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四川重大历史事件

四川重大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1 04:57:52

❶ 四川的历史故事

(一)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四川共有350万人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他们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川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算是国军中最差的之一,但是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线。

川军将领杨森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军阀刘湘抱病出战,病死客乡,却在临终不忘勉励同袍“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时任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说“ 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壮烈殉国。

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在弹尽粮绝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自戕殉国、慷慨成仁。以上仅是列举的一部分在抗战中的川军将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在前线奋战的士兵,可以这样说在日寇曾侵占的每一块中国土地上都留有川军将士的鲜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将领在抗日战争之前基本上都经历过军阀混战,但是与民国政府却未曾发生过战争而是和平易帜,在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也基本以失败告终,所以也有人戏称川军是“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二)

在宋朝末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在钓鱼城却折戟成沙,蒙哥也在此战死,当然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四川在被占领之后被蒙古铁骑屠杀,人口由原来的1920万锐减到82.5万,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会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秦并巴蜀,得地广国,取财缮兵,终席卷八荒,一匡天下。 唐时玄、德、僖三宗避乱入蜀后再图恢复中原。日军侵华,国民西迁,蒋曰:诚失关内十五省,西南不失,抗战可胜。

川民供赋,纳粮八千万石,泪送川兵三百万奔赴沙场血战! 观青史,川人从未负国”

(三)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四)

很不幸,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中叶的时候,她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入四川,是习惯于在沉默中自在自为,独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灾难。震惊世界的张献中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

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以及成都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打回陕西老家。张献忠临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此刻,在张献忠进攻成都时被俘,后逃脱到四川犍为起兵,成为明朝抗击张献忠主力将领的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调兵谴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几个时辰后,他得到了张献忠撤退的消息,慑于张献忠强大的兵力,三天后,杨展方进入成都。

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从杨展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五)张献忠与“柳荫街”

言谈间多次提到张献忠,于是黄尚军讲了一个关于张献忠和“柳荫街”的故事。

话说成都锦江宾馆旁,有一条年代很久远的街道,叫做“柳荫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人们都知道这条街很古老,但关于张献忠与林荫街得名的传说,却少有人知道了。

相传,张献忠入川,行到柳荫街这个地方时,发现一个妇女正在逃命,她带了一大一小俩小孩,年龄稍大的被妇女背在背上,小的被妇女牵着走。小的那个孩子确实太弱,跟不上大人的脚步,被拖着不停哭闹,妇女丝毫没有理睬小孩的哭闹,反而还不停地打骂。

张献忠的手下看到这场景十分愤怒,心想,都说这蜀人心狠手辣,果然连对自己的孩子都如此,应当诛杀。于是押着老小三人来到张献忠面前。

张献忠问:你如此狠心对待牵着的小孩子,他肯定不是你的亲骨肉吧,背上背的应该才是你的亲儿子。妇女回答:大老爷啊你错了,这小儿子是我亲身的骨肉,背上背的是我大哥的骨肉。

大哥、大嫂都因战乱而死,这是他们唯一的后代了,我孩子死了,我还能再生,可大哥的孩子死了,就断了香火了啊。

张献忠听后大为感动,心想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来四川人中还是有好人存在的。

于是,他便下马走到妇女身边说,明天我要屠城了,你是个好人,不用逃难,直接回家,你在门口插一支柳枝作为记号,我的人来了就不搜不杀。

妇女听后马上回家,通知周围没有逃走的街坊邻居,都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支柳枝。这样一来,这条街的所有人都逃过一劫。而后,这条街兴起了插柳枝的风俗,也从此更名为“柳荫街”。

