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分析

历史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07:56:51

❶ 历史与历史学有何区别与联系,请举例分析

1、定义不同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2、广义方面不同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

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3、史学沿革不同

历史:“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

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历史学: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随着封建民主制度发展,到晋朝不仅设立官方专业的著作省,也有了专门负责著作、修史的高级官员,同时允许民间修史。官史和私史并存,体现官方立场和人民立场的史学观也逐渐形成。后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间都认可的相对客观、准确的历史著作作为正史,代表官方史学。

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❷ 历史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阶级分析方法
第一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的典范
第三节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
第十二章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
第一节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的理论根据
第二节 历史分析方法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逻辑分析方法是揭示历史规律、建立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第四节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之统一运用
第十三章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理论根据与史学意义
第二节 历史比较研究的类型与程序
第三节 历史比较研究的局限性及克服其局限性的主要途径
第十四章 历史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思想要点与重要范畴
第二节 历史系统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历史系统方法的应用与尝试
第十五章 历史计量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形成及其客观基础
第二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一般手段及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三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研究实例以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见著作<历史学概论>
历史学应该是一个丰富的方法论系统,它有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则,但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人们在研究实践中又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路径.比如,历史考据的方法。是一种知识方法。实际上,它就是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考订和比对,来弄清楚那些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比如,版本目录学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方法,其价值就在于使你充分了解有关历史文献的源流。再比如,过去有的学者所提倡的把活材料与死文字结合起来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方法,其核心是社会调查。所谓死文字是指现有的文献资料。所谓活材料是指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实物、碑刻、契约、文书、乡例、民俗等等东西,要收集这些材料必须亲自深入民间做社会调查才行。今天,这一方法不仅已经被历史学接受,而且许多学科都共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文学史研究中,有的学者提出应当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现存的遗迹以及活在民间的传说、习俗和演出中,寻找文学史的资料。这个想法会使文学研究摆脱纯粹文本解读的局限。在历史学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专门的训练学生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生)学习和研究,可以尽快地引导他们进入角色。有关这种教学活动的思想、理念、价值、手段,当然也是历史学的极其重要的知识方法。和自然科学一样,人文社会科学也是在19世纪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出现边缘学科,不断由边缘学科发展为独立的学科。这些学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群,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也有不同的知识方法。它的有益的方面是使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局部现象的认识更加细致、具体、生动、逼真,问题是使人们的研究领域变得很小,相互独立的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使人们在各自的研究中缺乏系统分析的背景知识,方法单一化,反而降低了科学性。应该注意加强各个学科的沟通,了解其他学科的学术理念,吸收和有机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比如,有机地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从众行为、心理暗示、阶级心理、团体意识等问题,有机地运用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定性统计、定量统计和抽样分析,有机地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文化模式、行为方式和双重人格问题,有机地运用政治学的方法分析社会动员问题等等。在课题的选择上,注意尽可能地选择学科交叉型的课题.
<历史学的观念\方法与特色>

❸ 初一新学期历史学情分析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之于人类,犹如个人之有记忆,在人类一切学科体系中具有奠基意义。历史学则是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人类由此为自身的处境找到历史根源,并因而形成文化传统,迎接未来的挑战。

历史学是一门相当古老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它主要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和弄清历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相关史实的原委、作用和影响,并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

至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梁敬明教授认为,进入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逐渐改变中学应试教育背景下被动式学习、等待式学习和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状况;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利用各类图书资源和数据库资源,接受系统的历史学专业训练,重新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吴义雄教授表示,学好历史学必须要有博学之思、敬畏之心。博学之思是指学生必须了解天文、地理、文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上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历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敬畏之心是指对历史上人物与故事必须“理解之同情”,切不可以今日之标准来随意臧否古人的得失,因为彼时与今日形势不同,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此才能真正看清历史。

本科阶段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的历史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基础课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专业课有史学概论、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考古学通论、史学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等,以及断代史、专门史和地区国别史等选修课。

