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胡滨历史学

胡滨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18 21:30:32

『壹』 历史类专业的推荐的必读书目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
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8.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
1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
**********************************************************************
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
2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
31.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81--1984年。
32.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
3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93年。
34.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
35.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
36.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8年。
3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陶骅等译:《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8.[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
**********************************************************************
39.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
40.[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凤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
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42.[英]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43.[法]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44.[美]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
45.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1995年。
46.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比]皮雷纳著,陈国毝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
48.[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8年。
49.[美]萨拜因著,刘山译:《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
50.[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
51. [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
52.[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孙福生等译:《近现代世界史》(三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
53.[美]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54.[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
55. [法]米歇尔·博德,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1986年。
5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58.李植枬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59. [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60. [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
61.[东德]维纳·洛赫著,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译:《德国史》(三卷),三联书店1976年。
6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3.[英]温斯顿·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英语国家史略》,新华出版社1985年。
64.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6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
66.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
67.[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版
68.[德]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
69.[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上下),商务印书馆1962年。
70. [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
71.[英]汤因比著,曹未风译:《历史研究》(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72.[法]勒高夫等著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73.[美]罗宾逊著,齐思和等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
74.[法]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75.[英]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76.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7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
78.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1987年。
7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0.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
81.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2.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8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
8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85.蒋元卿:《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重印本。
86.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
87.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年。
88.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
89.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90.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贰』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人,主要表现,目的,结果。

产生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喜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持续时间
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产生过程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奕䜣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中央及地方代表势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奕䜣(1832-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䜣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䜣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䜣、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䜣联合慈禧,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䜣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不久,他就病死了。
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反动力量。1862年,淮军配合“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186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任两江总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捻军。镇压捻军起义以后,淮军势力越来越大,大批淮军盘踞在长江中游,另一部分淮军驻扎在直隶、山东等地。李鸿章的势力遍及了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张之洞像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冯子材在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张之洞名声大增。他于1889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成为与李鸿章齐名的洋务要人。在维新运动中,张之洞加入“强学会”,当获知慈禧太后反对变法时,张之洞便退出“强学会”。并下令禁查上海《强学报》压制湖南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张之洞力主痛剿。清庭发布宣战谕旨后,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同英国等订立所谓“东南互保”的章程。1908年,张之洞受命督办粤汉铁路和湖北境内的川汉铁路,次年10月病死。谥号“文襄”,其文稿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实践过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下面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完整的洋务运动内容,而仅是列举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实际上当时小一点的厂矿企业还有不少。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同文馆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䜣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失败原因及结果、性质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结果: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实际上,洋务运动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他没有能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仅仅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正因为这种阶级局限性,而让洋务运动最终成为了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争论的焦点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延缓作用,由此,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1.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持此论者有祁龙威(当时署名“汉声”)、牟安世等人。
祁龙威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据有二:首先,“洋务运动所练的军队及所举办的军事工业,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第一,受外国侵略者所控制,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好场所’;第二,只能够用以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而不能够用以抵抗外国侵略”。其次,“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先是‘官办’,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经营管理之权,操之于‘官’,直接与封建政权相联系,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开了‘方便之门’。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性质,乃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
牟安世认为: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首先,“在洋务运动时期,商埠由五口通商发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们遍布中国沿海和边疆,并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国内地”。这“实际上说明了不平等条约的网罗的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这期间加强了他控制中国财政大权,洋务派在这个时期的外交活动也处处依赖洋人,执行卖国投降政策”。再次,“进出口贸易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逆差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总之,“洋务运动时期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洋务运动并没有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而是加速了它”。
2.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此说以孔令仁、李时岳、胡滨为代表。
孔令仁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缓的作用。因为: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这种厄运面前,各阶级都有自己的态度”。“洋务派在抵抗态度上没有广大人民坚决,但他们搞洋务,发展资本主义,讲求富强之术,改良军备,从长远观点来看,实在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有效方法,根本方法”,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绩。但通过洋务运动,中国毕竟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洋务派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顽固派那样起了推进作用,而是像广大人民那样起了延缓的作用”。
洋务运动人物
中心
爱新觉罗·奕?
地方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安庆内机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建轮船招商局、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福州船政局,建新式海军(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维护清统治的自强运动
失败标志: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战败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1)从性质来看: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从目的来看:洋务派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3)从主张来看:都主张学习西方,但前者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者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从活动方面来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望及时采纳!

