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苏联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斯大林时期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这就是“斯大林模式”。但斯大林错误地发动的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使得一大批无辜的干部群众受到错误的制裁,出现了大批冤假错案,为苏联的建设事业及应对外部敌对势力都带来了重大损失。一部分人认为大清洗是斯大林故意发动的大屠杀,但另一部分观点认为这是斯大林错误估计了国内形势而导致的不幸的错误决策。无论原因为何,这都暴露了当时苏联党政体制中缺乏对民主集中制的坚持和维护,领导人个人权力过大而缺乏制约的问题。导致错误未能及时制止。 1932年至1933年间,乌克兰大饥荒爆发,使250万到480万人死亡,当时苏联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部分加剧了饥荒的蔓延。乌克兰独立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认为1932年-1933年大饥荒是苏联对乌克兰的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 斯大林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采用“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并姑息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使得苏联觉得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苏联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结盟建立欧洲共同防御体系而不果,英法却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与此相反,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却多次向苏联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后,在1939年,苏联采取“祸水西推”的策略和德国结盟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攻打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强行并入苏联,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参考条目:冬季战争、卡廷惨案)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在开始的头一周苏军就损失了九百架飞机、几千门火炮、一千多辆坦克与几十个正规师。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1943年初,苏军经过顽强抵抗,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才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到了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全歼日本关东军。 1941年秋天,德国大军攻到莫斯科西北近郊,当时苏联政府与各国使节转到南方现在的萨马拉市。11月7日当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抵达被围困的莫斯科市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校阅部队在典礼后立即开赴战场。此活动振奋人心。当年苏联政府将此悲壮仪式拍成记录片在各地播放,在二战时对团结国家民心发挥了极大效果,为苏联争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10月,苏联强行吞并中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1945年,苏联与中华民国代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独立. 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令苏联倍感威胁,相对地成立华沙公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在打倒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政敌后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也标志着美苏争霸开始。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大肆批判斯大林,之后全面修正斯大林的政策。虽然他纠正 赫鲁晓夫
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许多错误,释放了大量错划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取消了官僚干部的一些不正常的特权以及“特殊津贴”。但是他不顾客观实际,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功绩也进行全盘否定,造成了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运内部的思想动荡和混乱。另外,赫鲁晓夫在对外问题上具有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对待兄弟党兄弟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上,始终以“老子党”的身份自居,干涉别国内政,这严重败坏了苏联在国际上和国际共运内部的形象。(参考条目:布拉格之春、匈牙利十月事件、波兰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曾策划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参考条目:加加林、东方1号)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 勃列日涅夫
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中不适当的部分进行了更改,否定了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对外实行强硬路线,行“主权有限论”,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还派兵进驻蒙古,甚至在珍宝岛与中国军队激战。他声称当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涉,此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勃列日涅夫纠正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过度批判,但是他的思想与政策过度僵化,导致矫枉过正,反而使苏联国家与社会丧失了改革与进步的活力。 勃列日列夫统治中期,即1975年,苏联国力达到巅峰,国民生产总值由美国的23%上升至53%,核力量也由美国的六分之一上升至超过美国,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但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因为苏联式福利政策和军费开支巨大而滑坡,尤其是农业生产连年下降,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也迅速削弱,苏联变得外强中干,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勃列日涅夫大搞裙带关系,党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了特权阶层。他曾有句经典名言:“靠工资谁也活不了”,在其这种暗示的影响下,腐败像癌细胞在苏联共产党内扩散,埋下了苏联共产党瓦解的种子。