❷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21个(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❸ 长征在四川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渡过金沙江挥师北上。我军南渡乌江后,开辟了进军云南、从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但在黔滇边境有数旅滇军据守,不利我军北进。毛泽东在部署我军作战行动时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东的瓮安、黄平方向佯动,摆出东出湖南与红2、6军团会合的姿态,主力则经息烽、扎左,直趋贵阳。此时,蒋介石已由重庆赶赴贵阳坐镇。当时贵阳及近郊守敌仅有4个团,蒋介石感到守备空虚,既怕我乘虚攻占贵阳,又怕我东进湖南与红2、6军团会师,故而急调龙云的主力3个旅兼程增援贵阳,令薛岳兵团和湘军何键部在川黔湘边界布防堵截。在滇军主力已完全东调的情况下,我红1军团于4月9日突然对贵阳东南之龙里镇实施佯攻,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我主力却从贵阳、龙里之间突过敌军防线,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15日渡过了北盘江,并相继攻克贞丰、龙安、兴仁、兴义等城。蒋介石对我军神速西进大为震惊,急调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和湘军3个师以及滇军一部,沿黔滇公路对我实施追击。与此同时,原留乌江以北的我红9军团,在胜利完成了牵制任务后,也已进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区。

4月下旬,当我军威逼昆明城下时,各路敌军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故我乃以一部兵力占领杨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进。红1军团经武定、元谋抢占了龙街渡;红3军团经马鹿塘抢占了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经龙塘进至绞平渡,其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已先于5月3日晚在绞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了渡口。由于龙街渡江面宽且有敌机骚扰,洪门渡江流湍急,均不利于我渡江,中央军委决定,除留红3军团第13团在洪门渡过江外,红1、3、5军团自5月3日至9日,利用仅有的七只小木船,全部由绞平渡渡过了金沙江。北路的红9军团,也于5月4、5两日,在会泽西北的巧家附近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尾追之敌全部被我抛在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狂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等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其次,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我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最后,我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打"与"走"的关系。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消极避战,实行逃跑主义,只走不打,始终摆脱不掉敌人的围堵。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直接指挥下,我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一再造成敌人的错觉,积极创造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没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调动敌人和造成有利战机,取得遵义地区歼敌的胜利。如果没有以后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敌之错觉,牵着他的鼻子来回打转,以至将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文字

有一首诗: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夺下皎平渡,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牵制敌人兵力,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渡过金沙江。

❹ 四川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役

四川自古以来便被称为“天府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历史上也几度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地理封闭,太平盛世时就是令人羡慕嫉妒的“天府之国”,乱世时也可自保或者内部自己小打小闹下甚至以一域之地对抗全国,但是每当外族入侵亡天下时又往往会遭受灭顶之灾。(此处四川是包括重庆的)

