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1 02:12:15

1. 10个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1鲤鱼跃龙门 2大禹治水 3乐不思蜀 4拉铁牛 5姜太公钓鱼 6尔德老汉与黄河 7黄土风成说 8郑州北边,黄河南岸有个渡口,叫花园口。1938年,蒋介石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淹死了八九十万人。这样花园口就出了名。

相传在很多年前,黄河在这里决了一次口。人们费了几年功夫才把决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灾民,早已无家可归,等把黄河水堵住,有的干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时盖的临时草庵里。他们在这里开地耕种,成家养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叫贵家庄。又过了好些年,从荥阳流出来的涸水在这里流入黄河。这样一来,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成了个热闹的地方。

到了明朝,贵家庄出了个大官,叫许赞,在这里当天官。许赞当了几年官,搜刮了不少钱,就在家里修了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方圆五六百亩大,种了许多奇花异草,一年四季花园里都开花,飘着香,远近几十里的人都来这里看热闹观花。

一年春天,许天官回家。贵家庄像赶庙会一样,一群群,一伙伙,搀老人,背小孩,挤拥不堪来许家花园看花。人多了,做小生意的,卖吃食的也多起来。许天官的花园在黄河和涸河角角里,来看花的人要过涸水,水上无桥无船,趟过来趟过去很不方便。许天官看到这些情形,就想:我要在涸水上弄个船,摆渡来往的人,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呀!

许赞想发财,就开挖了涸水入黄河的水口,让黄河水倒流到涸水里去。这样一挖,涸水河面宽了,水也深了。许天官弄了个大船,找了几个船工,修了渡口,摆渡行人。人们听说有了摆渡,来看花的人更多了。不几个月,许天官就赚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

夏季到了,黄河一涨水,呼地涌进了涸水,水越涨越大,黄河冲着涸水河口,向南滚了几里,稀里糊涂把许天官的大花园也淹没了。
后来这里真的成了南北来往的渡口。人们去这里的时候,总是说:到花园口去。这样花园口的名字就叫起来了。
9乾隆年间,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县裴楼村。裴尚友家里很穷,无田无地,只有一间夏不遮雨、冬不挡风的草房子,娘俩相依为命,他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对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顺,有一口吃的也要给老娘,自己却饿得皮包骨头。

那时候,黄河年年发大水,决堤淹庄冲地,老百姓受尽了黄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进京三声炮,他就得派银子,白花花的银子从京城运到黄河边,一多半被河防官装进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银两用于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穷人们就靠当河工,砍柳、割芦苇换点粮糊口。

有一年,连降几次暴雨,黄河水有意和穷人过不去,河水打着滚猛涨,裴尚友无法到外边割芦苇砍柳换粮,家里米面净光,一连几天未动烟火,老娘饿得随风倒。裴尚友不忍心看着亲娘活活饿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几个埽再卖给河防官换点粮来,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这天夜里,雷声爆响,风雨交夹,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刚要动手,突然有人吼道:“谁?”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还没有下手就被人发现了。他想脱身,那人又问:“干啥的?” 裴尚友机灵地说:“雨太大,我来看看坝有没有危险。”这才脱身。

裴尚友两手空空回家,看见老娘那饥饿难受的样子,横了横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刚靠近埽垛,又有人问:“干啥的。”裴尚友壮着胆说:“我是裴尚友,河水一个劲地涨,我怕河水冲了埽,来看看当紧不当紧。”这一次又遮挡过去了。

黎明前,天正浓黑的时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总该回去了,趁无人,我再去试一次。”他四下看看没有人,只听哗哗地响,走到埽堆前,正弯腰去搬埽,“谁,干啥的?”又有人在问。裴尚友有上两次的经验,说:“我怕河堤决口,不放心,来看看。”

几次遇见的河官,原来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刘中清。黄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银子,黄河还是十年九决口,乾隆这次派他来察看黄河。刚踏上河堤刘中清就赶上连阴雨,他怕黄河决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视。恰巧一夜三次碰见这样“有心”的人。这人对黄河的事很关心,有这样的人还怕黄河治不好吗?刘中清越想越受感动,对裴尚友说:“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没有睡觉,快回家休息吧。”刘中清便从怀中摸出些银子交给了他。裴尚友绝处逢生,喜出望外,谢了刘中清回家去了。

