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3种基本历史学观,急需!
1、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3、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全球史观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5、(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
㈡ 能说说什么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概念,范畴和观点,原则,原理吗
1.辩证法+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那么人类社会的历史也首先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既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就起着决定作用。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 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但要记住: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成功的伟大人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知识。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中的偶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将会再多摸索几十年。毛主席是人民的一盏明灯,他的出现给人民指明了道路,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一个没有人民群众基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历史伟人的,不会成为英雄。英雄的成败个人的才能重要,但是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他是不会成功的。理解了这一点,你也该知道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了。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并不等于他可以一个人成功!
㈢ 历史学习当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总结
有好多的。只能给你个网址了。我看了一下回,比较全答http://ggkb.ustsd.e.cn/uploadfile/200961595256750.doc
㈣ “辩证”是否有“历史”的含义
历史辩证法 关于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有唯
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之
分.唯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指在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家对
社会历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过
程.例如黑格尔把辩证法的联系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把
人类历史看作是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现象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等.但他认为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实现.因此,他仅仅是猜测到了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
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辩证发展过程的
正确揭示,是科学的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处于普遍联系、永恒运动
发展之中,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既与自
然界相联系,又区别于自然界,这就表现为社会具有不同
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规律.社会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
的,人的个体生存和类的繁衍是通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活动来保证的.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又结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第一对
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生产力是一个连续变动的因素,所以生产关系总是
从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到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构成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了
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人类社会的
第二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维护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
发展起推动作用,维护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
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
了它们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
始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基本
矛盾根源性的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或迟或早地要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
变化.这个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
命来实现的.当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
上层建筑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并建立起
新的生产关系时,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便从一种
低级的社会形态进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人类历史
发展最一般的规律.揭示这个一般规律的科学就是唯物
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㈤ “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有何异同
辨证法是关于物质存在状态的学说,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历史和社会.而历史辩证法只是关于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两者是不重复的.
㈥ 什么是历史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关于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有唯
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之
分。唯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指在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家对
社会历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过
程。例如黑格尔把辩证法的联系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把
人类历史看作是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现象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等。但他认为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实现。因此,他仅仅是猜测到了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
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辩证发展过程的
正确揭示,是科学的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处于普遍联系、永恒运动
发展之中,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既与自
然界相联系,又区别于自然界,这就表现为社会具有不同
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规律。社会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
的,人的个体生存和类的繁衍是通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活动来保证的。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又结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第一对
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生产力是一个连续变动的因素,所以生产关系总是
从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到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构成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了
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人类社会的
第二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维护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
发展起推动作用,维护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
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
了它们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
始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基本
矛盾根源性的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或迟或早地要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
变化。这个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
命来实现的。当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
上层建筑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并建立起
新的生产关系时,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便从一种
低级的社会形态进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人类历史
发展最一般的规律。揭示这个一般规律的科学就是唯物
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㈦ 辩证法的历史,辩证法到底是什么思想
它们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从马克思主义哲内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们容是同时产生的。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上看,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的。 a、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领域里的贯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b、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基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不仅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为进一步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真正、彻底、完备的科学。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㈧ 请问“历史”与“逻辑”的含义各是什么,它们的辩证关系又是什么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例子:地球的历史 | 人类的历史
2、过去的事实
例子: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指历史学。 [编辑本段]历史的定义及词源
定义
历史:history historical
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科学:
通常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因为这是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历史学,而以往的史学从根本上来说,很多都没有超出历史 唯心论的范畴。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词源
“史”字在中国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写为“ ”(见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历史”一词则出现于清末。
历史这个词在英语中为History,在法语中为Histoire,二者同出于希腊语的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逻辑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所谓抽象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logic 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汉语逻辑,属音义意义相结合的公认比较完美的翻译,当然主要是音译,后由中国传入日本,但在日语中则注明只是对logic的注音,logic在日语中的正式汉语翻译词为“论理”。 [编辑本段]什么是逻辑?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于是对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好.爸爸给我买玩具.
这就是逻辑最基本的公式列.逻辑是一种融合了矛盾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完美的逻辑.还是不完美的逻辑.在时间面前永远站不住脚.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㈨ 历史学习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复基本制观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两点世界观,一点方法论2.社会生活的本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发展的实践方式4.方法论: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3.方法论:①党的群众观点②群众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一、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质量互变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3、否定之否定(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螺旋式”,新事物不可战胜!)二,世界物质统一性。三,物质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运动。四,认识物质世界是辩证过程
㈩ 简述历史辩证法对19世纪哲学思想的影响。请高手解答。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于历史辩证法的出现对传统自然辩证法产生的一次领域对立。
历史辩证法产生之前,在传统的哲学教科书看来,辩证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领域,因而它强调的重心是自然辩证法,而不是历史辩证法,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又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被看做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因而,最普遍的运动规律实质上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这一运动规律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中也是普遍适用的,或者说,在人类社会和思维过程中遵循的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又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被看做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因而,最普遍的运动规律实质上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这一运动规律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中也是普遍适用的,或者说,在人类社会和思维过程中遵循的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这样,人类历史和人类思维过程中辩证法的特殊性就被掩盖了,而这一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不能容忍的。他们认为自然辩证法本质上是物的“辩证法”,而不是人的辩证法,自然过程的本质是进化而不是革命,把辩证法归结为自然辩证法,必然割裂辩证法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否定人的革命能动性,而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是历史辩证法,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性来源于人的革命能动性。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全部资产阶级哲学,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哲学史著作,出于社会经济的原因,已经抛弃了黑格尔哲学和辩证的方法。
几乎所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成员都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而主张代之以实践的或历史的辩证法,其意义何在呢?难道自然与人类社会或人类历史没有同一性吗?难道人类能不遵循自然规律而取得自由吗?不能否认,自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且人类历史的每一步发展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是自人类诞生以后,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规律就不再是自然规律,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规律。如果我们的认识仅停留在自然规律,并仅以自然规律为指导,其结果只能走向历史观的唯心主义。正像马克思所批评的:“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每当它的代表人物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他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显露出来。”
结论:
1.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正是实践的需要,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辩证关系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2.主客体关系是辩证法的基本关系。在人类历史产生以前,自然界不存在实践意义主客体关系,因而不存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法。随着人类的诞生,主客体关系成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主体虽有需要、欲望、价值追求,但离开了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主体将一事无成。因而为了确保实践的成功,人类必须不断地认识客体并改造客体,并在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己,因而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由于人的认识、实践能力的有限性而人类实践要求的无限性,因而主客体关系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辩证关系而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
3.总体性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尤其在人类社会,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财富是世代继承的,人类的文化传统、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基本的组织原则和生活方式都是世代传承的。因而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个别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上,而必须上升到对事物的总体性认识,总体性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因为总体对个别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研究孤立的物体只是思维的初级阶段。哲学的基本活动始终是再现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