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博物馆的门票是多少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内化公园东部,容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省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已动工建设的二期工程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免票,门口不用领票直接可以进入。
B.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馆现有藏品有哪些
26日上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琼海潭门举行。开馆期间,该馆推出《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等多个展览,向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献礼。观众可以通过现场取票机获取门票入馆参观。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展陈服务,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特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担任总顾问,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全面参与、全程指导展陈内容设计制作、展馆运营等工作。展览以文物展示为主,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用图版、场景复原、艺术装置、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营造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南海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开馆期间,该馆还推出专题陈列《八百年守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华光礁Ⅰ号复原船(航海器展厅),以及临时展览《海南省与东盟友城交往成果展》等。
为进一步丰富海南博物馆藏品体系,支持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建设,国家文物局将22件文物艺术品划拨该馆收藏。
该馆已设计开发原创性文创产品达200余种,囊括了饰品、日用品、儿童用品、文具等几大品类,其中,吉字餐具套装、南海微风竹扇、华光礁I号船模等产品,寄寓着深厚的南海文化底蕴,蕴藏着动人的南海故事。
下一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还将根据定位,与时俱进,紧扣“一带一路”倡议,切实做好有关文物研究、展览、交流合作、水下考古等方面工作,做好传播南海文化的轻骑兵,讲好老船长口中代代流传的南海故事。
内容来自人民网
C. 海南省博物馆的介绍
海南省博物馆,是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专东部。博物馆于2008年11月属15日开馆。海南省博物馆曾经是中国省级博物馆中唯一只有名字、没有馆舍的一个省级博物馆,于1984年开始筹建。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D. 海南省博物馆在哪里里面有什么文物
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2008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该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设有10个展厅,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文物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
一号展厅: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还有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有传承性、民众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本馆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
二号展厅:该展厅的三件文物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亓北古剑为国宝,三件文物都够得上重器之称。三件珍贵文物重在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工艺水平;闪耀着历史之光、民族灵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华文化底蕴之光。 本厅展示的三件文物,为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三号展厅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汉代开始,随着中央封建统治不断加强,或有将士挥师南下。开疆拓土;或有逐客万里披荒,开启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创造了瑰丽奇特的海南人文历史。近代以来,海南得风气之先,浓郁的海洋气息和异域风情弥漫在海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激励海南人民奋斗的动力。
四号展厅: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物宝藏。近年来,随着我省文博事业的长足发展,全省各级博物馆的藏品也不断增加 。 本展馆荟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浑厚凝重的铜器、 绚丽夺目的陶瓷器、笔墨精妙的书画等。这些文物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 见证。它们浓缩地再现了海南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展示其同祖国大陆源远 流长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号展厅:海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区,人口140多万。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他们与汉族一道,创造了海南岛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居民,在3000年前陆续迁徙海南岛;苗族大约在明代时期落籍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亚凤凰镇迁来。在海南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黎族、苗族、回族的经济、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点。黎族有历史悠久的黎锦及纺织技术,有独具特色的船形屋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等。苗族服饰色彩庄重做工精致,宗教信仰为祖先崇拜。信仰盘王(皇)。回族从事海洋捕捞、交通及贸易等,笃信伊斯兰教。
