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唯物史观知识框架图
辩证唯物主义(复3大点制)
1.唯物论
2.认识论
3.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3.人生观
4.价值观
5.坚持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路线
(具体的记不清了,这些是主要的)
Ⅱ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1、社会历史观: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两大基本版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权。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2、人身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Ⅲ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4、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3)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框架扩展阅读: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Ⅳ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哪些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6.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7.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9.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二、基本框架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①总的来说:
②具体来说:A.在阶级社会里: B. 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改革:①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第二,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7.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基本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三)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内涵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Ⅳ 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这四个各自的知识框架
唯物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回
辩证唯物主答义认识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辩证的发展过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符合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Ⅵ 历史唯物主义都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方面
A、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内社会意识的容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发展两大基本矛盾(规律)的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原理
B、人身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2、人生价值的内涵和评价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标准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满意请采纳
Ⅶ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包括什么
一、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唯物史观,主要内容是: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生产方式,这是决定因素;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社会意识:根据主体是个体还是群体,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根据反映程度可分为社会心理(这是自发的、不成系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又叫思想体系,是自觉的精致的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非上层建筑部分(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这些在阶级社会没有阶级性)和上层建筑部分(即意识形态,又叫观念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观念结构等)。社会结构:最底层,或根基部分,是生产力;中间是生产关系(又叫经济基础);上边就是上层建筑,包括观念上层建筑(就是刚才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的作用;科学技术是有力杠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可概括为1+1=1。第一个1指物质,第二个1指意识,第三个1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包括一切自然界的物质,也包括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直接产物,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又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由此引申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同时,又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心想”与“事成”的关系。 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2+3+5 2就是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与辩证法相对的就是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3就是三大规律:对立统一(或称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5就是五对范畴: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偶然性与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4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前两性叫做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后两性叫做矛盾问题的精髓。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趋。普遍性和特殊性又叫共性和个性,或一般和个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的就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说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有三层含义: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不同特点。如江苏的情况必定有和上海不同之处,中国的情况和发达国家的情况一定有不同之处,所以就要坚持中国特色。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特点。三,构成事物的矛盾是矛盾群,在这些矛盾群中必有某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而同一矛盾的双方也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区别,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区别;同一矛盾的双方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区分。质量互变规律:两种规定性,质和量;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复杂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和否定,辩证的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一个周期;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包括认识的本质、过程及最佳结果(真理)。
Ⅷ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导图
历史唯物主义来可分为社会历史观自(第11课)和人生价值观(第12课)
第11课可分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两部分。
社会发展的规律又可分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三个小部分。
社会历史的主体又可分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小部分。
第 12课可分为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个部分
价值与价值观可分为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两个小部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可分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两个小部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可分为在劳动和贡献中创造价值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小部分。
最后再从每个小部分中找到重要的句子
Ⅸ 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有哪几个
历史唯物主义:只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方面、、
A、社会专历史属观: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B、人身价值观: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以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6个原理名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