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情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剧情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青年记者斯诺通过在中国十三年间的工作、采访及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1928~1941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变革、机遇和巧合的故事,而宋庆龄同志则多次帮助斯诺深入到革命的前线,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和抗战的真实信息。
1928年的中国,数十万人因“共党”、“通共”的罪名被屠杀。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旅行来到中国。为了生活,斯诺当了一名记者,被授意为当权者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斯诺不肯违背良知,他对中国现实的如实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友谊,也使他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并因此历尽磨难。
在和革命者的接触中,斯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终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1941年,由于揭露蒋介石在皖南事变中的倒行逆施,斯诺被驱逐返回美国。60年代,斯诺因麦卡锡主义被迫移居瑞士。1971年,斯诺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使再次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美建交前夕,斯诺去世。
(1)梳理历史事件臧否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
章节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2.去西安的慢车
3.汉代青铜
4.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1.遭白匪追逐
2.造反者
3.贺龙二三事
4.红军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1.苏维埃掌权人物
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论抗日战争
4.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5.红军剧社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童年
2.在长沙的日子
3.革命的前奏
4.国民革命时期
5.苏维埃运动
6.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1.第五次围剿
2.举国大迁移
3.大渡河英雄
4.过大草地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2.死亡和捐税
3.苏维埃社会
4.货币解剖
5.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1.同红色农民谈话
2.苏区工业
3.“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1.“真正的”红军
2.彭德怀印象
3.为什么当红军
4.游击战术
5.红军战士的生活
6.政治课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1.红色窑工徐海东
2.中国的阶级战争
3.四大马
4.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再谈马
2.“红小鬼”
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1.路上的邂逅
2.保安的生活
3.俄国的影响
4.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5.那个外国智囊
6.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1.兵变前奏
2.总司令被逮
3.蒋、张和共产党
4.“针锋相对”
5.《友谊地久天长》?
6.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参考资料:网络-《红星照耀中国》
㈡ 历史已经开始一轮复习了,老师说不能死记硬背,我一时无从下手,就是感觉学着没感觉,我该怎么办呢
高中阶段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所以高三复习要有效果,首先必须建立知识的框架,然后才是知识点的记忆。就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放着,很容易丢失,但攒成珍珠项链呢,就很好保存而且也不容易丢失。
高中历史的必修有三本书,第一本讲的是政治,第二本讲的是经济,第三本讲的是思想和文化。这三本书的内容都涉及到世界和中国,但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而且关于世界的部分和中国的部分也是有联系的,无外乎就是同时期世界与中国的对比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仔细看看目录,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想建立知识的框架,首先先仔细分析目录,哪些是世界的,哪些是中国的,那几章是讲古代的,那几章是讲近代的,那几章是讲现代的。学一本书之前,先要有这样的意识。
其次,一章当中的每一节也是有联系的。围绕一个主题,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有的内容是并列的。比如必修一政治史部分的第一章,主要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涉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一节主要讲奴隶社会的三种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建立到清朝达到顶峰。这一章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比如必修二的第一章,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分成了四个部分,也就是四节内容,第一节农业,第二节手工业,第三节商业,经济必然牵扯到政策,所以第四节讲的是对内对外政策,这四节内容就属于并列关系。
学历史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很努力了,但总成效甚微,就是因为只是关注了小的知识点,却忽视了攒起知识点的那根线。用一句古诗说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㈢ 老师 你好! 自己的历史课外题上有些材料分析题有必要背下来吗
我不选修地理啊,历史可以帮你啊。
有一点我要首先申明,不存在不需要花时间就能学好某一门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一要勤奋踏实,乐意学,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好像一把锐利的兵器,握在在武林高手的手中便威力无比,但如果在一个庸人手中不过是一块破铜烂铁罢了。所以学习不用功是绝对不行的。还有要大量做题,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在大量练习中总结出来的,像历史一天最少10道选择题,1道解答题这是要做的。老师不布置作业,你自己要买资料做,尽量买高考资料,比如《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不错,没来每天做,做了之后肯定有提升。你现在不做作业,可能学校也不是什么好学校,学习淡然不能提升了。
我们这边有的学校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教室里,周末基本不放假,两周一次考试,考下来可定好。我不敢想象一个没有作业布置的学校能在高考取得多么好的成绩,有也有,那个属于全国最顶尖的了。这些学校学得轻松,考得很好,但这些学校更加依靠学生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家庭背景还有学校强大完整的教学体系。我不知道你的学校是不是属于这种。
不扯多了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初中历史的主要任务是让你答题了解一下中西方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因而有时候只要稍微背诵就可以学好
但高中历史开始要求你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一些重要的东西。同时也要要求你根据特定的历史材料分析历史现象。
所以呢,对于学习高中历史最主要的就是看书(注意是看,不是背)和做题。
首先说看教材,把学过的内容从头到尾看3遍,包括前言,导语,小字部分还有图片一个都不要放过。第一遍主要是梳理历史现象,搞清楚这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看第二遍时候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思考,捕捉细节,对任何文字都要保持敏锐与好奇。比如你在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书本在介绍起因的时候提到英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要求征税,但议会却不同意反而指责英王••••••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就要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英国的议会这么拽啊,查理一世作为一国之君为何在增税方面还要首先征求议会的同意?
