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水下历史博物馆在哪呢

水下历史博物馆在哪呢

发布时间:2021-02-19 14:16:50

①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传说和历史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那个石头上有很多很多白鹤,所以就叫白鹤梁。

② 白鹤梁的水下博物馆资料

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18日正式建成开放,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由此成为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馆。记录了1200多年来72个枯水年份长江水位资料的18尾石鱼雕刻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3万多字真迹题刻依然静静地躺在长江水之中,不同的是名为“无压容器”的壳体将它们永久地保护了起来,并供后人随时“一睹芳容”。

精妙方案+高新技术:水下博物馆如此诞生

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已经记不清自己到过多少次白鹤梁了,从大胆提出水下保护方案,到为了工程建设四处奔走,再到历经挫折的水下博物馆建成开放,一晃已是8年时间。

“我很高兴,终于建成了。”再次来到涪陵参加建成仪式的葛修润告诉记者,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有压水下博物馆、“水下淹没、陆上复制”“岸边复制”等多种,自1994年以来争论不休。有压水下博物馆不仅对白鹤梁本身可能造成破坏,而且对进入参观的人来说也很危险,而陆地搬迁和复制的方案则会令其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受损。“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建造方案的核心是利用工程压力原理,在白鹤梁题刻比较集中的中段东头70米左右的上面,修建一个内外都有水的无压力保护壳体,游客可在壳体内的参观廊道里观看白鹤梁题刻。这一水下博物馆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并获得了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负责工程建设的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殷礼建如数家珍:照明系统采用了当时国内还是空白的LED技术,150盏灯寿命长、光照好、节能省电,并在操作室就能实现随意操控,避免了频繁水下维修和更换;循环水系统,即让长江水通过净化装置后进入保护体内,以保证水质透明确保游客参观;防火系统,第一次在国内基本建设中采用了不燃电缆,地板也是防静电的;水下实时摄影系统,28个摄像头能让游客在岸上陈列馆内通过电子显示屏和操纵杆实现实景参观;水下安全保护监测系统,通过光纤等将保护体内的温度、压力和硬度等指标收集分析,判断水下保护体的安全情况。

重庆三峡博物馆荣誉馆长、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王川平说,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是三峡库区文物中工程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大、涉及学科最多、参加院士最多的保护工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而言也有重要创新和借鉴意义。

水下参观+实时图像:三种方式随时游览白鹤梁

位于长江江心的白鹤梁题刻石梁全长约1600米,宽约25米,共165段,上面清晰地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3万多字真迹题刻,被誉为“水下碑林”;自唐代开始雕刻的“石鱼出水兆丰年”的20尾石鱼雕刻,记录了1200多年来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在三峡工程蓄水之前,唯有在江水大幅退潮的冬季,人们才有幸一睹白鹤梁题刻的风姿。如今,建成后的水下博物馆能让人们通过三种方式随时游览白鹤梁。

殷礼建介绍,一是通过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的电脑观看水下摄像头拍下的水中白鹤梁题刻实况,这是最主要的参观方式;二是通过水下环形廊道的参观窗口观看,一次可容纳20至30人;三是潜水观看,但只适合专业人士考察和检修或少数游客,由蛙人陪伴,通过减压舱进入。

游客在陈列厅不仅可以观看白鹤梁的文字、图片资料,还可操纵水下28个摄像头,放大、拉伸,点击观看题刻实时景观。随后,游客可步入长约90米的亚洲最长隧道式自动扶梯,下到40米深的江底,穿过140米的水平交通廊道,来到保护体内长约77米的参观廊道中,透过参观窗口尽情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还可点击参观窗旁的液晶触摸屏,听取、观看白鹤梁题刻介绍。

“量身定做的水下博物馆让参观白鹤梁题刻就像逛水族馆一样充满无尽的遐想。”葛修润描述道。

文物价值+科研价值:白鹤梁留待后人观赏揭秘

2006年底,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已列入中国预备申报名录。葛修润说,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最古老的水文站,又是水下碑林,其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大,只有原址水下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价值。而且,白鹤梁题刻仍有很多谜尚未解开,应该原样保存下去,留待后人去研究。

殷礼建告诉记者,白鹤梁题刻所记载的1200多年的历史水文资料,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实物佐证,也是葛洲坝、三峡工程设计的重要历史水文资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就历史价值而言,白鹤梁题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埃及尼罗河中类似水文石刻题记数量远逊于白鹤梁;白鹤梁题刻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书法艺术价值,包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等名家作品,题刻文字包括隶、篆、楷、行、草和八思巴文字等多种类型。

