。管仲学派对义利关系的看法是义利并重。他们认为:"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权修》)。讲礼义教化,不忘记物质利益的激励功能;讲物质利益,也不忘记礼义教化的引导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故《版法》在讲了"必先顺教,万民乡风"之后,紧接着说:"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3、天人之辩
天与人,或说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同天人之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人之辩,首先要回答天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天与人的关系如何。
稷下各学派围绕天与人进行了交流与争鸣。孟子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主宰,天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在孟子看来,人民的降生。事业的成败、帝王的权位、天下的治乱,都是天的指令。实际上,孟子将天看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精神性的实体。由此,他沿着“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路线,建构了“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与孟子大相径庭。荀子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其运行变化具有规律性,这种运行变作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天论》)荀子还认为,人是天下最珍贵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一般的部分,而是特殊的一部分。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荀子基于对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认识,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代表着稷下学宫中关于天人关系认识路线的一翼。
管仲学派对天人之辩的回答也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更具有现实性,比如《管子,度地》将能根除水、旱、虫等五种灾害说成是人能主宰自然界。从具体的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认识天人关系。"
4、人性善恶之辩
稷下学宫中,关于人性的善恶之辩,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颗;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至于人做了不善的事,不是因为其本性不善,是由于他自己不把握自己,被形势左右所致。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
告子将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让它向什么方向流它就向什么方向流。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荀子的性恶论。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人的本性是生而具有的,然而他却得出了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结论--性恶论。为什么荀子会得出性恶的结论呢?荀子解释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显然,荀子认为在人性中,最能支配人类生活的是人的好利恶害之情,而好利恶害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尔虞我诈、争夺、犯分乱理等不道德的行为,故说人性是恶的。他同时认为,这种恶的人性,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注重对"人性"的改造,就可以做出善的行为。
此外,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内容还很多,如攻伐寝兵之辩、名实之辩、世界本原之辩等等。
二、补充解释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㈤ 学宫的历史变迁
徐闻孔庙始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后屡经修葺,并随县治变迁而多次易址。
现徐闻一中校园内的这座孔庙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是当时徐闻县治的学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比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的贵生书院,老了近一百年呢,更不要说后来的登云塔(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了,真可谓天南徐闻的一座老宝贝。
随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制度的终结,县学改为徐闻县高等小学堂,后在1938年沿袭为现在的徐闻县第一中学。可以说,沐浴这孔庙学宫的前生今世,徐闻一中这块尊孔尚儒之地,历时七百余年书声不断!
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孔庙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现存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镇石泰山石敢当》、《署邑侯陆公修建文庙碑》、《义学芳名碑》,还有一道学宫题名碑,现失落在西门村委会。
抱鼓石一对保存完好。两株古枇杷,长势盎然,枝叶繁茂,被誉为“甘棠雨露”。古人对孔庙非同小可,过去孔庙左右两侧墙外,都竖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碑。不论是多大的官,来孔庙都不能跃马扬威,只能毕恭毕敬,乖乖下马步行,否则不可开交。
公元2012年2月,这座古老建筑注定迎来了又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中共徐闻县委书记钟力、徐闻县县长林海武等到徐闻一中调研文物古迹时,当即拍板调拨经费100万元修缮孔庙。徐闻文庙,徐闻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本需要细细品读的历史典籍。它传承的是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得好好保护它。
㈥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哪些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
翡翠白菜,翡翠西瓜、十二兽首,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彩漆描金楼阁,金瓯永固杯等。
1、翡翠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慈禧死后翡翠白菜就做了陪葬品。现在很多人怀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就是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但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没有谁见过,并不好下结论。
2、翡翠西瓜:据说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宝贝,而且有4个。慈禧太后对这些翡翠西瓜格外喜欢,恨不得抱着睡觉。所以最后把翡翠西瓜陪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孙殿英盗东陵后翡翠西瓜下落不明,至今仍不知在谁手里。
3、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金瓯永固杯
㈦ 古时候所讲的 宫学是什么学啊属于国子监吗
