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没有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框架人教版的。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专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两属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B.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C、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情形D、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洛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6、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官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真傻,其实他可以逃走
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李大钊 D、周恩来
10、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11、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 )
A、延安 B、井冈山 C、西北坡 D、北平
12、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13、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中国首都,屠杀中国居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七七事变
16、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
A、徐州 B、连云港 C、济南 D、南京
17、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孙中山
18、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20、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之一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60分)
21、选用所学知识问答题(10分)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⑴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4分)
“师夷长技” → 维新变法 → →
⑵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22、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⑴(2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⑵(4分)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⑶(3分)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2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2分)
⑵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6分)
⑶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2分)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2分)
⑷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⑴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2分)
⑵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⑶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4分)
2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的哪一段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或哪一场运动印象最深?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10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A 2、B 3、D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A 18、D 19、D 20、A
二、非选择题(共6题,计60分)
21、(共6分)⑴三民主义(2分) 民主与科学(2分) ⑵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或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2分)
22、(共10分)⑴错误:通过电视 理由:1912年还未发明电视 ⑵错误:在上海 理由: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⑶错误:想去年 理由:维新派人士被杀应在1898年 ⑷错误:袁世凯 理由:被杀的谭嗣同等六人 ⑸错误:《新青年》 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每空1分)
23、(共9分)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分) ⑵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他列举只要是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即可得分。答对1点得2分,共4分) ⑶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他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就可得到3分,如有学生有创新意识的答案可加1~2分,但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9分)
24、(共15分)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 ⑵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每点2分)(唐柳人民打鬼子等本地的事例,写出一个也可给2分。但本题不能超过6分) 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分) 台湾(2分) ⑷表述一:抗战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胜利。(3分) 表述二: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得3分) 表述三: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得3分) 表述四:用自己的话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得3分)
25、(共10分)⑴孙中山(2分) ⑵重庆谈判(2分) 蒋介石和毛泽东(2分) ⑶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分)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1分)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1分) 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关系再度破裂。(1分)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C.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结构
初二上册学复习的是中国的屈辱制和抗争史,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要记住各大重要战役时间和结果,有的须记住其意义或作用。以这一册的内容来考的题很有可能会考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感悟和你得到的启示,要多注意,并能掌握答这种题的模式。但学好这一门课最重要还是兴趣,因为历史相对于物理和数学来说比较枯燥,但学习历史更要多思考,弄清各大重要事件的联系,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如果你能做到,这些结构之类的东西你自己就能总结好
D.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体系(人教版)
你可以买参考书…
E.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全部)北师大 谁有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和新中国的性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3、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目的: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实现祖国统一
2、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稳定物价(米棉之战)
1、目的:巩固新生的政权
2、特点:运用经济力量
3、意义
二、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0月
2、标志:《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
4、意义
三、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
2、1950年10月 彭德怀
3、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5、意义
思考: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
2、内容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
4、影响
三、亚非万隆会议
1、1955年、印度尼西亚、周恩来
2、“求同存异”方针
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1、什么是过渡时期?