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说,三峡文物保护举世关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开放标志着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完成,凝聚着中国人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智慧和心血,向世界展示中国尊重文物保护的文明形象。

资料:新华网

③ 世界上首座水下考古博物馆在哪

世界上首座水下考古博物馆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Ⅰ号”的命名人俞伟超认为中国人把“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并保存在“水晶宫”的创举,可以与英国人为16世纪战船“玛丽露丝号”修建水下考古博物馆一事相媲美,称此两船为世界“水下考古极为明亮的两颗珍珠”。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在水下23米处发现了另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并将这艘沉船命名为“南海Ⅰ号”。“南海Ⅰ号”是一艘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南宋时期木质古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并没有对其进行打捞,直至20多年后的2007年,才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使“南海Ⅰ号”成功入住“水晶宫”。
由于在水下沉睡了800多年,船体已经深陷海底淤泥之中,船身上也附着了大量海底凝结物,整体打捞的总重量达到4千至5千吨。不仅如此,被打捞上来后,“南海Ⅰ号”需要向北平移30多海里,才能进入“水晶宫”。这个工程如此宏大,以至于世界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看到这个方案时连声说:不可想象。最终“南海Ⅰ号”被封入铁箱中运送上岸。
如今,“水晶宫”里的“南海Ⅰ号”一边供考古人员发掘研究,一边展览给参观者观赏学习。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船上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

④ 长江三峡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那么神奇,它是怎样在水下施工建设的呢

昨天下午,被誉为“长江第一文物”的白鹤梁保护工程围堰成功合龙。

彩旗飘扬,鞭炮齐鸣,昨日下午,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围堰正式合龙,每一位现场工作人员的脸上都带着微笑。“提前合龙代表着成功,我们相信白鹤梁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完工。”

严阵以待

昨日下午3时许,平常忙碌的工地上,第一次插上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工人们买回了最大串的鞭炮,高高挂在围堰合龙的两端,围堰周围的工作船上站满了工人,就连工地的大门口都站满了涪陵区的居民,他们都是得到围堰合龙的消息,前来观看这一盛况的。

下午3点40分许,工地进入了合龙前的准备状态,拉着满车土石方的卡车依序停在了龙口的左侧,推土机也慢慢开到了龙口旁,工作船上等待的工人们,带上了手套,开始搬运船上的片石。负责围堰施工的工人们也全部聚集到了龙口的两端,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开始合龙。

紧张战斗

下午4点05分,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合龙开始”,一辆辆卡车将土石方倾倒在了围堰旁,随后,插着彩旗的推土机开始将卡车倾倒的土石方从围堰左侧推向中央,船上的工人们也将满船的片石扔进了水中,每当推土机前进一步,就会有一阵欢呼传出,合龙还在进行,工人们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第一串鞭炮被点响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工人们的笑声,在围堰上方久久回响,“不容易啊,两个月了,24小时的3班倒,现在就是连喝两瓶杜康我都不会醉,实在是太开心了。”一名站在工作船上的来自河南的工人,一边看着合龙现场的盛况,一边悄悄地用衣袖将激动的泪水擦去。

顺利合龙

下午4时35分,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围堰终于顺利合龙,滚滚长江水被彻底的挡在了围堰之外,鞭炮声再次响起,当推土机终于将最后一片土石方推下时,现场的工人们从船上和围堰四周冲了过来,他们拥抱,握手,庆祝,将自己的安全帽高高的抛向空中。

据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白鹤梁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张卓伟介绍,“龙口宽约40米,高约7米,整个合龙共需要8000方的土石方才能够顺利合龙,而围堰内目前的水体有5米深,总共10余万立方米,合龙后,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要将这里的水全部抽干,在干地情况下,开始修建水平廊道和坡形廊道淹没区下的部分。”

白鹤梁工程背景

由于三峡工程的新建,库区水位上涨,如何保护白鹤梁?

2001年2月,有关部门在重庆涪陵举行评审会,会上,国家文物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参加,这次会议,葛院士第一次提出了无压容器的构思,随后,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这个构思被作为了白鹤梁保护方案中最可行的一个,方案同时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可。

2003年2月13日,激动人心的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A期工程正式开工,该时期的工程主要是对白鹤梁题刻的表面进行保护,并修建鱼嘴防撞墩,去年春节后,该工程顺利完工。

去年3月26日,B期工程开工动土,当年5月3日,因为长江汛期的到来,工程停工,等待下一个枯水期,11月,长江的枯水期终于到来,B期工程开始继续施工,这时,由于三峡大坝将提前蓄水到156水位线,原本的两个枯水期减少为一个,整个B期工程将在今年4月底完工。而整个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及水上陈列馆预计将于2006年6月30日正式完工,面向游人开放。

