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学名人各自的偶像
冰心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因为泰戈尔在欧洲影响比较大,著有《飞鸟集》,后内冰心写出了《繁容星》这一诗集 鲁迅,所崇拜的,是孙中山、和康有为,还有楚庄王。鲁迅在《自嘲》里写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指,就是说的康有为,孺子牛,说的楚庄王。这个典故你自己到网络上查看吧。 孙中山,偶像是洪秀全,他曾经立志要做洪秀全第二
㈡ 偶像崇拜的起源
有这样一些变化或事物,由于不可抗等因素,主导并且伤害着人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些人物,用他们超凡脱俗的事迹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从神秘的宗教到变幻莫测的政治,从伟岸的英雄事迹到有所作为的明星人物,……他们曾经生存及正在生存于人们的周围,乃至可能是个体的自我,融进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思维意识中发生效应。人们把这些变化、事物或人物赋予“偶像”的定位。
对偶像的供奉与崇拜似乎起源于人类产生思想意识之后,与对神秘力量的恐惧和膜拜及对神话、英雄人物的推崇有关。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神话人物到对祖先、圣人、英雄人物等的崇敬,偶像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以量变的形式存在着,并在某个时刻偶尔发生质变。 偶像,《新华词典》有两种释义: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 可见偶像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具有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物质性是说它以物化、现象或者形式客观存在过,精神性是说在其存在状态以及广延之后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以至令其他个体产生信仰及崇拜,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 人们对偶像的崇拜,一是对不可抗拒的某些现象的困惑,比如远古时代人类对风雨雷电等神奇的自然现象的好奇,认为冥冥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由于恐惧与感到奇怪等心理感应而加以信仰膜拜;再如对灵魂(魔鬼)是否存在的困惑与思考,现代科学试图用电磁波的原理解释灵魂(魔鬼)现象,但是人们依然无法揭示它是否客观存在,所以只在想象意义上约定它的客观存在,等等;二是境遇思想的共通性感同性,是自我个体另一维生存方式的比拟,首先以理想形式存在,然后实践理想,例如对政治人物的崛起事迹、对娱乐明星“成功”的感同性,其他个体凭借自身禀赋条件、个人努力及客观历史、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其他个体的梦想并被人们所熟知,于是自我也因为所追求的某些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与这类人有共通性,感同身受地相信并效仿,形成崇拜。等等。
㈢ 所处时代偶像有什么联系
我们国家、我们华夏民族目前处于历史的最关键的时期,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再次荣登世界之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正能量。我们背负着时代的责任,这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务--振兴中华。为了更好地前行,这三位请年轻人记住,他们是我们真正的偶像。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1955年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回国之前被美国扣押长达5年之久。期间受尽了折磨,据钱学森之子回忆,美国人为了不让钱学森休息,每三分钟亮灯一次,致使钱学森十几天消瘦十几斤,但未曾屈服。
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有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辛勤的付出,才让泱泱大国从此不再害怕世界列强的武力欺压。
流行病学专家钟南山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其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在他毕业时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钟南山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中国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
2003年“非典”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当时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期间他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并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钟南山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像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钟南山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这位84岁老先生逆行抗“疫”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人民日报》官微评价他:“八十四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㈣ 作文—永远的偶像(主要以历史人物为主)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记载着从夏朝至清朝期间二、三十个大王朝的兴亡史。纵观历史,各朝代的兴亡原因,大同小异。窥其一斑,可略见全豹。在这些大王朝中,有许多伟人,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坚贞不屈的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卫青…而卧最敬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而与唐太宗截然不同的是——隋炀帝杨广。
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史家所大加赞誉的。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记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末代的皇帝。炀帝妒贤嫉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并说:“更能作‘空粱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还有一件事,炀帝曾作《燕歌行》,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平庸之作,唯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炀帝之下,炀帝就借故把他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古口诵王胄诗中的警句,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真是活脱脱的一副小人嘴脸!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炀帝妒忌人才到了何等地步!炀帝如此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重用的就只能是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了。