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硕士045110属于教育学类吗
是的呢6位学科代码前2位代表的是学科门类,04就是教育学
12是管理 13艺术
⑵ 如何让历史与现实结合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
试论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万州二中 郑林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实际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
⑶ 历史上真实的经典(杀人)犯罪案件
八仙饭店经典奇案
--------------------------------------------------------------------------------
疑犯黄志恒涉嫌凶残屠杀黑沙环马路八仙饭店东主郑林一家共10人的恶性犯罪案件。1985年8月8日中午12时,多名泳客在路环黑沙阿婆秧滩发现数件人体残肢,随即通知水警。警方其后在现场进行打捞,捡获8件人体断肢,短短数日内在同一地点获11件人体断肢,切口整齐,似是被利器斩下。司警在调查过程中,曾邀内地法医官来澳协助化验断肢,留下纪录。至1986年4月,澳门司法警察司署先后收到八仙饭店东主郑林兄弟来信,指其兄一家去年8月突然神秘失踪,原为郑林所有的八仙饭店等产业,被一名姓黄的男子霸占,并怀疑黄某谋财害命。司警接信后复验了去年在黑沙阿婆秧滩发现的断肢,发现其中一支女性手掌的指纹,与八仙饭店失踪者其中一名年纪较大的女子的指模相似。司警即对八仙饭店的新东主黄志恒(50岁)进行严密监视。同年9月28日下午,黄志恒突然匆匆离开八仙饭店,欲进入中国内地,司警发现后即将之截住,带署调查。翌日,司警正式发出八仙饭店10名失踪者的照片,要求居民提供有关资料。该10名失踪者包括八仙饭店前东主郑林(50余岁)及其妻子岑惠仪(42岁),女儿郑宝琼(18岁)、郑宝红(12岁)、郑宝雯(10岁)、郑宝华(9岁),儿子郑观德(7岁),女东主岑惠仪的母亲陈丽容(70岁),陈珍(又名陈丽珍,60岁),曾受雇於八仙饭店的厨师郑柏良(61岁)。10月2日,黄志恒涉嫌杀害八仙饭店东主郑林一名女亲属陈丽珍,被司警落案起诉,移交刑事起诉法庭侦讯,表证成立,还押市牢候审。司警在拘查黄志恒前后,搜出属於八仙饭店东主郑林的南通银行红街市分行的保险箱锁匙,以及郑林的回港证,4名子女的出生证书、学生证副本。对於为何拥有这些证件,黄志恒未能作出解释,只供称以60万元承顶郑林的物业,包括八仙饭店。在黄志恒被拘后,遭揭发涉及1973年11月香港则鱼涌英皇道一宗谋杀纵火案:疑凶陈梓梁向事主借钱不遂,将之捆绑浸在浴缸中溺毙,还将事主之妻、小姨斩伤,再用石油气炉放火。陈梓梁后逃回乡间匿藏,以利刀截去左手食指一小段,用火将双手拇指、食指的指纹破坏,再化名黄志恒偷渡来澳,获发身份证。香港警方曾来澳调查,证实黄志恒即陈梓梁。1986年12月4日,黄志恒在狱中割脉身亡。直至黄志恒被押解市牢候审、自杀身亡,警方一直未有寻获10名失踪者尸体,是否遇害未得到确定。检获的11件人体断肢,除其中一件女性手掌经验证指纹是属於失踪老妇陈丽珍外,其余断肢均未能确定身份。案中唯一疑犯黄志恒自杀身亡后,该宗案更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⑷ 郑林的人物简介
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科学专技术史系,属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教,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概论》、《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研究生课程《历史课程论》、《历史教材编纂研究》;教育硕士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分析与研究》、《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技术史。
⑸ 北京人郑林多大
今年51周岁
郑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林,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11月生于甘肃平凉。1987年至199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⑹ 湖南师范大学17考研,学科教学(历史)952历史教学论都参考哪些书, 问题:(1)光靠学校大纲那
学校那几本就够了 没什么偏的内容 基本上都是大纲以及书上的
这个专业还是比较好考 竞争不算大
⑺ 考研!!!有人考过江苏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嘛急求经验!
