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带一路有哪些知识点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3、一带一路的使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4、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早期成果。
(1)历史一带一路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的政治意识: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 一带一路体现初中历史哪些知识
1.“一带一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陆地)。 “一路”即 21 世纪海上丝绸专之路。属
2.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 和七下西洋,从大漠驼铃声脆到海上云帆高张,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 2100 多年前的商旅 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抒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 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3. 关于历史涉及到的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2]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4.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第一,当今世界经济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二,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最强音。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当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要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历史一带一路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就是21世纪的“丝绸之路”,在我们了解一路一带之前,我们现在了解一下丝绸之路吧!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而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二、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在最开始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到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猛迅的时候,“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既然一带一路连接着非洲和欧洲,那么中国的西部就得到发展机遇,激发西部的发展潜力,使西部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 什么是一带一路,什么是一带一路知识
“一带一路”是来“丝自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6. 何谓“一带一路”它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一带一路”含义解读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发展战略对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一)古代丝绸之路
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中亚、中国西部一带进行地理考察,持续3年多时间,考察过程中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记载。回去以后,他在德国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中提出,在公元2世纪,存在着一条从洛阳、长安到中亚撒马尔罕(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的商道,这条商道上的主要物流是丝绸,这是一条从中国输出丝绸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的道路。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运送的物流是丝绸,影响最大的也是丝绸,所以他命名为“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由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意图说服大月氏与西汉一起攻打匈奴,结果张骞没有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却无意中开辟了通向西域的通道,被司马迁评价为“凿空”之行。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公元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洛阳,朝见汉桓帝,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东西方两大帝国外交关系正式建立,这条路线首次正式打通并延伸到了欧洲。
(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派出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往来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从此以后,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跃了沿线各国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带回了沿线各国的香料、药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中国元代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遍访菲律宾诸岛、文莱、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诸地,归国后写下了他的身历亲见,使当时的中国人得以真实了解各国的山川、土俗、风景和物产。在当时的中国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寓意着勤劳致富、家庭兴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鸡公碗”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国家人民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
7.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包含着港澳地区的诉求,自然也离不开港澳地区的参与。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 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 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 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 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 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 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 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香港将可借助深圳的科创产业发展策略与模式,增加对本港及内地科技产业的投资,鼓励更多的资金转向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及支持,加快对原有单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香港更可以为大湾区提供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并且在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上提供咨询,做到推动大湾区“走出去”的目标。
在新形势下,茂宸金融亦不止于香港本地市场,正在利用其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持续完善其在全球的金融网络布局,逐步搭建一个高效、安全的资金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平台,坚定发挥自身专业和地区优势,利用市场化手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让香港地区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在政策沟通方面,近些年来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CEPA的支撑。
8. “一带一路”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1、一带一路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涵为:
“一个核心理念”(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一个合作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三个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个合作目标”(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3、“一带一路”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五个之路。一带一路的理论逻辑和思想体系要注重以实践为基础,探索总结发展规律、基本经验和普遍适用性。
4、“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架构,又要兼顾各方利益关切,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5、“一带一路”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议,是务实合作平台,而非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多层面交流合作,充分发掘各国的发展潜力与比较优势,彼此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这一机制中,各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9. 一带一路知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六大经济走廊
(一)中巴经济走廊:主要涉及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主要路线为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红其拉甫-巴基斯坦苏斯特-洪扎-吉尔吉特-白沙瓦-伊斯兰堡-卡拉奇-瓜达尔港,全长4625公里。中巴两国政府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四位一体”通道的远景规划。
(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国、印度和缅甸四国,主要路线是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连接印度东部、缅甸,最终连接孟加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成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一座梁桥,打造“经济走廊”能够通过四国,延伸带动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
(三)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欧两大制造中心距离最短的陆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亚大桥缩短了路上运距2000-5000公里,比海运距离里缩短了上万公里。同时,新亚欧大陆桥还具有贸易驱动优势。东北亚、中亚、中北欧不断推进的产业分工合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驱动力。因此,新亚欧大力桥将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走廊。
(四)中蒙俄经济走廊:这条济走廊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两条走廊互动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开发经济带,统称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通道连接东三省,向东可以抵达海参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罗斯赤塔进入亚欧大陆桥。
(五)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这条经济走廊东起珠三角经济区,沿南广高速公路、桂广高速铁路,经南宁、凭祥、河内至新加坡,将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
(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条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涉及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