E. 海南省博物馆的场馆特色
海南是纯粹的移民岛,海南各民族人民在不同时期从祖国大陆及海外迁入并繁衍发展起来。汉至清代,海南岛曾经有几次大规模移民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海南博馆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出及海南历史的发展都做了具体与详尽的展出。 海南省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还有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有传承性、民众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在本馆中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1、传统表演艺术
传统表演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比如:儋州调声、崖州民歌、黎族民歌等)、民间舞蹈(比如: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龙舞、文昌盅盘舞等)、戏曲传统(比如:临高人偶、琼剧等)。
2、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1)军坡节
军坡节是海南人民纪念洗夫人的传统节日。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初岭南俚族女首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在“冼夫人庙”的所在地举行“装军”活动,仿当年冼夫人率军出征的壮观仪式。久而成俗,成为海南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活动还有舞龙、舞狮、舞鹿,跳盅盘舞、八音器乐演奏,古代兵器武术表演等项目。
(2)黎族文身
目前,黎族文身妇女现存一千人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吴泽霖曾说过:“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还不知道有哪一个民族这样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是爱情的节日。对歌、饮酒、跳舞、彼此表达爱慕之情……
三月三节主要民俗活动有: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龙舞、黎族民歌等。
3、传统手工技艺
(1)黎族原始制陶
按照黎族的风俗,制陶业以妇女为主,这门手艺只传女不传男。独具特色的物物交换原始贸易方式:以物换物,即一般以陶器交换稻谷或鱼干。以该陶器容量平满为度进行交易。黎族钻木取火
黎族钻木取火技术是古代原始的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或弓木。取火时,板固定,棒或弓运动,由机械能转为热能,其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碳、氢或炭氢化合物燃烧。黎族的钻木取火技艺,是种“活态的”文化。传递着古老文化的许多信息和密码,对史前史、考古学区域类型和民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黎族骨簪
白沙等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骨雕工艺。黎族骨簪制作有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装饰着色等六道工艺。如今,北方狩猎民族的制骨工艺已经基本消失,海南岛的骨雕工艺在全国来说弥足珍贵,黎族骨雕制品中人形骨簪、骑灵兽纹骨簪、骨梳主要用作妇女头饰品。其图案内涵丰富,工艺精巧,是研究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
黎族传统纺织技艺包括麻纺织、木棉纺织和草棉纺织、染色技术、刺绣工艺等丰富的内容,是人类纺织史的“活化石”,至今还是活态文化。
在清代黎族图像资料中有诸多反映。比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琼州海黎图·纺织》。现藏于广州中山的图书馆《边蛮风俗杂抄·琼黎一览图·纺织》。 以上资料引自 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汉代开始,随着中央封建统治不断加强,或有将士挥师南下。开疆拓土;或有逐客万里披荒,开启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创造了瑰丽奇特的海南人文历史。近代以来,海南得风气之先,浓郁的海洋气息和异域风情弥漫在海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激励海南人民奋斗的动力。在本馆中所展示海南历史陈列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海口骑楼
海南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的海南乡侨有200多万。数百年来,他们拓殖海外,历尽艰辛,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对居住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爱乡爱国,一往情深,为祖国的繁荣和家乡的进步、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上世纪初,海南岛上海域来风劲吹,华侨在南洋取得的经济成功直接反映在海口老城中西合璧的建筑景观。海口的骑楼老街是上个世纪初海南人下南洋经商的产物,已有80多年历史。几乎每一扇门的后面,都隐含着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凝聚着海南南洋商人的劳动和智慧。19世纪40年代,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现博爱北街)落成。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口酝酿从琼山县分出,设立海口市政厅。拆掉明代初年修建的海口所城,将5~6米宽的石板路扩建城能够行驶汽车的街道,大兴土木,扩大城市。在此前后,南洋华侨于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得胜沙路等地兴建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八百多栋,沿街商铺林立,成为民国时期海南岛上最繁华的、最具南洋风情的建筑街区。
海口骑楼外部立面檐口均为带孔洞的女儿墙,俗称“风洞墙”,造型主要是欧洲巴洛克式,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底楼为开敞的柱廊,以适应海南热带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外墙体上细雕的花纹,如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和腊梅等,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当时由于商业发达,过往商轮频繁停靠在海口码头。此后的三十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 “广德堂”、“王昌行”、“永生号”、“精华公司”,著名的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这一带的骑楼里。
2、近代海南
