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历史知识点(详细)
第一章 第一、二节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状况:——封建制度衰落(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政治腐败;(3)外交闭关政策:含义—限制交往。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市场、原料
2、正当中英贸易中国出超原因——自然经济;英鸦片走私目的——扭转贸易逆差。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林则徐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3、战争经过(1840—1842)1840珠江口—天津附近白河口;1841英点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1842南京江面,清求和。
4、不平等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领土主权;(2)五口通商(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3)赔款(4)协定关税—最能反映英侵略要求。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1)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列强相互援引(3)“租地、造屋、居住”—租界。1844年《望厦条约》:“巡查贸易”—领海航运权;“教堂、医院”;1844年《黄埔条约》—自由传教。
5、鸦片战争影响:——近代史开端(1)社会性质变化——最重要标志(2)主要矛盾变化(3)革命任务及革命性质变化(4)思想界变化。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工业革命进展是侵略内在驱动力)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导火线—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856年英袭击广州—开始;1857年英法占广州,出现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占天津,签定《天津条约》(四国—俄美英法)。1860年再占天津,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定。
3、结果—不平等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公使(2)十口通商—沿海最北:营口;最南:琼州;长江沿岸:南京、汉口(3)军舰航行—内河航运权(4)内地经商、传教(5)赔款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谐音:准许天天赔酒。沙俄:1858《爱珲条约》割六十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1860《北京条约》割四十万(乌苏里江以东);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四十多万(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沙俄获利最大。
4、影响——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政治:领土、主权;清开始沦为工具;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展至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答案:(1)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经济上,战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所以说……(2)19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法等不满足于原来取得的特权,为了扩大侵略权益(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就加紧寻找借口,对中国以动新的侵略战争。其目的和性质与鸦片战争相似。因此说……
第四、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激化
2、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政府;思想——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理论实质——要求平等自由。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区传教。
3、进军天京:爆发—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4、《天朝田亩制度》:——完整的革命纲领(标志——太平天国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心思想——平均主义。主要内容——分田和产品的原则及方法。评价: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封建性。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落后性—维护小农经济。(没有真正实施不等于一点都没有实施)
5、前期军事斗争;北伐(失败—孤军深入)、西征、东征(成功—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领导人、目的。
6、转折:天京变化: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影响—由盛而衰。
7、后期领导集团: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
8、后期军事防御战:1858后陈、李合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1860合破江北大营。李至上海近效—英法撕下“中立”伪装,开始镇压。
9、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原因:(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教训——受时代、阶级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10、功绩:性质:反侵略反封建农民运动。(1)打击了清王朝。(2)打破了外国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3)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最高峰(4)新特点:反侵略和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依据(列出)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答案:中国社会变化:(1)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人民革命任务由以前的反封建变为反封建和反侵略的斗争,中国进入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中国近代思想界也发生了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爆发时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阶级矛盾;革命任务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洪秀全、洪仁玕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1、旧思想:政治思想——程朱理学(儒家思想);学术思想——乾嘉学派(考据);新思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原因:—封建统治危机加重、民族危机出现、鸦片战争(英船坚炮利——直接原因);
思想基础——经世致用;
3、代表人物及思想:林则徐——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最详实历史地理著作)“师夷长技<军事技术>以制夷”。姚《康……》、徐《瀛……》。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抵抗外国侵略,寻求强国之道。
4、《资政新篇》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振兴太平天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缺乏可行社会条件。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
1、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出现分化。相同点:都要维护清王朝统治;不同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2、洋务运动:(一)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二)机构:总理衙门 (三)代表人物:奕、曾、左、李 (四)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五)内容(活动)(1)、军事企业(安庆……江南……福州……天津……)(2)、民用企业(李—轮船……开平……张—汉阳……湖北……)(3)、近代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4)、新式学堂;(5)、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六)破产:标志—甲午战争惨败。原因:(1)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2)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3)顽固派阻挠(4)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等)——失败根本原因。 (七)作用:积极—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资本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军事工业主要用来镇压人民反抗;民用企业主要为了满足军事工业需要;依附洋人;经营管理腐败等。
回答有关洋务运动方面的内容:(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何?(2)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他们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活动? (3)洋务运动的开展有何积极作用?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造成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围绕如何解决内忧外问题出现分歧,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内容:举办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创办近代海军,培养各种人才(或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3)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起到促进作用。(4)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变更封建制度。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1)外资侵略一方面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瓦解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客观条件。(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