回顶部

二、专业与就业

社会需求有限,期望值适中就业不难

多数人都把历史学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该学科就业前景冷淡。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历史学毕业生规模为14000-16000人,连续三年就业率都在80%-85%之间。

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学职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而现在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不必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看,历史学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

比如2014年,《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对于历史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如影视、动漫、游戏业,需要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的优秀原创影视、动漫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与之匹配的策划、编剧类职位就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尝试的选择;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会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总的来看,当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报考政府部门公务员;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毕业生则彻底转行,最终从事了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

回顶部

三、报考指南

249所院校开设历史学专业

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历史学专业的院校有249所,既有“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也有一般大学。

“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此类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比较高,如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近年在江西的录取平均分超过了580分。一般大学有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等。一般情况下,各省一般大学的该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全国开设历史学专业的院校较多,可选择范围较大,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各学校专业方向有所不同

经济发达,高校云集,北上广历来都是考生报考的热门地区,历史学专业也不例外。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是全国各大学历史学科中历史最为悠久、总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学历史学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现有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三个本科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以清史研究为突出特色,秦汉、唐宋和民国史的研究力量也较为雄厚。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二级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世界史学科则以西方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较强;考古学科侧重北方民族考古。

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历史学系科之一,现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 个一级学科,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专业实行宽口径招生,学生前两年统一修读基础课程,自三年级起根据兴趣选择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方向。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创建于1925年,是国家人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之一。其教学实习工作别具特色,到历史现场感受历史,获得对“过去”的体验,是历史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梁方仲等,曾在该系任教,奠定了该系深厚的学术根基。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约70人,与海内外近二十间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历史学不仅是谋生的技能,而且是立身的学问。报考历史学专业,需要对它感兴趣,用心学习,同样可以成长为高质量、多层面的专业人才,为你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考生在报考历史学专业时,一定要对照专业目录,看准学校的特色和培养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报考。当然要在符合自己分数范围的学校内进行充分的考虑。