我自己把四川的历史总结为三个时期:
一、远古的勃兴时代。这个时代上自石器时代下至秦朝统一全国,这个时期既有媲美商周的三星堆文明,又有历史悠久传说丰富的古巴蜀文化。但其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留下了“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样的浪漫传说。当然其结尾的秦灭巴蜀之战对秦朝统一六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也留下了“金牛伐蜀”的有趣故事。
二、上古和中古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包括从秦朝到宋朝的一千余年历史,期间四川经历了两汉和唐宋两次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是割据与统一的战争,战争的规模与烈度都比远古要大许多,但战争大都是中原王朝内部的统一分裂战争相对来说并未伤及四川的元气。这个时期四川的战争对全国格局有个更为有力更加关键的影响,战争中也出现了更多的英雄史诗。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战争包括以下几个
1、东汉灭蜀之战。这是一次无比辉煌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淹没于文献知名度甚小的战争。估计这个战争还没有成语“得陇望蜀”的知名度大。这是刘秀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战,所以亮出了云台二十八将中最为豪华的阵容,来歙、岑彭、吴汉、冯异、耿弇等名将如云。其中来歙和岑彭先后被刺杀,伐蜀之战一波三折更是悲壮惊险。此次战争刘秀采取南北水陆并发的作战战略,同时发兵公孙述,是中国战争史上溯三峡入川并利用江河实施远距离迂回前进的著名战役。
2、三国时期的蜀国战争。刘备入川、曹刘汉中之战、诸葛亮北伐以及邓艾偷渡阴平入蜀大家在三国里面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3、两晋时李雄所建立的成汉政权收留中原流民,保护了四川免受五胡十六国之乱。之后四川先后为南北朝交替统治。
4、唐朝时大唐在四川与吐蕃南诏进行了一系列边疆战争,安史之乱之后更是成为唐朝历代皇帝的逃跑必备后路。
5、五代十国时期的宋灭蜀之战,此战留下了花蕊夫人的两句诗:十万将士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三、近古以来衰微时代。这个时期从南宋直至今天,其中四川的战争是灭族战争。对的,是灭族战争,就十室九空百无存一的结果来说就是灭族战争,是人口灭绝亡天下的灭族战争。由于四川处于中国最腹心的腹地,四川也就成为了外族入侵时最后的抵抗之地,一旦外敌兵临四川中国便真正的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存亡关头,所以四川抵抗最为激烈遭受屠杀也最为惨烈,从蒙古灭宋、明清交替、民国抗战、共和国三线建设概莫能外。
1、蒙古灭宋战争直接的完全的摧毁了四川汉唐宋千年以来的财富和人口,是四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扬一益二”再不复现,天府之国也难以重现当年在全国的地位。但是毁灭中透漏着希望,绝望中蕴含着力量,钓鱼城之战击毙蒙哥汗是大宋最后的辉煌。
2、明清鼎革之战。随着清军与大西军、以及后来农民军南明军合流后的明军在四川的拉锯战,再加上后来的三藩叛乱,四川再次被屠空。明朝二百年的恢复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此后虽有湖广填四川,但四川慢慢的变成了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了。
3抗战。民国前期虽有刘湘刘文辉等大小川军军阀混战,但抗战时期四川却再次成为外敌入侵时总后勤基地。抗战时期四川不但承受了国家政府的绝大部分税赋粮食,更是有百万川军出川抗战。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

❺ 四川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欢庆、12月四川全省解放、至于其他的...朋友你这是要事情啊...

❻ 成都历史各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等

历史各个时期的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延康元年,曹丕篡汉,次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政权始于昭烈帝刘备,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

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峡四路之一)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23]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康熙年间,清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清朝设置四川省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府。

民国元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

民国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撤销四川省,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

195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通过,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成都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

(6)四川重大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成都简介: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 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下辖20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42.77亿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285家。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发祥地, 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中国十大创业城市等。 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2019年3月1日,成都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都

❼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21个(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另有网友概括为:
1、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四川解放初期,四川被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另设中央直辖市重庆市(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实行军事管制。
2、没收官僚资本
3、土地改革
4、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5、“三反”和“五反”运动
6、三大改造运动
7、平定“三州”少数上层分子发动的叛乱
8、整风反右
9、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反右倾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推行
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12、改革开放
13、西部大开发战略
14、汶川“5.12”特大地震