安德罗波夫时期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安德罗波夫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逝世,终年69岁。
契尔年科时期
契尔年科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是73岁的契尔年科。 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首先在经济方面,主张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造,提出完善经济活动,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将国民经济变成一种高效率的有条不紊的机制。指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了武力干预),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纳屈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经济重建和开放性政策,对所谓“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但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所谓“开放性”的日益深入,苏联和苏共的一些历史错误被提出和纠正,但是更多遇到的是敌对势力对苏联及苏共历史的故意抹黑。戈尔巴乔夫却放任这种抹黑行为的扩大,最终导致了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的思想混乱。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 戈尔巴乔夫
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存在巨大争议。一部分西方政客、学者和部分俄罗斯右翼人士认为他是有胆略的改革者。但随着苏联解体恶果逐渐显现,很多前苏联地区人民将戈尔巴乔夫视作导致苏联解体和国家悲剧的罪人。 参见: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
② 俄罗斯历史年表(请详细准确)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俄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
苏联时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另一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妥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联合武装干涉,并且支持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白卫军发动武装叛乱。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英勇的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胜利。为了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代存在的弊端进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周密的计划。六十年代之后,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续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苏联与美国差距缩小,苏联在全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安德罗波夫虽然想挽救苏联但是执政时间太短就去世。契尔年科无所作为而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苏共历史强调“民主化”“公开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共解散国家性质改变,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剧;1991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战后美苏争霸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③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停滞国力不支,美国也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两强的发展均受到影响,因此双方缓和⑤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的骄傲:1957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77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实力占到美国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58%,人均收入为美国的40%。从战后到1989年苏联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
后苏联时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叶利钦总统推行西方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经济寡头”们迅速形成并控制了国家经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俄罗斯的GDP仅为2520亿美元,仅为1988年苏联gdp的8%。俄罗斯加强了与西方的合作,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断推行“北约”东扩,压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00年普京担任总统后,“经济寡头”们遭到严厉打击,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给俄罗斯这一能源出口大国带来巨大利益。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经济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军事投入大幅增加,对西方国家更加强硬。俄罗斯开始重振雄风。
③ 俄罗斯历史
其实两位热心网友给你的答案都不错
只是我看这眼睛有点晕
俄罗斯历史:
大致分为
早期时期
基辅罗斯时期
蒙古入侵时代
莫斯科大公国崛起
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之后就是苏俄时期
一直到1991解体俄罗斯共和国成立
你这样捋过来就清楚他们写的那些都是什么了
不过有几个俄罗斯历史重要的点
1早期时代实际各种发展,和很多民族以及他们建立的文明和小政权都不见了,只要记住俄罗斯人是斯拉夫人。并且斯拉夫人和北欧人都有渊源。
2基辅罗斯要记住最重要他们接受了东正教洗礼,2008年今年纪念罗斯受洗的活动正在基辅进行,俄罗斯接受继承的传统正是东正教传统。并且双头鹰的标志来自拜占庭。之后成为他们的国徽。
3蒙古入侵,你要牢牢记住,蒙古入侵使得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斯拉夫民族存在地区的文明进程被打断,被延误。整个地区笼罩在落后之中,这种文明发展的延误一直到近代才赶上的趋势。一直落后的根源,蒙古入侵绝对是一项。
4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实际使得基辅罗斯的真正继承人不在是位于平原包围,缺乏地理保护容易受攻击的乌克兰的基辅,而是逐渐的开始变为莫斯科。伊凡一世开始,到伊凡四世成沙皇,莫斯科的崛起完成了。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也成为了俄罗斯独立形成的另一里程碑。
5罗曼诺夫王朝,有四个沙皇需要你注意一下。分别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以及亡国之君尼古拉二世
彼得一世是强国之始,从他开始俄罗斯发展,俄罗斯面貌一新,俄罗斯人至今纪念的强国始祖;