千年风雨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形似卧伏长江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米,龟背形宽约15米。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长江水枯,当时的人在露出的白鹤梁中段石梁上镌刻了两尾石鱼,记录了当年最枯水位线。经后人长年观察认为,当江水退,石鱼现时,来年将有丰收年景。于是,每逢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人们喜盼石鱼的出现,一旦石鱼露出,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络绎不绝。有文人墨客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与水距的尺度,用诗文的形式刻在石梁上。也有另刻石鱼,白鹤及观音像以标水位或表心愿者。

从唐广德元年到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馆的最后题刻落笔,刚好1200年,记录了72个年份的枯水历史,据有关部门观测,其中唐鱼的眼睛为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相当于海拔137.91米高程,此水文记录比英国在武汉江汉馆设计的水尺标点早1100年。

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文物工作者和水利专家们,根据这些枯水题刻,推算出了1200年的长江上游枯水水位统计,和枯水发生的周期,得出了每隔3年或5年,长江上游就有一次枯水发生,10年或数十年就有一次较枯发生,600年就有一次极枯发生的结论。

剖析白鹤梁无压罐体

昨日,记者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地了解到,保护白鹤梁题刻的无压容器并不是人们一直想象的大玻璃罩,而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浇注而成的巨大水泥罐。

这个椭圆形的大水泥罐,周长234.5米,厚3.5米,顶盖高程141.8米,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整个罐体倒扣在白鹤梁题刻最为集中的70余米长的地段。罐体内的水与长江水是相通的,为了便于游客在江水浑浊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晰的观赏白鹤梁题刻,进入罐体的江水需要通过物理过滤和净化,净化后的江水可达到供人直接饮用的标准,而且,由于是物理净化,对文物本身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这个无压水泥罐体由勘察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项目经理部承建,长江水利委员会建设工程监理中心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项目监理站监理,中国船纪社重庆分公司监造。据介绍,由于该项工程施工要求高、难度大,施工期间,最多时有四艘大型浮吊船同时在现场作业,而在长江上修建桥梁,一般只需要两艘浮吊船就可以了。

目前,罐体四周的墙体已基本完工,本次围堰合龙后,将抽出罐体内的多余江水,已便于铺设水下照明、摄影等需要的各种线缆和安装参观廊道,各种设施安装完成后将浇筑顶盖,注入经净化的江水,形成无压容器。届时,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部分将全面完工。 本版文图/特派记者李晟甘侠义

白鹤梁游览路线

白鹤梁整体工程将于2006年6月30日完工,整个工程由地面陈列馆,交通及参观廊道,水下保护体三部分组成,游人在涪陵区滨江路可以看到雄伟壮观的地面陈列馆。

在这里,你可能会等待一段时间,为了保护游人的安全,白鹤梁水下参观廊道一次只能容纳30人(包括工作人员),但在这个陈列馆内,你不仅可以参观到关于白鹤梁的诸多题刻拓片,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装置遥控在水下的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欣赏水下的白鹤梁.

在博物馆外,也设有沿江观景平台,在这里,你可以远距离的感受三峡蓄水后的壮阔场面,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你可以经由长约80米的坡形廊道,进入水下的水平廊道,通过这个廊道,就到达了白鹤梁工程的核心部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这个呈U字形的参观廊道里,共设有23个直径为60厘米的观景窗,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将白鹤梁1200年的历史一一介绍给你。

当然,水下博物馆内也设有遥控装置,如果你觉得凭肉眼观察仍不能"过瘾",那么,通过这些装置,你可以将白鹤梁拉至眼前.而所有的参观,将在40米以下的水位进行,滚滚长江将从这个水下博物馆的穹顶上房流过。当然,你不用担心在水下的安全问题,水下博物馆在设计时,已经将船只的冲撞抵压考虑了进去。“游览水下白鹤梁就像在参观一个水族馆。”

白鹤梁开始施工 要到2006年才能再见

由于白鹤梁开始施工,游人已经无法上梁观赏,因此当年的摆渡船工们早已分散离去,记者经过一下午的找寻,终于在离白鹤梁一公里外的江边找到了75岁的黄树荣老人,他的邻居们说,黄大爷在长江边居住了几十年,见证了白鹤梁次次的露出水面。

