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2016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016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22 04:01:42

Ⅰ 中考历史知识

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1]
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比较表




放 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
汉朝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造纸术的外传 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唐朝 遣唐使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行 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宋朝 指南针传入欧洲 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明朝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




清朝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2]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三个阶段 名 称 领导者 历史作用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洋务派(恭亲王
奕欣、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
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清朝 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国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
新疆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汉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清朝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新中国 解决新疆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
台湾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明末清初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清朝 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新中国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6]
中国近代屈辱史
战争 签订的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影 响

片中
战英
争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
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
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 中国的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午中
战日
争 《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及半殖民
化程度。

侵八
华国
战联
争军

《辛丑条约》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
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
方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变成了“洋
人的朝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历史作用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的面
目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11届三中
全会
1978年北京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会建设
史上的伟大转
折。

[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战役
战役名称 发生时期 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飞夺泸定桥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长征途中)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期间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期间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解放战争期间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9]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历史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目的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 为民族独立而战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重要文件(内容
提要)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保护国会的权利) 《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制定机构 国会 大陆会议 制宪会议

历史作用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迅速波及其他欧州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被誉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名称 开始时间 发明者 主要发明(成果) 标志(意义)

第一次
科技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瓦特 改进了蒸汽机
史蒂芬孙 火车机车(以“蒸汽机”为动力机)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9世纪
70年代 爱迪生 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2000多项发明 人类进入
电气化时代
卡尔?本茨 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机)
莱特兄弟 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机)
第三次
科技革命 20世纪
四五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 人类进入信
息化时代
[11]
美国历史上的三位著名总统
总统 历史背景 主要贡献

华盛顿
独立战争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1789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总统后,放弃了继续担任总统的权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同情黑人的悲惨处境,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野蛮的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期间( 1862年),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重要法令,大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使南方军队彻底陷入了绝境。
罗斯福 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实行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核心和基础的新政。“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12]
世界发展趋势回顾与展望
时间 世界各地区文明交往的特点 代表性事件
古代
世界 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孤立发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交往方式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交流。 亚历山大东征(暴力冲撞)
马可?波罗来华(和平交流)
近代
世界 欧洲许多冒险家,通过海外探险,开辟新航路,将世界各个地区连成一体。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当今
世界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走向全球化,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全球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13]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标准

关键在于: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同时应当注意:应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 (满分10分):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得0分;第二层次,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但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得1—4分;有论无史,只谈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史实加以证明,得1---4分;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谬,或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语言上不够优美,得4--- 7分;第四层次,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有自己的观点,并与具体史实相结合,得7---10分。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皇 [正面][史:如何统一中国]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论: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史:如何巩固统一]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论:巩固统一的意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论:肯定]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反面][论:否定]但他又是个残暴的皇帝,[史:秦始皇的暴行]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帝 汉武帝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在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对外交往方面:开拓了丝绸之路。总之,汉武帝统治期间,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太宗统治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同时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经济上,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赋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待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综上所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顿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当选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四年后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内政和外交原则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不贪恋个人权利,他的高尚人格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仑 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建立了执政府,在他当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进行一系列对外战争。《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他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拿破仑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
[14]
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标志)一览表
历史事件 意义(标志着什么)
《辛丑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完成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渡江战役 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了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美国诞生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现代工业的崛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爆发
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二战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正义力量携手联盟
诺曼底登陆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欧盟成立 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苏东(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巨变 两极格局的结束

[15]
古今中外“八字方针”一览表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之一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什么精神的集中体现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是 和平交流,暴力冲撞
杜鲁门主义具体指的是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Ⅱ 中考历史重点

