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知道全国各大学历史学的排名
1 南京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3 北京大学
4 复旦大学 5 南开大学 6 四川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8 厦门大学 9 武汉大学
10 华中师范大学 11 华东师范大学 12 东北师范大学
13 中央民族大学 14 胜古迹 15 陕西师范大学
16 吉林大学 17 浙江大学 18 暨南大学
19 兰州大学 20 山东大学 21 西北大学
22 郑州大学 23 上海师范大学 24 首都师范大学
25 河北大学 26 内蒙古大学 27 山西大学
28 河南大学 29 天津师范大学 30 华南师范大学
31 云南大学 32 安徽大学 33 湖北大学
34 南京师范大学 35 苏州大学 36 云南民族大学
37 中南民族大学 38 西南师范大学 39 山东师范大学
40 河北师范大学 41 辽宁大学 42 新疆大学
43 徐州师范大学 44 曲阜师范大学 45 西藏民族学院
46 安徽师范大学 47 河南师范大学 48 福建师范大学
49 西北师范大学 50 广西师范大学 51 西北民族大学
52 浙江师范大学 53 黑龙江大学 54 四川师范大学
55 湖南师范大学 56 广西民族学院 57 广州大学
58 辽宁师范大学 59 湘潭大学 60 宁夏大学
61 青海师范大学 62 哈尔滨师范大学 63 湖南科技大学
64 西南民族大学 65 苏州科技学院 66 宁波大学
67 上海大学 68 聊城大学 6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0 扬州大学 71 南通师范学院 72 温州师范学院
73 烟台师范学院 74 山西师范大学 75 青岛大学
76 云南师范大学 77 内蒙古师范大学 78 江西师范大学
79 新疆师范大学 80 贵州师范大学 81 贵州民族学院
82 济南大学 83 贵州大学 84 北华大学
85 南阳师范学院 86 内蒙古民族大学 87 吉林师范大学
88 南昌大学 89 吉首大学 90 湛江师范学院
91 西藏大学 92 延边大学 93 安庆师范学院
94 杭州师范学院 95 韩山师范学院 96 大连大学
97 商丘师范学院 98 哈尔滨学院 99 齐齐哈尔大学
100 淮阴师范学院 汕头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 湖南文理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长江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临沂师范学院 汉中师范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 佳木斯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锦州师范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 井冈山师范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 忻州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延安大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渭南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雁北师范学院 咸宁学院
② 2019广东高中学考历史87评级是A还是B
学业水平测试中的ABCD是指考试成绩等级。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内级,用A、B、C、D表示。容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其计算方法如下:一,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二,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前20%至25%为B+),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三,必修学科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选修学科的成绩当年有效。四,必修科目考试只要有一项科目为D等者(信息技术考试不合格视作D等),将不能填报高考普通类志愿。五,第一次报名参加必修科目考试单科成绩每得到一个A等级,则可在2010年高考总分中加1分,如得4个A,则可以加5分。
③ 历史考研院校排名
答:(一)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版学、专门史、史权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
(二)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④ 历史专业大学排名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601 历史学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25个,本次参评22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23个,本次参评8个;还有2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6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38所。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1 北京大学 1 89
10055 南开大学 2 8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3 82
10246 复旦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5 78
10284 南京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8 77
10183 吉林大学 9 76
10003 清华大学 10 75
10486 武汉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13 7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4 73
10697 西北大学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0422 山东大学 17 7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18 7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20 70
10730 兰州大学 21 69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22 68
10335 浙江大学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25 67
10475 河南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28 66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10140 辽宁大学
10184 延边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33 6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36 64
80000 中共中央党校
10657 贵州大学 38 63
⑤ 全国历史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排名 校名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复旦大学回 A++
3 南开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6 武汉大学 A+
7 华东师范大学 A+
8 华中师答范大学 A+
9 中国人民大学 A+
这个是各大学历史学的排名。历史学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也有排名,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世界史强有的学校中国史强,你在网络上都能搜到的。
⑥ 全国大学历史系排名
历史学只有历史学1个学科类,5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历史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1.44%,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历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50%,历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2.21%。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有504名是历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2.35%。2005年,开设历史学专业的大学共177所。
2006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北京大学
4 A++ 复旦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四川大学
7 A+ 华东师范大学
8 A 武汉大学
9 A 中国人民大学
10 A 华中师范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东北师范大学
14 A 陕西师范大学
15 A 吉林大学
16 A 山东大学
17 A 浙江大学
18 B+ 暨南大学
19 B+ 兰州大学
20 B+ 首都师范大学
21 B+ 郑州大学
22 B+ 西北大学
23 B+ 上海师范大学
24 B+ 河北大学
25 B+ 苏州大学
26 B+ 安徽大学
27 B+ 天津师范大学
28 B 华南师范大学
29 B 河南大学
30 B 云南大学
31 B 中央民族大学
32 B 山西大学
33 B 内蒙古大学
34 B 西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河北师范大学
37 B 南京师范大学
38 B 徐州师范大学
39 B 西北师范大学
40 B 辽宁大学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曲阜师范大学
C+ 湖南师范大学
C+ 山东师范大学
C+ 安徽师范大学
C+ 中南民族大学
C+ 四川师范大学
C+ 上海大学
C+ 福建师范大学
C+ 西北民族大学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⑦ 古代的学生分为哪些等级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禁锢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 (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jian】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⑧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可分哪几个等级
殿试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⑨ 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全国共有59所招收中国史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复旦大学,以下是中国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名单:
中国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北京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3 复旦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南开大学
6 南京大学
7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山大学
9 清华大学
10 厦门大学
11 武汉大学
12 四川大学
13 山东大学
14 华东师范大学
15 陕西师范大学
16 兰州大学
17 首都师范大学
18 吉林大学
19 西北大学
20 上海师范大学
21 湖南大学
22 河北大学
23 河北师范大学
24 东北师范大学
25 苏州大学
26 安徽大学
27 郑州大学
28 西南大学
29 山西大学
30 内蒙古大学
⑩ 历史等级怎么划分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