据黄大爷说,最后一次看见白鹤梁露出水面是在2003年长江的枯水期。那年,很多人以为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白鹤梁将永沉江底,于是人们扶老携幼从全国各地赶到了涪陵。“那次好多人来哦,一家家的,密密麻麻站在大堤上,那次是十年才一遇的大枯之年,石鱼全部‘跳’出了水面,我们还在说,这是老天爷对人们的恩赐,把石鱼最后一次露脸的机会给了白鹤梁。”

“那时候我还不大相信,陪伴了我数十年的白鹤梁就要看不见了,但如今才知道,那真的是白鹤梁最后一次见到阳光。”

“白鹤梁真的给了我们很多希望,每年我们都会盼望它能全部浮出水面,那样,来年我们就会有个丰收年。2003年来参观的人太多了,怎么说呢,石鱼还没全部露出来的时候,20条摆渡的渔船就从早忙到了晚。不少船工都累得精疲力尽,当时他们还在跟我笑着说,手都摇断了,人们上去后,拍照留恋,很久都不愿意回来,我也不知道他们在看些什么,我只知道,石鱼将要离开我了。”

当记者告诉老人,2006年就可以通过水下博物馆看到位于水面下40米的白鹤梁时,老人淡淡地笑了一下,“我知道,以后还是可以看见白鹤梁,这好是好,石鱼,题刻总算没有消失在水下,但往后的每年,就少了对白鹤梁出水的期盼了,也没有石鱼兆丰年的喜悦了。不过呢,我也活了这么多年,我知道,每件事,总得有点遗憾才好吧。至少,我还可以带着我的曾孙,去博物馆看看那个陪伴了他祖父数十年的老邻居。”

“水下保护方案来之不易”

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数十位院士、专家来到这里,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祖林介绍,仅拿到桌面上经过专家论证的保护方案就有四种:天津大学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没、陆上复制方案;国务院三建委黄真理博士提出的岸边复制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2000年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

据介绍,目前前三种方案都被否定,国家文物局认可的第四种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容器,再将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内外压力平衡。同时从岸边修建两条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绕题刻一周,不仅方便游客参观,还可以充分发挥题刻的学术研究价值,把题刻的保护、研究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陈祖林告诉记者,白鹤梁题刻本体保护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已经竣工,水下交通廊道和循环系统等7个专题研究项目的中间成果已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其余4个专题研究也将在9月完成。他说,保护工程今年年底就开始实施,2005年全部完工,2006年开始试运行。

白鹤梁惊现神秘“天书”

自唐代开始,历代文人雅士、官吏商贾,每当石鱼出水,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于岩上。因此,白鹤梁水文题刻数量可观,迄今发现的题刻就有167段,艺术价值极高。在这167段题刻中,有166段都是用汉字书写,惟有一段题刻,上面的六个文字当地人全不认得,如同“天书”。这段“天书”书写于什么时间?是何人所题?表达了什么含义?

涪陵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说,这副题刻在高55厘米、宽44厘米岩石上的文字是用蒙族的八思巴文,读音“阿弥图土萨塔”,翻译为汉语的大意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荣誉”。由于该题刻除了这六个蒙文外,没有其他的题字,所以对于“何人何时所书”这个问题,现在已无法考证,据考古专家推算,该题刻应刻于公元1271———公元1368年,即元代。该题刻表达了蒙古族先人对于人生荣誉的无尚推崇。

在166段汉文题刻中,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府赓辰涪翁来”题刻最为引人注目。由于宦场风波,黄庭坚被贬,来到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在涪州时黄庭坚自号“涪翁”,这几个字就是他在涪州期间游览白鹤梁时留下的,虽只有寥寥七个字,却笔笔凝结,洒脱雄健,不愧为大师手笔。

聚焦白鹤梁保护

优美传说白鹤梁

白鹤梁得名有着很多优美的传说,其中之一是:白鹤梁的形成等于是在长江边上树起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离涪陵城100米以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澈如镜,故有“鉴湖”之称,从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嬉戏于石梁而得名。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曾对白鹤梁得名有过记录:“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民间传说在合川有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卖给普通百姓10文一个,可卖给当时合州的太守却要价100文,得罪了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竹笼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遂结为了好友,一日在江边饮酒后,两人乘白鹤化仙而去,便是白鹤梁之由来。

梦想留名白鹤梁

提起白鹤梁将修建水下博物馆,涪陵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说起了一个趣闻,三峡工程动工后,很多人听说白鹤梁将成为一处水下博物馆,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游览,于是来到涪陵,希望能在白鹤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及墨宝。