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个德国嫁过来的强悍女王,带来了开明专制,不仅仅给俄罗斯带来了更多领土,也为俄罗斯带来更多文明,这些文明不止来自女王本人和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交往的密切,更是直接赞助了俄罗斯科学院。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长期得到她的支持,俄罗斯很多科学传统有她种下的种子。相比她带来的这些,她为帝国抢下领土的贡献,为帝国奠定今日版图更是使得她有大帝之称。俄罗斯历史仅有她与彼得两位。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家之一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赢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战争,夺得芬兰和高加索的领地。1812年击退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1814年率领俄罗斯军队进击到巴黎。不久活跃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有力的领导人之一,结成神圣同盟。
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几乎见证了俄罗斯近代最重要的大事,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他虽然十月革命之后被杀了全家,但是被普遍认为是值得同情的人。
苏联时期,列宁,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几个人捋过来就好了
当然我写的很不详细
你凑合看把
④ 多棱宫见证了俄罗斯哪些历史事件
几个世纪以来,多棱宫见证了俄罗斯国家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事件。伊凡三世大公在此接见了自己勇敢的同僚、贵族及使节,当时仅奖赏就耗银400普特。在多棱宫里举行过盛大的外国使节招待会,召开过全俄缙绅大会,伊凡雷帝在此庆祝喀山并入俄罗斯,而彼得一世在此庆祝过波尔塔瓦战役的胜利。鲍里斯·戈杜诺夫在此隆重地接待了自己女儿的未婚夫——丹麦王子约翰。人们这样描写当时的隆重场景:“皇帝和皇后站在豪华的华盖下,身着长长的紫红袍,袍子上精巧地嵌入了很大的珍珠和宝石,在皇冠和衣肩上价值连城的宝石闪闪发光。”
在多棱宫,乌克兰的首领赫梅尔尼茨基的使臣向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沙皇转达了乌克兰人民“向伟大的俄罗斯沙皇臣服”的意愿。
每个被邀请来的人都按官衔高低排座位:官衔越高,离沙皇越近。客人越重要,会见仪式就越豪华。
中央石柱的周围是个小柜橱,包着鲜艳丝绸的橱架上放着昂贵的餐具:金制和银制的碗闪闪发光;光玉髓的、碧玉的和琥珀的酒盅流光溢彩;装饰有艳丽的搪瓷和宝石的勺子、酒杯及祈祷健康的酒器像童话中的小船排成一排。
桌子上是各国使节赠送的稀奇玩意,如德国的大象钟、做成雪豹和狮子形状的器皿、香炉、滑稽的酒杯——一切都说明了主人的富有与好客。16世纪的奥地利大使克诺本切尔这样写道:“我们看到很多巨大的金色器皿,这是人类智力所无法想像的。器皿多得30辆维也纳板车都难以装下。”
多棱宫的宴会一般都持续得很久,有时是五六个小时。“沙皇时不时地祝某人健康。那个人就要起立,然后是其他人。鞠躬后,再坐下。”丹麦大使乌尔费尔德计算过,在参加伊凡雷帝的宴会时,他起立达65次之多。
夜幕降临,多棱宫里灯火辉煌。灯火闪耀下,墙上的壁画那不太鲜艳的色彩也进发出了热情,好像颤动的火苗赋予它们以生命。只有那时让人觉得,走人多棱宫的是伟大的先辈——莫诺马赫皇权的继承人。
⑤ 俄罗斯各历史时期教育领域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复1920年9月27日,苏俄发表第二次制对华宣言,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本阶级从中国残暴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
1920年11月 苏俄第三次声明废除帝俄时代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
1920年4月24日,波俄战争:波兰和乌克兰军队进攻俄罗斯,占领乌克兰。
7月12日,俄罗斯承认立陶宛独立。
8月11日,俄罗斯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
⑥ 俄罗斯的历史事件有那些
留里克王朝建立,弗拉基米尔大公引进东正教,蒙古人入侵,伊万三世光复罗斯,版伊万四世改革,混乱时代权,彼得大帝改革,叶卡捷琳娜女皇扩张,1812年打败拿破仑,十二月党人起义,1861年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卫国战争,苏联解体,普京上台。
⑦ 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检举|2009-12-29 21:26 提问者采纳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俄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
苏联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吸收其他小国家成为加盟国,定国名为苏联。建政初期发生了红军与白军之间的内战,红军胜利。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苏联在1940年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社会主义强大工农业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1941至1945年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苏联在50-70年代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面的对峙史称“冷战”。90年代,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联政权于1991年解体。
现代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同为国名,实行资本主义和总统制。叶利钦为首任总统,普京为第二任(也是现任)总统。
沙皇:最杰出--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或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富传奇色彩的沙皇之一。他曾化名为一个高个子士兵,到西欧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在回国后,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俄国走上富过强兵之路,并迁都圣彼得堡。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也是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不同于彼得大帝的英明,伊凡大地可是因为其残暴血腥的统治而文明于世的。其实伊凡大帝也是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战功赫赫。这就是矛盾的伊凡。
作为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同样是俄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非同一般的铁腕,出众的美貌,辉煌的战功,复杂漫长的情史......她的一生是俄罗斯人争议的。
最正本--亚历山大二世
载入初中世界史课本正文的唯一一位俄国沙皇,不是彼得一世,不是伊凡四世,也不是......而是你可能不是很熟的--亚历山大二世。可是他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他实施的"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最后的--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也是俄国历史上的著名沙皇,却也是最后一位沙皇,他的退位标志着俄国沙皇时代的结束。一直觉得尼古拉二世多少和溥仪有点相似,他们都不再拥有皇帝应有的荣耀,有的只是无尽的凄苦和耻辱......