❹ 请老师们荐绍一些历史学的分析方法

我可以告诉你历史的评判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
理伦主要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例:岳说,他抗金是民族英雄;他镇压农民起义,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2.联系地看问题(横向和纵向都要联系就是时代前后要联系,同一时代的领域也要联系)
3.辩证地看问题,要看到它的两面
判断真伪二、 史书的辨伪
在我国汗牛充栋地古文献中,有不少伪书。如仅据近人张心澄在《伪书通考》中的统计,伪书计有经部73部,史部93部,子部317部,集部129部。伪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内容全伪者,如《孔子家语》、《鬼谷子》;有部分伪者,如《列子》、《竹书纪年》;有内容不全为伪而书名伪或书名、著者全为伪,如《春秋左氏传》、《商君书》;也有内容虽真,但时代为伪者等。伪书的出现,使史料真假难辨,是逮不清,这些都为研究者征引史料带来了种种问题,不能不加以注意。
辨别伪书的工作早在汉代已经开时,人们在长期的辨伪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明代胡应麟[链接:胡应麟(1551-1602),明代学者。字元瑞,后更名明瑞。浙江兰溪人。藏书丰富,达四万余卷。在史学方面,主要从事对史书、史家及史事的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做出考订。他认为,史家除具备才、学、识三长外,还必须做到“公正”和“直笔”,五者兼备]在前人辨伪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在《四部真伪》内,把辨别真伪书的方法归总为八点: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目录书是否著录过;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文艺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3>“核治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者部书的地方;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着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5>“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
<6>“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查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查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胡应麟八点辨伪方法,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挥,提出了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内容更为详备适用。概述如下。
(1) 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突然出现者,什有九伪;
(2)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3)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 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明确者;
(5) 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义者,则今本必伪;
(6) 其书题某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7)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需慎加选择;
(8) 书中所言,却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9) 两书同载一事绝无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二俱伪;
(10) 各时代之问题,盖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正,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
(11) 各时代之社会状况,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推见其崖略。若其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12) 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
以上十二法,举事证、物证、理证,其本概括了如何辨伪的各方面内容,值得今人认真借鉴。
辨伪史书是为了去伪存真,弄清史料的可靠性,加以利用。但经考证为伪书的,又该如何处理呢?著名史学家陈寅恪[链接:陈寅恪 (1890-1969),著名历史学家。江西修水人。长于版本校勘、音韵训诂,又善作语言比较,诗作互证。在历史考据上造诣精深,开创了新的考据学风格。他考据的方法包括:(1)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书相互辩证;(2)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3)取外来之观点与固有之材料相互考证。而对经考证为伪的材料的价值,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陈寅恪并不仅仅拘泥于材料和实施的考证,而且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史中求史论”。代表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等。论文辑入《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从稿》初编、二编中。]对此有独到的见解:“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样可靠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以为某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所以,对于这样的材料,“重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与作者而利用之”(《金明馆丛稿二编》),而不是一旦确定为伪,则简单地弃之不用或束之高阁。真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客观地衡量伪书的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其可取的一面。
三、史料的校勘
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免不了出现错误。雕版印刷为广泛应用前,书多系手抄,容易以讹传讹。有了雕版印刷后,“摹刻以市易者滋多,彼此沿袭,校雠稍疏,辗转失真,‘乌’、‘焉’称 ‘马’”。书中字体缺谬,语句脱落,衍文增句,文字、篇章前后错位,甚至改易原文等现象,不一而足,均影响了史料的真实可靠性。史料的校勘供需同样非常重要。
所谓校勘,就是核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错误。在校勘时,“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 。(刘想:《别录》),所以,校勘也被称为“校雠 ”。