江苏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45109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4中国通史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历史教学论
参考书: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郑林主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中国古代教育史
2.现代教育技术
加试参考书:
1.《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代教育技术》,陈琳,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844 中国通史(教)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王烩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⑻ 国军少将封传壁的历程
在抗日战争时期,从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将领,共有115人牺牲。他们当中还会有八人,谁是42,65,少将。
产品列表如下:
上将章只终李煜郝梦龄上将司令海军上将陈呼捱源汤鲍桐海军提督王甲磷法院将
这将赵登禹吴师苠吴科稔海军上将司令平安邦将裁兵黄星美星
中将少将张钰梁鉴堂杨杰少将少将姜吁砧中将华莱士中将刘韩折嗯亭镇木将
庞媸嗯在秦桧中国少将少将六妹Sheng吴其广海军上将下锅张小山的将军林将
饶国华诸吃中将少将中将耀英搞挚松李兰池少将少将安瓦尔
Yi刘真懂中将少将少将司徒非将军范亭兰王明章呼锿少将少将
桂5中尉Chen锺每本书将是少将周迂广胡少将郦押嗯猴子必须中将少将
风扇范筑先少将少将章莉张国良徐积中尉章徐汪雨九线将是少将少将唐聚5
马屿仁锺蛇中尉中尉九少将张仃燕其盎芝英雅韵主要梅杰少校
Wang谢军靳迂鞍梁西鲜中将少将少将陈奇一直在少将少将金正日印度
贱男恒丽转向柱中尉中尉李韩青诸师勤中尉中尉中尉的木陈柱英寸王丰单大安澜历史少将少将中将
胡一摈一周后中尉量Sunming Jin彭诗徐先生
王践约少将少将中将路广卫卫西盎陈机横复杂的将是少将重大一般·高启学圻空气少将少将章褶嗯数
尉迟武锅章风扛梅杰少校少将庞台俸赵章将防暑闳洒施狙嗯中校戴俊茂
主要少将的赵薇秉呼纹陈姥陶走少将少将黄七冬少将少将
郑林Yingcan将使中国Yan刘京少将少将朱师夫少将少将潞蒙旋
⑼ 急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课表!多谢
1-2节 8:00-9:50 3-4节 10:10-12:00
5-6节 13:00-14:50 7-8节 15:10-17:00
9-10节 18:00-19:50 10-11节 20:10-22:00
历史学2010级
周一:中国古代史(上)罗新慧[2-18周]1-2节 教二208
世界上古中世纪史I王海利[2-11周] 杨共乐[12-18周]3-4节教七103
周二:无专业课
周三:数理统计 张丹慧1-2节 教二108
世界上古中世纪史I 王海利[2-11单周]
杨共乐[12-18单周]3-4节教七103
周四:中国历史文选(一)姜海军 9-11节 教二208
周五:中国古代史(上)罗新慧 [2-18单周]1-2节 教二208
历史学2009级
周一:中国近代史 邱涛[1-15周]3-4节 教四207
逻辑学 郭佳宏[1-18周]3-4节 教九404
中国近代史 李志英[16-18周]3-4节 教四207
周二:世界近代史 梅雪芹[1-9周]庞冠群[10-18周]3-4节教七103
中国史学史 王志刚[1-18周]5-7节教二208
周三:中国近代史 邱涛[1-15周]李志英[16-18周]3-4节教二208
周四:世界近代史 梅雪芹[1-9周]庞冠群[10-18周]教七103
周五:历史文献学 张升[1-18周]3-4节 教二208
历史学2008级
周一:德国史 孙立新[1-18周]1-2节教二209
基督教史 刘林海[1-18周]3-4节教二207
俄国史 张建华[1-18周]5-7节 教七306
周二:夏商周考古 胡进驻[1-18周]1-2节教九301
中国现代社会史 李小蔚[1-18周]3-4节 教七306
《老子》与《庄子》解读 李锐[1-18周]7-8节 教八309
中国近代史料学 林辉锋[1-18周]9-11节 教九301
周三:英帝国英联邦史 郭佳宏[1-18周]1-2节 教二207
汉唐出土文献与历史研究 张荣强[1-18周]3-4节 教二102
敦煌与丝绸之路 赵贞[1-5,12-18周]9-11节 教七306
周四:中国现代文化史 张昭军[1-18周]1-2节 [1-18单周]3-4节 教七306
民国史专题 朱汉国[1-9周]李小蔚[10-18周]5-7节 教七306
宋史 游彪[1-18周]11-12节 教七106
周五:中国近代史学思潮 张越 [1-18周] 1-2节 教七306
中国现代社会史李小蔚[1-18双周]3-4节 教七407
历史教材分析 侯桂红[1-8周]郑林[9-18周]5-7节 教九301
历史学2007级
周一:现代中外关系史 张皓[1-5,12-18周]5-7节 教二217
周二:无
