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1、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
工厂管理理论基于科学管理, 以生产管理为主, 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科学管理以经济人为对象, 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则, 强调工厂应该以制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而工人则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取代过去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
2、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
梅奥的霍桑实验可以说是管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梅奥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认为, 对金钱的需要只是工人想要满足的需要的一部分, 工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谐、归属 。
3、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阶段
在组织管理理论日趋成熟之时, 学者们注意到: 虽然管理学已经建立在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之上, 但员工却被局限在单个组织中, 并被作为组织人来看待。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已成为知识的载体, 知识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知识和技能成了管理的核心问题。
(1)从历史学管理扩展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管理学研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管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理不仅是决定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现代生产力的首要构成要素。管理学的教育将会更加普遍,管理学的重要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第二,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化、哲学化趋势。纵观管理的发展史,由管理活动而管理学,由管理学而管理学原理,由管理学原理而管理哲学,这表明了人类对管理认识深化的历程,也正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总趋势。
『贰』 历史学和公共事业管理这两个专业哪个稍微好点,从就业方面来说
管理是综合性学科,学管理必须要懂点历史,特别是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史和西方资本主义回发展史。因为在国内工作,答所以也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
如果特别喜欢历史,喜欢研究历史就去学历史专业。很多历史的真相有待具有客观观念的人去破解。
再一历史专业研究生比较好考。许多二三流院校的历史本科专业入学分数比本校的热门专业高,因为多是报考名校没考上撞进去的。
就找工作而言,公共事业管理好找工作一些。因为管理学科下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有相同之处,就业面稍微广一些。
『叁』 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还有传播学为学科基础的一个交回叉性很强的答综合专业。由于它新兴,亦如刚刚产下的婴儿,充满着朝气和希望。
文化产业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为文化企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企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的专业课程覆盖了文化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门类。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更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日益综合化下的必然产物,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业界工作对基本技能要求很高。企业用人要的是使用,不是专业也不是学历,而是对专业的敏感度和认知度,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肆』 知识分享:管理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什么过程
◎管理学的历史演变
管理学发展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科学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的管理目标,以便增强组织效能,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通过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著名的“搬铁块”实验和“时间—动作分析”,以及相继完成的“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等多项实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他于1911年所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成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作。泰勒提出了以下科学管理原则:
把工作组织的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而不是工人。由管理人员负责工作的计划和设计,而让工人执行工作任务。
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由经理设计每位工人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方法。
对每一种工作选择最适合的人。经理应该使每位工人的能力与各自工作的需要相匹配;
对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正确从事其工作。经理应该训练工人在工作中运用标准的方法。
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正确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经理应该实施规范的控制,确保所管辖的工人总是以最佳的方式开展工作。
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来提供进一步支持。经理能够帮助工人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科学管理的焦点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学家也在科学管理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亨利·L.甘特(Henry_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务奖金工资计划”,把员工任务成效与管理人员的奖金联系在一起。他所发明的“计划比较图表”,以甘特的名字命名,称为“甘特图表”。现代管理中流行的“方案评价与回顾技术”(PERT)就是以甘特图表为基础的。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_Gilbreth,1868~1924)和丽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_Gilbreth,1878~1972)夫妇发明的一种快速测量仪,进行了动作研究,对工人操作时的手部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每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我国企业现行的“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等管理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泰勒制”。这些制度与系统的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工业心理学的主流以曾经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胡戈·明茨伯格(Hugo_Münsterberg)为代表。他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采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的心理技术学问题,主要研究职业选拔和职业培训、工作疲劳、劳动合理化等方面的问题。胡戈·明茨伯格成为把心理学应用于商务与工业的先驱,尤其在工作安全和把能力倾向与工作样本测验用于员工选拔方面著称,并且,第一个把效度验证作为正式标准程序引入人员选拔实践。正如胡戈·明茨伯格的经典论著题目所表明的,早期工业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通过更好的员工选拔、培训方法、工作设计和工作场所布局等关键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思路与科学管理理论相一致。他所创立的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挑选和培养合格的人员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即解决人适应岗位的问题。这些研究为管理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做了准备。
2.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
几乎在科学管理发展的同时,行政管理学派也日益引人注目。与科学管理学派注重降低生产活动成本的思路不同的是,行政管理学派强调提高行政管理程序的效益。行政管理学派以亨利·法约尔为代表,他在担任法国矿业及冶金公司的总经理期间,提出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原则,首先确定了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到了20世纪70年代,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家以法约尔的管理职能为框架确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本轮廓,之后,更多的管理学家又将管理学的五大职能进一步确定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法约尔具体论述了14条管理原则:工作分工;②权威与责任;③纪律;④指令单元;⑤指导单元;⑥个体与整体利益;⑦人事报酬;⑧集中化;⑨层次链;⑩命令;平等;工龄稳定性;首创精神;团队协调。
法约尔的理论对于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马克斯·韦伯(Max_Weber,1864~1920)的层峰组织模型描述了管理的分化与整合特征。他提出层峰组织的六大特点:选拔与晋升标准、权威层次、规则与规章、劳动分工、书面文件和所有制分离。上述理论为提高行政管理规范化和组织效能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伍』 请问哪里有卖《从历史学管理》这本书
从历史学管理
【作 者】陈正侠,许燕编著
【形态项】 283 ; 23cm
【出版版项】 企业管理出版社 , 2005.01
【ISBN号】 7-80197-177-9 / F270
【原书定权价】 38.00
【主题词】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格式】陈正侠,许燕编著. 从历史学管理.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01.