『叁』 欧阳跃峰的个人简历

欧阳跃峰,男,1955年6月出生,安徽来安人。
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安徽省来安县新版河中权学任民办教师,1978年大学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1987年定为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担任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安徽省高考考试命题文科综合命题组长职务。
高等教育:
研究生(历史学硕士,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学者胡滨教授)
职称职位:
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与社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育硕士、历史教学论五个硕士点导师。

『肆』 我在历史方面的知识极度匮乏,如何提高呢

不建议你 你看各位网友 推荐的书 因为他们推荐的书太专业了 读完那些书你可以 读历史系 研究生内了容
其事 我感觉你想要的 不是精通 而是了解 建议你看看 《上下5000年》 中国的和世界的 在书里面 肯定可以找到你喜欢的 历史人物 然后再搜索一下他们的事迹 有兴趣听一下 《易中天品三国》 《王立群读史记》 这样和寝室朋友 聊历史或者 老师提到的一些带历史的问题都能 有所了解

『伍』 研究近代史的历史学家有哪些,都属于什么工作单位

范文制澜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大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黎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余绳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宗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庆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天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友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志田 北京大学
茅海建 北京大学
杨奎松 北京大学
金冲及 北京大学
张宪文 南京大学
茅家琦 南京大学
崔之清 南京大学
龚书铎 北京师范大学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
陈旭麓 华东师范大学
章开沅 华中师范大学
林增平 湖南师范大学
赵矢元 东北师范大学
胡思庸 河南大学
李德征 山东大学
胡滨 山东师范大学
杨策 中央民族大学
魏建猷 上海师范大学
桑兵 中山大学
苑书义 河北师范大学
李侃 中华书局
……

『陆』 论述题: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革命之思想演化历程及其历史作用。

师夷长技:洋务运动历史作用:1.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持此论者有祁龙威(当时署名“汉声”)、牟安世等人。2.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此说以孔令仁、李时岳、胡滨为代表。
洋务运动贡献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从目的来看:洋务派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3)从主张来看:都主张学习西方,但前者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者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从活动方面来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他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民主革命:
简单来说辛亥革命
1.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
3.结束帝制
4.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权利
6.客观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7.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柒』 求有关洋务运动的近现代史学著作

专业研读:学界清末洋务运动研究回顾作者:姜铎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点击数: 3142 更新时间:2006-1-25​
最后说新成果。据粗略估算,这16年中发表的有关洋务运动研究的论文在1000篇以上,专著和资料近50部,堪称硕果累累。这里只能简略地叙述一下专著和资料的出版情况。综合性的洋务运动专著共有3部。第一部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张国辉著《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因成书较早,该书的指导思想仍然沿袭了全面否定论。第二种是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李时岳、胡滨著《从闭关到开放》,该书的指导思想,已基本上立足于肯定论。第三部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夏东元著《洋务运动史》,该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自称的“发展论”。三部综合性专著的共同特点是以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民用工矿交通运输企业为中心,加以系统详尽的论述,张著只限于这一范围,后二者则兼及国防、教育等洋务运动的全面措施。这三部专著比起解放初期出版的牟安世《洋务运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杜为德、林庆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介乎专著与专题之间的著作。关于洋务企业的专著也出了不少,主要有:姜铎主编的《江南造船厂厂史1865—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交通出版社1986年版);林庆元《福州船政局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沈传经的《福州船政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这些有关企业史的专著,大都汇集了丰富的档案史料,为进一步研究洋务企业打下了基础。关于洋务派主要人物的研究专著,更是五彩缤纷,主要有:夏东元《郑观应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罗正钧《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2年版);董蔡时的《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杜经国的《左宗棠西征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左宗棠研究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夏东元《盛宣怀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张磊主编的《丁日昌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编的《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芦汉超的《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汪敬虞的《赫德与中西关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董守义的《恭亲王奕欣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曾永玲的《郭嵩焘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宝成关的《奕欣慈禧政争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陈钧的《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陈钧、任放的《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徐彻的《慈禧大传》(辽沈书社1994年版);易孟醇的《曾国藩传》(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等。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版了不少新成果。仅就甲午战争而言,戚其章陆续出版了《甲午战争史》、《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此外,还有几部翻译出版的外国学者研究洋务运动的著作,例如陈绛译校,美国刘广京、朱昌峻合编的《李鸿章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在有关洋务运动史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方面,也是成果累累,规模空前。如夏东元整理的《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上下两册,近200万言。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盛宣怀档案的整理出版工作,成绩十分显著,已出版辛亥革命,中日战争,汉冶萍、湖北荆门煤矿等史料集多种,不下1000万言;尚有已整理待出版的有关招商局、上海织布局、通商银行和义和团等几部史料,不下500万言。湖南学术界对曾国藩、左宗棠的档案整理出版工作,投入了很大力量,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在原有《曾文正公全集》基础上,根据曾氏后裔保存的大量档案材料,重新整理补充编纂而成的《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共30册,约1500万言,业已问世;《左宗棠全集》已完成初稿,正待出版。安徽学术界对《李鸿章全集》的整理、补充和编纂工作,同样投入了很大力量,2000万言的皇皇巨著不久即将与世人见面。河北学术界,也正在着手重新编纂《张之洞全集》,计划在今年5月于石家庄召开张之洞学术研讨会时与学者见面。以上这些重大成果,都为进一步研究洋务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与这一工作的大批学术界同仁,是功不可没的。

