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安次历史事件

安次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2 16:07:33

① 回顾廊坊的历史,都发生过什么著名事件

新钢那一次

② 历史上的廊坊是什么样的

一、历史上的廊坊是从一所朱门高宅演变而来的地名。

二、“廊坊本叫侍内郎房,一千容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来。

三、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区。

③ 有人知道有关廊坊安次区古八景的有关历史吗比如“长堤秋月”

文安古八景之唐碑吐雾

唐碑位干县城西北1.5公里相公庄村西头往北300米处。碑是唐朝张仁宪之嗣孙张仲武为张仁宪建立的,距今将近 1500年。每当清晨晓雾迷漫,丰碑突兀,人们想象张公当年统帅千军万马,旗旗招展,威武雄壮的气势,美其名日“唐碑吐雾”。

文安古八景之九川雪浪

为文安遭受洪水灾害的境况一说是在县城东南角眺望城南洼的景象;一说是在曲堤店东南,原大宁桥一带。古代在河间府境内有黄龙淀,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在城东南二十五里),通深水(此河清代已湮废),经火烧淀(在李庄、南各庄、马武营一带)转流入海。当时曲堤店为众水所汇之区,洪水泛监时一片汪洋。

文安八景其余七景,或为名人遗迹,令人向往,发思古之幽情;或风景宜人,颇具特色,乡人引以为荣。唯此景展示过去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县志八景九川雪浪云:“邑居众水之会,惊涛洒雪,细浪翻银,鸥阵渔樯,仿佛江南胜概。”在洪水浩劫使文安人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之际,犹能在洪水滔天狂风巨浪之中品出江南胜概,实在不敢苟同。九川雪浪图作者靳之火斤诗云:“频遭昏垫叹怀襄,浪卷残村九派狂。老辈锡名非乐水,愿凭竹帛绘流亡。”确实是文安洼遭受水灾惨状的真实写照,也表现出他对平民百姓的同情之心。

文安古八景之万柳金堤

这是大清河南堤,又称千里堤。因为沿堤栽植柳树,长堤横亘,高柳参天,碧水东流,渔舟荡漾,宛然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堤有柳树的护卫,取固若金汤之意,所以称为万柳金堤。

沿河之堤传自秦汉始修,宋明以后不断重修,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知县史天佑创修大堤,自县西南大、小王东起往北往东,又往东南至王李坟止,全长一百五十里,高大坚固,多少年来成为防洪屏障。据县志记载,此为千里堤的创始。至清朝廷修,上接保定县(个新镇原为旧保定县城)官堤,下至富管营。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知县王湘令百姓沿堤栽植柳树。数年之后,树长至合抱不拢。每逢汛期,伐干为桩,把技权砍下来可用做下桩后填充的软料,间或有短缺则及时栽补。还制定了严厉的禁令,有私自砍伐者严惩不贷。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知县崔启元有诗赞曰:“史公堤上万株杨,不数当年召父棠。为语居人匆剪伐,秋时犹记怒涛狂。”告诫人们说,史县令为人民办事,沿堤栽柳,意义深远,要爱护柳树,不要砍伐,要看到它防洪固堤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作用。其成为文安一景是当之无愧的。

文安古八景之苏公胜迹

在县城北20公里苏桥镇,北临大清河与霸州相望。因宋代苏询曾授霸州文安县主簿,故该县曾建桥及苏公祠,祠在河北,清代已废。虽云苏公胜迹,其实苏询并未到县任职。

《读史方舆纪要》:“苏家桥在县东二十里(原文如此),当往来孔道,靖难初,燕王自固安渡拒马河驻师苏家桥即此。”朱彝尊原按:“苏桥,县志谓苏明允(苏河字)故迹,载诗云:‘苏公曾接文安簿,河上苏桥自昔传。’然明允为文安主簿以修礼书授秩,未尝赴州也。”

清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苏桥杂咏四首之一:“修礼予之主簿禄,几曾赴任柳河厅?长桥却说老苏建,未读欧阳墓志铭。”三十五年御制题苏桥二首之一:“姚癖陈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礼同修。了知食禄弗任事,宋史删文本细求。”