周三:敦煌与丝绸之路 赵贞[1-5,12-18周]9-11节 教七306
周四:无
周五:无
⑽ 天一总局的历史
在福建漳州,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这一历史建筑,见证了天一批馆的辉煌,也诞生了一个在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民间侨批局。天一批馆的总局旧址,位于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1992年被定为龙海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国发[2006]19号核定并公布天一总局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批馆比清朝邮局早16年开办、是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天一批馆以其注重信誉、严格管理、规范汇率及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侨民、侨眷的信赖,华侨银信大都通过天一批馆汇寄,天一批馆的业务日益扩展,经营区域也日渐增多,在菲律宾的吕宋、宿务、怡朗、三宝土彦、苏洛、怡口六岸、甲答育,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马六甲、槟城、大吡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井里汶、吧城、垄川、泗水、巨港、万隆,暹罗(今泰国)的曼谷、通口扣,安南(今越南)的西贡、把东,新加坡的实叻,缅甸的仰光和柬埔寨的金塔等8个国家先后设立24个分局,在中国的厦门、安海、香港、上海、漳州、浮宫、泉州、同安、港尾等地方先后设立9个分局。
天一批馆从1880年创办至1928年1月28日停业,历时48年,是中国邮政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家民间国际邮局,是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其信誉之卓著、影响之深远、创办年代之早在福建华侨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天一批馆”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经营时间早,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银信传送从走单帮(水客)的初级、原始形式,向专业化和企业化商业经营的转换,建立起一整套批银揽收、承转交接、委托分解以及资金头寸调拨的合理机制,确保批银运作的效率和跨国企业的诚信,为后来的侨批经营奠定了基本模式。
“天一总局”的“天一”取自汉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合一”,用“天”作为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郭有品创办侨批局的仁爱之心,也缩短了海外侨民与家乡眷属的万里之隔。
天一总局旧址的“苑南楼”始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后经购地扩建,于1921年又建成北楼和“陶园”(花园)。以北楼作为“天一总局”的办公业务经营大楼。“天一总局”总建筑面积4495m2,整座大楼别具“南洋”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优雅大方、雕花刻栋、古色古香。北楼向西并列是三进式大厝,两旁紧栓双边雨屋、屋后紧连“宛南楼”,北楼与宛南楼之间有钢筋混凝土天桥连接。原来的“陶园”占地3000多m2,建有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石砌小道曲径通幽、群花争艳、草木显秀。在当时农村之中可谓鹤立鸡群、一花独秀。
岁月桑沦、时代变迁,“天一总局”遗址历经百年,虽貌非昔比,但作为见证历史的时代产物,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2006年05月25日,天一总局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6月19日,福建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福建第一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
天一批郊的诞生
“批”,是福建和广东的闽南、潮汕地区对家书乃至一般信件的通称。
“侨批”也称为“番批”,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产生于近代东南亚华侨社会。当时,随着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广东、福建等省的公民移居东南亚各国日益增多,他们不时托人向家乡捎些信件和银票,由此促使了“银信合封”的侨批和经营这种民间金融邮政形式的侨批业的形成。