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创办者:一些地主官僚、商人、地主(3)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势力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3、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主要指机器生产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增多)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5、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2)原因A、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6、进一步发展(1)时间:“一战”期间(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市场)D、“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役资近代工业。(3)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7、无产阶级产生:(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2)最早产生地——外商企业。后随着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产生也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3)特点:A比资产阶级产生早(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B、身受三重压迫(外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革命性最强。C、来源于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D、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宣传。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日本制定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战争,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问题。——侵华的必然性。(2)西方列强默放或纵容态度。英想利用日本牵制俄。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3)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4)清腐败,不认真备战,奇希望于各国“调停”。
2、经过:(1)爆发:丰岛海战。清宣战,但奉行避战自保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2)战役:A、平壤战役:左宝贵(回族)牺牲,叶志超逃跑B、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牺牲。C、辽东战役:聂士诚抵抗,日本旅顺大屠杀。D、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履没。
3、结果:1895年《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李鸿章——伊藤博文)内容:(1)割台湾、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反映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俄企图侵占东北和朝鲜、德想借机侵华、法履行与俄同盟义务。(2)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内地最深<远>(3)赔款:二亿两。(4)工厂,免收内地税。
最大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化程度。
4、反割台斗争:(略)
第七节 戊戌变法
1、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2、康有为思想特点: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动摇顽固派恪守祖训基础、《孔子改制考》——论证变法合理性(寻找历史根据)
3、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抨击顽固派因循守旧,阐述变法道理。
4、维新活动:(1)1895“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2)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政治团体。(3)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派施政政纲领(4)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5、近代史上几次论战(1)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向西方学习而论战。
(2)19世纪末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内容A要不要维新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焦点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性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3)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争)内容: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作用: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最主要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6、百日维新:促使光绪帝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他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法令内容及意义:(1)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材料)—有利于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政。(2)经济(内容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军事(略)(4)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废八股(即改革科举)—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戊戌变法变法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新政内容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特别要注意的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梁。他们不反君主统治,但反君主专制统治,不主张推翻清王朝,但反对清封建专制统治。
7、失败:标志: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袁世凯出卖)——囚光绪、废法令(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杀害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不在)。 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妥协(表现为改良、依靠无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寄希望于袁和外国侵略者);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和镇压。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允许、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
8、意义:(1)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要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君主立宪,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2)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变法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3)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大的意义。
简要说明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新的经济成份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随之诞生。90年代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不同之处:第一:思想基础不同:太……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第二:经济基础不同:太……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戊戌变法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领导阶级不同:太……是农民阶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运动的任务不同:太……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戊戌变法是改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五:运动的作用不同:太……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兴起: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
标志:1898年赵三多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反映民族矛盾为最主要矛盾,朴素爱国意识。“扶清”——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能动员民众反帝,但带有笼统排外(说明对帝国主义没有科学认识) 袁世凯在山东对义和团镇压。