欧阳修《故文安主簿苏公墓志铭》:“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篡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V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由此可见,苏询被礼部抽调纂修《太常因革礼》,因为这不是常设机构,工资无处开销,就把他的职衔转到霸州文安县,按县主簿待遇领工资。礼书修成之后,呈奏朝廷,未等批复下来,他就病故了,当时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他活了五十八岁。说明苏询并未到过文安。

文安古八景之孟母高台

位于大柳河镇东一公里,富各庄村北。原来有一高大的土台,台下有洞,深广莫测,相传为宋将孟良藏母处,台下有碑,题日“孟母之墓”。清朝末年碑已不存。1958年前还有不太高的土台,方圆十几米。

据传说宋将孟良出身贫苦,幼年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幼年鲁莽,好打抱不平,经常与人打架斗殴,不听劝解,可是他母亲到场,一句话他就立刻停手。长大之后虽然粗直豪爽,但忠勇过人。杨延昭任保州(保定)知府时,屡败北国(契丹)入侵兵将,威震三关,在任二十多年,北国人都称他为杨六郎而不敢叫他的名字。

孟良深得杨延昭信任,虽为主从,情同手足。三关口在宋朝是幽蓟二州的边防重地:益津关就在现在的霸州市;瓦桥关在今雄县南的河沿上,这条河古称易水,又叫拒马河,就因为河水浅不可渡船,深不能跑马,能阻挡北国骑兵;高阳关也叫草桥关,在高阳县。当时战事频繁,边境很不安定,孟良对母亲特别孝敬,伺候母亲的事都要自己做。可是母亲年纪大了,惟恐为国家尽忠之日长,为母亲尽孝之日短,所以不论转战到什么地方,都用车拉着老母随军,以便早晚侍奉,二十余年如一日。

后来老母病故于益津关,孟良痛不欲生,因为连年争战,烽烟不息,没时间把灵枢运回故乡,就由杨六郎百般劝解,后来决定暂埋葬在靠近边关的后方,距离屯集大军粮草重地广陵城不远的大柳河,可以趁押运粮草之机顺便祭扫。为怕年长日久被湮没,就在坟上积土建成高台,希图永远流传。这个传说虽然有些附会,但宋朝杨延昭镇守边关的三关确实是在这一带。

文安古八景之胜水荷香

今霸州市胜芳镇原属文安县。此处原为胜芳淀,过去多栽植莲藕。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映衬盛开的荷花,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绵延数十里,灿如云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丽的景象真有杭州西湖的风采,故称之为胜水荷香。胜芳集市贸易繁荣,商贾云集,为直隶(河北省)六镇之一,南来北往的人跨关渡河,胜水荷香的美名传遍海内外。

文安古八景之文谭灏影

文谭灏影在文安县城北偏西8公里,急流口乡急流回村的北急流口(自然村)西北边。其地古临漳水,系河道决口急流冲积而成的深水大坑。澄波浩渺,古岸萦回,天光倒垂,日影在下,人游览于岸边自有一番乐趣。因年代久远,现仅存二三百平米面积。原有石桥一座,名为“文济”,清代咸丰九年曾经重修过,今已不存。

潭本名“文安潭”,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到过这里,说文安潭的名字是禹王给留下的。

文安古八景之汉桧凌霄

灵集寺内有的两棵高大的桧树。桧树是叶子如柏树、枝干像松树的一种常绿乔木。这两棵树相传是汉代建寺时栽植的。过去十年九涝,洪水频仍,文安洼的树特别少,尤其是桧树在这里更不常见。物以稀为贵,每当秋收之后,地净场光,登高远望,百里大洼一览无余,两棵古偿苍劲挺拔,参天并立于高冈之上,确实很壮观。

④ 以安次历史为主题该写什么

安次区历史悠久,为廊坊市最早建县,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民风浇淳,习俗质直。近年来先后在境内发现古遗址4处,古墓葬12座,出土的文物证明,最晚在商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属于北京文化区。