且说刘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禀报了黄河的情况后,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圣上禀告。说皇上如能召用这样热心治河的人,治好黄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准了刘中清的奏章,传旨:“速召裴尚友进京。”

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着一架八抬大轿来到门前,宣召裴尚友进京。这下可把裴尚友吓坏了,心里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脚也颤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这一回不是掉脑袋就是坐牢,没有指望回来了。

裴尚友怀着九死一生的心情劝慰老娘:“这是刘大人给的银子,你留着花吧,我进京是为黄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惊,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辞别老娘,走出家门,见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还叫他上了八抬大轿,点头哈腰地说:你见了圣上,要为我们多美言几句呀。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裴尚友到京城后,刘中清把裴尚友引荐给皇上。乾隆问:“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楼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干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听皇上要刨根问底,怕说多露了馅,再也不敢说话了,就在金銮殿上比手划脚,表演起堵口打桩的动作来。他拿起抡锤的架子,打打这根,又打那根,从这头跳到那头,嘴里还哼着号子。那动作真是灵巧,蹦蹦跳跳地觉得挺有趣,乾隆皇帝乐得喜笑颜开,脱口说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将们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着,猛听皇上说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谢皇恩。”

乾隆一听谢皇恩,也闹懵了,“你谢啥皇恩?”裴尚友禀道:“圣上见我会治河,封我做猴官,臣岂敢不谢皇恩。”

刘中清一见乾隆自知失口,没法下台,便忙奏道:“圣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顺着刘中清搭的梯子下了台。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后,一心扑在治河上。由于他饱受河官的苛刻和黄河带来的灾害,他对穷河工亲如兄弟,从不欺压百姓。后来因他治河有功,人们就改称他裴官。

2. 关于黄河的历史事件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测图。

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黄河源头北源为扎曲,中源为约约古宗列曲(即玛曲),南源为卡日曲),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称多县文章载:南源为卡日曲,卡日曲源于各式冬雅和那扎仁,当为正源,理由有三:一源远流长,二水色与玛曲同,三水量较大。

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两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

