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鞋子的由来
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鞜(音踏)趿(音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
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诗经》上“纠纠葛屐,可以屐霜”里的“屐”,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
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
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了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
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
(1)鞋靴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保养方法
1、买合脚的鞋子,否则鞋子易变形且使脚受到伤害。
2、定期清洁鞋子,某些用湿布轻拭;切勿用刷子猛刷。
3、洗完鞋子之后(如运动鞋、跑步鞋等等),尽量爱卸载外部包裹上卫生纸,以免鞋子干后留有污渍或落下的沙子等。且让鞋子自然风干,避免日光直射或高温烘烤。
4、鞋子应避免接触溶剂,酸,碱,油等易腐蚀物。
5、维持两双以上可替换的鞋,让鞋子轮流休息。
6、休闲鞋,凉鞋不宜作剧烈运动。
7、不穿的鞋子,要把你的鞋放在防尘布袋里或者用柔软的布料把鞋包起来。
② 靴子的历史
我只知道中国的,希望有点用...
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边旁。古代的鞋有许多名称,如履、屐、靴、屣、屦等字均为鞋的别称。人们推测古人将兽皮切割成大致的足形后,用细皮条将其连缀起来即成为最原始的鞋子。
每个朝代鞋的造型、色彩都随着制服形式而变化。
周朝末期靴的使用来自北方胡人的鞋式。胡人游牧骑乘多穿有筒之靴。
汉代的鞋靴在造型上已有很多变化,如丝织的靴有色彩和图案上的变化,造型也很简练,较符合足部的形状。鞋靴使用的材料也很广泛,有牛皮、丝织物、麻编物等。
南朝时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可穿着。与此同时,草鞋是一般士人或百姓所着之鞋,由南方多产的蒲草类植物编结而成。唐代靴制袭唐代的六合靴,后改为长靿靴为短靿靴,并加以毡。妇女鞋子的形状,前为凤头式。其他的鞋,有高头、平头、翘圆头等式样,有的绣出虎头纹样或鞋身饰有锦文。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袭前代制度,在朝会时穿靴,后改成履。用黑革做成靴筒,内衬以毡,各官职穿着不同的颜色依服色而定。一般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南方人多着木屐。如宋诗人“山静闻响屐”,形容着木屐在山中行走的情形。
女子的鞋常用红色为鞋面,鞋头为尖形上翘,有的做成凤头,鞋边上加以刺绣。劳动妇女亦有穿平头、圆头鞋或蒲草编的鞋。
明代的服制中,对鞋式的规定很严格,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遵守服制。在何种场合得穿着何种鞋式,如儒士生员等准许穿靴;校尉力士在上值时准许穿靴,外出时不许穿;其他人如庶民、商贾等都不许穿靴。
清朝鞋制沿明代制式,文武各官及士庶可着靴,而平民、伶人、仆从等不能穿靴。清代的靴多为尖头式。靴底均厚,因嫌底重,采用通草做底。后改为薄底,成为“军机跑”。一般人士的鞋有缎、绒、布料制作,鞋面浅而窄,有作鹰嘴式尖头状鞋,也有如意挖云式。百姓有草鞋、棕鞋、芦花鞋等,拖鞋也在各等人士中流行开来。南方雨天穿着钉鞋,北方冬天则出现冰鞋。
近代鞋式的变化根据服装款式的变化而形成了新的格局。造型简洁、精美,尤其是由手工操作慢慢过渡到机器加工。各种材料都被合理地应用于鞋靴的设计与制作。人们不但追求鞋靴的适用与审美,还不断研究鞋靴的各种功能,如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并从卫生科学的角度加以追求。
我可是很仔细帮你找的呢...