境内为京都门户、交通要道,曾为历代帝王重视。清康熙在位六十年中,曾14次驻跸东安(安次)。

东晋年代,民族英雄大将刘琨在安次屯兵,镇守川地,以抗石勒,受屈惨死。南宋年间,元军大举进攻中原,右丞相文天祥主张抵抗,后在潮阳五岭坡兵败被俘。公元1278年被元将张弘范北解途中,行至安次刘琨墓时,文天祥敬仰思念这位晋朝爱国将领,为国家遭受蒙古统治者的蹂躏、失地不能收复而痛心,在墓碑旁写下了“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孤寂起幽州,双手扶晋室。福恶天意乘,匹磾生鬼域。功死百世芳,天下分南北。”的悲壮诗句。

宋朝宰相吕端、辽国宰相韩延徽都是籍内人士,他们非凡的政治决策,为辅助王朝立下了伟绩。明朝嘉靖年间,安次籍的南京兵部尚书刘体乾,直言上书皇帝,提出“精兵简政、金富于民”的政治主张。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南巡回京途中到东安(安次)驻跸,他在永定河北遥堤上,面对放荡不羁的永定河,御笔写出了《阅永定河记》并在此建亭立碑,颂其功德。

⑤ 廊坊名称的来历:为什么叫廊坊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

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如今,昭示廊坊历史的侍郎房牌楼就伫立在老廊坊西大街原址。

(5)安次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河北省中部。廊坊境域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

廊坊涌现出西晋文学家张华、唐代诗人王之涣、北宋名相吕端、宋代文学家苏洵、元代名相史天泽、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等人物;境内有5条铁路干线,7条高速公路,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

⑥ 廊坊的历史,详细写廊坊原先是什么样子

从一所朱门高宅演变而来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来。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名人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党史部门工作多年。老人告诉我们,廊坊在200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村落,那时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东安县志》(东安,现廊坊市安次区)记载:“郎房,离城(指东安县城,现安次区光荣村)三十里;方位,县城东北路。”那时的廊坊,只有十几户人家。“郎房”演变成“廊房”,源于晚清光绪年间京奉铁路(现京山铁路)的修建。铁路修通后,1897年在郎房村西设立火车站,站牌为“廊房”。滕中新说,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当时修建铁路的勘测人员很多来自北京,在北京前门一带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等地名,因此这些早期的铁路修建者将“郎房”写成了“廊房”并被沿用下来。

求好评,谢谢了!!!

⑦ 有谁知道廊坊的历史

一、历史上的廊坊是从一所朱门高宅演变而来的地名。

二、“廊坊本叫内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容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来。