初三复习时应以历史主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初三的历史课本。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发展历程: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顶峰。
3. 评价:
(一)双重作用。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上表现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二)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二、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评价:
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三、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
经验:汉、唐统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都继承了前代的制度,并加以发展、完善。
教训:秦、隋统治者都实行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被推翻。
四、封建治世、盛世局面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专题二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总体概述:
1. 秦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元。
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三大主要统一局面。
3.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4.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二、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1.发展过程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
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南方:兴修灵渠,连结 长江 水系与 珠江 水系,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 西汉 时期
西域:a.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 前138 年和 前119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C.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从 长安 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欧洲 。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多民族的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 孝文帝 改革:迁都 洛阳 ,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 。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唐朝时期
a.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b.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赞普期间,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有很大的发展。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 唐太宗 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宋元时期
a.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辽 、 西夏 、 金 ;
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金 、 西夏 、 蒙古 。
b.金灭 辽 和 北宋 ;蒙古政权灭 西夏 和 金 ;元政权灭 南宋 。
C.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 成吉思汗)
1271年, 忽必烈 (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
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形成新的民族 回族 。
结果:在元朝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 时期
A、乾隆帝时,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b.清朝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设立 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联系和管辖
台湾:
三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初—— 郑成功 从 荷兰 殖民者(占领38年)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清前期(1684年),设置 台湾府 ,隶属 福建省 。
新中国成立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 日本 (占领 50 年)手中收回台湾。
西藏:
唐朝—— 文成公主 与松赞干布成亲。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清朝——清前期确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 年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全统一。成立西藏自治区。
新疆:
西汉——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清朝——清乾隆皇帝时,设伊犁将军。
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设 新疆省 。
三、认识:
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短暂的。
2.国家统一的影响:
①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专题三中国古代经济
一 农业问题
1、历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4)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5)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6)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7)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
(8)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9)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隋唐时期: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 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③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唐代制成曲辕犁、筒车等。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 商业
1 商业和城市
(1) 隋唐: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 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 资本主义的萌芽
(1)原因(条件):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
(3)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4)缓慢发展:清朝,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部门增多了,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专题四 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概况: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1、开放:
⑴秦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3)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4) 元朝: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5)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6)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分述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主要目的
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加强友好往来,树立大国形象
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交通畅通,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3、不同时期对外商路的特点
先陆路贸易为主,逐渐发展为陆路、海路并重,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4、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⑴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
⑵甘英:97年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未成功。
⑶安敦:166年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这是中欧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⑷鉴真: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文化。
⑸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时期到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⑹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元世祖时来华居住,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⑺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5、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
二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入侵,对外关系由友好交往转变为冲突和战争,这种变化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伍了。面对侵略与骚扰,中国政府与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2、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台湾省。
3、 17世纪中期沙俄侵略东北,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军队;168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专题五:中外重大改革
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管仲改革 国家:齐国
2、 商鞅变法:国家:秦国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前期、后期。
(5)评价:
5、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影响: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俄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6)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必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六七十年代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发展重工业,军事力量大为增长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失败。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三、日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大化改新:学习隋唐先进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理。
(7)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四、美国历史上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
(5)影响: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②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欧洲其他各国的改革
1、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伯里克里改革: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封建主的改革
查理.马特改革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东欧各国的改革
代表:匈牙利改革。
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
(4)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Ⅲ 中考必考历史知识点

2016中考抄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袭史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Ⅳ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1.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
4. 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 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 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8. 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
13.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
17. 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9. 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2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23. 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25.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 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 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29.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1.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
3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3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7. 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9.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 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41.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农奴制。
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3.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44.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有: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
45.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46.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7.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9.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是:巴黎公社。
50. 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
5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52.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53. 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54. 三国协约指的是:英、法、俄;英国是核心。
55.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半岛。
5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5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5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59.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0. 被称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并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英国的达尔文。
61.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62. 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伏尔泰。
63.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4.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5. 凡·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66.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67.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68.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69.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是:十月革命。
70. 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苏俄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71.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72.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12月,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12月。
73.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74. 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美、英、法。
75. 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76.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是: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77. 巴黎和会对中国最大的损害是: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78. “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哪些地方的新秩序:欧洲、西亚和非洲。
79. 华盛顿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美国。其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80. 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
8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82. 1929年10月下旬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国家是:美国。受影响最深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83. 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84.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85. 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实行“产业复兴法”。
8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是: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
87. 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88. 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会议。
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
90. 标志着二战的扩大的事件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
91. 二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莫斯科战役。
92. 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93.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94.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9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有: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96. 二战后期的很重要会议有: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7. 二战后期有中国参加的重要会议有: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
98. 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开罗会议。
99. 决定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
100. 美英盟军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的重要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101.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并使二战后出现世界的两极格局的重要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102.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0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104. 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5. 冷战信号的发出的标志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
106. 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107. 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108.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①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109. 日本的重新崛起的原因:①日本政府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110.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日本。
111. 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匈牙利。
112. 冷战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3.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
114. 1960年,非洲大陆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15. 1990年3月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是:纳米比亚独立。
116.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全球化。
117. 重要的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1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是:跨国公司。
119. 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奖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但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即发达国家以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部分弱小国家的经济有可能被其牢牢控制,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120.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21. 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
122. 当今世界格局发展方向:多极化。
123.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三大技术的突破。
124. 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125. 西班牙著名现代艺术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是《格尔尼卡》《和平鸽》。
126. 通俗音乐的发端国是:美国,它的主流分别是:爵士乐和摇滚乐。
127. 美国电影业的中心是好莱坞(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卓别林是著名喜剧大师。

阅读全文

与2016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