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去青海旅游的十大必去景点有哪些
1、青海湖
青海湖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每年7至8月是这儿最美的季节,一年一度的环湖自行车赛也是在此时举行。
而4至5月则是观鸟的最佳时节,虽然草原还没有绿,但在鸟岛上你可以看到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
10、塔尔寺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诞生的地方。由于寺院规模宏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为人们游览参观藏传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游胜地。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塔尔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贰』 青海省博物馆简介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新宁广场东侧,是省内第一座初具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内馆。
该馆建筑面容积20800平方米,内设9个展厅,是一座气势宏伟壮观的仿唐建筑。馆藏文物有3万余件,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贯穿各个历史朝代。其开放的《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黄河源头奇石展》四个展厅,比较集中系统地展示了青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叁』 西宁省博物馆都有什么
我是3年前去的,里面主要介绍了一下青海的发展史,和青海少数名族的发展,还有一些当年出土的一些文物,但是不多,现在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新加的了!
『肆』 有谁知道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那些
青海省目前已发现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文化遗存达3700余处。为了加强对反映古代历史、科学、艺术的古迹的保护,根据文物部门推荐,国家、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择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较为重要,保存较好的遗存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8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它们是:
塔尔寺 创建于明代,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1961年3月4日公布。
瞿昙寺 创建于明代,为青海省保存最完整的汉式建筑群体。
1982年2月23日公布。
马厂(场)塬遗址 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遗址。
1988年1月13日公布。
西海郡故城 建于西汉末年,为青海腹地最早建置的郡级行政单位。
1988年1月13日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24处。
其中:
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
新石器时代遗存47处
青铜时代遗址64处
汉及汉以后基葬群19处
历代城址34处
岩画7处
古代建筑36处
石窟寺6处
近现代史迹6处
其它遗迹4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含有其它时代文化遗存的归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包括马家窑文化(含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它们主要分布于海东地区各农业县及海南、海北、海西、黄南等州的部分地区。
其中以海东各县分布数量最多,也特别密集。这些遗址有的文化内涵比较单一,但更多的是多种文化、多种内涵共存一地,并且一般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是研究青海地区原始社会晚期和青铜时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已公布的36处古代城址是历代中央王朝对青海地区实行有效管理的行政中心及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例证。这些城址中,有著名的西海郡故城、吐谷浑王城——伏侯城、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前哨阵地石堡故城和应龙故城、宋代的丹阳城址、元代积石州故城、明代防御蒙古族袭扰的长城遗址以及清代会盟的察汉城等。
汉及汉以后的墓群有19处,其中汉墓群13处,它们是汉代中原先进文化进入青海地区的具体象征。汉文化的传入,加强了青海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青海东部原来属于羌胡杂居,处于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的社会形态很快跃入封建统治的体系内。隋唐时期的6处墓群中,近几年发掘的都兰热水大墓,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它为研究吐蕃文化的内涵和中西交通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日寺的石经墙,用数十万块锲刻的藏文石经板垒砌而成,成为藏传佛教保存佛教经典的一种独特形式。5处石窟寺,时代大约在唐宋时期,相对于中原一些石窟寺来看,虽然规模较小,但在青海地区却是难得的历史文物资料。7处岩画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周围,玉树藏族自治州仅有一处。这批岩画的制作年代约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岩画的内容反映了青海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现实与精神生活。
公布的古代建筑有36处,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修建,以宗教寺院和庙宇为主,表现了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精华荟萃,异彩纷呈。
近、现代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孙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经青海果洛时遗留的标语、哨所及安葬西路军牺牲将士的西宁烈士陵园等。
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期间,修建了很多公馆,其中规模最大的馨庐已辟为博物馆,作为教育人民的生动教材而完整地保存下来
以下是最近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遗址(8处)
l 杨家古城遗址 唐(始建) 大通县城关镇李家磨村
2 苏家堡故城 明、清 大通县景阳镇苏家堡村
3 崖家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 民和县李二堡乡范家村
