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萧山历史学家

萧山历史学家

发布时间:2021-02-21 00:22:10

Ⅰ 临浦的当代名人

孔宪珍,字宪熙,号和轩,浙江萧山临浦自由孔人,迁居四川成都华阳县。授四川太平县典史。 孔庆馀,字保滋,生於同治七年八月初五,住四川成都华阳县,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历任民国四川军政府司法司次长,四川省福建省等审判庭推事。 孔庆之,字缄三,生于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卒宣统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住四川成都华阳县,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孔庆成,字笙三,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二十七日,住四川成都华阳县,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光绪癸卯恩科举人,江苏即用知县,民国山东县知事,历任江苏江阴县知事山东日照县知事,四川督军署秘书。 孔庆叡,字韦虎,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初七,住四川成都华阳县,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早年留学欧洲,习军事,毕业于比利时国武备大学,陆军步兵上校。在巴黎参加兴中会,为国民党左翼人士,政治上失意后转入学术界,曾任黄埔军校第三期上校工兵教官、第四期编译处处长、办公厅主任、第四届特别党部,候补监察委员,一九二七年三月特别党部委员,执行委员。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青岛天文台工程师,四川高等学堂校长,民国政府中央训练团总务处副处长,1946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授予陆军少将。 孔凡璋,原名繁禕,号礼南,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四月初七,卒于1999年,孔庆叡长子。四川成都人,祖籍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孔凡璋自幼随父母辗转于京、穗、沪、宁等地,1927年入上海正风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震旦大学。抗战爆发后中断学业,1939年入西北公路局工作,担任过兰州油料总库库主任。1942年折返四川。抗战胜利后,又来到上海创办震旦物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49年,因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彻底溃败前的横征暴敛、贪污腐败而辞职返乡。建国以后,孔凡章以极大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9年,他在省围棋比赛中获奖,被调入成都市体委,任围棋教练,后又调到四川省体委任主教练,为国家的围棋事业培育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妻子意外病故后,孔凡章几十年来孤身一人,将女儿孔祥明拉扯成人并培养成一代围棋国手。1979年,孔先生退休;1987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真正伴随孔凡璋一生并为他珍爱不舍的,是对古典诗词的痴迷与创作,但多部诗集都在战乱中遗失,而晚年所出版的《回舟集》四卷,是作者留给世人的诗词集。 孔繁祁,字丽京,生于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住四川成都华阳县,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孔庆之长子。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当时与闻一多、潘光旦、吴泽霖、闻亦传、刘聪强,一共六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取名“⊥社”。“⊥”字是古“上”字,人们借此以时时上进自勉;他们会友是六人,“⊥”字恰是我国数目中的六字。所以,他们的小团体取名“⊥”社。后于闻一多、罗隆基、何浩若、吴泽霖、沈有乾、沈宗濂等29人是大江会主要成员。 孔祥明,1955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孔凡璋之女。四川成都人,祖籍祖籍萧山临浦镇自由孔村,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女子围棋名手。八段。幼承家教,曾经当地棋苑指导。8岁学棋,10岁进棋校,1973年19岁被选入国家围棋集训队。1982年定为六段,1985年升为八段。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棋坛一代女中豪杰,是中国围棋第一个女子八段棋手。曾3 次荣膺全国围棋女子个人锦标赛冠军和多次亚军,有“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之称,并与芮乃伟、杨晖、张璇并称为女子“四大天王 杨敏生,1947年10月出生于临安县城,那是他母亲的家乡。6岁随父迁居父亲原籍临浦镇。14岁时做过一段时间的学徒工,18岁以后当过店员,教过书,做过车床操作工。1985年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6年调入萧山县文联任编辑。1992年起任萧山市文联印刷厂厂长,兼任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萧山区作家协会主席。
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开始创作时多为新诗,发表过上百首,有的收入全国性诗集。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偶尔写写散文,倾吐情愫。1989年结集为《羚羊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由于该散文集干净的文字,不强调结构,似乎信手拈来的题材,以及以此为载体表现出来的不算很肤浅的识见和情感等特色,受到省内外文学界的重视和好评。《羚羊集》1990年获得“杭州文学奖”,1991年获“浙江省新时代优秀散文集奖”。《杭州文学四十年》一书对作者和该文集作了专节介绍和评介。 周明道,一名伯仁,号观沧楼主,1936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生,临浦周家湖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萧山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现已退休。工作期间,曾任《实用中医药杂志》通讯员二年,在全国、省、市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医学著作23种,其中三种(有两种与人合作)正式出版外,其他均由省、市中医学会印行。1992年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为国家中级科技干部。酷爱吟咏,人呼“诗痴”,诗词创作颇多,被国内外一百多家诗词刊物采用。1984年创办萧山苎萝山诗社,首任社长,每年出刊两期,颇得舆论好评。1991年任杭州钱塘诗社副社长,主编《钱塘诗刊》、《钱塘诗讯》,并从事地方史的纂辑工作,著有《萧山诗选》、《萧山楹联集》、《萧山稗史类编 》、《萧山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明清时期萧山儒学补正》、《萧山诗画人物志》、《今诗吟》、《周明道诗词序跋集》、《观沧楼随笔》、《观沧楼诗文抄》等四十余种,均由钱塘诗社和社会团体印行。虽属内部印行,而发行量覆盖全国,影响颇大。《中国当代中医人名志》、《中国当代中医医疗特色辞典》、《名医辞典》、《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和《当代中华诗词大辞典》、《二十一世纪诗词大典》等20多部辞书均采编其传略和诗词作品。

