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大理历史事件

大理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3 02:58:59

① 大理国的历史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专定都羊苴属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1)大理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大理国的疆域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西南部,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设置八府、四郡、四镇。


② 大理有那些历史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③ 大理古城传说、故事 急!

大理三月节


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盘踞大理,性情残暴,日食人眼三十六双,民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从西天来的观音大士制服了罗刹。观音大士怕罗刹卷土重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便来大理讲经说法,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后来观音担心民众每年来听经受化,日久会耽误了农事生产,便劝导信徒们来赶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便逐步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贸易集市-- 街子。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故又有“三月节”之称。

大理红龙井

关于红龙井,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大理有个孝子非常孝敬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葬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感动红龙。

虽然是传说,它却让我们知道“做人要讲孝道,贪者无好报,人生要知足,幸福常乐”的人生哲理。这也是甘甜的井水外,红龙井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④ 大理历史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

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

(4)大理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猪、牛、禽蛋等,特产有云南山茶花、苍山杜鹃花、大理雪梨、下关沱茶等。目前工业主要集中于洱海南岸的下关镇附近,有烟草、茶叶、食品、纺织等门类,盛产大理石。

位于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太和村"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规模较大,是国家级文物。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喜洲镇则是白族居民的聚居地,当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民居颇具特色。

位于洱海北岸的上关镇古代为大理古城的军事屏障,境内遍植朝珠花,以“上关花”而闻名。此外,附近还有鸡足山和巍山等景区。

⑤ 大理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举两个列,这些人都有些什么历史事迹,请详细点,谢谢

段思平,公元893—944年。大理喜睑(今喜洲)人,大理国的缔造者。祖籍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成为白蛮(今白族)大姓,世代为南诏大臣。在南诏国时期段思平祖上在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 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与滇东乌蛮三十七部联盟,在滇东乌蛮各路大军的扶持下推翻杨氏政权。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937年2月4日,段思平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最后各路大军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
大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先后出过十几位将军。周保中、赵钟奇、杨杰,是他们中最负盛名的三位。

“白子将军”周保中

辛亥名将赵钟奇

杰出的军事家杨杰

也许,你不太熟悉他;也许,你不知道他是大理人。但是,杨杰将军,确实是又一位大理白族名将,一位国际知名的军事家。

⑥ 大理的历史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⑦ 大理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一、段氏建国

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时间大都很短,相互更迭难免一番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二、两系相争

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文经二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6年,用过一个年号,至治。

三、高氏掌权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无奈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进一步促成了段氏统治的危机。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

四、大理亡国

段祥兴继位于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南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中又有万幸,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 。

⑧ 大理的历史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⑨ .大理的历史100 字内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⑩ 云南重大历史事件

庄跤入滇 七擒蒙获 天宝战争 吴三桂杀永历帝 杜文秀起义 李文专学起义 重九起义 临安起义 建立云南陆属军讲武堂 红军强渡金沙江 扎西会议 滇西抗战 西南联大的建立 颠西反攻战 中印航线 滇缅铁路 片马事件 马嘉理事件 班洪事件 护国运动 一二一运动 闻一多惨案 昆明起义

阅读全文

与大理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