网上书店购买 当当网(¥30.8) 蔚蓝网络书店(¥11.4) 第二书店(¥34.2)
『陆』 《从历史学管理》中的一个案例:诸葛亮运筹退敌
你的问题很有挑战性,不是那种复制什么资料就可以解决的。当然也值得你出这么多的分数,因为你的问题不好回答。
我以为,在管理学的思想上,首先诸葛亮体现的就是人本问题,在管理学上叫做“人本原理”。可以看到,根据你的资料,第一:羌人认为马超是神兵天将一样的人,所以羌人必不敢向前。这一点上可以说算计的就是人。我们知道蜀国有良将甚多,为什么单单只派了马超去守呢?就是因为算好了羌人怕马超这一点;第二算的是孟获多疑。魏延虽说是良将,但是若真的打起来不见得是孟获的对手。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指派魏延就可以呢?实际上诸葛亮派的不是魏延,派的是疑兵。问题就在于诸葛亮算好了蛮族多疑这一点;第三就是孟达,诸葛亮算的就是他,知道他和李严是生死之交,李严若说孟达你不要进攻,孟达虽然降了魏也会找个理由不来进攻的;第四就是算自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也是诸葛亮发愁的地方。要说和东吴就得派一个能说善辩之人。以上四点可是说是“人本原理”的体现。因为人本原理就是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原理。
另外我认为诸葛亮的策略还符合“能级原理”,也就是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比如以上的第一点,羌人独怕马超,孟达独敬李严之交。若是派赵云去抵挡羌人不是不行,却难免大战一场;若不用李严的信也可以,孟达作为原蜀将领诸葛亮也不会打不过他,但是这些都难免不打起来。孙子有言:上者伐谋,下者攻城,能不打就不打。
同时我认为诸葛亮最符合的应该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就是为了达到最佳管理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从目的性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所作所为第一层面都是为了保全蜀国而做,没有蜀国就没有了诸葛亮;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了节省自己的力量。从全局性来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这招儿用心甚为险恶。五路大军群起而攻之总人数就有五十万之巨。相信司马懿可以知道,以诸葛亮之才,区区五十万是不会灭亡蜀国的。可是五十万人进攻,抵挡的话没有三十几万甚至四十万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蜀国发动了几十万人抵抗五路大军,等到司马懿来攻蜀国必然元气大伤。所以诸葛亮必须最大程度上的节省自己的力量,因为他知道最终的目标是背后的司马懿而不是五路大军。这也是从全局性来思考的。从层次上思考更是如此。因为五路大军不是真正主要的目标,真正主要的目标是在背后操纵的司马懿。所以按照层次上的理解,可以说诸葛亮真正是从大局上来思考,并没有太过于把所谓五路大军放在真正处理的位置上,而是从目的性来讲把五路大军和司马懿放在一起思考,从全局性来讲最大程度上保存自己,从层次性上来讲主要考虑司马懿次要考虑五路大军的思维方式。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的意思大致就是:善于管理者不会去动用武力;善于动用武力的也不会随便的去备战;善于备战的不会真正的去战斗;善于战斗的不会打败仗;知道怎么样败的好的不会灭亡。这句话我认为真正是从层次上来理解战争的。作为“独观大略”的人,比如诸葛亮,就要做到从战略上而不是从战术上去理解战争。能够从战略上作出调整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孙子才说,百战百胜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总体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说的话就是从层次上理解战争罢了。当然这个层次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比如你举出的这句话就分为了理、师、陈、战、败、亡六个层次。像孙子就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分成了谋、交、罚兵、攻城四个层次。
假如不是针对背后的理论,我认为这个案例在管理学上可以给人以用人的启示,也就是人本原理。总体上来讲就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发挥个人最大的能力和最能发挥能力的一面来处理事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趋利避害,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能的方法来处理事情。这也是涉及到上文的“能级原理”的问题。从背后的理论来思考就是说在管理方面要做到从大局和总体上对问题产生一个战略上的思考,而不能纠结于一时一处的得失,从大局上战胜思考和战胜敌人,把问题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分离的部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同时鄙视楼下抄袭我的答案。
『柒』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管理的发展、内容和策略。
1、中国古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管理。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
2、中国古代管理高度重视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
管理过程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管理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这两方面都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并且有许多实例可考。中国古人十分强调管理者强调管理者自身的修养,《孙子兵法》认为为将要具备的品质包括智、信、仁、勇、严等各个方面。战国时期的士人就是管理者的人才储备群体,后来的秀才举人乃至整个的学校和科举制度,所有的学习和修养都是为未来的帝国培养合格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准备的。另外,在选材方面,许多先贤更是有大篇幅的精彩论述。墨子提出要“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荀子告诫执政者“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切不可任人唯亲,而主张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晏子则进一步指出: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应当让人专司一事,不能要求他无所不能。用人的优点,不用他的短处;用人所擅长的,不用他所不擅长的。这就是任用人才的要略。北宋王安石对以上的几个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述。他的用人思想可概括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其中,教学之道,即坚持学用一致,造就人才;养才之道,即维持政府官员生活的俸禄报酬应采取的方针—— “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才之道,即选拔官吏的途径;任才之道,即根据专长任用人才。这样完备的论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其借鉴意义的。
3、中国古代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十分高超的管理策略。
通过与西方的封建社会时期进行比较,我们会很容易的看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出奇的稳定和统一。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中国古代管理者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诸如此类的管理实践不胜枚举,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捌』 请各位介绍几本关于管理学历史的书籍!谢谢!