Ⅱ 萧山花边的历史发展

萧山花边的历史并不悠久,相传万缕丝起源于意大利,由外国传教士传入我国。当花边在发源地意大利威尼斯濒于绝迹时,中国萧山花边异军突起,产品畅销美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919年农历8月6日,上海商人徐万庆带了四位天主教徒到浙江萧山传授意大利挑花技术,并招收了24名妇女当学生,接着,在萧山坎山街开设了萧山县第一家花边厂——乔治花边厂。从此,萧山农村妇女学习这种挑花技艺的越来越多,慢慢地从七,八岁的小姑娘到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都学会了挑花。后来,经过花边艺人的创造,针法不断增加,图案和品种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萧山花边的独特风格。 1930年,经营萧山花边的厂商达30余家,挑花女工2万余人。至抗战前夕,萧山花边已初具风格、规模,针法由最初传入时的2种增加到近10种,品种从衣边、被口、小盘垫扩大到长茶几套、台毯、床罩等。期间,用细线制作的重工花边已经萌芽,图案也由本地打样师自行设计。1940年,日寇侵占萧山,花边销路断绝,花边生产渐趋停产。抗战胜利后,花边生产恢复,加工队伍达4万人。此后3年,以坎山为中心的东片地区,恢复和新开花边厂商100余家。1949年,萧山生产花边51万码,总产值已达到30万元。
建国后,萧山花边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因萧山是花边的主要产地,故将萧山以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花边统称为“萧山花边”。1954年5月在坎山镇建立萧山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花边办事处,1955年4月至1956年5月,又先后建立瓜沥镇、瓜沥区、坎山区、义蓬区、党山区5个花边供销生产合作社,花边生产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产量逐年提高。1955年萧山花边产量已经达到481万码,产值达300万元。1957年,研制出万缕丝与布绣花结合的“镶边大套”新品种,当年生产5000套。1958年萧山花边厂成立,70年代萧山花边厂先后试制出“彩条链”、“绚带丽”等新产品。在70年代末最旺盛时期,萧山有20多万绣花女工从事挑绣花边,一年投放到农村的绣花工资达近2000万元,这对萧山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民众生活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Ⅲ 【历史】这个人是

吕薇,1971年10月6日生于杭州萧山,海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 1992年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 2012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接受研究生教育。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歌手庞龙一起演唱《幸福两口子》。
1993年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银奖;

吕薇演出图片集(12张)
1994年 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获得民族唱法二等奖;
1995年 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民歌大赛组委会《第二届中国民歌大赛》铜奖;
1997年 音乐电视《月光》《月下情歌》分别获第四届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奖、铜奖;
1999年 音乐电视《海的女儿》获第五届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
2001年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中国广播文艺奖首届全国听 众喜爱的歌手“金号奖”比赛,荣获民族唱法“十佳歌手奖”,歌曲《三月三,九月九》荣获中国艺术歌曲展播金奖,全国百家电视音乐金奖。第十九届金鹰奖提名奖;