三、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区。

⑧ 安次区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今安次境域为安墟地。
西周时期,为北戎燕地。
春秋时期,为北燕都蓟的畿内地。
战国时期,今境域属燕国广阳郡。
秦朝,属广阳郡。
西汉高祖初年置安次县,隶属幽州渤海郡,县治在今古县村。
北魏年间改名安城县,属幽州府。
隋大业初年复名安次县,属涿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徙县治到石梁城。贞观八年(634年)徙县治至常道城(今北常道村)。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幽州为范阳郡,安次属之,徙县治于耿就桥行市南(旧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幽州。
后晋天福初年(936年后),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赂契丹,安次为辽地。县治移至菘城(今万庄镇稽査王村)。
辽会同元年(938年),以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安次属之。保大(1121—1125年)末年,安次入于金。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幽州入宋,置燕山府路,安次属之。宣和七年(1130年)后,郭药师以燕山叛没于金。
金天会七年(1129年),安次县属河东北路。天德三年(1151年),金迁都燕京,改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安次属之。
元中统元年(1260年),改安次县为东安县,隶属于霸州,后改称燕京路,又为总管大兴路,仍属之。中统二年(1261年),升东安县为东安州。至元初年改燕京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东安州属之。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属中书省,东安州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九月,置大都督分府于此;十月,隶山东行省。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罝北平行省,东安州属北平府。同年因浑河(永定河)水患,州治迁至常伯乡张李店(今仇庄乡光荣村)。洪武九年(1376年),改东安州为县。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东安县属之。
清初,东安县隶属顺天府南路同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属顺天府南路厅。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东安县为安次县,为京兆区所辖。
民国四年(1915年),安次县属直隶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安次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河北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区,安次县属第五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冀中区地方委员会成立,安次属冀中十分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中共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冀中区五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成立,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于五专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冀中区五地委改称冀中区十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改称冀中区第十一专署,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之。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永清、安次、固安、霸县建立第三联合县,安次县划归第三联合县,属一联区管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中共安次县临时县委、临时县政府成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安次县人民政府建立,临时抗日民主政府随之撤销,隶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安次县属冀中第十专区;8月7日,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立,安次属之。
1950年2月,因永定河水患,县治从老县城(今仇庄乡光荣村)迁到廊坊;11月,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
1955年4月5日,天津区专员公署改为天津专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安次县人民政府改称安次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县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安次属之;12月20日,撤销安次县,划归武清县;12月22日,撤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武清属之。
1961年,恢复天津专区建制,受天津市、河北省双重领导,武清属之;6月1日,安次、武清分设,安次县建制恢复建立,隶属不变。
1967年11月,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安次属之。
1968年2月,安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负责原安次县委、安次县人委会的工作。
1969年3月,天津地区机关驻地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
1974年1月,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驻地仍在廊坊镇,安次属之。
1978年,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建立,廊坊地区革委会撤销,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安次县隶属关系未变。
1981年12月7日,撤销廊坊镇,设立廊坊市(县级),以安次县的廊坊镇及尖塔、桐柏、北旺3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安次县仍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
1982年3月1日,廊坊市建立,下辖北史家务(198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廊坊镇,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体制不变,组建成立北史家务公社,原廊坊镇30个生产大队归北史家务公社管辖)、北旺、桐柏、南尖塔4个公社和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
1983年7月1日,撤销安次县建制,将安次县行政区域并入廊坊市。
1989年2月,撤销廊坊市(县级),改称安次区;4月1日,廊坊地区撤销,原廊坊地区成立廊坊市(地级),驻地廊坊,安次属之。
2000年10月,安次区划出南尖塔镇、万庄镇、旧州乡、北旺乡、白家务办事处及小廊坊、北大街、北门外、新开路街道和北史家务乡的7个村居,成立广阳区;安次区辖剩下的4个镇、2个乡和3个街道,仍隶属廊坊市。

