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东东莞历史
历史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已有蚝岗人在此生活。夏朝时,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越之地。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汉顺帝分番禺之地,设增城县,东莞于增城治下。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明万历元年(1573年)以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
东莞相传是东官的音转,亦有人说是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或曰昔日有侨东莞郡人居此,以为相似于其乡,故名。
清朝(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此后鸦片战争爆发。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9月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1)东莞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简述
东莞,简称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名称。
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地理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珠江三角洲东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
最东端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大坦小组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
东莞市东接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南抵深圳市龙岗区、宝安区,西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萝岗区,北达广州市增城区、博罗县;四周共与穗、深、惠的9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市海域面积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大陆海岸线长97.2公里,属南亚热带浅海区,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个镇拥有海岸线。全市拥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岸线长34.58公里,海岛面积24.13平方公里
文化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龙舟竞渡、醒狮艺术、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
1958年,东莞被誉为全国第一个“游泳之乡”;2000年1月,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道滘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莞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
东莞的石排镇中坑村和长安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醒狮舞蹈艺术之乡”,此外,清溪镇、樟木头镇均是闻名中外的麒麟艺术之乡。
② 东莞历史多少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的起义军攻陷广州,曾分兵至县境归城里、梅塘一带。五代时南汉大宝六年(963年),置媚川都于东莞,专以采珠为事。南宋时期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建立香山县(今中山市)。德佑二年(1276年)春,元兵破临安(今杭州),南宋危急,莞人熊飞在榴花村起兵勤王。元正十五年(1355年),东莞人民纷纷起义,王成据石冈、福隆、石涌、横沥等处;陈仲玉据吴园;李确卿据南栅、靖康场;文仲举据东浦;吴彦明据南头、东莞场。还有曾伯田、郑润卿、杨润卿、梁国瑞、刘显卿、萧汉明等亦纷纷起兵,各据一方,抗击元兵。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东莞(南头)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隶属南海卫。正德元年(1506年),葡萄牙人东来以进贡讨封为名,占领东莞县境濒海的屯门、海澳。 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兵船初进虎门。清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英兵舰飘泊虎门入狮子洋。大府遣东莞知县印光任前往申明大义,英舰九月离去。1808年九月,英兵船3艘驶入虎门,进泊黄埔,无理逗留三四个月之久才离去。为防英舰入侵,翌年添建虎门亭步汛之新埔山炮台,并于蕉门海口"排椿沉石",以控制由虎门进入狮子洋之水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二十八日(3月1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总督邓廷祯至虎门会见关天培,征召大船22艘。四月(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邓廷祯等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283箱。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五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虎门成为主要战场。七月,林则徐亲到虎门督师。二月,清廷派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州。初五日(25日),英军攻陷横档、虎门等炮台,关天培战死。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虎门、横档各炮台,又毁大角炮台及亚西娘炮台。接着攻东莞,千总邓安邦率领团练英勇抗击,保卫莞城。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③ 东莞历史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版、中国近代权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著名画家邓白、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东莞1985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74.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520.11万人。截至2009年,另有海外华侨近30万人、港澳同胞超过85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④ 东莞历史文化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东莞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时东莞属交州(南交)。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深圳南头)。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和香港),东莞地域随之缩小。
清沿明制。清朝后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4)东莞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东莞的名称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相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闻名,故名东莞。“东莞”首次成为本地的名称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莞人大都以做莞草为业,又在广州之东,故名东莞。这是学界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 。
第二种,因莞香而闻名,故名东莞。不过学界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第三种,山东省原有东莞郡,因北方战乱,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大量南下,部分东莞郡的士族迁徙到东莞的位置,为了纪念北方故土,依旧把当地称作“东莞”。
广东历史久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
⑤ 东莞市的历史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对你有帮助可以采纳我哈。
⑥ 东莞历史名人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乡,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2.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副; 1932年率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进攻,致使日方三次增兵,四易主帅,大挫日寇锐气;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反蒋事变,极力抗日;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
3.叶富(1848-1880):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
叶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1年堂课毕业,1873年9月舰课毕业。1874年3月任福建水师海东云舰管带;升都司(正四品),赏戴蓝翎,加游击衔(从三品);1876年任靖远舰管带;1878年9月任超武舰管带。
1879年1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调超武舰和蓝翎游击衔留闽尽先都司叶富管带前往南洋海军,驻扎浙江温州。
叶富与邓世昌都来自广东,同期考入船政学堂驾驶班。他们在学生时期意志相洽、志趣相投,即成为挚友。毕业后,他们同在福建水师任兵舰管带,后李鸿章调邓世昌前往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沈葆桢调叶富前往南洋海军,同时并肩保卫中国沿海地区。因同为海军出身,后两家结为亲家,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娶了邓世昌的二女儿邓秀婵为妻。
光绪六年(1880年7月25日),浙江匪徒黄金满勾结倭寇肆意扰乱台州,超武舰奉命派往进剿,管带叶富带领全舰官兵奋勇作战、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清廷下诏书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
叶富殉国后,邓世昌得讯,深为哀悼。清廷下旨予以优恤叶家,诰赠叶富原配夫人周氏恭人,封叶富儿子叶说周世袭云骑尉衔。
4.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
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 “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有三儿五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养女邓孝思;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5.陈镜开(chén jìnɡ kāi)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6.陈伟强(1958--),广东东莞市人。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
⑦ 东莞有多少年历史
东莞历史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的起义军攻陷广州,曾分兵至县境归城里、梅塘一带。五代时南汉大宝六年(963年),置媚川都于东莞,专以采珠为事。南宋时期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建立香山县(今中山市)。德佑二年(1276年)春,元兵破临安(今杭州),南宋危急,莞人熊飞在榴花村起兵勤王。元正十五年(1355年),东莞人民纷纷起义,王成据石冈、福隆、石涌、横沥等处;陈仲玉据吴园;李确卿据南栅、靖康场;文仲举据东浦;吴彦明据南头、东莞场。还有曾伯田、郑润卿、杨润卿、梁国瑞、刘显卿、萧汉明等亦纷纷起兵,各据一方,抗击元兵。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东莞(南头)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隶属南海卫。正德元年(1506年),葡萄牙人东来以进贡讨封为名,占领东莞县境濒海的屯门、海澳。 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兵船初进虎门。清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英兵舰飘泊虎门入狮子洋。大府遣东莞知县印光任前往申明大义,英舰九月离去。1808年九月,英兵船3艘驶入虎门,进泊黄埔,无理逗留三四个月之久才离去。为防英舰入侵,翌年添建虎门亭步汛之新埔山炮台,并于蕉门海口“排椿沉石”,以控制由虎门进入狮子洋之水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二十八日(3月1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总督邓廷祯至虎门会见关天培,征召大船22艘。四月(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邓廷祯等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283箱。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五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虎门成为主要战场。七月,林则徐亲到虎门督师。二月,清廷派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州。初五日(25日),英军攻陷横档、虎门等炮台,关天培战死。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虎门、横档各炮台,又毁大角炮台及亚西娘炮台。接着攻东莞,千总邓安邦率领团练英勇抗击,保卫莞城。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⑧ 东莞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急!!!!
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版,设立东莞市(权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⑨ 东莞的历史
东莞抄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