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外交的历史事件

外交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19 04:19:50

1. 中国外交史上最智慧的事件是

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3、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4、巧对毛泽东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5、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毛泽东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还是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毛泽东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主席道别。
6、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7、周总理谈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
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8、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9、周总理舌战米高扬
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10、对!牛弹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11、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
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12、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
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13、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一直对外都说中国好,中国好,既然中国好,那林彪为什么还要往外国跑呢?"
周总理没有说话,只是走到窗前打开了窗子,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外面的空气这么好,但苍蝇为什么总要往厕所跑呢?"
14、有一次,周总理去美国访问,接待他的是美国的一个国防部长,在和周总理下了飞机,握手以后,这个官员竟轻蔑的拿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放回裤袋内.说:天气太热,手心都出汗了.总理微笑不语,招手让随身秘书拿出一只手帕,擦了擦手,然后直接的扔到了地上,昂首走进宴会厅,此人无语。
15、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2. 外交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很多。
1,刚建国时与苏联的建交,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2,中美建交
3、中日建交,这个其实无所谓了,日本是美国小弟,美国怎么整,日本就怎么整。
4、求同存异
5、港澳回归

3. 古代外交的时间,事件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郑和档案被毁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

4. 中国历史外交人物的故事,2个

1、唐雎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

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

,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烛之武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听取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3、邓芝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于永安病逝。之前,孙权为修补夷陵之战给两国造成的裂缝,曾遣使请和,刘备亦派宋玮、费祎等到吴回应。

但如今刘备逝世,丞相诸葛亮忧虑孙权知道这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不知如何处理。此时邓芝面见诸葛亮说:“现今主上(刘禅)年幼,在位不久,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

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找到了。”邓芝问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了!”于是派邓芝出使吴国。

邓芝到来后,孙权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便自己上表求见孙权道:“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

孙权于是接见他,对邓芝说:“我原本诚心想与蜀汉和亲,但恐怕汉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犹疑了。”

邓芝答道:“吴、蜀两国结合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

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就有理由讨伐。

我国必定见有利而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孙权沉思甚久才说:“你所言甚是啊!”便与魏断绝关系,与汉连和,派大臣张温前往访问。

张温出使即将返回时,蜀汉再次派邓芝到吴国,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的时候,两个君主分别统治,不是很快乐吗。”邓芝却对他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如果魏国灭亡之后,大王还未深识天命。那为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为臣之人各自竭尽自己的忠诚,而为将之人则握棰擂鼓,争战才刚刚开始。”

孙权大笑说:“您确实很真诚。”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丁厷言辞铺张浮艳,阴化不能完尽;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4、班超

西域诸属国自王莽篡汉之后脱离中央王朝管辖,被北匈奴所控制。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5、苏秦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奉阳君赵成已死,便游说赵肃侯,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苏秦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

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并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并力抗秦。

如此一来,六国一体,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 赵肃侯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5. 古代外交方面取得成就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1、战国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政策
2、秦朝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日本
3、西汉张骞专出使西域,使西域在公属元前60年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4、东汉班超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虽然并未到达大秦,5、但是到了今波斯湾,开启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史。
6、唐朝鉴真东渡,加强与日本的联系,在日本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唐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经。
7、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今索马里西海岸
8、清朝前期外交方面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只有康熙在雅克萨战役中战胜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捍卫了中国主权
(还有一些成就,一时想不起了,现在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6. 中国在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和美国建交是关键。
1、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同苏联闹翻了,所以苏联的卫星国版必定也是与中国疏远的。与权越南又因为领土、领海争端,关系恶化。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是比较孤立的。
2、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苏联在经济方面是无法与美国抗衡的。所以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必然有利于中国的经济。
3、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必然带动其一系列盟国对华关系的改善,如日本等国。
4、日本作为美国的喽罗,必定紧随美国政策的转变而作出调整。所以与日本关系的改善是对美关系改善的产物。
5、对美关系改善使进入联合国成为可能。只要美国不反对,英法必然不敢反对。苏联虽然闹翻了,但是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关系还是比较特殊,所以不会反对。

7. 请分别列举三个阶段中出现的中国外交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8. 20世纪70 中国外交的五个事件

这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就,好多事件的,楼上看看吧

一.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从此结束了中华民国的历史,使它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按照国际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国人民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代表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但是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华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自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有利于中国的有利因素有二:① 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席位越来越多,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加强。② 中国自成立以来,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且能够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所以第三世界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第一次超过美国反对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正在走向破产;美国扶持台湾国民党政府,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政策正在趋于瓦解。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成为历史的必然。

2. 过程

联合国成立之初仅有51个会员国,基本上听命于美国的操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亚非新独立的国家进入联合国,到20世纪70年代,它们成为联合国中的重要力量。面对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毛泽东指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20世纪到70年代,联合国内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抛出“双重代表权”的方案。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参加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月25日晚,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两阿”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联大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一提案的通过使得美国和日本提出的所谓“中国大陆和台湾国民党‘双重代表权’提案”,还没来得及表决就成了废案,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最惨重的失败”。

3. 意义

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第三、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宣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

二.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 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背景

① 美国的因素:苏联成为中美共同的敌人,这是中美双方能够走到一起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引用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段谈话“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而且美国在中国建国以来的封锁和孤立政策已经破产,它必须改变政策;在6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要实行战略收缩;

② 中国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意识形态分歧,演变为国家利益冲突。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苏联成为中美双方共同的威胁;如果能够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很重要;这些年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要想适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需要改善中美关系。

2. 过程:

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不同渠道频频向中国领导人挥动“橄榄枝”。1970年9月27日,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面对美国方面的政治动向,中国领导人积极回应。1970年12月,毛泽东接见斯诺,他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1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精心导演了一幕震动世界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这在中美关系沉重的车轮上巧妙而又有力地向前推了一把。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随后,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公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抛出“双重代表权”问题。在1972年2月,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做出要在台湾逐步减少武器供应和军事援助的承诺,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从此中美正式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自此,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关系完全步入正常化。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今天,台湾问题仍然是阻碍双方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至今中美关系时而波涛起伏,时而阴雨见晴,皆与台湾问题有关,更确切地说,都与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密切相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也是中美关系远近亲疏的决定性因素。

三. 中日关系的改善

1. 原因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震动力度最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下,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 过程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经过四次会谈,两国正式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于1972年秋天,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结束了近百年来存在于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为两国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3. 中美、中日建交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成就,揭开了中国外交新的一页,使中国开始促进了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有1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长达20多年的铁门终于被打开了。

本课小结: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出现重大转折,主要有三大成就: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与中日关系的改善。这些成就取得一方面表明美国孤立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具体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止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工开拓了新局面。

9.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95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871年7月基辛格访华版
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权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

10. 新中国外交史三大事件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三大外交历史事件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阅读全文

与外交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