《端阳赋》歌舞晚会(3张)
2002年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荣获中国广播文艺奖,第二届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金号奖”比赛,荣获民族唱法“十佳歌手奖”;
2004年 荣获第十届华语歌曲榜中榜评委会特别奖、民歌奖,荣获第二届东南劲爆民歌金曲奖,音乐电视《春去春来》荣获第十八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2005年 荣获2005年度CCTV · MTV音乐盛典“最佳民歌手奖”;
2006年 荣获上海卫视大型明星秀活动《非常有戏》年度总冠军;
2008年 个人CD专集《江南故事》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

国际滑翔伞公开赛开幕式(3张)
2008年 《南方周末》、《天下英才》杂志、中国消费者调查网主办进行中国 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活动,被评为“中国公众最满意明星”奖;
获首届海西国际时尚民歌手奖;
获海军“十大杰出青年”;
获韩国最高人气外国人歌手大奖;
2009年 获“华鼎奖”最受观众喜爱女歌唱演员奖;
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声乐类一等奖;
“心怀天下,梦想无疆——2009泛珠三角品牌(人物)颁奖”——品牌传播艺人贡献奖;
北京希望马拉松义跑活动——“公益形象大使”;
“ 同在蓝天下·2009爱心希望大型公益晚会”获民政部颁发的“爱心使者”称号;
中国消防志愿者冬季防火百日宣传活动——“中国消防大使”。

Ⅳ 我想问一下大家一道题目

基本概况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浙赣铁路、两条省道(杭金公路、蒋义线)和即将动工的沪昆高速公路过境,义乌民航机场设在浦义交界处,县内公路四通八达,供电、通信设施齐全,具有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浦江自东汉兴平二年建县,已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宋元明清四代,方凤、柳贯、吴莱、宋濂、戴良、倪仁吉(女)、蒋兴俦(心越大师)、戴殿泗等皆以诗文书法弛名文史。元初,“月泉吟社”征诗活动面及东南六省。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书龙盘凤舞,尊为“草圣”;次子宋 小篆,列明代第一。蒋兴俦,康熙年间东渡,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等在文学、语言、新闻等领域自成一家;张书、吴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书画名家相继崛起,成就卓著。张书 ,三十年代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其《百鸽图》于1941年以国礼贺罗期福连任美国总统而进“白宫”;吴 之画印俱佳,为“浙江画派”承前启后重要人物;张振铎称“南天一柱”,有“北李(苦禅)南张”之誉。为了弘扬书画文化,近年来在浦阳城先后建成了吴 这纪念馆、方增先书画艺术碑刻院、山明美术院,张书 、张振铎、张世简画院即将落成;同时,兴建了书画小学,新建了书画一条街,开设了书画市场。
浦江民间文化艺术名震中外。起于清代的竹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麦秆剪贴画,形象逼真,色彩艳丽,中外人士称为“迷人的艺术”剪纸,风格秀丽,质朴大方,,令人叹为观止;起于明代的“迎会”,以会桌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灯会”,融书、画、工艺于一体,人物灯、竹丝灯、板龙灯、走马灯、灯种繁多,各呈民彩,深受中外人士赞誉;“浦江乱弹”,曲调激越高亢,优美流畅,为婺剧主要声腔,流行于浙、赣、皖数省。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浦江山川秀丽,古称“天地间秀绝之区”。县城北郊省级仙华山风景名胜区,其岩峰景观,兼具“奇、险、旷、幽”物色,为浙中所罕风。飞来峰下的宝掌洞,清幽绝俗,唐代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挂锡于此,与一山之隔的夏泉左溪寺-----唐代天台宗传代祖师玄朗大师修身地,并称为佛门圣地。县东部郑义门-----玄鹿风景名胜区,即“江南第一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同居15世。郑氏《家规》、《家仪》,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学治家“的典范,明代典章出于宋濂之手而脱胎于《郑氏家规》。此外、县西北部的马岭、县东南部的营岩山和县城西部通济湖风景,县城东隅龙德填充塔(此塔建于北宋)公园,均为游览胜地。
浦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亿元,按可以价计算,五年来年均递增19.15%;财政总收入达1.1亿元,年均递增18.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平均递增30.92%;外贸出口交货值达12.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097元,年均递增25.77%;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6013元,年均递增23.26%。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到全省中等水平。到目前止,全县企业集团发展到14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达37家。第三产业发展加快,1997年第三产业产值达5.4亿元,比1992年增长3.7倍。9家企业先后获自营进出口权。外向型经济比重跃居全市各县(市)之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供电、通信业突飞猛进。1996年继东阳、义乌后实现“乡乡镇镇公路黑白化”。邮电通信业在浙西南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电话程控化”。