❽ 四川达县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达县 达县河市机场
上古属巴地。夏属梁州。商(殷)、周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秦、西汉属巴郡宕渠县。东汉永元年间(89一104),析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以宣扬汉王朝德威故名,隶益州巴郡。建安六年(201),隶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隶宕渠郡。蜀汉建兴五年(227),宣汉县属巴西郡。延熙时(238一257)隶宕渠郡。后,隶巴西郡。西晋武帝时(265一289),宣汉县省。惠帝永熙时(290)复置,隶梁州宕渠郡。成汉宣汉县隶宕渠郡。东晋宣汉县隶宕渠郡。南朝宋永初(420一422),析宕渠郡宣汉县置巴渠郡,领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南朝齐始兴县、宣汉县隶巴渠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实行“土断”,宣汉县治北迁,隶并州南晋郡。始兴县改石城县(一说大同二年宣汉改石城,一说西魏废帝二年宣汉改石城),隶开巴郡。石城县以治西石城山得名。新置三冈县,隶新安郡,大同中(535一545),置永康县,并 达县
置万荣郡,隶万州。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名为通州。石城县隶通州开巴郡。三冈县隶新宁郡。永康县隶罗州万荣郡。北朝北周保定四年(564),永康县改隶万州万荣郡。隋开皇元年(581),石城县、三冈县隶通州开巴郡,永康县隶万州。开皇二年,省万州,永康县隶清化郡。开皇三年,省蛇龙、新宁县入石城县隶通州。永康县改隶巴州。开皇十八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开皇三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大业初置遭川县)0,改永康县为永穆县。大业三年(607),改通州为通川郡,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川郡。巴州改清化郡,永穆县隶清化郡。唐武德元年(618),通川郡改通州。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州。武德二年,析通川县东境复置新宁县,析通川县北境置思来县,隶通州。析永穆县北境置恒丰县,析永穆县西境置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三年,置通州总管府,辖通 达县
、万等八州。通川、思来、三冈县隶通州。永穆、恒丰、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七年,改通州总管府为都督府。通州、万州及属县隶通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省思来县入通川县,废万州,撤太平、恒丰县入永穆县,隶通州。贞观五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通川、永穆、三冈县隶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州名。宝历元年(825),废三冈县。大中五年(851),复置,隶通州。五代通川、永穆、三冈县均隶通州。宋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通川、永穆、三冈县隶达州。咸平二年(999),永穆县改名永睦县。熙宁六年(1073),省三冈县入通川县。七年,省石鼓县入通川县、永睦县、新宁县。靖康间(1126),州治迁城东50里捍城山。元至元十七年(1280),州治从捍城山复还旧址。至元二十二年,省东乡、巴渠、通明、永睦县,通川县隶达州。明洪武九年(1376),省通川县入达州,降达州为县级州(一说改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县。清雍正六年(1728),达州升为直隶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隶川东道。民国3年,改隶东川道。民国6至22年,颜德基、余际唐、刘宝善、刘存厚等军阀先后割据达县,实行防区制,政区制名存实亡。民国24年,达县隶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苏维埃时期1933年10至12月和l934年8月至1935年2月,达县隶绥定道,属川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达县隶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10月,隶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9月,隶四川省达县地区。1997年,达县面积2737平方千米,人口123万,辖10个镇、66个乡:南外镇、石桥镇、河市镇、亭子镇、麻柳镇、景市镇、赵家镇、大树镇、石梯镇、堡子镇、福善乡、大风乡、江阳乡、檀木乡、东兴乡、安仁乡、葫芦乡、大滩乡、花红乡、新胜乡、黄庭乡、南岳乡、东照乡、黄都乡、万家乡、碗厂乡、平滩乡、百节乡、大垭乡、映山乡、双庙乡、碑高乡、木子乡、马家乡、新兴乡、幺塘乡、金垭乡、石板乡、斌郎乡、渡市乡、罐子乡、陈家乡、申家乡、草兴乡、木头乡、龙会乡、管村乡、九岭乡、金檀乡、大堰乡、赵固乡、福寿乡、桥湾乡、滴河乡、银铁乡、新进乡、五四乡、香隆乡、永进乡、洛车乡、道让乡、沿河乡、虎让乡、高坪乡、米城乡、檬双乡、江陵乡、龙滩乡、新溪乡、碑庙乡、北山乡、梓桐乡、青宁乡、安云乡、金石乡、双龙乡。县政府驻南外镇。(后双龙乡划归通川区) 2000年,达县辖14个镇、6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25899人,其中: 南外镇 101031 、亭子镇 30031 、麻柳镇 27531 、大树镇 19812 、景市镇 20553 、赵家镇 18593、 河市镇 32297 、石板镇 20393 、渡市镇 28549 、管村镇 19608 、石梯镇 19336 、石桥镇 25760 、堡子镇 13551 、碑庙镇 19475、 福善乡 12604、 大风乡 9746、 江阳乡 9527 、檀木乡 17293 、东兴乡 16269、 安仁乡 11223 、葫芦乡 5353 、大滩乡 8984 、花红乡 10678、 新胜乡 6317 、黄庭乡 7789 、南岳乡 20846 、东照乡 9517 、黄都乡 15936 、万家乡 19466 、碗厂乡 8493 、平滩乡 13828、 百节乡 11991 、大垭乡 6686 碑、高乡 11084 、马家乡 14816 、木子乡 15169 、双庙乡 19365 、映山乡 7572 、金垭乡 14022 、斌郎乡 16650 、幺塘乡 9002 、新兴乡 11064、 陈家乡 12515、 龙会乡 14961、 罐子乡 18959 、申家乡 10517 、草兴乡 8500、 木头乡 10696 、金檀乡 13709 、大堰乡 13006 、赵固乡 17905 、九岭乡 16558 、福寿乡 11024、 桥湾乡 14832 、滴河乡 8171 、新进乡 7664 、五四乡 12634 、银铁乡 8494 、沿河乡 10799 、香隆乡 7020 、永进乡 13316 、洛车乡 9780、 道让乡 7965 、虎让乡 13242 江、陵乡 16878 、新溪乡 7066 、高坪乡 6929 、米城乡 8495、 檬双乡 6723 、龙滩乡 8810 、梓桐乡 10859 、北山乡 19220 、金石乡 16051 、安云乡 12287 、青宁乡 12504。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达县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