⑨ 河北廊坊的历史名人

廊坊地处河北平原中部,自古名士荟萃,英雄豪杰和能者巨匠同当地民众一起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
历史名人是指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以至现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文学艺术家、思想家、学者、科学发明家等。
依据有关资料,对该区较为重要的历史名人简介如下:
韩婴,固安人,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开创者。汉文帝时任博士,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武帝即位,招为贤良文学之士,传授《诗经》。
刘放(?~250),固安县方城人,汉广阳顺王之子西乡侯刘宏后裔。善写檄文,魏齐三代帝王诏令多为其所作。齐王正始元年(240年)为左光禄大夫,六年转骠骑大将军。
张华(232~300年),固安县方城人。晋惠帝时,因辅佐朝廷有功,进封壮武郡公,数年后为司空领著作。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张弘策,固安县沙垡人。随梁武帝西征,为辅国将军,迁卫尉卿。尽忠奉上,重友情,惜人才。
韩延徽(882~959年),廊坊市广阳区人。他建议辽太祖变易风俗,发展生产,草创制度,加强君权,筹划军机,兼并室韦、党项诸部。世宗朝,迁南府宰相。
吕端(935~1000)年,廊坊市广阳区人。宋至道元年,继吕蒙正为相,太宗赞他“大事不糊涂”。
史天倪(1187~1225),永清县张四营人。1214年,成吉思汗授他为马步军都统,管领二十四万户,后官至兵马都元帅。
史天泽(1202~1275),永清张四营人,史天倪之弟。天倪死,袭为都元帅,复真定,败金将武仙,杀红袄军将领彭义斌。金亡,又参加攻宋战争。中统二年,任中书右丞相。
郝经(1223~1275),元初从山西迁往霸州信安镇。忽必烈征宋,他随军南下,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其《经史论》对我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刘体乾,廊坊市安次区光荣村人。明隆庆初任户都尚书,赠太子少保。民间留传“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佳话。
王复,固安县沙垡人。明景泰初,蒙古也先拥英宗入关,邀大臣迎驾。王复奋然请往。也先令左右持刀胁迫,王复力辩,威武不屈。事后升左通政。
傅好礼(?~1613),固安县马庆人。明万历十四年入朝为监察御史。上疏六陈:通上下,诛奸欺,节宫宴,停内操。止山林行幸,罢外戚世封。巡按山东时,弹劾不法官吏,朝野为之震动。
于成龙(1638~1700),顺治十年随父迁至固安县南房上村。康熙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奉诏主持浑河治理,京畿免受水患数十年,御赐河名“永定河”。
蒋鸿遇(1884~1929),固安县南房上人。“民元革命”后,参加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授参谋长之职,人称“二萧何”。讨袁战争中,他促成四川独立,粉碎了袁世凯窃国复辟美梦。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辅佐冯玉祥拥兵北京,挥戈朝政,推倒曹锟赌选政府,击散清室小朝廷。
刘凌沧(1907~1988),固安县南赵各庄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著名画家。所作《广陵赏菊图》、《文姬归汉图》、《杨妃出浴图》等作品,在北京引起轰动。在民族绘画工笔中吸收西方绘画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潘秉衡(1912~1970),固安县西塘洋人,著名玉雕专家。经多年潜心探求,其琢玉技术日臻成熟,被誉为北京玉器业“四大怪”之首。一些作品被列为国宝珍藏,成为我国现代雕玉史上的一代宗师。
刘六、刘七 文安县刘庄子(马武营西北)人。明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正德五年(1510年)率众起义,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河北、山东,破州县无数。
赵燧(?~1512年),明中叶起义军谋士,号赵疯子。霸州秀才。正德六年为刘六、刘七起义军所俘,遂为起义军谋主。
谷大用 文安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太监,受皇帝宠爱,担任御用特务机关西厂头目,与刘瑾等并称“八虎”。刘六、刘七起义失败,他冒功升赏,后被斥逐,籍没家产。
高寀, 文安县人,明神宗宦官,任御马监丞。为使阳道复生,派爪牙购买大量儿童,碎颅刳脑以食,并整日与歌女房中“相逐为戏”,备极荒淫。
董海川(1797-1882年),文安朱家务人,清咸丰年间太监,内家八卦掌始祖。参与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受阉为太监,潜伏宫内,以策内应。
李莲英(1848~1911年),大城县李贾村人。一生诡计多端,紧紧依附慈禧太后,效尽犬马之劳,极尽阿谀诌媚之能事,终于成为清末一代权监。
王敢群 文安县贾各庄人,义和团首领。密谋攻击文安县城,因泄密失败。
张绍曾(?~1928年),大城县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辛亥武昌起义时,密谋进兵丰台,推翻清廷,因泄密逃往上海。1923年当选国务总理,旋被迫去职。1924年国民军起,他密谋响应,未成。
张作霖(1875~1928年),北洋军阀奉系首领,马贼(土匪)出身。据大城县冯庄《张氏家族谱》,第九世张天达(张作霖父辈先人)外出闯关东。
韩复榘(1890~1938年),霸州台山人。经18年戎马生涯,爬上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宝座,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大军阀。一生充满矛盾,富于传奇,色彩斑谰,是旧中国上层社会的典型标本。
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出生于永定河流域固安、永清、广阳、安次地区的历史名人多为官吏学者类建设型,且聚集于牤牛河支流;出生于大清河、子牙河流域文安、大城、霸州地区的历史名人多为起义军阀太监类破坏型 ,且聚集于文安洼、百草洼、溢流洼等洼淀单元。
所谓建设与破坏,在这里并不意味着是非对错的价值评判,因为破与立乃互依互存的对立统一体。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但战争的作用同样不可轻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事变急!!!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4、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5、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3年长城抗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

阅读全文

与安次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