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杰出少年的名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B. 关于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这时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他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体验到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他还作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2)少年历史学者扩展阅读: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动情地如是说。
正是本着这种精神,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那些深入人心的经典语录: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2、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5、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6、思想更解放些改革步子更快些。
C. 中国历史上少年成名的人物有哪些成名代表事件
1.王勃
成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年龄:具体的不是很清楚,大概十六七岁。
2.洛宾王
成名作:《鹅》
年龄:六岁
3.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后二贤祠扩建为“四贤祠”,增祀管仲、鲍叔牙。
D. 古代少年立志的人有谁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闻鸡起舞
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与习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是说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E. 中国古代著名少年科学家
周脾,张衡,王充,祖冲之 , 一、扁 鹊(战国时期) 当后世人诵读着《难经》寻觅医林门径, 当历代医家沿用你的“四诊法”妙手回春, 怀念与敬仰之情不能不油然而生。 崇敬之余,禁不住要问: 给虢太子尚能起死回生的“医学大师”, 为什么自己反遭不测,死于非命? 啊,痛定思痛其实不难作答: 妒忌,自古以来就是戕害人才的毒鸩! 二、张 衡(78--139年)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否难于共存? 你的巨大成功则是最好的见证! “通五经,贯六艺”你涉足各个领域, 文学和天文历算尤其造诣精深。 十年时间精雕细刻出《二京赋》, “浑天”、“地动”两仪更是世上稀珍! 为官清正你不畏强暴, 树丰碑一块永远激励后来之人…… 三、华 佗(约141--203年) 你在世界上首开全身麻醉外科手术之先河, 一套“五禽戏”,将健身之道巧妙揉合; 放着清闲高雅的侍医不当,你甘为布衣却病, 千百年来有口皆碑:真乃是神医降落! 可是你却因为蔑视权贵而招来杀身之祸, 殃及你那价值连城的医学著作! 可恨啊—— 曹丞相的多疑和残忍; 可悲啊—— 那无名狱卒的胆小与懦弱…… 四、 祖冲之(429--500年) 你“专攻数术”、“心穷筹策”, 把圆外切、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计算, 终于捧起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圆周率, 登上了五世纪科学王国的圣殿。 历史的长河哟,又流淌了一千年, 西方人才将你定为“密率”的355/133发现; 虽然他们曾欣喜地将它命名为“安托尼兹率”, 殊不知,遥遥领先的“祖率”,才是名副其实的桂冠! 五、郦道元(466或472--527年) 这是实实在在的喧宾夺主—— 一部《水经》你作了二十倍于原文的注;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喧宾夺主—— 每一条注,几乎都是独自成篇的华章, 每一条注,都是祖国锦绣山川的生动画图。 ——《水经注》无愧为 中国古代科学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十万言字里行间, 听到了当年你采集民歌民谚的声音, 看到了你从少年时代起探游神州的脚步…… 六、毕 升(?--约1051年) 这是何等伟大的人间奇迹! ——你首创的“活版”一经问世, 文化知识的传播便凭添双翼…… 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由此而在“四大发明”中占据一席的你, 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布衣”! 啊,“布衣”——奇迹, 奇迹——“布衣”? 还是让庄严的历史老人说话吧,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规律! 七、沈 括(1031--1096年) 一个锐意改革的政治家, 却又开掘了宋代科学的最新矿藏! ——你把能工巧匠的智慧, 连同你几十年潜心科研的心血一腔, 一齐熔进了梦溪园的炉膛…… 八年时间的精工冶炼, 科技史上的瑰宝闪射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毕升在世,他也会感激涕零: 没有你,他和他的“活版” 也许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大海汪洋…… 八、李时珍(1518--1593年) 你悖父亲的意愿而放弃仕途, 立志在药物世界施展抱负。 于是你博览群书且不耻下问, 采尝百药,几经遭受荼毒…… 耗尽毕生精力著成《本草纲目》稿十六部, 只可惜未见成书你难以瞑目。 如今你在九泉之下当得以告慰: “东方医学巨典”早以饮誉中外, 必将名垂万古! 九、徐霞客(1586--1641年) 你无暇贪恋温馨舒适的小家庭生活, 心目中装的是华夏的壮丽山河。 五十五岁便匆匆离开人世, 可就有大半生都在野外度过。 为了得到“世间真文字”, 你风餐露宿,出生入死,受尽折磨, 崇山峻岭之中,危崖断壁之下, 也从来不辍游记的写作…… 你给后人留下的岂止是珍贵的地理地质资料, 分明是一曲深情的爱国主义的颂歌!
F. 少年有为的历史名人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清世祖康熙等太多了,你要哪种呀
G. 博学少年历史揭秘的作者是谁
《博学少年》是浙江省期刊总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3-1381/C,读者对象专为7-14岁少年儿童 ,办属刊宗旨为 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怀和人生趣味,在快乐中学习文化和陶冶情操。
《博学少年》(历史揭秘)电子版、《博学少年》(历史揭秘)在线网站、《博学少年》(历史揭秘)网
H. 少年干大事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
文学上1.王勃
成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年龄:具体的不是很清楚,大概十六七岁。
2.洛宾王
成名作:《鹅》
年龄:六岁
还有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后二贤祠扩建为“四贤祠”,增祀管仲、鲍叔牙。
I. 关于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
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
1、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3、曹冲称象: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4、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全部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
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了一条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哭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爱的人了。
J. 历史上有哪些杰出少年的名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 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