(2)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3. 关于黄河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府期间,黄河泛滥。一日傍晚,苏东坡沿黄河岸散步,为黄河泛滥所致民殇苦恼不已。突遇一红发黑脸壮汉。那装汉挑着一担水货,气喘须须地问苏东坡:“老爷,我是穿城而过还是绕城而过?”苏东坡尚在沉思,未听得他的讲说。那壮汉提高了嗓门,说:“老爷,我是穿城而过还是绕城而过?”苏府这才回过神来,忙答:“理应穿城而过,时天不作美,黄河溃堤,城中难保,你还是绕城而过吧。”那壮汉听此言,脸色突变,怒言:”你若舍得将你妹妹许配与我,我便绕城而过。”苏府听此言好不生气,想与那壮汉好生理论一番。但那壮汉挑起担子一路小跑,不多时便不见了踪影。苏府心思,此等无耻之人,不与他计较也罢。晚膳用毕,苏府心中焦急,乌云在徐州城上空徘徊已几天,始终不肯散去,如若再来一场狂雨,脆弱的河堤将顷刻瓦解。徐州城亦将永远消失。忽来一道灵光从苏府脑海中闪过,白天那个冒失的壮汉的面容在他眼前浮现。苏府思頱半天,越发感觉那壮汉不凡。其担子里挑着的水货都很怪,似乎已经死了好几天的鱼虾,但眼睛还都生生的张着,貌似非常有神。而且那壮汉为何无故要苏府将其妹许配于他,难道之为戏弄?苏东坡遂叫来小妹,共同商讨此事。小妹亦觉此事希奇。自黄河泛滥之日起,城里的居民大都逃难,集市更是无法开张。除了修堤的役工,连只飞鸟都很少见,怎会有人还不辞劳累挑着一担怪鱼去卖。两人论至半夜,也未谈出个所以然来。苏府天早还有公事,遂打发走小妹,熄灯卧眠。次晨,苏东坡与小妹来到黄河边上一处尚显坚固的堤坝上,远眺河面。天色阴沉,雾气笼罩着河面,往日滚滚的黄河今却像一潭死水,静的让人惊竦。浓雾中,苏妹仿佛看到远处河面上飘着一条小渔船,而且一胖一瘦两人正在下棋。苏妹心想此等天气怎会还有人会有这样的雅兴,虽与哥哥并肩而立,但心中还是不由得颤栗起来。遂叫起哥哥一同回府,苏府不肯,苏妹佯装咳嗽几声,苏府疑妹妹招了风寒,即叫起妹妹打道回府。哪知半路上,苏妹又见河上龙船挂彩,几个差人敲罗打鼓。而苏府则未见任何异状。苏妹想到昨日晚上哥哥诉其那壮汉要哥哥将自己许配于他,心中释然。那壮汉定是哪位仙人,拿着全城百姓之命要挟于她。若她不从,黄河之洪必定穿城而过,届时徐州古城将不复存在。苏妹问哥哥苏府:“我与徐州百姓之间让你做择,你择哪个?”苏府不知妹妹怎想,会有此一问,便说:“百姓与你兼得。”苏妹高声讲到:“今日有我没百姓,有百姓无我。哥哥请择!”苏府被妹妹的表情吓住,不知道怎样回答。苏妹大声喊道:“龙王爷要你将我许配于他,否则黄河之洪必将穿城而过,全城百姓的姓名都在他肩上挑担里,今日不可有我。哥哥自安,妹妹今日阳寿已尽,百姓民生,我须跳此江而亡!”说罢,苏妹一头扎进水中,随即不见了踪影。黄河之水立刻降了三尺。不多时云开雾散,七月艳阳再次当空高照。苏府悲痛之余看到此景,亦获些许安慰。后来,徐州百姓在苏妹当年跳江的地方建了一座苏姑庙,以此来纪念苏妹为徐州百姓做出的牺牲。并在其中塑了一尊苏姑像,让其饱食香火,以此来感激苏妹的大恩大德。黄河不再泛滥,沿岸美丽的风景成了老徐州散步游玩的好去处。今日,苏姑庙前人来人往,众多老年人在此吊嗓斗鸟,安享晚年。苏姑像面朝南方,俯览整座徐州城。徐州百姓在她的佑护下,生活美满幸福。

4. 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传说
1·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2·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河图、开山斧、避水剑。传说河图是河伯给他的。从前,有个人叫冯夷,但是在黄河中被淹死。冯夷死后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玉帝让冯夷去治理黄河,从此,冯夷称河伯。他一心要画个河图,河伯和村里的后老汉察看黄河水情,可后老汉累病了,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把河图授给他。大禹根据图上的指点,治住了黄河。
历史: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认真。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冬天。冒着严寒,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5. 有关黄河的历史事件

其实总的来说,花园口事件真的对拖延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做了贡献.
这点在历史上主流是好的.

6.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黄河九渡的历史故事。

这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最后一战。当时,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进兵途中不幸坠马受伤,认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于是遣使前往西夏,责问西夏无端之处,以便找个撤兵的台阶。哪知西夏国主不知实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压境,一场灭顶之灾不可避免,只好硬着头皮说强硬话。

成吉思汗乃性格刚烈而心胸狭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亚及欧洲时,要西夏随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视说:“力既不足,何以为汗。”成吉思汗远征欧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现在面对自己如此强大的军力,西夏还同过去一样傲慢、轻蔑。

听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烧,这就出现了史书上说的“扶疾进兵”,带着疾病指挥大军越过沙坡头,到达黄河九渡,攻占了应理(今中卫市沙坡头区)等县。“九渡”,应是成吉思汗大军在中卫由黄河北岸渡到黄河南岸时的渡口名称。

中卫地区的先民很早就开发了黄河水运,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黄河上从事运输。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较灵活,在黄河边随处都可以停靠,木船载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须有码头(渡口),渡口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成吉思汗时期的“黄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时期的中卫渡口,说明在很早以前,中卫经济发展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6)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历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等;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区(今甘肃境内,敦煌县东),治理了黑水、渭水等;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

