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问答题
《历史与社会》(七上)期末调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把答案填在卷二的相应表格中)
1. 张杰生活的开发区银河社区“一百”超市连锁店开业了,张杰很高兴,因为社区又增添了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娱乐功能
2. 上虞市的解放路步行街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如果按社区的功能划分,它属于
A.工业区 B.生活小区 C.商业区 D.高科技园区
3. 以下四幅地图的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是
A.绍兴市政区图 B.浙江省政区图
C.中国政区图 D.亚洲政区图
你喜欢住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吗?根据所学的气候知识回答4—5小题:
4. 请你想一下冬季的气候状况,再回忆夏季的气候状况,我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 你认为季风气候最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冬季多雨 B.终年多雨
C.雨热同期 D.夏季高温
6. 小明早上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去上学,小明的学校在他家的什么方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7. 某民族希望小学统一为学生提供午餐,可小江的饭莱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两字,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小江是哪个民族的学生?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汉族
8. 我国疆域辽阔,当乌苏里江上迎来日出时,帕米尔高原上是
A.天近正午 B.晚霞满天
C.旭日东升 D.满天星斗
9. 睁大眼睛找错误:小强最近收到美国网友查理的电子邮件,查理告诉了小强一些他家的情况:查理家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农场,耕种着10m公顷土地,家里有很多的农业机械。每当种植的水稻收割时,爸爸会找来很多很多的帮工帮忙。收获的粮食运到离农场不远处的公路边的粮仓去,然后销往美国以及全世界。请你仔细分析,小强的资料中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0. 下列图示中,属于平原的是
11. 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12.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旱情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这一巨大工程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南水北调 D.南磷北运
13. 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逊平原 D.华北平原
14. 暑假期间,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了。在那个地方,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作“那达慕”的盛会。请问,小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A.太湖流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牧场
15. 以下全部是发达国家的一组是
A.中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
B.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C.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
D.埃及、刚果、南非、意大利
16. 下列“羊比人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的是
A.澳大利亚 B.蒙古 C.阿根廷 D.德国
17. 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A.青海、甘肃 B.青海、四川
C.云南、西藏 D.青海、新疆
18. 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19. 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是
A.鱼米之乡 B.牧人的天堂
C.天府之国 D.人间天堂
20. 2003年,非典型肺炎从广州开始传播到全国多个省(区)。广州位于
21. “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22. 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典型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水渠 C.运河 D.大型水塔
23.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浙江舟山市岱山岛人们的生活主要靠
A.开采石油 B.砍伐树木
C.晒盐捕鱼 D.开采煤矿
24. “终年严寒,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撬,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以上所描绘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北极地区
2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
A.东密西疏 B.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C.大杂居、小聚居 D.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
26. 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关于上海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长江人海口,现有1600多万人口
②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③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此召开
④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 下列古代文明中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从未间断的是
A.中华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玛雅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28. 服饰是社会变革的窗口,辛亥革命时期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是
A.旗袍 B.中山装 C.西装 D.马褂
29. 民间故事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下面哪一则是民间故事
A.《红楼梦》 B.《水浒传》
C.《白蛇传》 D.《孙子兵法》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是
A.19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0分)
31. 想一想,连一连(8分)
(1)为下列文明古迹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家:(4分)
①金字塔 A.古希腊
②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
③“哈拉帕文化” C.古巴比伦
④雅典卫城 D.古印度
(2)将我国的地理分界线与相对应的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①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A.秦岭—淮河
②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B.秦岭
③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黑河—腾冲连线
④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D.大兴安岭—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
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32. 读“沿我国中纬地区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阶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_低,呈_____________分布。
33. 读左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大洲和大洋:
大洲: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大洋:(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2)写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运河:a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海峡:b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4. 读右上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西气东输”是我国四大工程之一,主干线西起A点所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区,东到B点所示的——市,其间三次穿越——河,一次穿越_____________江。
(2)依次写出C、D、E、F、C、H六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读下图回答:(8分)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_____________海,是中国第_______长河。
(2)该图表示的是黄河_____________河段(上、中、下游),被称为“_____________”。