如何做校勘工作呢?清人钱大昕[链接: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考据家。字晓征。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曾参加修撰《大清统一志》、《序文献通考》、《续通志》等。《廿二史考异》集中了他在考据学上的成就。]总结校勘工作所依据的资料时说:“凡所校订,必考稽善本,整以它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亦则善而从之”。说明校勘基本依据有三:“善本”[链接:所谓善本,按清人张之洞的解释,“非指白版新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付刊,不伪不阙之本也”(《 轩语•语学篇》)。现在理解的善本,一是宋、元刻本,或称旧本、古本。宋、元刻本保留下来的不多,而且人们“以其误字皆出于无心,或可寻绎而辨之,且为后世所克制祖本也”(陈乃乾:《与胡朴安书》,见《国学汇编》第一集),故视之为善本;二是清代学者的精校精注本。清代学者特别讲求校勘,精校精注,取得了很大成绩,多为后人称引,故此也被称为善本。]“它书”与“他人意见”。著名史学家陈垣[链接:陈元(1880-1971),著名史学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在考据学、宗教史、元史和史论史法等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化考》、《元也里可温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等。“校法四则”反映了陈垣在校勘学上的成就。《史讳举例》介绍了秦到清历朝的避讳制度和讳例,使辨别古文书文句校勘及史事真伪的考证多了一条途径。]在前人校勘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校勘实践的经验,在所著《校勘学释例》中提出了“校法四则”,可供我们参考和采用。现节录如下。
(1) 对校法。这是校勘中最简单、稳当的方法。即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目的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
(2) 本校法。采用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选摘异同处,进行比较判定,以求之其中谬误之处。此法在未得到祖本或别本之前,最适宜采用。
(3) 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是本书采自前人版本的,可用前人之书校定;入本书曾为后人引用,可用后人之书校定;其史料如同时被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所载,可同时用转载之书校之。他校法涉及书的范围较广,耗费功力也较多,但有时非此法不能证明其讹误。
(4) 理校法。这是根据书文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色,对书的内容加以校勘的一种方法。如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原本中“经”和“注”混在一起,很难释读。戴震潜心研究该书体例和行文特色,归纳出分“经”和“注”的若干原则,终于使该书易于释读。当无古本可据,或书本互异,因而无所适从时,只能运用此法。
以上所举四种方法,第一、二种是以本书的不同版本或本书内部进行校勘,故也称“内校法”;第三种是以要校对的书以外的各种有关较为可靠的记载来校勘,故又称“外校法”;第四种方法是在以上三种方法均不能校证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并联系当时各种历史发展的背景和线索,运用逻辑思维来考证的一种方法,这对校勘者的学识有很高的要求,是最高级也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方法。
四、史事的考证
历代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史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经常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背离关系,出现伪事。伪事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学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使他在史料的取舍、记载的方法和史事的评价上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利益倾向折射到历史记述之中,因而其中掺杂了各种偏见和歪曲。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史家道德品质的高尚或卑劣往往是史家能否写出信史的一个基本条件。历史上因史家缺乏高尚的史德,而或为名利所诱,或为权势所屈,或枉情使性,或挟个人恩怨,虚美溢恶,肆行曲笔的例子位数不少。此外,人因传闻异词、史籍难稽和记忆失真,将文学形象的艺术真实误认为历史真实等,也会造成伪事的产生。
对于伪事,显然不是如辨伪、校勘的外考证工作所能解决的。鉴别史实的真伪,要求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进行一番内考证工作。
考证伪事的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有如下几种。
(1) 求源法。考证史事,就要追寻事奥的来源。一般说来,同样内容的事奥,就要有选择的用时代最早的记载。相对来说,原始史料比较准确,史事比较真实;以后辗转传抄的第二、三手资料,容易出错,史事也因而模糊不清,甚至面目全非。陈垣很重视求源法。他曾在大学开设“史源学”课,教导学生追寻史源。“如果研究唐以前的历史,学生引了《资治通鉴》,他一定要问为什么不引正史,是否只见于《资治通鉴》而正史中没有?即使研究唐史,引《通鉴》而不捡寻两《唐书》及别的书,又不能说明那段材料确不见于两《唐书》、《唐会要》、《唐大昭令》、《册府元龟》等书,也不能通过”(牟润孙:《励耕书屋问学记》)。因为《资治通鉴》是北宋时编成的书,其中讲述唐朝及唐以前的历史,都是根据前代的各种典籍编成的。相比之下,两《唐书》、《唐会要》、《唐大昭令》、《册府元龟》等书记录的资料是更为原始的。
(2) 反证法。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梁启超把反证法形象地比喻为“以矛陷盾”。如《唐书•玄奘篇》称玄奘57岁卒,《玄奘塔铭》则记为69岁。经考证,有人发现玄奘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九月三十日上表之事,内有“六十之年,飒焉已至”之语,证明玄奘卒年应在六十以外,则《唐书》所记可能有误。再如,《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预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对书中所载孔安国献书一事,后人多有怀疑。清初阎若璩用荀悦《汉纪•成帝纪》校读《汉书》时,发现于“孔安国”下脱以“家”字,原文应为“按国家献之”,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如果运用反证法,可以进一步说明《汉纪•成帝纪》所载可信。其一,《景十三王传》载,鲁共王刘馀以孝景前二年立,……二十八年去世,其子安王肆位。景帝在位十六年,则鲁共王应死于武帝即位的第十三年,即元朔元年。武帝在位凡五十四年,《汉书》记载鲁共王坏孔子宅的时间在武帝末年,显然是错误的。其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如是,孔安国不可能看到征和二十年的“遭巫蛊之难”。也证明《汉书》所记有误,孔安国本人之事显然不能成立。
(3) 旁证法。即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考据当中有“孤证不立”的原则,如果一个历史论断只有一项证据支持,而没有旁证,则该项论断不能成立。例如《尚书•无逸篇》有殷代高宗“亮阴三年不言”的记载。孔子把这句话的含义解释为殷代实行“三年守丧制”。此说历代相沿,无人提出疑问。但郭沫若发现,把“亮阴”解为“居庐守丧”缺乏根据,“三年不言”也不合情理。由此对旧解提出怀疑。郭沫若搜集和参考甲骨文种的有关资料,皆无相关旁证,反而发现了与旧说矛盾的记载,得出“亮阴三年不言”不能证明殷代实行“三年守丧制”的结论。他又根据医学知识断定,“三年不言”应是一种不言症。郭沫若的论断最后从甲骨文卜辞中“今夕王言”,“今夕王乃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郭沫若用旁证法对长期未置可疑的结论提出了大胆的挑战。
最后,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理证法。前代史事未必皆有记载,或原本有记载而现在亡佚或销毁,或找不到任何证据,需要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这就是理证法。梁启超又称之为“高度的推论法”,主要是正确运用逻辑推理;达到考证出史实真伪的目的。
总之,考证史事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假不分,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曲解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大忌。

