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沈阳的历史事件

沈阳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2 12:30:44

『壹』 历史上沈阳有过什么重大事件

后金迁都沈阳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族兴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东南)。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天命十年(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 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便营造汗宫王府,修建与八旗贝勒共议国政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率数名士兵,按关东军预谋计划,炸毁奉天(今沈阳)北大营西南约800米、柳条湖村东侧之南满铁路(长春-大连)铁轨1.5米,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接着,在爆炸点以北3公里待命的第3连立即由西北向北大营中国驻军发起攻击。随后独立守备第2营主力、第5营先后向北大营攻击;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19日1时20分至2时,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令第2师主力由辽阳向奉天集中,进攻奉天城;独立守备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驻守北大营的东北边防军第7旅突遭攻击,部分官兵被迫自卫还击,自发抵抗,但在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下,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几近溃不成军撤往抚顺、清原。6时30分,日军仅以24人的伤亡就攻占北大营。至10时,日军相继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丹东-沈阳)沿线18座城镇。驻守长春地区的东北边防军第23、第25旅和炮兵团遭攻击后,自发奋起抗击,战至次日,一部被缴械,一部撤往榆树等地,长春陷落。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投敌,所部大多归降,日军第2师主力进占吉林。同日,日军朝鲜军增派的混成第39旅和两个飞行中队进抵奉天,支援关东军作战。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军。

采纳哦

『贰』 沈阳的古老传说有那些

老罕王迁都沈阳的故事
萨尔浒之役后,老罕王努尔哈赤势力大增,随之便将都城由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起名为东京。可是定都刚刚三年,突然又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为什么执意要迁都沈阳城呢?长久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努尔哈赤跟王公贝勒们一起议事,突然提出迁都沈阳的主张。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大家十分意外,一时间七嘴八舌,纷纷表示反对。这样一来,君臣们在殿堂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诸王、大臣们认为东京城已经颇具规模了,如果再次迁移,势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努尔哈赤据理力争道:“沈阳是形胜之地,四通八达,进可攻,退可守。在那里建都,西可以进攻大明,北可以攻打蒙古,南可以征服朝鲜。况且沈阳山青水秀,林子深,野兽多,鱼虾肥,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君臣们各持一端,一时难以达成共识。
正在这难解难分之际,忽然门军报告说有一老人前来求见。努尔哈赤传令请进。这位老人刚刚踏进殿门,就大声向罕王报喜:“王爷,我家住在沈水南边的奉集堡。前天村东头的树林子里忽然飞来了一只凤凰。凤凰是鸟中之王,吉祥之兆,飞临这里,必定是王爷您洪福齐天,因此特地跑来向您报喜。”努尔哈赤听了大喜,重重地赏过老人,然后便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有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林中。努尔哈赤心中一动,忙问诸王大臣这是什么意思。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谁也不吱声。只有四贝勒皇太极应声说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落凤之地一定风水好,这是上天指示我们迁都那里。”努尔哈赤兴奋地说道:“四贝勒言之有理,我们就随凤凰的行踪行事!”众王公大臣也都点头赞成。
努尔哈赤一边派人察看地形,一边征集民工车马,准备大兴土木。谁知刚一开工,那只凤凰忽然一声长鸣转身飞走了,一直飞到沈水以北的沈阳城才落下来,还不停地向努尔哈赤点头叫唤。努尔哈赤见状大声说道:“现在凤凰飞落沈阳城,长鸣不止,可见那里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新都应该迁往那里。大家意下如何?”众人默然不语。努尔哈赤果断地一挥手,大声道:“看来凤凰是奉天旨意,命我在沈阳修建新都。上天既然指示我迁都那里,我又怎敢不从?”众人见他决心已定,又见天意如此,就都纷纷同意迁都沈阳了。
努尔哈赤果然命人在凤凰落脚之地修建京城,取名“凤天”,后又改为“奉天”,意思是“奉天承运”。新城修毕,努尔哈赤便由辽阳东京城迁都沈阳了。
关于“沈阳”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归顺的肃慎氏所有。西汉时期,汉王朝在今沈阳一带置侯县城,后辽东郡,后汉时改属玄菟郡。从后汉中叶起,沈阳被作为玄菟郡郡治,称高句骊县。今天,我们在沈阳市博物馆里看到的汉代遗存物,是从距市区东南10公里左右的浑河南岸出上的,据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前汉侯城县治及后汉宫菟郡治所在。
至东晋中后期,玄菟郡为后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鲜的咸兴,沈阳仍称高句骊县。公元407年,北燕灭后燕政权,沈阳又为北燕所据,高句骊县废。此后,沈阳又曾先后归属北魏和隋、唐政权。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渤海国在今沈阳一带置沈州。唐末,沈州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占。辽太祖神册六年(921),辽兵将在沈水北岸置三河县。后改为乐郊县。成为沈州兴辽军及昭德军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阳附近。金代,沈阳为沈州显德军治所。