『捌』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有几个刘老师

吴忠民,男,1959年10月出生于青岛市,汉族。1985年硕士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胡滨教授)。1985年9月至2000年4月在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88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2年又被破格聘为教授。在山东大学工作期间,自1995年起,历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等职。2000年5月调至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公正研究;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科技导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学术界》、《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文史哲》、《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社会科学研究》、《江汉论坛》、《社会科学战线》、《孔子研究》、《孔孟月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动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理论前沿》等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与海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 余篇;在《南方周末》、《中国经济时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纸发表数十篇文章;独立撰写《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社会发展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出版)、《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编《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教材,还合作撰写了多部专著及教材。

其研究成果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学术年鉴》、《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社会学研究》、《博览群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经济时报》等重要媒体曾专文介绍、评论其专著。其论文也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学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读书》、《书摘》、《中外书摘》、《文摘报》、《报刊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转载、转摘或介绍。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类别的研究项目。 2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市委农工委书记王伟,王伟书记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理论研究生毕业。曾担任《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卷主编并撰写部分章节。 3杨传堂,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1954年5月生, 山东禹城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6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1981年2月-1983年1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干修科当学员。 作者: 60.208.106.* 2006-9-29 09:32 回复此发言 4郑洪刚,男,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原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等。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兼任中国兵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党建研究会理事等。 5程汉大
男,1948年出生,山东昌乐人。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史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山东师大历史系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世界史学科点(省重点学科)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为全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史学常务理事。近年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长期从事世界史和英国政治法律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议会制度》、《英国法制史》等专著,并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政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关于英国法制史的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成果多次获奖,1997、2001年获山东省政府社科二等奖各一项,1996、2001年获山东省教委社科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曾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 6岳 庆 平

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生毕业,留校任教,历史系副教授。著有《中国的家与国》、《家庭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国秦汉习俗史》等。主编辞典和丛书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玖』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系所设置

根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官网资料 ,学院下设两系一所:历史系、社会工作和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拥有世界史博士点1个,另设有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山东省强化重点学科一个。历史学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山东省品牌专业。有历史学、社会工作学、世界历史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87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1人。 历史系的前身史地系成立于1952年。1971年~1978年,历史系曾与政治系合并为政史系。1978政史系分开,恢复历史系的建制。
历史系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专业。根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官网资料 ,任课教师中,正教授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历史学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为省级强化重点学科。历史系现有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专门史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史资料室和世界史资料室,藏书丰富。
历史系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和历史学、世界历史专业特色,强调经世致用,知行统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拓宽专业口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历史系教师重德乐教,治学勤奋严谨,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根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官网资料 ,该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科研和教改项目8项,省社科重点项目9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省社科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获省教育厅科研奖数十项。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教学奖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在历史系教师主编的教材中,《世界史·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史简编》、《简明世界史》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普通高校文科通用教材;《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被省教委列为全省通用教材。安作璋教授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刘祚昌教授被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胡滨教授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春良教授、李宏生教授均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该系设有社会工作专业,为非师范专业,根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官网资料 ,有任课教师16人。其中正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为提高教学质量,该专业教师大部分都到相关院校进行过专业进修,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研讨会。两专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其中有5名教师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据不完全统计,该院三年里出版了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多次获奖。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部、省、校的多项科研项目,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在理论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已建立了专业资料室,有专业图书万余册,其中部分为港台和外文图书。教研室和任课老师均配备了计算机,并能通过互联网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和收集相关资料。
该专业非常重视与国内外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任课教师曾到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校进行学术考察,并聘请了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的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
在系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刻苦努力,学风严谨,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社工论坛》杂志,在高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部分同学还多在相关的报刊发表过文章。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学们积极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进行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部分同学被社区聘为协理员。为宣传社工理论,扩大社工影响,由社会工作专业同学自行创建的“社工在线”网站已经开通。由于具备良好的素质,同学们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文艺演出、辩论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该专业培养具有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和知识,能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民政、劳动、卫生、工会、青年、妇女及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发展、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并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专升本学生。

『拾』 历史书籍

极力推荐<中国人史纲>,比任何历史书都好看,绝对不无聊,也不是很深,但是很全面很有意思,我看过了电子书还特地买了书,收起来,

阅读全文

与胡滨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