4 胡李家遗址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 民和县中川乡光明村胡李家社
5 克才城址 唐(始建) 共和县曲沟乡克才村
6 三岔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 格尔木市南约110公里
7 小柴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柴旦镇东约40公里
8 加木格尔滩古城址 南北朝 天峻县快尔玛乡政府东约10公里
(二)古建筑(16处)
9 火祖阁 清 湟源县城关镇丰盛街
10 福音堂 民国 湟源县城关镇东大街
11 清泉下拱北 清 平安县巴藏沟乡清泉村
12 城隍庙 明 乐都县碾伯镇西关街
13 东塬古塔 明 民和县川口镇东塬村
14 佑宁寺 明 互助乡五十乡寺滩村
15 乙什扎寺 清 化隆县石大仓乡石大村
16 王屯龙王庙 明 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
17 更钦·久美旺博昂欠 清 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
18 隆务清真大寺 清 同仁县隆务镇老城区
19 曲格寺 清 河南县宁木特乡政府所在地
20 下阴田清真寺 清 门源县下阴田乡下阴田村
21 当卡寺 宋(始建) 玉树县结古镇前进村
22 嘎然寺 宋(始建) 玉树县仲达乡歇格村
23 唐隆寺 宋(始建) 玉树县仲达乡唐隆村
24 群则寺 宋(始建) 称多县珍秦乡察玛村
(三)石窟寺及石刻(3处)
25 洛多杰智合寺及其石窟 宋(始建) 尖扎县马克唐镇洛科村
26 当旦石经墙及佛塔 明 玉树县结古镇当代路
27 然吾沟石窟及经堂 唐(始建) 玉树县结古镇然吾沟村
『伍』 西宁景点
1、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湟中县,已有400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回教)重要的答寺院之一,还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寺院建筑恢宏、珍宝丰富,又能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氛围,是西宁较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这座清真寺建筑雄伟,融合了汉、藏、伊斯兰几种风格,是游客在市内的热门去处。
3、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新宁广场处,虽然在省级博物馆中规模不算大,但也是了解青海历史和各民族文化的好地方。而且博物馆内有对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系统的展览阐释,对后面在青海各地的游玩很有帮助。
4、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湟源去青海湖的路上,也是青海进藏的必经之路。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此摔碎了无法照见家乡的石镜,分为日、月两瓣,日月山因此而得名。日月山山口两侧各有一座小峰,分别修有日亭、月亭两座标志性建筑。
5、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又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内通过众多的文物、古籍、艺术、医药标本等,系统展示了藏族的艺术文化、医药技术等各方面内容,是了解藏文化的绝佳去处。馆内珍贵的巨幅唐卡壮观震撼,不能错过。
『陆』 青海省博物馆的主要景点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采访团来到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总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又是藏、汉、回、蒙、土、撒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现有四个基本陈列:《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这四个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列,既是青海历史文物的陈列内容,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图为青海博物馆里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塑。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青海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将于11月2日在温州博物馆正式开展。此前,10月20日至26日文化展曾做为系列重要展览活动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并取得圆满成功。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因境内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青海,世居民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青海是我国黄河上游古老文明的辉煌代表,自汉代开始,两千余年间中原王朝和民族政权在青海地区相交更替、此消彼长,导致多元文化的融汇发展,遗留下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青海也是藏传佛教主要流传地区之一。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用品和繁杂而神秘的宗教文物,无不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青海民族文化的特色。
29日上午,布展正式开始之前,由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温州博物馆馆金柏东为两件国宝重器——带明宣德年款的铜鎏金大瓶、带明永乐年款的铜鎏金香炉举行隆重的开箱上架仪式。铜鎏金大瓶,重145斤,高79.9厘米,腹径46。1厘米;铜鎏金香炉,重160斤,为明代宫廷赐赠青海乐都瞿坛寺的重宝。2003年由瞿坛寺中移送青海博物馆保管。
本次展出的展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彩陶、藏传佛教、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展出的200多件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真实地反映了青海古代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至高艺术成就,也是青海与中原地区和中、西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写照。 元月3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青海省博物馆举行,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给古城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展览由西宁市书法家协会、文博书画院举办,展出作品八十余幅,参展书画家五十余位。其中,赵朴初、刘炳森、黄永玉、何家英、胡佩衡、溥杰、王梦白诸位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是首次来青展出。该馆曾举办过《青海历史文物展览》, 展出文物1000余件,表现从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晚期青海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还举办过《藏汉关系文物展览》、《藏传佛教文物展览》、《历代货币展览》等。《藏传佛教文物展览》曾赴香港展出。 歌舞表演针对该馆历史文物陈列力求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情况,定期举办青海特有的土族、撒拉族歌舞表演,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社会各界人士了解青海历史文化的热情。