海外华侨,身在异国他乡艰辛创业,为侨居地和故乡的发展都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业履迹和持之以恒奉献祖国的事迹无不闪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精忠报国、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一封封侨批都是这种精神的客观反映,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侨批中那些简短的家书,是维系海外华人同家庭血浓于水亲情的纽带,也是海外侨人思家爱乡的真实写照。
侨批作为一份见证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珍贵历史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华侨文化内涵。其可贵之处在于它充分表达了广大海外侨民极具传统人文意义的亲情;在于它所形成的水客、批局的可靠传递系统所表现出侨批经营者高度的诚信精神。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我国旅外侨胞约有1000万人,分布世界各地的50多个国家,其中以侨居东南亚(俗称南洋)各地为最多。福建省旅居海外的华侨和祖籍为福建的外籍人约有800万人,占全国的1/3左右,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其中90%以上居住在东南亚,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为最多。早在唐龙朔元年(661年)南安县人郑国希卒葬于菲律宾的礼智省马亚辛地方;明成化十年(1474年)漳州月港私商活跃,漳州地区商贩大批移居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印度支那;宋元祜二年(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泉州人出国经商,侨居海外者逐渐增多;元圣正初年(1341年),泉州大舶商汪大渊随商船出海,途经南海诸岛和印度洋沿岸数十国,回国后撰成《岛夷志略》一书,记述南洋诸国所见所闻;明正统三年(1438年)爪哇回使臣马用良、通事文生上表曰:臣等本皆福建漳州龙溪县人,因渔于海,飘坠其国,今殷南欲与家属同来者还乡,用良,文生欲为祭祖,造祠堂,仍回本国;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漳州龙溪县人张燮撰成了《东西洋考》共十二卷,是一部研究中外关系列史、经济史、海外交通史和华侨史的文献资料;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诏迁界令,把福建的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及福宁一府所属19县25940顷土地划为界外,迫使沿海百姓逃难到海外谋生;清雍正七年(1729年)旅居区域的闽侨创立养济院,为南洋华侨创办最早的医疗慈善福利医院兼养老院;漳浦人程日在吧城居留七年,撰写《噶刺吧纪事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龙溪县人王大海船海圣爪哇、巴达维亚、三宝垄及兆加浪岸,将其见闻撰成《海岛逸志》一书;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大规模地诱骗掠拐数十万福建沿海百姓,充当殖民者掠夺,开发当地资源的苦力,出现了福建华侨出国的第二次高潮,从1876至1930年,福建华侨出国人数达到155万多人。
闽南籍的华侨约200万人,他们遵守祖先忠孝勤俭的遗训,积余均寄回故乡赡养父母、眷属。由于当时航运不便,国内邮局、银行尚未设立,飘洋过海的华侨识字不多,只得等待同伴或同乡中忠厚老实且识字能代写家书的人返乡探家时,托其携款并代写平安家书一并带回。这种替侨胞带银信回国的生意人就叫“水客”。水客在返南洋时,又常引领欲“过南洋”的乡亲前往,关照新客途中生活,代办入关手续,到达后又为新客介绍职业等,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佣金,因而做了两重生意,这种水客又称“客头”,此种客头多由老“番客”充当,仅闽南就有数以千计的客头。早期的水客乘坐的风帆木船需按季节往返于闽南与南洋之间,一年之中只能2~3次,每次到船,随船的水客也成批到达。船一靠岸,侨眷们就会询问水客是否有自己亲人托带的银信。日久天长,“侨批”成为华侨寄托银信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1842年4月15日,英国在香港开办邮局,1844年起又先后在上海、福州、厦门、广州、汕头等处开办军事邮政代办所;1859年11月,法国也在上海开办“中国远征军中央邮局”下辖四个军邮分局,1862年改为上海公共邮局; 1863年7月英国在上海开办商埠邮政——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并于当年扩展到汉口、福州、厦门等几个通商口岸,成立分支机构或邮政代办处;1864年英国汇丰银行成立,并于1873年在厦门设立分行。随着这些客邮、商埠邮政和银行的兴起,早期的水客已不能适应华侨的通信汇兑的需要,一些较富有远见的水客或华侨富商组织为华侨寄款寄信服务的批馆应运而生。据日本人福田省三的《华侨经济论》统计,1880年至1909年的三十年间,从厦门出境的侨民达2107012人。