看教材的时候要不断的追问着这些问题,然后根据看教材的前后文,或者询问老师,查阅资料等,然后去一步步解决这些疑问?古人云:学贵有疑。你可以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获取进步。这样你对基础知识就会有了深入了解。
第三遍阅读的时候要尝试着去有意识的记忆。什么叫有意识的记忆呢?比如你每天都在走你家的楼梯,那么我请问一下你知不知道在你家上一层楼要走多少步台阶呢?虽然你每天都在走过去,但你未必知道一层有多少级台阶。这就如同背书一样,有的人或许每天都在背诵,但他们未必真的记在脑子里了,因为没有用心去记。
仅仅靠看教材,熟悉基础知识还是远远不够应付高考的。所以还要锻炼提升应试能力,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但是历史这个科目比较复杂,和政治的套路还不一样。政治做选择题可以排错排异,但是历史不能。即使选项中出现的与教材内容或材料明显不符的东西,也是不能轻易将这个选项排除掉的。还有更多的时候选项中还可能不存在所谓的明显错误的选择项。下面我只能讲一些最基本的解题常识。
1材料归纳题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最简单而又最易错的。
问题中有类似于“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字样的,那么材料说什么,那你就选什么,不要管书本是怎么说的。书本上说清皇帝是被袁世凯逼迫退位的,但是这道题目选的却是D。因为材料中就是这么说的。
2材料推断分析题:
这类替补就是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且根据材料大意选择答案。例如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材料中有“礼仪”“刑法”,然后你在搜索记忆中,谁既强调礼仪,又主张刑法。然后你在回忆选项三个人的主要观点。只有荀子有“礼法并用”的主张,即使教材没有“礼法并用的内容,你也可以通过荀子性恶论想到。根据你对已经学到的课本知识去推断课本中并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我主张带着问题看书的原因)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完全在你知识范围以外的题目
例如
“现代世界是从1919年5月29日开始的。这一天,人们分别在西非沿海的普林西比岛和巴西的索布拉尔拍下了日食照片。这些照片证实了关于宇宙的一种新理论。”材料中所说的“新理论”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类似题目你可以先来排除一些明显不相关的选项,例如本题,你可以先排除一下CD,进化论生物学的,量子论主要在微观领域。在AB中,可能你没办法搞清楚,因为作为文科生一些理科方面的理论可能不是很懂。但是你如果仔细阅读过历史教材的话,好像书本上一块小字部分说过,牛顿理学的应用与证明实在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但材料已经到了1919年。额且1919年都相对论的提出时间很近。,所以选B
这类替补就已经属于百里挑一的难题了,要解决这类题目就要对书本很多细微的地方铭记于心,并且要适当拓宽课外知识
3时间考查题
此类问题要求你掌握一些历史现象发生的详细时间。材料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与重要历史时间相关的历史想象,让你判断,例如
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你只要根据题目想到这些历史现象发生在什么时间就行了。
至于解答题,很简单啊,题目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啊。题目问题”根据材料·······“你就从材料中概括答案。”题目中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就归纳材料和搜索与之相关的书本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解答,然后尽量回答要全面(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角度回答)你不会答的话只能说明你做题太少。
㈣ 适合5年级看的历史书
一、上下五千年 + 世界五千年
由已故知名作者林汉达、曹余章于三十多年前首创并撰写的名著《上下五千年》一书自面世后,畅销上千万册,影响数代人。历经几代人的严选品鉴,是值得不断重读的经典 。
世界五千年,以时间先后为序,通过三百多个精彩故事,将人类从远古到21世纪的历史娓娓道来。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描述,也有对文学艺术、科学发现、社会风俗,文明遗迹等的展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二、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中国的历史悠久、深厚,那么多人物和事件,要给少儿读者讲起来的确不容易;要让他们有兴趣看,能够明白、记住更是个难事。林汉达先生在书里,没有就事论事地照搬正史去讲历史,而是从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和三国,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里,精心选择出122个故事,讲给小读者听。
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正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许多人就是通过读林汉达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才喜欢上历史,甚至选择学习历史专业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见到的最棒的历史普及读物”。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
