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历史学论文题目
论拿破仑的一生
⑵ 历史专业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国货币制抄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 和意义。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5、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⑶ 想问一下,历史学复试题目都有哪些题型
1、内容:
世界古代史60分,世界近现代史90分,中国古代史90分,中国近现代史60分
2、题型:
选择题20个40分,名词解释8个80分,材料题2个60分,问答题4个120分
3、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历史学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四门基础学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二、参考书籍: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 郭大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史》 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⑷ 历史学论文题目
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
中古国家体制与北亚民族传统互动研究
东汉至明中叶政治文化与政治演进、制度变迁关系研究
中国中古时期的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
西周重要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
⑸ 历史学题目
一、抄
1、C,2、A,3、A,4、A,5、C,6、C,7、B,8、B,9、B,10、A,11、B,12、B,13、A,14、B,15、C
二、
1、AB,2、BC,3、ABC,4、BC,5、ABC,6、AB,7、ABC,8、AB
⑹ 历史系毕业论文题目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⑺ 历史学毕业论文题目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领导者,一生都在为巴勒斯坦而奋斗。
他的身上有着多重的因素在左右着他。例如他的信仰(穆斯林),他的家世,他的地位(巴勒斯坦的领导人)。
如果写历史的话不妨从政治和宗教这两者着手。
⑻ 求历史学论文题目
台湾问题的由来
⑼ 历史学毕业论文选题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内
3、 何谓“封臣建国”。容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⑽ 历史系近现代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1、林则徐“制夷”思想研究
2、洪秀全神权思想研究
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4、李鸿章外交思想研究
5、近代的绅权与官权
6、戊戌变化与近代中国
7、太平天国与中国人口的变化
8、平天国与江南城市的崛起
10、洋务运动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1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2、"洋务意识"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1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逻辑关系
14、:戊戌变法失败新论
15、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正名:"后传统化社会"
16、西学东渐的历史流变和逻辑关系
17、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立宪思想
18、早期改良派的民权思想
19、:晚清改革的递进和反复
20、胡适研究的热点问题
21、庚子赔款与中国近代教育
22、民国初期的政党政团研究
23、:民国初年的政体之变
24、近代民众心理研究
25、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
26、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7、严复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启蒙
28、李鸿章与左宗棠战和观之比较
29、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
30、晚清中国女性家庭角色的变迁
31、:晚清五次侵华战争的原因比较
32、再探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33、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心路历程
34、: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性缺失
35、问题与主义论战结果的影响
36、: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动机和条件
37、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38、梁漱溟与西化思潮
39、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
40、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
41、论1928年的东北易帜
42、国民政府时期的“开发西北”运动
43、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
44、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45、民国时期陕西的水利开发
46、于右任思想研究
47、杨虎城与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不同命运研究
48、近代的灾荒与红十字会的兴起
49、1928——1931年西北大灾荒研究
50、陕南红色政权研究
51、李仪祉与陕西的水利事业
52、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53、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的变迁
54、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
55、抗战时期的工业内迁
56、论抗战文艺及其社会教育意义
57、抗日战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研究
58、战后台湾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湾政策
59、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60、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
61、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探析
62、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
63、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问题
64、台儿庄战役的历史价值
65、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关系问题研究
66、土改对乡村社会伦理的影响
67、土改中的农村心态
68、土改的意义
69、毛泽东时代的地富分子
70、改造中的右派分子
71、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集体检讨的原因
7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层运作
73、关于土改的宣传
7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宣传
75、关于人民公社的宣传
76、新中国宣传中的资产阶级形象
77、三年困难时期群众渡灾的途径
78、农村基层干部研究
79、大跃进运动中的群众歌咏运动(即新民歌运动)
80、大跃进浮夸心态探源
81、文革中的红卫兵
82、新中国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83、新中国的妇女解放
84、新中国的基础教育观
85、新中国的婚恋观
86、知青问题研究
87、当代三农问题
88、:"三化一改"的总路线厄运的后果
89、:两次"以苏为鉴"的成败得失
90、"文革"起源的传统性因素
91、中国"后传统化"社会的根本缺陷
92、中国改革的实际走向:市场化?计划化?
93、甲午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变化
94、战后台湾问题演化的政党性因素
95、国民党主政的台湾土地改革
96、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97、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98、台湾问题走向的几个可能性
99、台湾问题的实质
100、义务教育的根本前提就是免费教育
101、义务教育: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学生和家长的权利
102、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学校教育误区
103、历史教育的本来面目
104、现实中历史教育的异化
105、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气象
106、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性障碍
107、高新技术设备的教育教学化
108、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109、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110、历史课堂教学互动的可能性
111、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课程新理念
112、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新观念
113、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实际现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114、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潜在效能和实际作用
115、历史上中日关系及未来中日关系走向
116、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
117、农民工问题研究
118、近代流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