2、内容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三大改造
3、结果:超额完成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途径 合作化 合作化 公私合营
结果及历史意义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八大(1956年9月)
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人民主要任务
2、地位: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特点: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
3、教训:经济发展要符合国情,尊重经济规律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措施:1961年提出八字方针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
2、效果: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炮打司令——我的一张大字报》
二、全面内乱
1、红卫兵运动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最大冤案:刘少奇含冤病逝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
2、危害
3、教训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 掌握核技术
二、1966年导弹核实验成功
三、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第四个自行研制的国家
四、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掌握人造卫星技术
五、1949年组建海军和空军
六、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
2、提议者: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3、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苏
二、中美建交
1、1972年尼克松访华
2、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建交公报》
3、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其他关系
中日、中英、与西方国家、与亚非拉国家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开始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3、意义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
2、意义
三、对外开放
1、广东、福建开放区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3、沿海开放城市
4、经济开放区
5、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
二、教育
1、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1977年底恢复高考(停顿12年)
三、文体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奥运会夺金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
1、《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涉及台湾的解决
2、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3、运用:首先运用在香港问题
4、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三、两岸交流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法律体系框架:
1982年新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
二、市场经济体制
1、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2、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3、社会保障制度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提出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3、积极加入WTO
四、“邓小平理论”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
2、地位
世界古代史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猿
2、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3、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
二、种族
1、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2、 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1、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
2、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思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特点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1、公元前3100年 尼罗河流域
2、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二、巴比伦
1、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2、世界上体系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佛教:
①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②教义: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③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二、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三、雅典(全希腊的学校)的民主政治
1、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表现
3、局限: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年)
2、帝国(公元前31年 屋大维)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经济、政治
3、作用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政教合一)
①公元570年报 麦加
②创立者:穆罕默德
③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④信奉的主:安拉
⑤经典——《古兰经》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思考:日本是怎样对待他国先进文化的?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建立:查理•马特改革
2、内容
①基础:封土制
②核心:封君封臣制
③等级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二、基督教
1、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的形成:丕平献土
3、影响: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1、 琅城(争取自治权)
2、 城市兴起的意义
思考:中古西欧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的不同。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1、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
2、拜占廷帝国灭亡
①1453年
②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3、启示
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
2、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亚历山大东征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表现: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元朝)
思考: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哪个更有利文明的发展?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创(最早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
①地位: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
②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民间故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建筑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麦加清真寺
F. 八年级上册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结构
看,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44.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46.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8.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0.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历史该如何复习?
1.心理状态稳定是正常发挥的关键
其实这个不仅对于历史有用,其他也是如此了.但是历史考试中一定么心里保持号哦.因为我高考那次好像真的比较紧张的说啦..有的地方真的是一下子想不起来,短路.所以如果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其结果则必发挥失常。
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注意几点
①通过考前练兵,(摸拟考试)了解并尽快适应准高考型的试题,缓解考试紧张症。
②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点的不足,增强应考自信心。
③吃好,睡好,身体好是健康心理二大前提,切忌打"消耗战",同时不断告诫自己"往前看,(高考过后)实现目标需努力,往回看(中考会考)难关能过要自信"。
2.争取全面拿分,切忌轻易放弃任何部分。
3.抓总体柜架结构,切忌捡芝麻丢西瓜。
最后一个月巩固提高,应该从柜架结构入手,准确抓住主要线索及阶段特征,再对应基础史实,如重要事件、人物及评价问题。这样由大及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如中国古代史,从纵向(按时间)抓住六大阶段--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横向抓住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这样构成网络体系,并准确掌握基本史实,总之,抓线索,突出重点,带动整体。
4.应考时抓审题,站史实,注意史论结合。
审题是做题的前题和关键,历史知识内容厌杂,但题目设计都有针对性:时间、空间、程度不同,相应内容也会有所变化,审题时要仔细抓住每个关键词,再确定落笔的角度,材料题要有针对性地审查是否将有效信息,抓信了,抓全了。问答题则要按设问结构分层解答,切忌从头到尾"一段论",否则会失"踩分点"。
最后注意:回读考纲、回读课本、回读历史地图、回读错题,记信,只要稳定心理正常发挥就不会出现成绩滑坡,所以以稳为准,争取稳中提高。
自始至终抓好“三个着力点”
着力点一: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知识网络化。
2.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3.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
4.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主干。
呵呵,其实历史真的比较容易复习,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不容易拿高分,但是很多时候也拿不了低分.所以看大家平时复习的功力咯...
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
速 记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英国为开辟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战争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奇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俄英垂延争新疆,入侵称汗阿古柏。
海塞并重左宗棠,先北后南好策略。
新疆收复回祖国,治理西北行省设。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八九四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
世昌殉国黄海间,开设工厂增口岸。
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
《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庭。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
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
自强求富为口号,奕忻曾李又左张。
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
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
第七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机。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建同盟,三民主义作指导。
兴民族,争民权,改开土地为民生。
武昌起义震华夏,辛亥革命创民国。
推翻清朝帝制结,民主共和入民心。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作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