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共14册,台湾小鲁镇社之宝,畅销台湾三十载,贯通上下五千年。一经引进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欢迎。此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重现历史场景,以简洁而连续的因果梳理历史脉络,以优美形象的图片展现历史画面;用鲜活、系统、客观,帮助孩子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以个人而多元的叙述,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评价世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读物。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共16册,以111个精彩单元,为孩子搭建起一座美不胜收的历史殿堂。语言亲切温和、深入浅出,讲述了远古时代至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插图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历史插画风格为主,辅以手绘的、符合历史场景的原创插图,务求写实、生动。经由这套书,孩子们可以立足当下,纵观古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创造性地汲取历史智慧,从有限的生活经验迈向更宽广的天地,从而成为聪明、自信、无偏见的一代。
㈤ 如何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梳理历史事件脉络,将零星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整体,这样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进而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㈥ 历史不该娱乐化 求一篇作文 急
历史不该娱乐化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倍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网络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㈦ 辩论赛视频(历史应不应该改编搬上荧屏)) 请说出历史应该改编的理由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网络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㈧ 红星照耀中国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河、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
红星照耀中国指长征的整个时期。埃德加斯诺来延安的时候,长征已经结束了,他是通过采访,来写的长征。所以必然是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一时期。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㈨ 高中文科有什么学习方法
多阅读,多努力,勤练习,及时总结,总会有进步。
明确学习目标;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及时梳理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劳逸结合。
培养质疑的习惯
最好的学习方法便是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多观察,发现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和反省,并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立自信的习惯。
举一反三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会做同类题就是掌握了吗?并不是,能够灵活思考,并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题目上,在未来更复杂的题目里,能够提取到这个关键知识点,才是真正的掌握。
花更多精力补习,刷更多的题,往往不如夯实基础知识来得有效。单纯记住知识点,不能打开思路,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看透事物本质,才能触类旁通。
错题本
错题本除了总结和归纳,还有提醒的作用。错题本不是为了抄错题而抄,否则就沦为背书,失去了错题本的意义。错题本是为了记录和梳理解题思路和感想,及时总结和思考。
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期间,课堂时间占大部分时间。因此听课效率,直接决定学习效果。
说起来,提高听课效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都是老生常谈了。首先是有针对性地预习,预习中发现难点,才能抓住听课重点;听课时跟随老师思路,眼耳口心都要投入,全神贯注;课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对新旧知识进行交叉比较,是否有关联之处,发散思路。
思维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认真把握好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学习方法,实现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㈩ 历史书内容不太了解,光背有用吗
因为是考来试,而历史题目选择题源较多,而选择题考基础,要有一定的大致印象,也就是对历史书的内容抒情,有个大致。我弄个方法,不要将历史枷锁上死记牢背中,你在平时看书理清大概走向的思绪。举个例子,你在看小说或电影看完之后,对于情节上不是有一定的记忆吗,在看的过程中并没有去背,只是自然而然的记下电视剧情。
我建议你可以看一些关于历史相对好看的电影,慢慢地有一定的思维模式和兴趣,你再去看历史书,像梳理电影情节的那样梳理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