管理学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管理学的历史 (1)形成阶段: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是管理学的形成时期。与18世纪60的年代工业革命的发展相适应,管理思想处于萌芽阶段;19世纪近代末管理思想初步形成。(2)应用阶段: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管理学的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管理学走出了大学的讲坛,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变革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管理原理、方法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新的管理概念强调了人本管理、决策管理、权变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战略管理、组织文化、公司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极大地推动管理学的发展。在整个管理学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论著有:亚当.斯密《国富论》、泰勒《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管理、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等等。你可以参考 http://zonghe.17xie.com/book/10000615/10800.html
『玖』 管理学历史与现状
利益相关: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专业
前者的时候只学管理学,后者的时候管理学经济学都学。
以下是个人看法:①管理学发展很快,但您学的管理学和我学的管理学不是一类管理学。
任何学术理论有一个学术过程和实用过程。
我在学校里研究学习的是管理学前沿,是建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的,目前根本无法证实或者证伪,它的学术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也许著名学者研究的理论放在实际的企业运行里根本行不通。所以在社会里,您不会接触到这类理论前沿。
社会里需要的是实用管理学。任何培训机构也好,任何企业也好,宣传的还是一百年前泰勒,法约尔那一套,因为它实用,为什么他们实用呢?因为古典管理学不是建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践基础上的,能实际带来经济效益。
②那么管理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得不实用了呢?从二战后开始的。
二战后,各个管理学流派得到建立,有引用人事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学派,有用数理计算为基础的管理科学学派,有引用心理学为基础的组织行为学派等等数不胜数。
因为这些学派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空洞的理论基础上的,他们的理论基础就得不到证实和证伪。是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比如组织行为学派,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但是心理学却本身就是一个空洞的学科,不能大规模量化和普遍适应的理论。因此他们都太过于空洞,高端和不能普遍适用了。
也许行为学派在日本非常有用,管理科学在美国很有用,还可能组织行为学派在德国很有用等等,这些还和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民族文化有关。实用性不会太大。
但是科学管理,却本身就起源于社会实践,不是建立在空洞理论之上的,具有很大都实用性,所以一百年来得到了最大规模的推广和适用。
因此您会觉得好像在哪里都是学习和接触到这些东西,根本原因是您不需要做学术意义的研究,您需要的是如何直接给企业带来利益。
我最早只学管理学的时候,也有过这种疑问,后来由于学习了经济学就觉得茅塞顿开了,因为经济学更加的空洞不实用,纯粹的天马行空。
『拾』 如何从历史中学管理智慧推荐一些好的书和课程。
1、企业应该有意识去选择具备基本的技能、能力和知识基础的符合高管职位的人才。这些能力包括智力以及外向和严谨的性格特质,此外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英语以及晋升至领导层的意愿或动力。因为这样的人才更加容易掌握并胜任高管职位所需的能力体系要求,这对进入公司管理的员工个人的未来发展也极为重要。
2、企业提前留心选拔具有高管潜质的人才。提前留意观察准备有利于更加准确的找到我们的理想高管人才。辨识人才资质的方法也是数不胜数,而根据当前的表现以及过往的职位经历进行判断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另外,采用自我评估工具考察这些潜在人才在各项基本资质中的优势与不足也是企业常用的方法。
3、企业应该重视正规教育。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基础的商业教育,好让员工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目前针对领导力开发课程和教育的方案越来越多,比如一些针对高层管理者的新生代企业家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领导力的发展,企业应鼓励员工多多学习此类教育课程来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
4、企业应提供各种机会来引导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励员工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拓展能力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途径,即便他们可能遭遇失败,他们获得的成长也是非常大的。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担任或被调配至其他岗位,以便让他们更加了解公司及公司的运营方式。
企业对于培养高层干部的领导能力,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报班学习,比如总裁班、MBA等等
我知道武汉大学10月30日有个精讲《资治通鉴》的课程,叫《资治通鉴》与领袖智慧的高级研修班,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