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市竹林村邱宅(今海口市龙华区竹林里131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代表党员240多人;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出席会议进行指导。会议由王文明主持,杨善集传达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广东区委的指示。
3、白沙起义
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琼崖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抵抗无力,节节败退,逃入五指山区,对黎、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为了求生存、争自由,黎族大总管、白沙县红毛乡乡长王国兴挺身而出,决定1943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日)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推举王国兴为起义总指挥,王玉锦负责军事协调。
4、琼州府府城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州治由旧州迁此,元代为琼州路安抚司、乾宁军民安抚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琼州为府,置府治于此,统辖整个海南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置历史。
城址经宋代始建、明代改建、扩建,特别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大部分城墙和建筑物倒塌,之后重建。
府城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5、海瑞
海瑞(1514~1578),自号刚峰,琼山朱桔里人。明嘉靖举人,由南平教谕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均徭,明察秋毫断疑案。任云南户部司主事时,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等,被逮入狱。任应天巡抚时,推行“一条鞭法”、令官吏退田,被革职闲居16年,71岁时再被启用,力惩贪污,病逝于任上。海瑞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
6、落笔洞遗址
落笔洞遗址位于三亚市东北荔枝沟镇落笔村东的一处天然洞穴。洞的中央,原有两根钟乳垂吊,形如巨笔悬空,落笔洞遗址因此得名。
1992年和1993年,考古工作者对落笔洞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察和两次清理发掘,共清理遗存面积70平方米,发掘出8枚人牙化石,上百件石制品、骨角制品标本,以及几百件动物化石和7万余件贝蚌壳,还有大量用火遗迹。这一发现在省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这8枚珍贵的牙齿化石,成为海南岛最早居民的实物见证。上百件大型的石质工具,用简单的锤击法加工,器类组合较为简单,磨制石器方面仅见少量的穿孔石器,表明落笔洞人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时期时代早期的过渡阶段,经C14年代测定,距今约1万年。 以上资料均出自
F. 三亚有哪些著名景点
三亚的著名景点有:大小洞天、蜈支洲岛、亚龙湾、亚龙湾蝴蝶谷、天涯海角等等。
一、大小洞天
三亚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南山山麓,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自古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三亚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众多名人胜迹。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曾于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千古史话;宋末元初我国棉纺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在这一带采棉纺织,并从这里登船离岸,把崖州的植棉技术和棉纺技术传播海内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和传法布道,使大小洞天从此与道家有了渊源。
二、蜈支洲岛
导游:蜈支洲岛古称“古崎洲”,又名情人岛。距离三亚市东北部海岸2.7公里的海面上,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蜈支洲岛享有“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美誉。海底世界五彩斑斓,有中国保护最完好的生态珊瑚礁。
蜈支洲岛地处三亚海棠湾,避开了台风走廊,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北部小岛,小岛是天然的热带植物王国,树木苍翠青葱,能看到恐龙年代的龙血树。介绍:蜈支洲岛地貌美丽而有层次。岛的中部坡地逶迤,起伏平缓,藤蔓缠结,花紫果绿,蝉噪鸟鸣。
三、亚龙湾
亚龙湾是中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天涯海角”齐名,并享有“天下第一湾”之美誉。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属低纠度热带季候风海洋性气候,全年长夏无冬,阳光充足,冬可避寒,夏可消暑。集休闲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
亚龙湾的开发不仅是海南省旅游业的重点项目,而且是促进海南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环,因此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亚龙湾开发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控股,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其最大股东为香港鹏利集团。
四、亚龙湾蝴蝶谷
亚龙湾蝴蝶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亚龙湾小龙潭湖后部,两面环山,中间谷底贯穿一条溪流。蝴蝶谷占地面积1.5公顷,拥有一个大型生态蝴蝶园和一个藏有2000多只珍贵蝴蝶、昆虫标本的博物馆。谷内小桥流水,景色怡人,生长着成千上万只蝴蝶。
漫步谷内,随处可见色彩艳丽的彩蝶在绿树繁花间翩翩起舞。蝴蝶谷的标本展览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各类精美蝴蝶及昆虫标本500多种,其中有珍贵的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三尾福凤蝶、多尾凤蝶、阿波罗绢蝶、四斑花金龟、长臂彩金龟、叉犀金龟、马尾蜂和世界代表性名蝶标本。
五、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驰名中外。同时,她也是海南建省20周年第一亮丽品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品牌和海南旅游系统创先争优标杆企业。1984年12月,三亚市正式成立天涯海角风景区管理处,由三亚市旅游公司管理天涯海角事务。
天涯海角游览区里的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慕名前来。“天涯海角”原是用于表达旅人客居异乡的惆怅情结。