③ 靴子的历史由来
靴子是帮子略呈筒状高到踝子骨以上的鞋。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又称马靴版和高筒靴。
相传靴的发明者为权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为纪念孙膑,旧时鞋匠们便奉他为制鞋业的始祖,设牌位,挂画像供奉。
现存最早的靴,是新疆孔雀河古墓出土靿至胫的牛皮靴,可见3800余年前的新疆已出现了靴子,靴的样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等。
基本保养
1、新买的真皮靴子由于在出厂、销售的过程比较长,在它刚下生产线时保养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购买的新靴子后不应立即穿上,应薄薄地打一层鞋油,放置1天后再穿。
2、靴子每周都要保养一次,如果你觉得自己打油太费劲,不妨试试商场中的皮鞋美容中心。
3、白色的靴子打理起来比较费劲,如果脏了就特别明显,这时候橡皮就发挥作用了,它可像去除铅笔字一样将污渍除得一干二净。
4、不要连续3天以上穿着同一双,因为穿着一天后的靴子需要呼吸、休息,才能有更长的寿命。
5、收纳靴子前要把靴子清理干净,最好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1-2天,这样就不容易成为细菌、螨虫的温床了。给靴子打好鞋油后,别忘了用纸团塞在靴子里,让靴子保持最佳体态。
④ 鞋子的发展史
鞋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在新疆楼兰出土的一双羊毛女靴,距今已有4000年,整双鞋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堪称世界第一靴。在3000多年前编写的《周易》上已出现了代表鞋的“履”字。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宠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绚。
后来,由于鞋的制作材料、式样、用途越来越多,鞋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通常可以将鞋分为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
其中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缝合成的鞋。汉代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又称双尖翘头方履;魏晋时期,则流行在鞋的前端绣上双兽纹饰。
背弃时,屐成为一种时尚,它是有木齿的鞋,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皮革、棉毡等制成的皮鞋、皮靴又称“马靴”或“高统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之分。相传孙膑是靴的始祖,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广泛流行,并传至江南,到了唐代已官庶咸宜(直至明清才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穿靴,只有官宦才可穿靴)。
宋代亦普遍流行皮制的皮鞋,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元朝末年开始出现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这种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到了明清,鞋的制作方法与式样逐渐融合,越发考究起来。明代的鞋多以厚实为主,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
清代满足统治时期,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夏秋用缎制,冬用建绒,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最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又称“花盆底”。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穿起来显得身材尤为挺拔。但因行走不便,老年妇女或者身份低下的人多穿木制平底鞋。
⑤ 鞋的历史变迁
古鞋的种类以对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鞋成的鞋。
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 魏晋时期( 公元220年-公元316年),一般鞋的前端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谡屐,指有木齿的鞋,它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男性多小头皮鞋,女性所穿鞋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还流行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其材料夏秋用缎,冬则用建绒;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颇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老年妇女则多穿木制平底鞋。
高跟鞋的来历众说纷纭,也有人说高跟鞋源于中国。六朝时已有高跟木屐。满族妇女古时所穿旗鞋,有的跟部中央高达五寸以上。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期,靴在北方广泛流行,且波及到江南;唐时(公元 618年-公元907年 )靴已官庶咸宜;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始出现女靴;元代(公元 1279年-公元1368年)盛行高丽式靴。
在中国,凉鞋最早是由拖鞋演变而来。拖鞋,古称鞋,始于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随后,相继出现了麻凉鞋、布凉鞋、皮凉鞋。古人在凉鞋上绣以龙凤等吉祥图案,有的甚至饰以珠宝。
⑥ 请问靴子的起源和历史
靴,原为北方游来牧民族所穿自,又称马靴和高筒靴。
现存最早的靴,是在新疆孔雀河古墓出土,至胫的牛皮靴,可见3800余年前的新疆已出现了靴子。靴的样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等。
相传靴的发明者为战国时代著名军事 家孙膑,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宠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南北朝时期靴子在北方广泛流行,并传至江南,到了唐代已官庶咸宜(直至明清才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穿靴,只有官宦才可穿靴)。为纪念孙膑,旧时鞋匠们便奉他为制鞋业的始祖,设牌位,挂画像供奉。
⑦ 鞋子的发展历史
鞋子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自古以来,鞋有履、靴、屐、鞳等称谓。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不仅是文明大国,鞋服等也有这源远流长的文化!