2、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高潮;清改镇压为“招抚”:目的——企图控制利用
3、八国联军侵华:1900,英法德意 俄日奥美 廊坊、杨村;天津—聂士诚阵亡(都统衙门)北京—义和团抗击: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联军司令部)
4、1901《辛丑条约》八国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内容:(1)赔款(最多)(2)“使馆界”——“国中之国”“太上皇”(3)“拆炮台”、驻兵——武装监督清政府(4)严禁反帝——最能反映清沦为列强工具。(5)外务部——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标志(6)修商约——便于资本输出。 危害: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加深双半社会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以下简称前者)和义和团运动(以下简称后者)的异同点:
答案:同:(1)背景: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加力量和斗争形式:农民阶级;武装斗争(3)斗争规模:声势浩大,发展迅猛(4)历史作用:均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异:(1)组织领导水平:前者有统一领导、革命纲领、建立政权;而后者没有。(2)斗争目标和性质:前者始终反封建斗争,同时抗击外国侵略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后者斗争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是反帝农民爱国运动。(3)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前者领袖主张与外国通商,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后者则笼统排外。
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成立条件:可能性(1)革命思想传播(2)革命团体建立(3)各地革命活动开展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
2、成立概况:1905年东京 三个团体(兴、华、光)组成 孙中山为总理《民报》机关报
3、同盟会纲领
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 三次革命 内容及局限 说明
“驱…恢” 民族 民族革命 革命推翻清政府(含反帝)未明确反帝 前提
“创立民国” 民权 政治革命 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国 未反地主阶级 核心
“平均地权” 民生 社会革命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 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补充
评 价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比较完整革命纲领。反映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推动革命发展。局限:未明确反帝,不彻底土地纲领,决定不能发动人民,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见前)
5、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刘道一)——第一次大规模起义;秋瑾(浙)徐锡麟(皖);孙中山、黄兴——镇南关;1911孙中山、赵声、黄兴(直接领导)——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起义失败共同原因——未发动人民(反映资产阶级软弱性)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武昌起义发生成功原因:(1)革命党骨干(2)群众基础(3)文学社、共进会在湖北新军的工作(4)革命党人的主动精神——最主要原因。
2、武昌起义:1911、10、10 熊秉坤、金兆龙 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联合政权)黎元洪为都督——当时革命党人的最大失误 革命政权潜伏失败危机——立宪派、旧官僚控制大部分政权
第四节 中华民国成立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原因——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实际——扶植袁世凯为新代理人。目的——维护在华利益。“南北和谈”代表:南方——伍廷芳;北方——唐绍仪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孙中山为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五色旗为国旗。
民国纪年(问公元多少年是民国几年时,则用减1911得出。如问1917年为民国几年时,则为1917-1911=6年,反之则为加1911) 性质: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颁布 参议院制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规定实行内阁制 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的帮助(帝对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2)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3)袁世凯权术和阴谋(4)孙中山妥协退让。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5、辛亥革命功绩:性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制度>)(不能说推翻封建制度或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2)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为资本主义发展客观创造条件。(4)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失败原因:(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如纲领不彻底;政党不坚强;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没有发动人民)。(2)客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有实力和耍阴谋。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失败的实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原因。对此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态度和反映如何?你从中有何认识? 答案: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反动统治。态度(反映)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进行反帝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地主阶级:镇压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运动。认识: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资产阶级,还是地主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第四章 第一节 袁世凯的统治
1、袁世凯专权:(1)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2)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1913年):(1)背景: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目的: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辛亥革命后初期,革命派主要进行议会斗争)—袁刺宋(暴露袁世凯专制独裁,镇压革命的真面目)
(2)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江西湖口)政党——国民党领导。(3)失败: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客观——北洋军强大。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袁世凯称帝:开始步伐——镇压二次革命后,强当大总统;过程:1913年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中华民国约法》(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暴露他想当皇帝野心——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底,改民国为帝国——1916年当皇帝。
4、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5、护国运动(1915—1916年):1915年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领导人: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袁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回答下列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方面的问题:(1)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说它失败,实质指什么?(3)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统治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袁世凯掌握实权,玩弄权术。(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对内专制独裁、镇压革命;对外出卖主权,投靠列强。(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说明:反对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现状,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革命派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② 初三上历史 每一课的知识点【人教版】
