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2021-02-22 08:20:23

㈠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顺口溜 历史有了它,给你一上午一个高中的大概! 历史有了它,给版你一上午一个高中的权大概!
http://wenku..com/view/740108a1284ac850ad0242c3.html

㈡ 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

你把主要的历史事件背一下 做些题揣摩一下做题思路 关键是教材
2009年高考历史考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天天陪酒)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饿鹰热得没法熬夜)和《辛丑条约》(钱进宾馆)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
★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2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考点23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24南昌起义
①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考点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
剩下的传不完 若感兴趣 请你自己看http://wenku..com/view/8c27f700bed5b9f3f90f1c38.html

㈢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西周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文字:甲骨文→金文
春秋战国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楚辞(《离骚》)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汉赋
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隋朝
唐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唐诗
两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瓷器:景德镇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宋词
元朝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京剧: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格局: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
冶炼业: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制瓷业: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景德镇
商业 秦代: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六朝:“草市”形成
唐代:“夜市”繁荣
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明清:商帮(徽商、晋商)
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重视保护农业。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火药(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
指南针
汉字书画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
文学成就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楚辞,代表作《离骚》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京剧 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
民主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打击反民主势力。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公民大会保障民主,雅典民主制顶峰时期——“黄金时代”
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直接民主
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罗马的基本法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

㈣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2020年

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㈤ 高考历史重点背哪些

首先看你自己,我历史一般80分,但是我从来不背,应为我看了就有记忆了,我觉得课本是不同背的,但是你要看,重复看,而背的是老师发的重点知识

㈥ 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背诵版本

知识点归纳很好

阅读全文

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