上古时期的人类是没有鞋子的,长期赤脚,脚底长出厚厚的茧子,痛觉自然没有那么敏感,后来随着人类迁徙,生存环境改变,加上经常外出狩猎,脚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聪明的古人为了保护双脚,学会用动物的皮毛和植物根茎裹脚,既坚韧耐磨又可以御寒保暖。
到了奴隶社会,草鞋慢慢流行起来。草鞋又被称为“不借”鞋,因为草遍地都是,家家户户都可以采来编织,人人都有,用不着向别人去借,因此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革,兽皮加工处理后做成革靴,长靴高到脚踝以上,不仅保暖性强,而且便于行走,骑马也很方便,成为军用鞋的最佳选择。
汉代布锦鞋慢慢流行起来,鞋底鞋帮分明,鞋尖上翘,魏晋时期的布锦鞋开始出现花纹,更具观赏性。
魏晋时期木屐开始流行,木屐轻巧方便,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可以穿,最原始的木屐是有五个洞,方便穿绳,后来谢玄发明了一种木屐有活动的齿轮,可以拆卸,无论是爬山还是走泥地都很方便,这种鞋后被称为“谢公屐”。
隋唐时期出现了麻鞋,用粗麻绳编制鞋底,可以编织成各种形状,通风耐磨,属于凉鞋的一种。
宋辽时期皮鞋流行起来,女真族等入侵中原,所以鞋服都渗透着游牧民族草原文化,鞋头高跷,鞋底扁平,不少女性穿起来还有增高的作用,显得更加苗条。
明清时期靴子普及,但是由于等级制度的关系,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穿靴子的,奴隶和平民百姓多穿草鞋和麻线鞋,再稍微大点的官吏可以穿布锦鞋,而靴子则是官家独有的标志!
清朝的鞋子可以说是变化无穷,鞋子有了薄底厚底和四季之分,夏用锻锦冬用建绒,鞋面也有精美的图案装饰。男子穿的鞋比较单调,主要以黑蓝青等暗色为主,女子的鞋就比较精美了,有的鞋底使用木头制作从一寸到五寸高度不等,有点像现在的高跟鞋,很多富家小姐还会在鞋子上镶上宝石,气质瞬间提了一个等级。
汉人近千年一直有缠足的习惯,以脚小为美,南唐时期,李后主令宫女缠足成弓状在莲花台上跳舞,所以称之为“三寸金莲”,后来延续的民间,妇女为了所谓的“美”,不惜代价,忍着疼痛掰折自己的脚骨,由于手段残忍一直被称为“陋习”。
后来满族入关后,接受不了缠足的习俗,满族女人又喜欢穿旗袍,行走不方便。于是就在鞋底加了一层高底,犹如花瓶一般,所以就叫“花瓶底鞋”又称为“马蹄鞋”。这种鞋走起路来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蛇虫闻声便会躲开,所以又称为“驱虫鞋”。厚厚的鞋底使女子身高大增,鞋子的造型使穿鞋者走路幅度大增,走起路来婀娜多姿,甚是美妙!