起初的批馆,专收水客带回的银信,再雇用若干“批脚”(即信差)转送侨眷,并向收款人收取“批工”(即工资),但收取数额常凭信差苛索,一般要扣去10%~20%不等,遇上路途遥远或难行则要索取“酒水” 或“辛苦费” 等。久而久之,侨眷烦言怨语日益增多,华侨也认为这种汇款虽有快捷,但侨汇损失较大。
根据龙溪县流传社嘉庆九年的《榴阳郭氏族谱》记载:肇基祖十二使公,字里之号览溪,乃世居光州固始县,因高宗朝贼魁造反闽疆官军莫敌我,随唐归得将军陈政奉旨征闽,后卜居于漳榴山之南,筑溪为田,曰榴阳。早在元末至正年间,就有榴阳郭氏家族的苗裔迁徙他乡,明万历年间,十二使公的裔孙郭维源、郭汝恺、郭梦燕、郭大彩等人移居台湾、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清康熙年间,郭氏族人郭达祯、郭锡淡、郭锡德等前往南洋谋生,因清朝政府的海禁而客死蕃邦知汶、吧国、三宝垄等。天一批郊的创始人郭有品,字鸿翔,生于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癸丑),十二使公的后裔,童年时聪颖好学,深得塾师器重而多学多识。1869年(清穆宗同治八年),年仅17岁的郭有品随宗亲漂洋过海前往吕宋经商,由于他忠厚老实、尊老敬贤且乐于助人,深得同乡侨民的信赖。1874年(同治十三年),郭有品受一些富庶侨商委托,开始充当客头专门替吕宋侨商及其雇用的华工携带银信回国。学富心灵的郭有品在几年客头生涯中领悟到经营侨批收入的丰厚,便于1880年在家乡龙溪县流传社创办了漳州首家批馆——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业务。
“天一批郊”的“天一”,取自汉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 · 合而为一”,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合二为一,用 (“天”字周围用“一”呈圆形包围着,顶部留一空白)作为批馆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了郭有品创办侨批局的仁爱之心,也缩短了海外侨民与家乡眷属的万里之隔。
天一批馆的兴衰历程
郭有品创办天一批郊初期,自已在菲律宾收取侨信,所有侨批均由汇款华侨自定汇费,并将所汇的款额直接写到信封上。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收取押运回国,到家后便雇请族人作为固定信差投送,并不准信差苛求工资。
在一次押运侨汇途中,船遇台风而沉没大海,郭有品获救后返乡,便变卖田物兑成大银,凭衣袋中仅存的名单款项一一赔偿。自此,郭有品的名望誉满南洋,华侨深为信赖,华侨银信都愿通过天一批郊汇寄,天一批郊的业务日益增多。1882年(光绪九年),郭有品回国完婚,便委派旅菲好友郑仁水在菲律宾负责收寄,自己则在家乡流传社督办投递。在菲律宾收取的侨信通过客邮寄回国,银款则由汇丰银行汇兑寄送厦门,再由郭有品雇工投送,以避免运送侨汇的意外损失。
1892年(光绪十八年)厦门海关建立,郭有品在厦门港仔口街设立分号;又鉴于晋江华侨众多以方便侨眷取银寄信之故,也在晋江安海石埕街设立分号,不久又购置二艘小汽船开通厦门至流传、厦门至安海两条邮路。
天一批郊的银信除由汇款华侨自定汇费之外,收发侨信及分发银信也都有一定的程序,风闻所播,除吕宋外,菲岛其它地方的侨民也纷纷将银信通过吕宋分号汇寄,不久又在菲律宾的宿务、怡朗、三宝设立分号。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大清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并规定民间批局登记注册,郭有品则将天一批郊正式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设总局于龙溪县流传社,外设厦门、安海、吕宋、宿务、怡朗、三宝等分局,后又增设香港、安南分局。
1901年5月12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三月二十四)郭有品因在厦门探望好友时不幸染疾病逝。郭有品去世后,17岁的长子郭用中接管了天一总局。郭用中子承父志,精心经营,几年来天一总局业务锐增,盈利甚丰,分局也逐年增设。天一批馆以“信誉第一、便民为上”成为闽南众多侨批局中的佼佼者。天一总局的办公楼址也几经迁建,建成现存规模的天一总局大楼。
1911年,中国邮政与海关分离时,天一批馆分局已达28家,并于1912年将郭有品天一信局改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分设信汇部。从菲律宾的吕宋、宿务、怡朗、三宝扩大到苏洛、怡岸、甲答育以及马来亚的槟城、马六甲、大吡叻,荷属东印度的井里汶、吧城、垄川、泗水、巨港、万隆,暹罗(今泰国)的曼谷、通口扣,安南(今越南)的把东、西贡,新加坡的实叻以及缅甸的仰光等7个国家21个分局,国内从原来的厦门、安海、香港发展到漳州、浮宫、泉州、同安等7个分局,。