❺ 关于 历史师范专业 的分析

单从专业来说,历史学是个冷门专业,但是就业面却很宽,老师、公务员、研究机回构等等。
由于学习历史的学答生,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所以他们善于总结和借鉴好的东西,摒弃差的东西,所以他们较之别人,更容易成功。
当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像你们师范类的,毕业都会有的,这个简单。公务员可以考,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成功的,一张报纸一杯茶,坐到六十岁。这种生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的。
我建议最好的,还是考研。研究方向为考古学。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地大物博,很多东西都埋在地下了。需要杰出的人才,去发现他们,让他们再一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比如:秦皇陵、武则天墓、成吉思汗陵等等,都在地下呢。这一领域将来肯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能力可以开创一片天下的。当然收入也不菲的。
最终的,还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一句话说的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谢谢,希望可以帮到你。

❻ 历史学考研,求分析下这几个学校和专业

符合报名资格 不过最好要确保能够拿到学位证!
加试是必然 跨考学生一般版加试2—4门科目
部分院校或权者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部分院校需要提交论文
这个都是具体再去看的!
古代史 世界史好的学校多了去了
关键是看你要报考哪个方向
比如
人大古代史侧重于明清 武汉大学 侧重于先秦 魏晋 隋唐
南开 南京大学 世界史侧重于美国史方向
华东师大 复旦大学 侧重于国际关系方向
这也要具体来看!
分数线的话 因为设计34所自主划线 所以各个学校不一样
部分非34所院校
由于实力不错 虽说走的国家线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上了国家线 就能进复试
这个也许要具体来看

❼ 历史学专业是如何分析数据的呢

说一说鄙人最惯用的写课程论文方法,毕竟课程论文,可能和真正的学术研究相比专不够严谨且比较简单粗暴:属
1.认真回忆一下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看有哪些问题是老师提过却没有展开,自己又有兴趣的。把这个问题具体化,范围缩小,要能想出确定的时间、相关人物、大致内容等。
2.尽量穷尽相关的研究成果,图书馆、知网利用起来,了解基本观点。
3.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搜集资料。比如中国古代史的就可以去查正史、编年体史书,还有主要人物的文集等。如果想不出资料来源,可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附的参考文献,选出其中的原始史料类,重点研读,逐渐形成观点。
如果在确定题目范围时有困难,或有时没有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不知从何处入手搜集史料时,要去向老师求助。

❽ 怎样进行历史学情分析

朋友你的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
历史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
政治:
经济回
文化(答思想)
举个列子给你
英国为什么最先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较早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行大量的殖民掠夺
文化: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❾ 什么叫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分析人物,我怎么觉得我一直学

历史分析来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自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❿ 历史学就业分析

历史学在今天不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它不像金融等一些经济类的专业有直接的用武之地。它的对口工作无非就是历史教师、搞科研,还可以进一些博物馆之类的。
可以肯定的说,学每个专业都有特定的思维,个人认为学历史学人的思维是很不错的。历史可以说是无用之大用,很多东西看似不能做,有很多都可以做。刚毕业的同学参加工作都要培训,在大学学的就是一个思维、处事方法。学历史学的人比较踏实,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新近的教师中,中文博士和历史学博士是又差别的。新教师中,中文系的比较刺头,做事爱挑剔,历史学的比较务实。这没有贬低中文的意思,或许是个别案例吧,仅供参考。
另外专业没差别,只要你学的好,什么都一样,出色的人各单位都抢着要。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