(3)该河段多灾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治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我国不仅地形多种多样,而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小明对自己家乡的地形、气候是这样描述的:“我的家乡盛产茶叶和竹制品,是一个开门见山、山青水秀、绿意盎然、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我的家乡气候宜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请你根据小明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小明家乡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小明家乡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7. 细心斟酌,填一填(8分)
材料1:黄蓉家是上虞市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承包着50亩水稻田。
材料2:华筝家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上一户“逐水草而居”的普通牧民。
材料3——备选答案:A、大米饭 B、牛羊肉和奶制品 C、面食 D、人宇架屋顶的楼房 E、蒙古包 F、种水稻 C、种小麦 H、放牧牛羊 I、钓鱼、游泳 J、赛马、摔跤 K、溜冰 L、骑自行车上学 M、骑马上学 N、定居生活 O、游牧生活 P、蒙古袍Q、乌毡帽
请你在下面的表格中展示两家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差异。(要求:至少对比四项,对比内容可以从材料3——备选答案中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概括。如果是从备选答案中选,则填序号字母)
对比项目
衣着
饮食习惯
民居特色
交通工具
黄蓉家
华筝家
38. 小强的家在哈尔滨,小丽的家在广州。暑期中的夏令营活动使两人成了好朋友。在介绍各自的家乡时,两人都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是非常的自豪。现在,请你分别扮演小强和小丽,给大家说说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点,好吗?(8分)(提示:从“饮食习惯、交通、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等方面回答。)
39. 材料探究题:从事历史研究的张教授对巴比伦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研究巴比伦文明,他借助的资料有:巴比伦城琉璃墙及其墙上的浮雕、出土的人脸形状的金瓶、乌尔王出土的金瓶山羊、《吉尔伽美什》及西欧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关于巴比伦文明的传说等。(5分)
(1)上述提到的资料中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哪些是口述资料?
(2)其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B. 历史会考的问答题主要考什么
我是安徽的,教复材可能不一样制,不知道帮不帮得上忙
会考考的是纯书上的死知识
比如我是2009年考的有一题就是填空,就是书上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内容的一段话
2009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也就是说会考会根据时事来考
历史政治都是
看看时事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别紧张
加油!
祝你成功!
C. 历史问答题怎么答怎么分析题目
一、问答题的种类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 “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3)答案规范化。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例1: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时间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内容。时间是近代前期,内容是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的构成及教育、科技五个方面。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变化体现在:从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现为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体。从生产方式来看,从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从阶级结构来看,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从教育来看,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集中体现为新式学堂的出现。科技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参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2)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4)出现了新式学堂。(5)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例2: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中国近代化演进层次的论述,史学界有多种观点。一位著名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化先后经历鸦片战争后的“观念转变”、19世纪中后期的“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三个时期,并沿着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观念转变”“器物变革”“制度变革”分别指什么?(2)以上变革对中国社会各产生了什么重要的积极影响?解析:本题从近代化的层次性立意,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对史实的运用能力,解题时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个层次,其关键在于利用时间限制筛选事件,“鸦片战争后”的“观念转变”,应指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中后期的“器物变革”,指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涉及的事件较多,要考虑全面。第二问答题比较简单,注意语言要简炼,条理要清楚。参考答案:(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2)影响: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③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对中国的近代化在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这样可以么?
D. 简单的历史问答题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我不禁大声的骂到:“死畜生!不要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也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又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锻炼,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只有仇恨与惋惜这两个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钩了起来。于是,英国、法国联合起来攻打圆明园。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冲进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我们人很多,但装备落后,所以,我们就只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随后,他们闯进圆明园,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烧杀掠抢,难道他们不感到耻辱吗!
总之,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失去的太多太多。因此,我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圆明园挽回这个损失,为祖国挽回这个耻辱!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我不禁大声的骂到:“死畜生!不要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也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又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锻炼,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只有仇恨与惋惜这两个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钩了起来。于是,英国、法国联合起来攻打圆明园。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冲进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我们人很多,但装备落后,所以,我们就只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随后,他们闯进圆明园,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烧杀掠抢,难道他们不感到耻辱吗!
总之,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失去的太多太多。因此,我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圆明园挽回这个损失,为祖国挽回这个耻辱!