1、公元前3500年,埃及出现奴隶制小国;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约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到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 2、新月沃地地处亚洲西部,公元前 3500年这里居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其中腓尼基人擅长经商和航海,还在海外建了殖民地。 3、公元18前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4、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6、世界三大宗教情况一览
宗 教 创 始 人 时 间 地 点
佛教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基督教 耶稣 1世纪 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麦加)
7、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
名称 发生
区域 国家出
现时间 文字、文学 数学、
天文学 建筑
与医学
古代埃及文明 非洲东北部(尼罗河) 公元前3500年 象形文字 太阳历 木乃伊卡尔纳克神庙
古代西亚文明 亚洲西部(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楔形文字 太阴历星期制度十进位六十进位 空中花园
古代印度文明 南亚南部(印度河和恒河) 公元前2500年 〈〈罗摩衍那〉〉〈〈摩诃破罗多〉〉 0---1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 佛塔
8、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一些城邦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斯巴达(尚武)、雅典(尚文)。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处于全盛时期 9、①、公元前509年,罗马成为共和国;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③、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罗马政权;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罗马的 ⑤、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⑥、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
国 家 神 话 历 史 建 筑 自 然 科 学 字 母
希 腊 〈〈荷马史诗〉〉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史〉〉 雅典卫城 毕达哥拉斯定理 亚里士多德
罗 马 〈〈伊尼特〉〉 李维与〈〈罗马史〉〉 罗马剧场万神殿高架引水桥 普林尼与〈〈自然史〉〉 拉丁字母
11、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8世纪后期,法兰克王国出现了一位较有作为的国王查里曼。
12、843年,查里曼帝国一分为三,即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13、约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14、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高句丽、百济、新罗。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5、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小国,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其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为天皇。
16、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17、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将军控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从此,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18、622年,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到了麦地那,不久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19、14--15世纪时,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0、
姓 名 时 间 事 迹
迪亚士 1487--1488年 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1497--1498年 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 1492年 到达美洲
麦哲伦 1519--1522年 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21 、15--16世纪,最热衷于航海的两个欧洲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22、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此时意大利取得的最大成就主要是在文学和美术两个方面:
代表人物 作品
文学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创世纪》
拉斐尔 圣母画像
24、文艺复兴时,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①法国作家 拉伯雷 《巨人传》
②西班牙作家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③英国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
25、文艺复兴时,许多科学家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英国科学家哈维探明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26、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英国成立共和国。
2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8、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新兴的殖民国家;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最后,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9、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战胜英国,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约克镇战役英国战败,承认美国独立。
30、1787年,美国指定了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3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2、法国革命后,奥地利和普鲁士要以武力进行干涉,1792年9月法国人民将外国军队赶出国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登上统治舞台,罗伯斯庇尔掌握了实际领导权。
33、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1812年,法国远征俄国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拿破仑被流放。
34、1804年,海地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墨西哥独立革命的领导人是伊达尔哥;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826年,整个拉美基本上实现了独立,到19世纪20年代还有古巴没有取得独立。
35、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名称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36、1848年2月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7、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尖锐,北方主张解放黑人奴隶,南方却主张将奴隶制扩张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0年,当共和党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南方叛乱,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38、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联邦政府(北方)通过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法令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9、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身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0、1689年,彼得大帝掌握实权,推行改革,使得俄国成为近代强国。
4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是: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不许买卖;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42、彼得大帝和他的继任者,都渴望打通"朝向欧洲的窗户",他们从瑞典手里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土耳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
43、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都是统治阶级,当时掌握实权的是德川幕府。
44、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得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45、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铁血宰相)为首相,在5年内发动了3次对外战争,相继打败丹麦(1864年)、奥地利(1866年普奥战争)和法国(1870年普法战争),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成立,完成统一大业。
46、在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中,首相加富尔和''红衫军''首领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出了巨大贡献。
姐姐,认识我不?嘿嘿……你可能忘了吧。
那什么,我是复制的。可能不太好。给你捧个场啊啊啊~!
(ps:不是要套分数= =)
姐姐好好学习呐
哇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