1915年5月20日,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厦门分号成立,天一批馆开始兼营汇票生意,资金更为雄厚。1911年至1921年间又增设马来亚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塔及上海、港尾等4个分局。根据郑林宽1940年的《福建华侨汇款》统计,1905-1911年福建华侨的汇款共14342万元,年平均2049万元;1912-1920年福建华侨的汇款共16338万元,年平均1815万元。天一批馆的年侨汇总额有数百万元之多,鼎盛期天一批馆的年侨汇总额达千万元大银,近闽南一带侨汇的三分之二。
1921年后,由于东南亚一带因战后经济的变迁导致通货膨胀,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侨商经济收入严重受挫,因而歇业回国的华侨日益增多,侨汇便不如往昔,外加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天一批馆的利润锐减。1923年(民国十二年),新加坡邮政局废除民信包封并提高民信邮资;1925年,民国邮政总局又照会海峡殖民地总邮务局,又将民信邮资再增加一倍;1927年,军阀统治的福建战祸纷纭,民不聊生,军政横征暴敛、滥发伪币以支付庞大的军费支出,又传闻中国银行准备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天一总局在常遭军政勒借且香港、吕宋分局严重亏损的状况下,于1928年1月18日宣布天一批馆停业,并将分局房产转卖以弥补亏空。天一批馆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
天一批馆的经营之道
天一批馆起初收发的侨汇,由华侨将批款交到吕宋分局,由吕宋分局将信扎成捆连同清单装袋,托寄一些定期往返于南洋、厦门间增设托运货物业务的客轮或由外国商埠邮局带到厦门,汇款则由外国银行转汇兑付;厦门分局接到邮袋后分拣派送流传、安海,由信差直接将批款登门送达侨眷手中,侨眷收到银信后则将回批(或托信差代写)交信差带回,国内局在收齐回批后,按当邦发批款的查信单核查无漏遗后再将回信装袋寄回吕宋分局,由吕宋分局再转寄到侨民手中。
1892年(光绪十八年),大清海关邮政局厦门海关成立,天一批馆每次侨批都得从厦门海关进出。1896年2月,大清邮政局成立,规定华侨的信件都必须通过大清邮政局邮寄,但由于大清邮局对寄往乡下的信件不可能找到收信人的地址并将信件交到收信人手中,因而对民信局将寄往不同地点的信件放在同一邮袋邮寄的违章行为得予默许。据《厦门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中记载,仅1898年至1901年,进入厦门的外国轮船1086只,帆船181只,厦门海关共收邮件1018570件,汇票93442美元,近一半的邮件均是寄往天一批馆而投递的。
1900年2月(光绪二十六年),厦门邮政局成立,并于当年7月20日在漳州石码设邮政代办所。由于厦门邮政局当时职员仅23人,并对每封信收费达20~30铜钱,乡下则高达200铜钱,华侨虽有将批款通过大清邮政局邮寄,但大多数华侨仍然依赖于民间侨批局。天一批馆为了更好地竞争,专设信汇部,特别注重信用,讲究规章制度。1912年,由于一些民间批信局盗用“天一局”商号,天一批馆启用统一的天一局信封和印戳,1921年又启用启用统一的新帐本和查信单,天一批馆的经营从此更为规范。
侨民寄信,信汇部都发给汇款者票根以备查询,总局造册登记,注明第几帮何港口寄发,待收到回信后核销,分局与总局各执一联核查。每次侨批到达后,天一总局便在楼前升天一旗,附近几个村庄远远便能望见,侨眷便互相传递及时领取,未领取者天一总局便于次日投递;遇有远途来寄信往海外者,天一总局还专设休息室提供休息之便或招待食宿。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的大清银行旧址开业;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1914年1月5日,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在福州成立,鉴于当时年闽南侨汇量达2000万元,中国银行福建分行于1915年5月在厦门设立分号,郭用中胞弟郭和中主持厦门分局,郭诚中主持香港分局,分别与厦门中国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斡旋,将海外银款尽快兑现并发至侨眷手中,同时利用市面上侨汇间汇水涨落行市通过银行买卖汇单生意(汇水:即汇率),中国银行厦门分行也曾在银根紧张时从天一批馆调拔。
1921年初,天一批馆在《厦声日报》刊登广告,从残存的民国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和十二月十一日《厦声日报》的中缝可以看到:“请君要加倍注意启事此 天一汇兑银信局启事”,中间印着天一批馆的徽志。启事正文分为三段:上段可辨的文字内容应是“……殊深感悲悯本局为顾全侨眷起见……信照数分送各属侨……本局之票如遭损之者得由其家属取保来领倘有假情冒领当由保认追究特此布告,辛酉二月启” ;中段为“那就请投……三十余载专营南洋信汇票汇电汇……口碑载道兹为便利各界起见特……格外从廉办理务臻完善各界诸君……汇款委托者本局无任欢迎特此布告 民国十日群三年八月厦门住水仙宫街门牌二十六号内” ;下段为 “信汇地点 龙溪 海澄 漳浦 长泰 云霄 东山 诏安 晋江 南安 惠安 同安 安溪 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