E. 历史题问答题怎么做
历史来题就是把你学的那些东西源写上去,比如问答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给你勾什么重点的,你就把重点写上去,然后你就自由发挥,写写你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什么的,写写自己的感悟啊什么的,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知道的东西拿不准,那就不要写上去了,会被扣分的
F. 清朝历史问答题(30道)
第1题
清朝一共有几个皇帝?
答案: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原因是皇太极一个皇帝先后用了“天聪、崇德”两个年号。古代皇帝用了一个年号即称为一朝。所以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第2题
清朝康熙时的三藩指的是哪三藩?
A 吴三桂 耿精忠 王锡阐
B 尚可喜 鳌拜 施琅
C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答案:C
第3题
清朝的文官一品补子是什么图案?
A 锦鸡
B 孔雀
C 云雁
D 鹭鸶
E 仙鹤
答案:E
第4题
清朝康熙的南洪北孔指的是哪两个人?
A 陈梦蕾 蒋延锡
B 曾静 吕毅
C 洪异 孔尚任
答案:C
第5题
清朝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襄阳暴动的首领是谁
A 王聪儿
B 李文成
C 怡良
答案:A
第6题
道光时期的《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A 孙士毅
B 魏源
C 王永旋
答案:B
第7题
《 ?》的作者是洪仁轩
A 资政新篇
B 桃花扇
C 长生殿
答案:A
第8题
满洲八旗有哪四种颜色?
答案:黄 白 红蓝
第9题
在维新思潮的影响下,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毅然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A 光绪
B 道光
C 同治
D 宣统
答案:A
第10题
简述 同治帝 光绪帝 宣统帝的关系
答案:同治和光绪是堂兄弟 宣统是光绪的侄子
第11题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门?
答案: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第12题
清初哪位大臣历事三朝,并被赐号“巴克什”?
答案:清初被授予“巴克什”称号的大臣有好几位,但是历经了三朝的只有希福一人。
希福:赫舍里氏,满州镶黄旗人。太祖时随其兄硕色来归。因通晓满、汉、蒙古文字,被赐号“巴克什”。希福很有才华,受到清太祖、太宗、世祖三代皇帝的重用,官至大学士、太保。顺治九年十一月卒。
第13题
清朝禁教政策是从哪位皇帝开始的?康熙还是雍正?
答案:康熙四十六年时,康熙颁布了“禁教令”
第14题
乾隆皇帝共()次西巡五台山。
答案:乾隆皇帝共(6)次西巡五台山。
15
八家铁帽子王指?
答案:(1)礼烈亲王代善 (2)睿忠亲王多尔衮 (3)豫通亲王多铎
(4)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5)肃武亲王豪格 (6)承泽裕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
16
雍正八年间,()担任浙江总督。
答案:李卫
17
清朝自康熙开始,传位是否都以密诏形式?
答案:清朝立嗣经历了:贵族公推制(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遗命立储制(康熙,),秘密立储制(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懿旨立储制(同治,光绪,宣统).
18
康熙朝时曾发生了( )起文字狱的案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一案,发生于( )时期;以及1971年发生的( );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提诗:“( )”
答案:十多,《明史》,康熙初年尚未亲政时期,1971年哪里还有文字狱?是不是1711年的《南山集》案?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19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四部,分别为( )( )( )( )
答案:哈达、辉发、乌拉、叶赫
20
皇太极获得传国玉玺是在天聪()年。
答案:十
21
皇帝的生日称()节;皇后的生日称()节
答案 万寿节,千秋节,
22
同治皇帝于( )岁,大婚,皇后为( )氏。
答案 同治皇帝于(16 )岁,大婚,皇后为(阿鲁特 )氏。
23
入关前的两位皇帝分别是(),()。
答案 入关前的两位皇帝分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24
自封“十全老人”的是()皇帝。
答案 乾隆
25
除掉和绅的是()皇帝。
答案:清仁宗睿皇帝嘉庆(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26
末代帝王是()皇帝。
答案:清宣统溥仪皇帝
27
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继位的是()皇帝。
答案: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继位的是清宣宗道光
28
写出“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的词人是()皇帝年间,()的儿子,叫()。
答案 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29
光绪皇帝的死因是什么?