自然地理
浦江县位于金华市北部,东经119°42′~ 120° 07′,北纬29° 21′~ 29°41′之间。东北邻诸暨市,东南接义乌市,西南与兰溪市毗连,西北和建德、桐庐市接壤。县人民政府驻浦阳街道,距金华城区46千米。面积915.34平方千米。

龙门山脉分三支自西向东延伸,北支绵亘于县境西北与建德、桐庐两市之间,山峦起伏,多中,低山,其中与桐庐市界上的朝天门,海拔1050米,是县境最高点。中支横亘与县境中部,俗称北山,是浦江盆地与西北山区的天然界线。南支蜿蜓于县境南部与兰溪、义乌两市之间,俗称南山,转东北延伸至郑家坞北,俗称浦东山脉。中、南和浦东三山之间为浦江盆地。
仙华山
俗称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九公里处,相传轩辕皇帝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升天。为浙婺名山,浦邑第一胜景。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曾游览于此,宋方风题有“仙化华八景”。其景观内容丰富,有峰林、幽谷、洞穴、森林、田园等景致,其中以山巅峰林最为奇特,诸峰拔地面起摩天插云,如旌旗、如芝掌、似彩凤腾霄、似铁马临关,奇形伟观,令人叹为观止。
宝掌山
在仙华山之东,旧称里浦山。唐贞观十五年(641),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云游大半中国后,驻锡于此,临寂殁时自称活了1072岁,号称“千岁和尚”。今有宝掌寺遗址。山中奇石森植,如奔兽、如钟鼎、如刀戟旗鼓,著名的有“守关石”、“飞来峰”、“五通游戏峰”。幽洞密布,奇崛深奥。谷内四处涌泉,以飞来峰下所涌清泉,水质最为甘洌。“浦阳十景”之一的宝掌冷泉即此。
玄鹿山
位于郑宅镇北2.5公里处,景区面积3.65公里。这里春天桃花满涧,夏季瀑布轰呜,是明代宋濂游憩读书处。宋濂常携郑家学子来此观赏山谷飞泉,写下《飞泉操》、《题玄鹿八景并序》等诗文。山有八景题名石刻:桃花涧、凤箫台、钓雪矶、翠霞屏、饮鹤川、五折泉、飞雨洞、蕊珠岩。
马岭
位于虞宅乡西北部,在浦江、建德、桐庐三县(市)交界处,距浦江县城30公里。今被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该景区以险、奇、怪的峰林岩石自然景观为特色,岩高林密,空气清新,景观丰富,风景奇特。
浦江属钱塘江水系。源于县境西部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自西向东流,于白马镇塘里东北出县境入诸暨市,至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入钱塘江。沿途接纳洪公溪、深溪等大小溪流32条。壶源江源于天灵岩西北麓,东流至杭口坪转北流,于檀溪镇大梓北出境,竟5桐庐县至富阳市场口镇北入富村江,沿途有大小姑源溪、罗家源等水汇入。大陈江流经县境东南部于诸暨市安华镇汇入浦阳江。已建成中、小型水库61座,总库容13776万立方米。尚有通济桥水库北、中、南渠横穿东西。壶源江西水东调工程,通过杭口坪东引水隧洞,将壶源江水东流至金坑岭水库,使北山脚一带农田得到灌溉和开发。
浦阳江
发源于浦江县花桥乡天灵岩南麓岭脚,东南流至花桥折向东流经安头 (1965年3月在此建成通济桥水库大坝),经浦江县城、黄宅,转东北流到浦江县白马桥入安华水库(1958年6月建成),在安华镇右纳大陈江,再东北流至盛家,右纳开化江,北流经诸暨市城区下游1.5千米的茅渚埠,以下分东西两江。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桥,左纳五泄江,经姚公埠至三江口与东江汇合。(1952年建江西湖分流工程后,西江改经江西湖上蔡至湄池与东江合流)。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后,北流至大顾家附近小孤山右纳枫桥江,与西江会合后,北流经萧山市尖山镇,左纳凰桐江,经临浦,出碛堰山,折向西北流至义桥,左纳永兴河,流至闻堰镇南侧小砾山注入钱塘江河口段。干流长149.7千米,集水面积3451.5平方千米。
浦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时。无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风、冰雹、汗涝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丰富。水利蕴涵量3.25千瓦,以建水电站70座,装机总量7179千瓦。林地面积9000余公顷。主要分布于西部与北部。以松、杉、毛竹等用材林为主、并有油桐、乌柏、油茶、板栗等经济林。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萤石、钾长石、石煤、磷矿石、凝灰岩、磁铁矿和铜矿等矿点,其中以石灰石储量最大。
耕地12069公顷。拥有耕作机械动力23126千瓦,收获机械动力9506千瓦,值保、排灌机械动力7186千瓦农业产品除传统的稻谷、小麦、番薯、玉米、油菜、棉花、茶叶、蚕桑外,近年来大力开发蔬菜、桃形李、猕猴桃、黄花梨等生产。“蒲江春毫”被列为全国名茶。“桃形李”称中国名果稀珍。全县已建成占地六百多公顷的8个农业示范区。其中有1个被列为省级示范园区。全县基本实现栽培轻型化,育种商品化,品种优质化,收种机械化。是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县和省优质米示范县、商品猪基地县。工业以花边针织、绗缝绣品,水晶工艺品、服装加工、工艺挂锁为五大支柱产业,以编、剪、贴、绣、雕等工序创制而成的竹木根雕和草编、手工挑花、麦杆贴画、绒绣五种工艺品被誉为“五朵金花”。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有传统产品“竹叶薰腿”、豆腐皮等。