⑧ 俄国历史的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在世界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这是进攻冬宫的号角。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构成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战争中为抗击共同敌人而开展的 合作也促使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佳状态。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唐晋主编)请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革命事件爆发?此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2)依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遭到哪个法西斯国家的突然袭击?苏联战场上展开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3)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请举出二战后期苏联、美国 和英国为加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召开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名称。(4)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后世界政 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2)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3)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4)苏联解体;多极化。
⑨ 19世纪俄国历史大事件(1840年以后)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至16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地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扩张历史
中世纪后期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并从15世纪起开始向亚洲扩张。在历代沙皇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并到处扩张,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从(中国)大清掠夺了5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人民也对现状日渐不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上的惨败以及之后的内战,十月革命终于在1917年爆发。
罗曼诺夫王朝
苏联时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另一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妥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联合武装干涉,并且支持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白卫军发动武装叛乱。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英勇的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胜利。为了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德国后,发展成为冷战中的超级大国,侵占了蒙古的唐努乌梁海、中国的黑瞎子岛等土地,并促成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代存在的弊端进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周密的计划。六十年代之后,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续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苏联与美国差距缩小,苏联在全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安德罗波夫虽然想挽救苏联但是执政时间太短就去世。契尔年科无所作为而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苏共历史强调“民主化”“公开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了俄罗斯,苏共解散国家性质改变,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剧;1991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战后美苏争霸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停滞国力不支,美国也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两强的发展均受到影响,因此双方缓和⑤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是不符人心的,所以作为惩罚,两国均受到极大影响。 苏联的骄傲:1957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77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实力占到美国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58%,人均收入为美国的40%。从战后到八十年代初期苏联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苏联渐渐由一个发达国家转变为一个震压全球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联邦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从此之后,俄罗斯联邦虽然保持了大国的地位,但始终面临经济困境,俄罗斯实现大国梦仍任重道远。 据报道,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罗斯居民的别墅。俄方并已经开始拆除岛上的防御设施。黑瞎子岛的勘界立新碑工作已于2007年底完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解体前的苏联)社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月,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众所周知,其结果导致了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并对苏联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1]第二次发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逐渐抛弃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态度,能够比较冷静地、客观地评价历史。[2]
1.二月革命那么,为什么革命没有停留在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性质上?这是因为,十月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及孟什维克所代表的企业主和地主试图雄心勃勃地尝试同“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破坏现象”作斗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可能通过非政府途径克服这些现象。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恢复原来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观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的这个愿望;他们也没有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激进改革的方案。由于存在着群众极为蔑视的“资产者”即有产阶级,所以劳动群众关于平均财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各政党的教条主义者(主要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断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机“平稳”发展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顺应了群众情绪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就不足为奇了[8]。
判断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标准应当是看它是否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种理论(如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旧俄国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充分证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过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宁看到了旧俄国的落后性,发动十月革命是在一种受围困、受孤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用有限资源以克服“落后性”。但不能把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模式化,社会主义发展应该呈现出多种模式,多样化。俄国缺乏民主传统,没有议会、多党制,革命中激进主义占上风,导致后来执政党内缺乏监督机制。俄罗斯学者认为虽然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后果,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