答案 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30
乾隆朝的清漪园什么时候改名成颐和园了的?
答案:1750年,清皇帝乾隆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建成了“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五百万余两白银和其他款项重建,改名“颐和园”。
G. 历史问答题
站起来有独立自主的影子,富起来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强起来可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大学生,当然要自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为祖国服务的伟大理想。
H. 历史学习问题
可以把书完整的看一次,用心点。一次就够了,但要认真
I. 中国历史问答题
“进士”在唐代属于哪一层次的考试?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诗人考中进士说明什么。。。。
就唐朝而言,考进士需要诗赋,明经等,这也就是说诗人中了进士,可以说明他对明经科也是比较擅长的。这个问题太怪了,还有诗人的鉴定是怎么说??会做的就算??还是名垂千古的?会做的话,基本所有的秀才级别的都能做的。。。名垂千古的又是百年难得一见啊。所以如果是一个人中了进士(唐朝的科举分很多种类的,我在下边帮你引用下吧)的话,说明此人在诗赋和明经上都很有水平,此外,他就踏上了政途,选入京或外放。
至于唐代科举制与今天的考试制度有哪些异同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由此可知道,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多方面考察,比较现在的考试制度要完善,但在实用上可能比现在的差些,比如现在的考试关于数理,天文,地理等的学习又是唐朝不可比的,毕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嘛。
今天的考试制度有哪些利弊?这个问题不应该是咱们应该考虑的,既然你说到了,那我谈下自己的浅见吧。
现在的考试制度,我认为,他的初期目标是提高全国平均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高的文化素质才会诞生更多的人才,才能为下一部的学习奠定基础,才不会再战争后出现人才断流。
据我了解,德国在1860年左右就已经达到了我国现在的水平,这也是德国经历两次战败后仍然能够崛起的原因,其他瑞士,美国紧随其后,当然发达国家的教育一定是很高的,因为大家都从德国身上血刀了东西。
也正因为这样,国家才会在明明知道,大学生就业难得前提下,还有扩招了。
在全国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那么下一部再提出的考试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才将是真正的人才选拔,而且,国家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教育体制上也会改进很多的(说句实话,我们其实就是国家的实验品,本来就没想着有什么成就,出了什么人才固然好,没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又涉及了中国官场,我就不多说了,)有些人提到要向西方学习什么的,其实到了这个第二阶段的话,那大学也会是好进难出的,并不是中国现在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国情所限制。
再之后的话,那就是培养使用性人才,象现在的西方英美等国,名校出现的人大多在全世界多能吃的开的原因了。
再下一阶段,我没见到过,我不敢妄言,
目前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更科学地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公平竞争的原则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不管是谁,都不会那么做,只会那么说。你想,要拉拢人心,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谁,当然是朋亲故旧了,其次就是送礼的了,呵呵。所以绝对的公平竞争的原则是不可能出现的,除非你又大才,相对其他人你确实强非常多,而且得会“做人”。
更科学地得到人才,公平竞争的原则,我只在报告里见过,现实没见过。但我想相对的做法可以来实比,只要真实的比拼一下就会出来你说的原则的,但不会有人提出这种做法的,也不会得到其他人的赞同的,因为你在逆势而为,一切都清澈见底的话,不是什么好事。人的私心得不到解决,那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历史上的汉奸就是内部的私心得不到解决,水至清则无鱼。
J. 历史 问答题
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东汉末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特别是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进一步开发;两宋时期北方人民抗击周边少数民族入侵,南方相对稳定,正所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有人说,两宋时期是一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两宋时期,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气象。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农业的新特点。
农业人口的增加:人口达一亿;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秧马;
农田水利方面的进步:钱塘江海塘;
耕作技术的提高,水稻种植普遍推广,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稻、太湖流域。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1、宋代商业繁荣:
指出: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城镇的兴起、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海外贸易的兴盛。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商业的繁荣的表现。
城镇的兴起: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周边民族的兴起,迫使宋与中亚地区的陆路往来中断,必须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政府的鼓励政策。
表现:“蕃客”、“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市舶司的出现;外贸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