禹不仅治理河流,共疏导了九条大河,还在一些地区修筑了堤防。此外,禹还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并在治水的过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扰。从此,黎、苗不再北侵,长江中游处于安定时期。

2、林则徐

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

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7. 有关黄河的历史事件 看好

一、黄河造就了中原悠久的历史

水有源头,树有根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源头在哪里?华夏能形成一个民族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在哪里?一曲《黄河颂》给了我们答案——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世的《圣经》,而中原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制造了亘古永久的美丽神话。传说,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捏出了人类,捏出了天地万物。还传说精通天书图语的太昊伏羲氏,常常在黄河古道上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他按天书图语,制成了易经八卦,创造了黄河文化。

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炎帝、黄帝都诞生在黄河岸边,并长期活动在黄河流域。伏羲出生在甘肃省成纪,即今天水,是龙图腾部族的创始人,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八卦、文字、网罟、养蚕织帛、改革婚姻制度(禁止近亲通婚),为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的前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死后,葬在河南的淮阳。其太昊陵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公认的人祖圣地。炎帝、黄帝生于有熊,即河南新郑。炎帝发明了耒耜,教民进行种植养殖,还发明了火和中草药,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炎帝后来被黄帝打败,归顺了黄帝部族。黄帝先后打败了蚩尤、炎帝,统一了华夏,草创国家,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鉴于他们的伟大贡献,人们把炎黄二帝尊崇为华夏族领袖,后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中原居四方之中,所以又称“中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诞生。

中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2000多年。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建都,开封有7个朝代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原占其4,即郑州、安阳、洛阳、开封。谈起中国的发展,有一种说法即,5000年历史看河南,3000年历史看西安,500年的历史看北京,100年的历史看南京。中国姓氏发源地也都在黄河流域,在800多个大姓中,源于中原一带的占90%,在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历史因悠久而令人神往,民族因薪火不断而更显生命力。千百年来,不管何朝何代,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只要一踏进这片黄土地,就像投进祖先的怀抱,血液里就像注入了一种生命的原动力!这就是黄河母性之所在。

二、黄河造就了中原经济的繁荣

农业乃经济之根本,正是黄河之水滋养了中原大地,中原的农业经济才得以繁荣。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世号神农,后世把他尊为农业之神。同时他也传授人们以中草药治病,传说他著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记录了三百六十五种药名,原书巳佚,现存的版本是唐代唐慎微等人所辑录。

在繁荣经济、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方面,著有《齐民要术》的农圣贾思勰功不可没。在发展商业经济方面,商圣范蠡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的《致富奇书》、《陶朱公术》、《理财致富十二则》、《商场教训》被称为“经商宝典”,他既是一代名将,又是“千秋商祖”。

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远在汉唐宋时期就是著名的世界大都市。开封在北宋时期城市人口就达200万人,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描写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有毛驴的驮队,乘轿的行列,长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上巨大的漕船,或泊岸卸货,或往来于河中,河上横跨虹桥,桥上行人拥挤,河中漕船放桅过桥,情节紧张;市区城楼高耸,街巷纵横,店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于茶房、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处各行其事,堪称一幅描绘北宋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风俗画卷。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十五”规划完成的情况,可以看出河南经济已经跃上了新台阶,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经济总量达到124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万元,财政收入近千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翻两番,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七位跃升到第五位。粮食产量近三年连续创历史新高。2006年突破千亿斤大关。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国内第十三位跃居第二位,年底有望成为第一位,中原交通运输大通道框架基本形成。电力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五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对外贸易也有很大发展,2006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0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200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1.0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实际增长11.9%。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产粮占全国的1/10,2006年粮食产量达1011亿斤,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不愧为天下粮仓。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每 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来自河南;每10袋味精中,有4.5袋来自河南莲花味精厂。河南的面粉、方便面、挂面、速冻水饺、味精均居全国首位。河南的“双汇”、“思念”、“三全”、“莲花”、“十三香”等已成为全国的品牌产品。