⑧ 中国古代鞋和靴的介绍
鞋本为服装中的足衣。
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边旁。古代的鞋有许多名称,如履、屐、靴、屣、屦等字均为鞋的别称。最早的鞋子式样是很简陋的。人们推测古人将兽皮切割成大致的足形后,用细皮条将其连缀起来即成为最原始的鞋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纺织业的进步,布料、丝绸等物亦用来制作鞋子,并与皮革、麻草组合应用,出现大量的鞋制品。到了殷商时期,鞋的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制度。每个朝代鞋的造型、色彩都随着制服形式而变化。
周朝末期靴的使用来自北方胡人的鞋式。胡人游牧骑乘多穿有筒之靴,而赵武灵王主张习骑射,以利于战事。
汉代的鞋靴在造型上已有很多变化,如丝织的靴有色彩和图案上的变化,造型也很简练,较符合足部的形状。鞋靴使用的材料也很广泛,有牛皮、丝织物、麻编物等。
南朝时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可穿着。与此同时,草鞋是一般士人或百姓所着之鞋,由南方多产的蒲草类植物编结而成。唐代靴制袭唐代的六合靴,后改为长靿靴为短靿靴,并加以毡。妇女鞋子的形状,前为凤头式。其他的鞋,有高头、平头、翘圆头等式样,有的绣出虎头纹样或鞋身饰有锦文。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袭前代制度,在朝会时穿靴,后改成履。用黑革做成靴筒,内衬以毡,各官职穿着不同的颜色依服色而定。一般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南方人多着木屐。如宋诗人“山静闻响屐”,形容着木屐在山中行走的情形。
女子的鞋常用红色为鞋面,鞋头为尖形上翘,有的做成凤头,鞋边上加以刺绣。劳动妇女亦有穿平头、圆头鞋或蒲草编的鞋。
明代的服制中,对鞋式的规定很严格,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遵守服制。在何种场合得穿着何种鞋式,如儒士生员等准许穿靴;校尉力士在上值时准许穿靴,外出时不许穿;其他人如庶民、商贾等都不许穿靴。
清朝鞋制沿明代制式,文武各官及士庶可着靴,而平民、伶人、仆从等不能穿靴。清代的靴多为尖头式。靴底均厚,因嫌底重,采用通草做底。后改为薄底,成为“军机跑”。一般人士的鞋有缎、绒、布料制作,鞋面浅而窄,有作鹰嘴式尖头状鞋,也有如意挖云式。百姓有草鞋、棕鞋、芦花鞋等,拖鞋也在各等人士中流行开来。南方雨天穿着钉鞋,北方冬天则出现冰鞋。
近代鞋式的变化根据服装款式的变化而形成了新的格局。造型简洁、精美,尤其是由手工操作慢慢过渡到机器加工,制作愈加精致。各种材料都被合理地应用于鞋靴的设计与制作,各种高新技术使材料的质地、质量更加完美。如果说历史上鞋靴的产生主要以实用为目的,逐渐过渡到使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形式,当今鞋靴的发展变化则被赋予了更多因素。人们不但追求鞋靴的适用与审美,还不断研究鞋靴的各种功能,如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并从卫生科学的角度加以追求。
⑨ 鞋子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http://www.51958.net/listnews.asp?id=10
http://..com/question/974222.html
⑩ 大家了不了解鞋子的发展历史呢
鞋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约4千年前 )中国的先民用草、麻、葛编织成履。鞋的称谓很多,有屦、履、舄等。其中以舄最为显贵。
古鞋的种类以对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鞋成的鞋。
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 魏晋时期( 公元220年-公元316年),一般鞋的前端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谡屐,指有木齿的鞋,它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男性多小头皮鞋,女性所穿鞋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还流行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其材料夏秋用缎,冬则用建绒;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颇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老年妇女则多穿木制平底鞋。
高跟鞋的来历众说纷纭,也有人说高跟鞋源于中国。六朝时已有高跟木屐。满族妇女古时所穿旗鞋,有的跟部中央高达五寸以上。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期,靴在北方广泛流行,且波及到江南;唐时(公元 618年-公元907年 )靴已官庶咸宜;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始出现女靴;元代(公元 1279年-公元1368年)盛行高丽式靴。
在中国,凉鞋最早是由拖鞋演变而来。拖鞋,古称鞋,始于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随后,相继出现了麻凉鞋、布凉鞋、皮凉鞋。古人在凉鞋上绣以龙凤等吉祥图案,有的甚至饰以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