历史沿革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古称丰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以境内浦阳江得名。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古称丰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以境内浦阳江得名。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1月撤销浦江县建制并入义乌县。
1966年12月恢复浦江县。

风土人情

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
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

“纸会”是用竹篾缚成人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

“人会”是由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
黄宅的人会至今有20余桌,如“姜太公钓鱼”、“三打白骨精”、“赵云破曹”、“三请梨花”、“铁弓缘”等,童趣天真,十几桌一起出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经济概况

人民生活
实现生产总值44.7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4.8亿元;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8∶62∶30,人均生产总值1175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农民人均收入3820元,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
工业
以传统轻工业为特色。服装、针织、绗缝、挂锁、水晶和造纸具有比较优势。花边绗缝是全国最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水晶、挂锁占有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原材料的最大集散地之一。被命名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和"中国挂锁星火特色产业基地"。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2亿美元,规模以上企业163家。
农业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6.0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86亿元,粮食总产量6.4万吨,粮经种植比例5.3:4.7;高山蔬菜、花卉苗木、水果、茶叶是四大主导产业。"竹叶薰腿"为火腿珍品,豆腐皮、桃形李为传统农产品,"浦江春毫"为中国精品名茶,"沁香"牌密梨为全国优质早熟梨。
财税金融
实现财政总收入5.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金融机构齐备,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9亿元,保费收入达到1.26亿元。
商贸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3.4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57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4亿元,全年吸收投资3.35亿元,其中外资1040万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
到2003年底,共注册1149家,注册资本29.78亿元,个体工商户15786户,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元,缴纳税收约4.6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95%以上。
交通通讯
境内交通便捷,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穿越本县东部,47、20省道横贯浦江腹地;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10.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25万户。 城乡建设 创新"模拟拆迁法"改造旧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2003年末,城区建成区面积18.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2万,城市化水平为42%。年末城镇人均住房40平米,农村人均住房47平米。城镇公共绿地72公顷,绿化覆盖率33%。
水利电力
全县有四座中型水库和配套灌溉渠系,县城现有日供水能力6万吨,日处理污水2万吨。电力供应已形成以110KV为主结线的电网框架,拥有110KV变电所4座和220KV变电所一座。
特色产业
花边、竹编、草编、麦杆贴画和绒绣为浦江传统工艺品的"五朵金花"。绗缝制品、挂锁、水晶工艺品和自行车产业后来居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行政区划