其中不仅有各地的政府名人,也有一部分书法爱好者,面对他们的来访,涪陵区博物馆纷纷婉言拒绝。“他们可以在江里其他地方随便找个石头刻下墨宝,我们并不反对,但白鹤梁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这些要求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白鹤梁最后一次露出水面前的几年间,此类想留名的人络绎不绝。

石鱼出水非丰年

据涪陵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介绍,我们的祖先认为石鱼出水的来年,往往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辛勤劳作,就可以换来一个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们,可能有一个好的政绩,他们把出水的石鱼称作“祥鱼”。

但是,石鱼出水的年份也有继续苦旱的时候,也有洪水肆虐的时候,把我们祖先“石鱼出水兆丰年”的美好预言打得粉碎。

高精技术建白鹤梁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技术含量极高,23个观景窗是由4厘米厚的双层航空玻璃制成,这样,不仅可以抵抗江水的压力,当窗体一面有损坏时,还可以由参观廊道或水中进行及时的更换,而为了让游人更好的欣赏白鹤梁题刻,业主方还专门购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灯,这种灯1瓦的亮度甚至超出普通灯泡40瓦的亮度,普通家用灯泡的寿命最多几百个小时,而这种灯的寿命可以长达几千小时,经过密封处理后,将在我国首次投入水下使用。而保护白鹤梁的水体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到时,将直接引用长江水,通过物理过滤措施后,灌入白鹤梁周围,通透的水体不仅有利于游人的观赏,也有利于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过滤后的水就和我们平常饮用的纯净水一样。”为了保护水下博物馆的安全,在白鹤梁保护体的上游部位,安装着一个鱼嘴状的防撞墩,“万一船只经过附近水域时发生意外,这个防撞墩将把船体挡在白鹤梁保护体外,保证白鹤梁的整体安全。”

⑤ 三峡博物馆在哪

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式全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暨重庆市博物馆,位于重回庆市渝中区上清寺答附近的人民广场,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相对而立。2005年6月18日,中国三峡博物馆于重庆直辖8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这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北京之外以“中国”二字冠名的国家级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为6.5亿元人民币。三峡博物馆可入藏文物30万件,现已有文物17万余件,包括三峡出土的国家二级以上的珍贵文物3千余件。

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主展区有四个:1、反映三峡历史文化精神的壮丽三峡厅;2、反映地方历史源流的远古巴渝厅;3、反映重庆城市变迁的城市之路厅;4、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厅。另外还有其他门个专题陈列区,它们分别是“历代书画”、“历代瓷器”、“历代钱币”、“汉代雕塑艺术”、“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和“李初梨捐赠文物”。此外,博物馆还拥有反映三峡人文风光的360度环幕电影、《重庆大轰炸》半景画,以及一个国际学术报告厅、1个观众实践中心和3个临时展厅。

⑥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1985年,考抄古工作者在狮袭子山楚王陵以西发现有6条兵马俑陪葬坑,分成南、北两组军阵。而位于北侧的两条骑兵俑坑自1987年发掘之后,一直淹没于潭水之中。
为将徐州汉兵马俑坑跨越全貌完整地展示给世人,2005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两条骑兵俑坑原址上兴建水下兵马俑陈列馆。

⑦ 希腊打造的水下博物馆真的能海里寻宝吗

希腊建造的水下博物馆真的可以实现在海里寻找宝物。希腊在Alonissos和Pagasitikos地区建造了该国的首批水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4搜古沉船改造而成,据说这4艘沉船是古雅典时期到拜占庭时期的古迹。

这批水下博物馆包括:Peristera的沉船(公元前5世纪)、Kikintos的沉船(大概是公元9世纪到13世纪)、阿克拉·戈洛斯的沉船(拜占庭时期),以及Telegraphos的沉船(公元4世纪)。

博物馆内会有专门的人员讲解,这些讲解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整个博物馆参观下来体验绝对超出预期,不光增长了知识,也观赏到了真迹,还体会到了古希腊文化的魅力。

对希腊的文化有兴趣的话,可以提前在网上买票,去一睹水下博物馆的风采。

⑧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投入2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从2003年正式开工,到2006年9月三峡大坝提前蓄水至156米水位,原本两年的水下施工期被压缩为一年,期间又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漫长停工期。
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举行落成仪式。
整个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
游客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游客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2013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白鹤梁题刻”在长江水下“沉睡”6年之后,在水下40米深处与人们再度相会。
2014年5月18日开馆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长江水下40米处。经过安检后,游客通过一条88米长电梯,经过约150米长的走廊,迈过钢制舱门,进入环形参观走廊。
2006年,重庆就开始着手准备将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已被列入国家申报预备名录。

阅读全文

与水下历史博物馆在哪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