三、黄河造就了中原灿烂的文化

黄河造就了中原灿烂的文化,在它的金光波影里闪耀着奇光异彩!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河图”、“洛书”凝聚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象和超凡的智慧。夏商周之后,中原地区文化更是发达,诞生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纵横等诸多流派,产生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典籍,如《诗》、《书》、《易》、《礼》、《乐》、《春秋》等。河洛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势文化,“东夷”、“西戎”、“南蛮”、“北胡”在其辐射和影响下,也逐渐被华夏化。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各代。河洛文化既包括以农耕经济为中心的物质文明,也包括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河洛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其文明久远且连续不断。从裴里岗文化到仰韶文化,从河南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等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从考古发现与典籍记载相互印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在河洛地区的发展脉络与走向。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其他各国都出现了文化中断或消失的状况,只有发源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文化连绵有致,相衔如环。河洛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辐射力、同化力以及它的根源性、厚重性、融合性等,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和伟大。

8.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1.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 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3.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 ,成为一名河伯。

  4.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5.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6.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

    又使魔力让每个人心里藏一种“疠火”,互相作恶,搅乱人间清凉世界,于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随它。

    青黄二龙决心替人类除去恶魔,重整人间正道。他们化装成二个出家人,以治病疗邪为名去除人的恶念心疾。由于受“魍魉”的毒害,当时的人普遍患了一种叫“魇”的病,只有暗算别人,或做一些损害别人有利自己的事才暂时缓解这种病痛带来的痛苦。

    化装成和尚的青黄二龙,便让人们服一些朱砂、珍珠、海澡之类,教人们念一种驱除“疠火”的咒诀,经过这种调治,很多人恢复了良性,解除了痛苦。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三个月后,便有成千上万的人依此法而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也纷纷传说来了二位活神仙。

    居住在东海之滨的“魍魉”,听说有人破了它们的法术,于是便派手下二员得力干将,鳄鱼精和蛤蟆精来探听虚实。那蛤蟆精一肚子坏水,诡计多端,它说服头脑简单而又凶悍的鳄鱼精扮成二个前去疗疾的病人,混在一群人里面来到和尚居住的地方。

    已有千年道行的蛤蟆精远远望去,在一片树阴下,两位和尚头上放出青黄两道光,直通太虚,知道对方来头不小,于是心生一计,它告诉鳄鱼精这是俩个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让鳄鱼精坐那歇息,它一个人便可以去手到擒来把俩个小毛神抓回去进见主子。

    鳄鱼精一听大怒,这便宜不叫你蛤蟆精一个人拣了吗?于是现了原神,张开铡刀般的大嘴直扑两个和尚而来。

    两位和尚早知是两个妖精来了,也不动声色,见鳄鱼精忽现原神直扑过来,其中一位手中打出一个弹子大小的龙珠,对准鳄鱼精,只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鳄鱼精见识不妙正要翻身逃跑,另一个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个脑浆崩裂。蛤蟆精却趁此机会驾一阵风急忙跑回东海之滨,告诉“魍魉”是青黄二龙。

    “魍魉”大怒,亲点魔兵五万前来挑战,青黄二龙让人吩嘱所有医好的人们,隐藏起来千万不要出来,于是驾云布阵,在空中迎战“魍魉”。青黄二龙各施法力,与魔兵大战了七天七夜。

    “魍魉”二妖眼见自己的魔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于是商量了一个歹毒的主意,“魍魉”二妖各施魔法招集所有死心踏地跟随它们的人,由自已驾驭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阵。

    远远望去妖雾缭绕,像盘踞在大地上的两条滚滚喷火的巨龙,缓缓向中间挤来,所过之处,万物皆为焦土,要把青黄二龙和挣脱它控制的人一齐灭掉。

    青黄二龙已经和魔兵苦战几天几夜,身疲力竭,当他们看到“魍魉”妄图毁掉自已救出的人时,决心保护他们。于是他们不顾安危,化成青黄两条冰凉的大河,分别迎着两条火龙而去。

    当它们与“火龙”接触时,死心踏地的人与魔子魔孙纷纷被巨大的旋涡卷入河中,又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把两条“火龙”赶出一千多里外,用他们巨大的身躯渐渐地把“火龙”压在身体之下,最后,两条龙伤失了元气,渐渐嵌入地下,形成了现在的长江与黄河。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9. 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

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追溯黄河历史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阅读全文

与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