浙江省中部,北纬29°27',东经119°53'

Pujiang Xian
330726
322200
浦阳街道人民路38号
2002年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17个社区、1个居民区、409个行政村:浦阳街道 渭南街道 仙华街道 黄宅镇 白马镇 郑家坞镇 岩头镇 郑宅镇 檀溪镇 杭坪镇 虞宅乡 大贩乡 中余乡 前吴乡 花桥乡

Ⅳ 历史上真的有西施这个人吗

春秋 越国人 古代四代美女之一 曾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 后相传与范蠡一起泛舟而去。颇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女子。

Ⅵ 有哪一个历史人物叫做冠球。

伍观淇(1886-1952),复字庸伯(制旧名冠球),广东番禺县南浦村(即今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南浦村)人。
伍观淇祖上是耕田人家。6岁入私塾读书。16岁考入两广高等学堂(最早叫广雅书院)。当时,能考入这个学堂的皆为两广才子。但伍因一次涉嫌反清的学潮,被校方除名,未能毕业于此学堂。

Ⅶ 杭州历史

()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年)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年)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吴越三世五王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
(4)南宋时的京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几个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临安府学及钱塘、仁和两县学的学生近千人。这里书铺林立,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良。当时的绘画艺术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画院题名的。
(5)浙江省的省会
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等州县皆属杭州路。因遭战乱,杭州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渐被泥土淤塞。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大凶饔谩K

Ⅷ 萧然大地的传奇故事

历史注定是由人来写就的,对萧山而言同样如此。只是,谁也未曾料到,萧山羊年纪事的最后一页竟然写得如此悲壮。这一切,缘于一位英雄的离去。 2004年1月4日,离农历新年不到二十天,萧然大地一片祥和宁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已开始翘望新年。 就在这一天晚上,萧然大地演绎了一场英雄的壮举:萧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张叶良,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时,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身中数刀,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 这一天起,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张叶良。这一天起,我们记住了那个凄风冷雨的夜晚…… 那晚,42岁的张叶良带领新塘派出所的三名协警,前往银通酒店拘捕一绰号叫“杜老五”的犯罪嫌疑人。晚上7时,两名男子进入404房间,张叶良亮出警官证,要求两名男子出示身份证。而其中一人正是此次抓捕的对象。 就在这时,两名犯罪嫌疑人突然关掉了房间的电灯,拔刀行凶。张叶良和协警队员一起,在黑暗中与对方展开了激烈搏斗,不幸身中数刀。 在歹徒夺门而逃后,身受重伤流血不止的张叶良,从四楼一直追到酒店的大堂。在张叶良清醒的最后一刻,他以惊人的毅力拨通守候在酒店的队友田列锋的手机,但此时他已说不出一句话来。张叶良倒下了,倒在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上,为了人民的平安,为了神圣的公安事业,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间定格在了2003年1月4日22时15分。 一位英雄离去了,但他的英雄浩气长存。其实,这一天原本是一个平常的星期天。 这一天早上,张叶良离开家门时,对正在温习功课的女儿说,好好复习啊,期末成绩考得好,春节全家就一起出去玩一趟。这一天中午,张叶良打电话问妻子,快过年了,街上挺热闹的,家里该准备些什么年货?这一天傍晚,姑姑家新房子的上梁酒已经摆上,正和乡亲们聊得热落的张叶良接到了一个电话,还未来得及喝上一口的他,匆匆地赶往了银通酒店…… 因为见证了一位英雄的离去,这一天对百万萧山人来说,却是那么的不平常。第二天,全区的公安民警立即出动,扼守各交通要道,全力搜捕漏网歹徒。一张天罗地网拉开了。 全体公安民警群情激愤:“不惜一切代价,重拳出击,尽早将凶手缉拿归案,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保证全区人民过一个平安、祥和、愉快的新年。”1月6日晚上10时许,杀害张叶良的凶手“杜老五”被抓捕归案。 1月7日。萧然大地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一天,张叶良的亲友们来了,战友们来了,同事们来了,还有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乡亲们也赶来了。他们前来为英雄送别。在萧山剧院举行的张叶良的追悼会上,上万萧山人默默与英雄挥手作别。英雄张叶良从此长眠于东郊公墓的青松翠柏间。 “张叶良同志在与歹徒作斗争的第一线英勇献身,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安全。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实体现,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张叶良是我们共产党员队伍中的好同志。”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如是说。 1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叶良同志为革命烈士。1月17日,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追授张叶良同志为杭州市首位“好市民”。在英雄故里,学习张叶良的热潮涌动着……