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嫉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正是由于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曾经与他作对过的,但是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出了封建政治家的宽宏大量的态度。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原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手下人才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尽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以后,由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一生中避免了许多过失。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后,他叹惜从此就没有这面“镜子”了。唐太宗李世民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从不计较出身贵贱。当他发现山东平民马周是个人才时,便立即任命马周当监察御史。后来,又让他担任宰相职务,马周在参与国政方面有不少建树,提出过不少重要建议,事实证明马周确实是唐太宗治国安邦的一个得力助手。唐太宗为了纳贤,还确立了一套科举制度,从考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他看见考中进士的金榜,就高兴地说:“天下英才都落入我的手中了!”思贤之心,溢于言表。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望才之心如饥似渴,爱护人才,又善于用人,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五谷丰登,牛羊遍野,人口增加,文化艺术水平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
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的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敬重唐太宗。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㈤ “偶像”这个词语是谁发明的
偶像一词的本义是指用木料、泥土或金属等制成的供人敬奉的人像,例内如庙里的容佛像、神龛中的圣像等等。后来是指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尤其是指带有某种盲目性的崇拜的对象。对于偶像的狂热崇拜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文化价值的某种指向。现在我们所指的现代偶像,是社会部分成员心中崇拜的目标、心仪的对象、仿效的摹本、追随的榜样。因此,首先,偶像和人们的心理机制有关。偶像的产生基于人们的心理动因,这种动因激活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使人们产生了具有定向性的心理张力。现代偶像崇拜中充满着异常强烈的情绪性,异常火爆的狂热性,其原因就在于此。其次,偶像还是一种人们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的偶像崇拜早已经不是一种个人的私密行为,而完全是一种公开的社会举动。特别是在流行文化的领域中,偶像崇拜的社会性就尤其明显。当一些偶像级的大腕明星举行演唱会,当他们走上演出舞台,做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成千上万的崇拜者就会随之欢呼雀跃,激动不已。非但如此,这种偶像崇拜活动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活,交通拥挤,买卖兴旺,电视收视率飚升,公共秩序发生混乱等等。因此,现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意义不能低估。
㈥ 为什么50后的我们在那个时代崇拜的偶像是革命先烈
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那个时代。
㈦ 偶像的定义
偶像是指为人所模仿的对象,对象是种,为人所模仿是属差。偶像可以分为三类回。一类是自然物答,如太阳月亮。一类是人造物,如明星。另外一类是思想物,如神仙。
偶像现代含义中指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是仰慕的对象。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
(7)历史学偶像扩展阅读:
偶像是事物运动的外在动因。好比歌中所说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就是学习的外在动因。
历史上,最早把动因分为两类的是恩培多克勒。其后,亚里士多德在目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完善。例如,病人的内在动因是疾病,外在动因是健康。病人的目的是成为健康人,所以健康人就是病人的偶像。
偶像现象普遍的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中。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自然物为偶像,如石块,河流,太阳等。东亚的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人或人造物为偶像。中亚和欧洲的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思想物为偶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偶像
㈧ 以"偶像"为话题的写作素材(最好是 历史人文题材)
下着小雨。飘飘洒洒地,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空气中弥漫的满是湿润的气息,止不住的,唯有窗外那青翠树木焕发出的无限生机,绿得鲜艳欲滴。泡上一杯香茗,然后搬了张椅子,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窗外的雨中景。
远处却飘来了纷扰的音乐声,也不知是那个女孩又迷上了哪个偶像。没过多久,室友就匆匆地赶回来,把门一踹,再把书包往床铺上一扔,就冲着看着窗外发愣的我说:“知道吗?周杰伦的歌好火哦!走到哪里都听得到他的歌……”半晌,我依旧不言语。对于我这个“无偶主义者”来说,哪个明星都比不上赏雨来得有趣。
她甚是无趣,只得闷闷地拿了周杰伦的《头文字D》在那边翻着。似乎,她的世界都被一个周杰伦占满了。不仅仅她的床铺,连同这个宿舍,都无法幸免于难。(记得)那会儿她在宿舍门贴周杰伦的海报,当晚被室友撕掉,她为此还气了好几天……
想着想着却也觉得好笑。而后其他室友也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这一下,她的话匣子又打开了,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啊!偏巧宿舍的激进分子也在,听她这么一说,就马上开了口:“stop!不要跟我提你的周杰伦,我没兴趣!”“你们怎么都这样啊!其实,Jay的音乐作得多好啊!多有个性!”“我们不否认他有个性,不否认他的音乐作得很好,可看事情要用辩证的眼光!不是像你这般地犯个人崇拜主义!” 激进分子总是这样,毫不掩饰,直接就劈头盖脸地反击回去。
她许久都没有再说话,只不停地看着她的书,口中还不断地哼着Jay的《夜曲》。激进分子极不满意地看了看她,然后笑笑:“长不大的孩子……”她似乎没听见吧!总之没再接激进分子的话……
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上演一次。其实,何为偶像?偶像又是怎样一个定义呢?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给偶像一个正确的定位。不是盲目推崇,也不是一味否定。偶像,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能够让你去欣赏;他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去学习;他的事迹,能够激励你……偶像,也不是在追捧,只需从心中去尊重,让他成为你的动力……
窗外的雨还在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来?像为Jay痴迷的她,不知什么时候会醒?
㈨ 亲!这些历史人物那个是你的偶像,而且愿意像他学习的,把真心话说出来吧!反正没人知道你是谁。
曹操,他才是真正的枭雄。要不是种种巧合 意外,哪里会有三国,曹操早已统一天下荣登大统。只能说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