宋 代宗室诸王复子弟学校。皇族子制弟满了七岁便可入皇城宫学就读 ,虽皇家子弟大都请当朝大儒当座师,但入宫学渎书乃是祖制,百年来都是如此。宫学中除了皇家子弟外,还有皇亲国戚、朝中大臣们的子女打着伴读的旗号也在其中就读。
国子监(又称太学)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据《元史·选举志》载“北城立国子学于国城(即元大都)之东,乃以南城国子学为大都路学。”这里提到的南城国子学是元初的最高学府。北城国子学成立后,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职责都归于此,因此又称国子监。“监”表示行政管理机构,即衙门。元、明、清三朝,这里成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科举人才和各级官僚的皇家大学
宫学就好比现在的小学,国子监相当于初级中学及以上学校
㈧ 关于南越宫苑的历史文化
1995年
中山四路一处建筑工地内发掘出大型石构水池的一角,水池壁石板上刻有“蕃”等字样,经确认该处建筑遗址和遗物属于南越国时期,为岭南地区首见。后经钻探得知,石构水池的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此次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97年
发掘出保存基本完整的长达150米的南越宫苑的曲流石渠遗迹,该石渠与1995年发掘的石构水池通过导水木质暗槽相连,两者组成了宫苑的园林水景,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秦汉宫苑实例。
2000年
在原儿童公园试掘300多平方米,发现了南越国宫殿的散水遗迹。广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搬迁了儿童公园,交由文物部门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
2002年9月至今
5年多的持续考古,发掘面积达12000平方米。主要发现了南越国宫殿遗址、五代时期南汉国的宫殿。同时出土了自秦汉到民国两千多年间12个朝代的遗迹和遗物,各时期水井多达500多口。此遗迹可说是广州古代水井天然博物馆。
本报讯片片印花瓦瓴、段段砖石走道,见证着赵佗宫殿遗址的两千余年。今天,这里是广州中山四路一处考古遗址的发掘现场。10年前,熟悉的儿童公园曾屹立于此。时光倒流2200年,你是否能想象自己已身处金碧辉煌的南越王宫署。
昨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郑重宣布:南越王宫博物馆奠基。这标志着继南越王墓后,第二座南越国遗址博物馆正式动工兴建。据了解,其目标定位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于2010年亚运会前落成并对公众开放。
动工:曲流石渠遗址已回填
醒狮与礼炮喧鸣,奠基仪式在一片水泥地上进行。水泥地之下,埋藏着南越王宫御花苑曲流石渠的遗址。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遗址工地实施了有序的覆盖回填:工人们先在遗址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铺沙子,最后填以泥土。
这样的回填是为了保护遗址不受建筑施工破坏。接下来,此处将盖起整个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物———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
据介绍,为了迁就遗址,博物馆建筑体量不大,包括博物馆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陈列展示楼及设备服务楼共3栋建筑。施工时打桩不动新土,全部利用以前留下的旧桩坑打桩。
游览:复原2200年前御花苑
游览2200多年前的南越宫苑,市民沿途将感受体会到什么?博物馆筹建处常务副主任吴凌云率先做了一回导游。“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南越国御花苑区,这里有馆中最受关注的曲流石渠部分。”
据介绍,其具体构思是保留遗址现场,建一条1.8米走廊供静态俯看欣赏。其上建一座不超过18米高的保护性上盖建筑,并在顶层露天平台同底层遗址相对应,以现代手法复原2200多年前御花苑面貌。“届时溪流、小桥、芳草、碧树将一一展现,供观众动态穿行游览”。
之后,观众可进入南汉兴王府宫殿、北宫墙、历代水井的现场遗址。此外,观众还可感受模拟复原的南越王宫殿、南汉大磉墩、南越国廊道、南汉走道等。最后可在4个小型展厅参观出土文物的陈列展示,包括南越国、南汉国等的珍品与文献。
定位:考古学家与市民共享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东省唯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项目。而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还将围绕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性质进行。
吴凌云对此表示,“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是个较新的概念,“与普通公园不同,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为主体的休闲空间,而普通公园注重的是休闲”。为什么将考古遗址和公园结合在一起?“如果单纯是遗址,那可能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如果成为遗址公园,那将是考古学家和普通市民共同的乐园。”
距离广州市政府提出的在明年亚运前建成开馆,从现在算起约有14个月。届时,市民可在被广州老城商业中心包围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内,感受2200年前的宫殿花园。
■对话专家
南越王宫遗址有三个“唯一”
上世纪70年代,他参与发掘被称做“阴宅”的南越王墓遗址。到了90年代,他再次全程参与发掘代表“阳宅”的南越王宫遗址。他便是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昨日于他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记者:南越王宫博物馆动工,意味着此处遗迹在完整性上得到强化,你此刻感受如何?
麦英豪:这是中国城市文化保护的又一创举,此博物馆将成为广州的又一历史性地标。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广州的历史性地标只有两个———南越王墓遗址和南越王宫遗址。然而,后者比前者更具意义的是,后者地处老城商业中心:西侧是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南侧为极具骑楼街特色的中山四路。
记者:你认为南越王宫遗址的亮点在哪里?
麦英豪:它具有三个“唯一”。第一,这是经过考古证实的保存完好的、历史最久远的人工园林御花园,不但是中国唯一,世界目前也绝无仅有;第二,木构与石构是东西方古建筑分野的标志,而此遗迹发掘了大量石构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第三,在南越王宫遗址内一共发掘出12个朝代的500多口水井,说明2200多年来,王宫附近一直是城市生活的中心,这是全世界由考古发掘证明的唯一个案。
记者:南越王宫博物馆在设计上有何讲究?
麦英豪:南越王宫遗址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整体设计应以保护为前提。周边的博物馆等建筑只是辅助,应该突出以遗产本体为价值核心。
㈨ 哪部宫廷剧可以帮助学习历史
你好,太多了!!
芈月传
59集全
多情江山
37集全
寂寞空庭春欲晚
45集全
乾隆秘史
48集全
钱塘传奇专
38集全
芙蓉诀属
76集全
后宫甄嬛传
98集全
新还珠格格
96集全
武媚娘传奇
40集全
美人心计(国语版)
39集全
宫锁心玉
50集全
传奇皇帝朱元璋
40集全
寂寞空庭春欲晚未删减版
81集全
芈月传安徽卫视版
40集全
还珠格格1
41集全
倾城绝恋
30集全
十三格格
47集全
卫子夫
㈩ 记录南北朝时期陈朝历史的都有哪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以上摘自《唐诗鉴赏词典》
此诗虽短,却把当时的那种宫廷生活描绘出
我最喜欢的便是这首句,很有一番意境,一番味道。开篇就出彩的诗词的确不多见,另外还有一些出众的开头,比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我十分喜欢,三个深字,拉出镜头,我觉得把当时那封建社会的调调给描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