Ⅸ 萧山有哪些历史遗迹有名的历史人物

萧山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与国际风景旅游名城、省会城市杭州市毗邻,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连绍兴县,南邻诸暨市,西接富阳市,西北界杭州市滨江区,北濒钱塘江。境域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总人口113.41万人。少数民族以壮族、苗族、土家族、回族、侗族、满族、畲族等为最,多数居住在城镇。 萧山位于东径120°04′22〃-120°43′46〃,北纬29°50′54〃-30°23′47〃之间,全境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萧山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钱江一桥、二桥和三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正在兴建的杭金衢高速公路...

萧山花边是我市著名的工艺品,以优质棉线、亚麻布、白精纺为原料,基本色泽是米黄和白色,淡雅古朴,美观实用,产品分缕丝、镶边、工艺绣衣3大类,不同规格及花样多达近万种。 荣获国家金质奖的萧山花边既是高档的日用装饰品,又是精美的艺术欣赏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南宋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杭州瓷厂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数百次试验,使失传700多年的南宋官窑工艺得以复活。现分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品种有岳飞、关公、鉴真、弥勒佛、济公和尚、王昭君和八角花瓶、象耳瓶、假山笔架等100多种,成为国际市场抡手货。

钱江啤酒厂生产的钱江啤酒,选用地产优良原料,配以石英矿泉水,采用国内道创的露天卧式大罐酿制和西德进口整套流水设备灌装。酒色淡黄清亮,酒味清醇爽口,"钱江啤酒"和"钱江清泉啤酒",先后荣获部优和省优产品称号,"中华啤酒"已远销美国。

杨梅是浙江的著名特产之一,其中以我市所产最负盛名,称为"萧山杨梅"。 萧山栽培杨梅的历史悠久,据在关史料记载,萧山早在1700年以前就种植杨梅。1958年浙江农业大学举行全省杨梅评选会,以萧山所前"杜家杨梅"名列第一。

莼菜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湘湖、西湖、太湖所产最为著名。但无论莼菜质量、栽培时间和历史上的知名度,都首推湘湖莼菜。南宋《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杭州烹调"西湖莼菜汤"成名之后,其所用莼菜亦多产自湘湖。把莼菜制成罐头销运国外也始自萧山。

"萧山萝卜干",是我市蜚声中外市场的土特产。 以色泽黄亮、条形均匀,肉质厚实,香气浓郁,咸淡适宜,脆嫩爽口,味道鲜美而著称,人们谓"色、香、甜、脆、鲜五绝",具有萝卜的自然甜性,咸中有甜,富有回味。

我国是梅的故乡。"萧山大青梅"以梅果色青汁多、肉厚核小、皮薄质脆、酸味纯正而弛名中外。现已为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唯一的青梅商品生产基地。 萧山大青梅自1956年始试销香港,其余主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年来各产地建立了蜜饯厂、罐头厂、青梅酒厂,所产青梅已加工销售。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萧山鸡”以体形大、肉质好、外貌美著称,其羽毛、喙、脚都为黄色,俗称"三黄鸡"。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港澳市场上也享有声誉,是一种优良的地方品种。农林部投资100万元,已建成种鸡场。"萧山三黄鸡"肌纤维细,肉嫩脂黄,汁鲜美芳香,为赠友、宴请宾客的上品。

阅读全文

与萧山历史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