元初仍称沈州,后因沈州地居沈水以北之故,更沈州为沈阳路(古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关于“沈阳”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沈水北岸的石嘴头山(今指柱山)下、住着一个小伙子沈哥。这年,沈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来是沈水的龙王三头蛟在兴风作浪。一沈哥发誓要找到三头蛟,为民除害。恰好东梅龙王的三公主羊妹听说父母要将自己许配于表哥沈水龙王三头蛟,就背着父母跑到沈水龙宫来,想亲自观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头蛟正在大摆“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气炸了,决心帮助沈哥除掉三头蛟。她脱下龙衣给沈哥穿上,说:“穿上龙衣,你就可以飞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阳哥哥搬来,只有太阳哥哥的火才能烧死三头蛟”沈哥闯进火海,太阳烤得沈哥都冒烟了,但是沈哥还是咬紧牙关,扛起太阳就跑。回到沈水,三头蛟正在拼命地把羊妹往水里拖,沈哥连忙将太阳扔了过去。三头蛟被太阳哥哥烧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进了河里。羊妹见状。万分着急,喊了声;“沈哥——”便跳进河里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龙衣已经脱给沈哥了。

乡亲们找遍了沈水也没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尸体,就在沈水北岸立了块碑,上刻“沈羊”二字。后来,以这块石碑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这地方就叫沈羊,因为正好又在沈水的阳面,后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龙的故事,就误以“沈羊”为“沈阳”了。

八旗和汉八旗

在人们的口语中,谈到清朝八旗制,常常会听到汉军、汉八旗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时期,由女真民族首领努尔哈赤统率,逐渐强大,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自己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军队,先是四旗,即四种颜色的旗子。后来,人数增多,变为八旗,这便是八旗的由来。满族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由于满族全部编入旗下,所以,便出现了凡满人都是旗人之说。但旗人并不都是满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蒙古八旗。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成五个“牛录”,隶属于满洲八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把蒙古五牛录扩编成两个蒙古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两旗扩编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现了。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汉人被掠为奴,编入满洲八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20人抽一人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汉人共同出钱购买。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人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对这些汉人,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汉人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皇太极对他们来投非常重视。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自迎接,行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非常之举。为与满洲八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镶皂旗帜,即白旗镶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这是第一次出现打着有别于满洲八旗旗帜的汉军。汉人既然可以编成军,皇太极决定自己建立汉军,下令从所属的满洲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随着军队的发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又过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因此,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张学良和张恨水

1929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平的张恨水,刚刚给报纸写完连载的一段小说,突然,一位东北军的军官闯进家门。张恨水虽然满面笑容递烟倒茶,心里可有些紧张,不知什么事将要降临到头上。来人自称是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的副官,并送上张学良的一张名片,说:“张司令请你同我一起到沈阳去见他。”张恨水试探着问:“可知道是什么事吗?”那位副官不动声色地答道:“不知道,到那就清楚了。”“几时动身?”“火车票已经办好,就搭今晚的车。”这可使张恨水狐疑起来:自己过去与张学良素无交往,只是去年年末在沈阳《新民晚报》上刊登过《春明新史》,那也是被该报的朋友逼着写的,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呀,再有就是前几天才寄去代销的《春明外史》,也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时,脑袋里忽然跳出近时在上海《新闻报》连载的《啼笑因缘》,一定被张学良看到了。于是张恨水在向家人告别时说:“《啼笑因缘》出事了,可能张学良认为书中刘将军是暗写他父亲的,要我去沈阳走一趟。此去后果如何,很难料定,家中要有个准备,万一出了事,就先向朋友告借,及早迁回安徽老家。”家人闻讯很是惊慌。张恨水倒还镇静,带上几件更换的衣服,就跟那位副官去了沈阳。