『柒』 西宁在哪里,青海西宁著名景点
西宁在哪里,我想您还是知道的.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但说到青海西宁著名景点,您或许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青海西宁 西宁在哪里, 西宁市位于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市内潢水及其支流缓缓东向流过。与其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汇流处的河谷平原上,扼青海高原东部门户,北有达坂山,南有拉脊山,西有日月山为天然屏障,东有大、小峡,其地险要。自古为内地通往西藏、四川交通要道及历代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争夺的要地。 青海西宁著名景点有;西宁人民公园 民俗博物馆 湟源峡 日月山 丹葛尔古城 东关清真大寺 倒淌河 互助北山 青海省博物馆等 峡群寺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包括峡群林场辖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和夏宗寺。绿意盎然的白杨、零星点缀的红花、青青的草地及涓涓细流,清新自然。各种乔木高大挺拔,林地清新湿润,散发着芬芳。紫色的高山杜鹃、黄色的金露梅、白色的银露梅、叶形倚丽的茶瘭子、果红似火的天山花楸等灌木镶嵌于林间,构成了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峡群寺森林公园东关清真大寺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南侧。属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建于北宋景佑年间(1035)。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青海西宁简介,希望能对您的出游有帮助!
『捌』 青海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现有藏品1万多件。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官员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上述藏品以远古时代的彩陶、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青海省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该馆编写有《唐蕃古道史料辑》和《藏传佛教艺术》画册。
『玖』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主要展厅
藏文书法展馆:通过一百多种不同风格的藏文书法,介绍了历史悠久的藏文化丰富内涵。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藏文书法展馆通过展示、介绍,力求将藏文书法这一瑰丽珍品进一步继承发扬。
藏族民俗展馆:通过复原和展示藏族民居、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卡垫文化、宗教法器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如馆藏的一块硬质方圆木上雕琢有许多动物和地方生灵图像的朵巴尔(祭祀模子),是整个藏区流传至今的祭祀模板文化的代表。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网络全书。
藏族民俗馆:通过复原和展示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藏族卡垫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
藏医史展厅: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名著和琳琅满目的藏式器物,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为祖国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80幅曼唐作品(即彩色系列挂图唐卡),通过4900多幅小图诠释了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的比想学、胚胎学,解剖学、心理学、养身保健学、药物临床学等诸多内容。这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也是亦属罕见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还展出了藏医临床中比较普遍用到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了卷帙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有用传统工艺制成的藏纸,以金、银、珍珠、珊瑚等为原料书写的《四部医典》。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
藏药标本展厅: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课堂。展厅的一侧,模拟高原雪山、湖泊、河流、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陈列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野牦牛、雪豹、藏原羚、金雕、藏马鸡、旱獭等标本。
天文历算展厅:采用木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
『拾』 青海省博物馆的发展受挫
为何门庭冷落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场所,是构建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西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宁可选择进茶园、逛商场等休闲方式,也不愿意踏入博物馆,使博物馆这座由科学、文化、艺术和历史共同铸就成的华丽殿堂,正以一种难言的失落形象,在我们的视野里渐渐地模糊……
博物馆正处于门庭冷落的境遇,这究竟是谁的尴尬? 门庭冷落博物馆无所适从
国庆期间,家住西宁的刘先生带孩子参观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以及青海民俗博物馆。刘先生说,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在参观过程中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决定带儿子经常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他的孩子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
欣喜之余,刘先生又不免有了几分忧虑:西宁乃至全省,博物馆的功能正在日益淡化,在这不争的事实面前,刘先生更感到茫然:对博物馆今后的期待会有收获吗?