[2]2004年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号)同意达县撤销新进、福寿、滴河、新溪、高坪、檬双、映山、大垭、新胜、新兴、东照、碗厂12个乡:将原新进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桥镇,镇政府驻石桥河。将原福寿乡所属的立石、邓家、水塘、蹬子、长安寨、磨山、固家、石成、四垭9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梯镇,镇政府驻石梯场。将原福寿乡南井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赵固乡,乡政府驻赵家场。将原滴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桥湾乡,乡政府驻桥湾河。将原新溪乡所属的四溪寺、大寨梁、香仁坪、青竹山4个村和原高坪乡蹬子河村所属的的行政区域并入江陵镇,镇政府驻江陵溪。将原高坪乡所属的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6个村和原新溪乡所属的石垭口、杨家岩2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堡子镇,镇政府驻堡子岭。 将原檬双乡所属的松坪、檬子、冲天、匡坪、五丰、尚寺、黄龙7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米城乡,乡政府驻米城。将原檬双乡小锣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龙滩乡,乡政府驻龙滩河。将原映山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双庙乡,乡政府驻双庙场。将原大垭乡所属的柳树湾、寨子、牛家庙、洞山、厂子、堕鼓石6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景市镇,镇政府驻景市庙。将原大垭乡金刚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板镇,镇政府驻石板店。将原新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麻柳镇,镇政府驻麻柳场。将原新兴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河市镇,镇政府驻
达县教育(3张)河市坝。将原东照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大树镇,镇政府驻大树坝。将原碗厂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万家镇,镇政府驻万家坝。 2004年9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8号)同意达县新建檬双乡,将米城乡所属的松坪、檬子、冲天、匡坪、五丰、尚寺、黄龙7个村及檬双社区居委会和龙滩乡的小锣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檬双乡管辖,乡政府驻檬子场。

❾ 四川的历史性事件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四川历史沿革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 三代蜀王 ”——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也就有了苌弘化碧的传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 天府之国 ”,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 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 (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 ,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 唐天佑四年 (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随后清军八旗屠川,康熙二十四年湖广填四川。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历时9年清廷才将平息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 1840年,鸦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发生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袁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军入川,为了“剿”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成都市(1928)和重庆市(1929)。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父子,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 现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19个,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之后,列第3位。 2008 发生的大事就都知道啦

❿ 谁能告诉我四川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重大)

太多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说?

阅读全文

与四川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