下车之后,张恨水也没心思去观赏市容,由那位副官引导直接进入帅府。没想到,张学良当晚即设宴欢迎。席间谈到《啼笑因缘》的创作,张恨水解释说:“沈凤喜确有其人,只是姓名改了。刘将军则是纯属虚构的。”张学良豁达开朗,笑着说:“你不愧是个大手笔,也希望你能帮助我们活跃东北的文坛啊!”这时张恨水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张学良听到寄来新印的《春明外史》100部,托《新民晚报》代售,立即遣副官去买20部,随后发给府中任事者,几乎是人手一部。第二天,张学良又邀张恨水在帅府老虎厅长谈,如同老朋友一样,谈得很融洽。接着便为他安排游览故宫和北陵,并与省城文艺界、新闻界人士进行会面、座谈。临行时,张学良还特意送给他一些土特产品。后来张恨水又写了小说《黄金时代》,连载于《新民晚报》上。

蒲松龄手稿落沈阳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贫困,设馆课徒,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大量搜集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终其一生创作了12卷、491篇短篇小说,这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的《聊斋志异》手稿,也一直由他的后人世代珍藏在故乡蒲氏家祠中。但清同治年间,山东遇百年少见的大旱,民不聊生,蒲氏家族便分头投奔各地谋生。蒲松龄七世孙蒲价人携妻带子远走关外,定居于陪都盛京,也带来了分到的先祖珍贵遗物、传家之宝《聊斋志异》、《聊斋杂记》原稿和六丈多长的巨画《聊斋行乐图》。蒲价人读过蒙学,粗通占卜之道,在沈阳城里摆了个卦摊,以此为生,成了当时沈阳有名的术士。

蒲价人死后,传家之宝由他的长子蒲英灏和次子蒲英芳收藏。英灏习武,青年从军,历任清军哨官、帮统,后为盛京将军依克唐拉幕僚。依克唐拉得知蒲英灏是蒲松龄后人,并藏有《聊斋志异》原稿,便要借阅。蒲英灏虽然从未将原稿借出过,但上司要看,不好违拗,只得答应。当时原稿分装为两函八册,蒲英灏怕依克唐拉不还,就先将上函四册借给他,等看完上函,再换下函去看。但依克唐拉换去下函不久,就因事赴京,并带走了《聊斋志异》下函。不久传来噩耗,依克唐拉在京病故。蒲英灏这时追悔莫及,好端端的先人遗稿下半部从此就再没有回到他的手中。

1900年,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英灏作为清军巡防官被派往西丰,家属也随他迁往西丰。民国初,浦英灏去世,《聊斋志异》原稿上半部及《聊斋行乐图》等便由儿子蒲文珊保存。伪满期间,汉奸袁金铠得知此事,便通过伪西丰县县长冯广民找到时任县图书馆馆长的蒲文珊,让蒲文珊将藏书藏画转让给他。蒲文珊说:“这是我祖先留下的东西,谁也不能给。”无奈,袁金铠仗势威逼,他只好把清画家穆通阿所作的《聊斋行乐图》转让给他,并将《聊斋志异》手稿借给他。这一借,袁金铠便用了5年,从手稿中选出十篇在沈阳影印出版,经蒲文珊多次催要,才把原稿交还。

解放后的1950年,蒲文珊知道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正搜集珍贵文物,便将《聊斋志异》手稿上半部及《聊斋杂记》共32册捐献给人民政府,经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鉴定,确为蒲松龄真迹,珍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何为“剃头挑子一头热”

沈阳的理发业始于清末,当时叫“剃头”。剃头是从清初开始的。清朝统治者取代了明王朝,下令剃发,结束了几千年束发戴冠的发式,改为剃头打辫子了。剃头一举,是清朝封建专制政策的一环。剃头打辫子这种形式,直到民国又变成剪辫子。之后欧风袭来,遂逐渐改成分头、光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寸头也风行一时。