无独有偶。每逢假日,张女士总会带着孩子来到青海省博物馆,但每次的参观,都让她很无奈,甚至失望。原因很简单:进博物馆参观不仅要花钱买门票,而且博物馆内展览的内容数年如一。展览内容陈旧、展品乏善可陈、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重……凡此种种的通病,不仅让孩子心生厌倦,也让她非常无奈又尴尬。
和他们一样,有许多参观者声称他们不愿再次去参观省内的一些博物馆了。理由也简单:博物馆的服务、讲解、宣传力度等都令参观者感到不满意。
记者在西宁的一些广场、街道、博物馆门前,对数名市民就有关博物馆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大部分人对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长知识是参观博物馆的主要目的。但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许多人不了解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甚至有人告诉记者,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却是他们了解博物馆的重要途径。
痼疾难治博物馆求医无果
西宁地区已有正式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4座,其中包括社会历史类、名人故居类、自然科技类、民族宗教类等几个类别。这些形式各异的博物馆,都在为高原文明的传承小心翼翼地保留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2001年5月,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省博物馆不仅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也与新宁广场构成了高原夏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省会西宁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其收藏品大多凝聚了当时人类智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珍奇异宝。
以西北军阀马步芳私宅“馨庐”为基础修缮改造而成的青海省民俗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青海地域文化又有了一大新看点!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馨庐”,青海省保存完整的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因其在建筑材料上选用了大量的玉石,民间又称为“玉石公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但由于每张30元的门票,不仅让许多青少年望馆兴叹,就连许多市民也只好望而却步!显然,门票已成了参观博物馆的一道“门槛”。
还有坐落于西宁市南山公园的青海省首家民营博物馆———青海雪域民俗博物馆,我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由青海金诃藏药投资兴建的世界第一座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尽管都为各自的发展经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都遭遇着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文化地位的缺失,更让这些博物馆有着许多说不出来的痛!
杯水车薪 博物馆举步维艰
众所周知,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博物馆应该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搜集、保存、研究、教育和欣赏是博物馆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新型博物馆更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人们也把现代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主要定位于“教育”,通过收藏实物资料,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重任,使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为更多的公众所接受和共享。 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拓宽了知识传播的渠道。尽管我省的博物馆现状令人担忧,但群众普遍认为,博物馆已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在质疑的同时,他们依然对博物馆寄予厚望:运用高科技手段辅助讲解,营造幽雅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免收门票等等。
据悉,由于国家财政拨给的经费相当有限,门票仍是博物馆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我省的几家博物馆而言,为了生存和发展,政府的拨款和其他微薄的收入已成为博物馆单薄的经费来源渠道。而这一渠道很难满足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甚至维持生存的需要。于是,抬高门票价格,寻找高收益的经济来源已是博物馆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公益色彩稀释化,社会效益形式化,服务内容过分商品化的现状,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博物馆的畸形发展。与此同时,和全国一样,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进步,在我省的博物馆发展事业中,许多问题也逐渐开始在经济繁华的都市水面上浮出:博物馆藏品不足;业务人员对藏品历史、地区历史了解不深;在陈列设计、宣传教育中难以充分挖掘藏品的历史价值;对文物的鉴别、修复、保护水平也亟需提高,尤其遗址类、艺术类、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有待加快步伐……真正称得上是任重而道远。
忧虑背后博物馆期待振兴
针对这样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创新思路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根基。同时,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开展文物收藏与保管、陈列展览和宣教工作更是当务之急。在青海这样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充分挖掘藏品的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通过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如何将博物馆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备的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保护文物、传播知识、教育公众、服务社会的功能,也是青海博物馆事业今后发展中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景气的博物馆尽快成为公众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使博物馆成为高原人民群众最便捷的文化服务机构,已经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