G. 海南省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1984年开始筹建海南博物馆。
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专”。
1996年海南省文属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
2004年下半年,海南博物馆马上动工。
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正式开馆。
H. 海南省博物馆怎么样
每到一处省城,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去处。海南虽然属于南蛮的南蛮,但毕竟还是有些特色的。海博位于国兴大道的海口文化公园,这个30公顷的公园建成了海南图书馆、海南歌舞剧院、海南博物馆等一揽子形象工程,建设规格很高! 2008年才开馆的海博是省级博物馆中最年轻的,展馆有三层2.5万平方米,设《海南馆藏文物》、《海南历史》、《海南少数民族》、《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基本陈列,而5个临时展厅目前展出书画、陶瓷、非洲雕刻、华光礁沉船和世博海南馆。和其他省市一样,海博照例是免费参观,周一闭馆。进入海博,几乎没什么游客,很多地方都在装修。博物馆里的讲解员一般都是当地的美女,海博也不例外,想找一个陪着拍照聊天,却发现了有免费的导览器租用。好吧,省下100元,加到美食经费里,文昌鸡都可以吃一只了^_^。海博一层只看到三个临时展厅,一个世博忽悠馆,一个书画展厅关闭着,还有一个非洲雕刻馆。话说非洲人的审美真是各种怪异,难以理解 囧。毕竟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种,是ET在地球上的第一批试验品。上到二楼,重头戏《海南馆藏文物陈列》登场了!话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物宝藏。但在挖地三尺之后,海南省领导发现这些出土文物的价值大致相当于河南一个村的水平,甚至没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为了撑起特区的门面,国家文物局拨付了三件镇馆之宝。即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立马俑和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二楼还有《海南历史陈列》,从史前时期一直展到海南岛解放,跨度那是相当的大。洗夫人、黄道婆、娘子军、黄花梨是这个展馆的关键词。二楼的《华光礁沉船展》虽然是临时展厅,但也是海博的重中之重!这是海南省2007年打捞华光礁一号沉船后,首次向公众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和水下考古工作。所谓华光礁沉船,是指南宋时福建驶往东南亚的货船在西沙群岛搁浅了,随着大量的陶瓷沉入了海
I. 海南省博物馆 详细信息
海南省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年正式成立;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机构设置有:办公室、考古部、征集部、保管部、陈列部、保卫部等部门,在职工作人员30人。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有考古发掘遗物、西沙水下文物、民族文物、地方文物和近现代文物等。三亚落笔洞发掘的距今1万年史前遗物,奠定了海南远古文化的底蕴。馆藏西沙水下文物及标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交通路线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海南岛黎族传统服饰、黎锦的收藏也颇具民族特色。
馆内举办过的专题陈列有:《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西沙水下文物展》等。为了克服现有条件的局限,提高本馆的知名度,海南省博物馆注重加强与兄弟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在省内外举办馆藏文物展览,配合国家中心任务和重要纪念活动,举办各种富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临时展览,并致力于考古发掘、西沙水下考古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古代文物保护与收藏、学术研究等,努力推动海南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西沙文物展》、在海口市博物馆举办的《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西沙水下文物展》、在海口市秀英炮台举办的《清晚期四大炮台之一--秀英炮台》等展览,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集中体现,引起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海南省博物馆拟编辑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西沙群岛文物普查报告》等;个人学术专著有:《三亚落笔洞》、《古书画仿制研究》等;参与编写《中国黎族传统文化》、《中国黎族》、《海南民族风情》、《黎族传统织锦》等;发表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及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文章等数十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研究海南省的历史、文物、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海南省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投资数亿元在琼山区国兴大道建设海南文化公园,其中包括海南省博物馆新馆、海南省图书馆及海南文化艺术中心,并将它纳入海南省“十五”期间十大重点工程和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新馆建设是海南省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拟建设规模16600平方米,陈展面积8000平方米,设计10个展厅,以海南历史、海南文物精品、海南少数民族文物和海南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等四大主题为陈展内容,全方位形成海南省文物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与教育的中心,对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等研究和展示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详见http://wiki.keyin.cn/index.php?title=%E6%B5%B7%E5%8D%97%E7%9C%81%E5%8D%9A%E7%89%A9%E9%A6%86&diff=prev
J. 崖州湾的崖州湾是三亚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崖州湾是一处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处记录中国古代陆地与海洋的文化坐标,它见证和承载着厚重的不可替代的极地历史和天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