过去,沈阳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做“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对旧社会的沈阳理发业是个真实的写照。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或一头沉),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读去声)刀布和手巾。剃头挑子的这种模式,不但在沈阳如此,就是从黑龙江直到四川也没有两样的。如今,在沈阳的街头巷尾还会看到类似的个体理发者,但这种剃头挑子已很难见到了。

从前剃头匠在走街串巷时还使用一种“唤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就算是剃头的叫卖声(即市声)。清初,剃头的并不是什么行业,而是推行剃发令的官差,那旗杆上的钢刀布原来是道圣旨,上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道圣旨便被钢刀布所替代了。剃头行业里还有套行话,如从事剃头的叫“取三”,取自满音。这句行话隐语不但在沈阳,就是大江南北称谓皆同。另外,男活叫“瞧背”,女活叫“八条”,剃的样式叫“帽缨子”等。

日俄战争后,沈阳以南广大地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大批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开始流入沈阳,促使沈阳的剃头业向理发转变。辛亥革命以后,男子普遍剪掉了辫子,剃头被理发所替代,工具也发生了变化,由剃头刀改为手推子与剪刀并用。其时,沈阳繁华的街头也出现了专门经营此行业的理发馆(店),生意也渐兴隆起来。当时,还有理发行会组织,其内部的陈规陋习甚多,如规定在若干距离之间不许开设两家理发馆,要祭祀理发业的祖师爷罗祖等。解放前,沈阳设备较好的理发馆多集中在中街和太原街一带。

『叁』 沈阳故宫的故事或历史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
相比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的规模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它是国内唯一一座正宗清代皇宫。如果说北京故宫是汉族建筑的艺术结晶,那么沈阳故宫则是集多民族建筑艺术为一身的文化瑰宝,沈阳故宫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在全国的古建筑遗存中,它以满洲民族特色最浓而见长。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并非努尔哈赤宫殿。按常理推断,努尔哈赤是清朝的第一位统治者,那沈阳故宫自然是他的宫殿,其实不然,沈阳故宫是在皇太极继位后才修建完成的。努尔哈赤最早称汗王,他居住的宫殿叫汗王宫。
据介绍,努尔哈赤在沈阳的汗王宫北靠城门,并非现在沈阳故宫的位置。努尔哈赤不住在城市的中心,或许是出于防御需要。古时的城门外有瓮城,半圆形,城墙相当高,是一个重要的防御工事。当年努尔哈赤在沈阳经常受到明朝军队的威胁,遇到危险时,他可以立即退进瓮城,防守反击。
说起皇太极,他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而沈阳故宫见证了这一切。第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另外一件是“去汗称帝”。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以清朝才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
沈阳故宫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在清政权进入北京紫禁城后,以“陪都宫殿”的特殊身份,经历了清代、近代、现代的风风雨雨。沈阳故宫的建筑规模、宫殿样式、装饰艺术、使用制度和典藏文物等都有着与北京故宫不同的特殊价值和历史地位。2004年6月,沈阳故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正是通过对沈阳故宫的建筑和发展,各宫殿建筑的用途和特色以及史事和传说,让读者领略这座古老宫殿的独特风采。

『肆』 介绍一下沈阳的历史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大城市。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浑河,山南水北为阳)。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万年前,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上古人类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国。1644年清世祖福临,率满清军队攻入关内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

『伍』 日本占领沈阳,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背景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1931年抄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 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 国 军 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 国 东 北 军 北 大营,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 略 中 国的一次军 事 冲 突和政 治 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 东 北 军和日 本关 东 军。根据冲 突 爆 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 国 东 北地区称为满 洲,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陆』 辽宁沈阳的历史事件有那些

918

『柒』 沈阳故宫的故事或历史。

历史:

关外时期
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名“东三省博物馆”,馆址设于沈阳故宫宫殿群中。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入关之后
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清亡之后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事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正式成立了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而且是东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馆。此后,沈阳故宫又经历了奉天故宫博物馆、日伪占领时期的“皇产”、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不同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建立在宫殿遗址基础上的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捌』 辽宁历史事件有哪些

最著名的就是:九.一八事变。

『玖』 沈阳纪念牌记载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的纪念版,默默的述说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些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还有苏军纪念版(坦克碑),记录着中苏友谊。
还有和平区的东北解放纪念版。

阅读全文

与沈阳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