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两岸历史事件

两岸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18 10:55:55

① 08两岸关系大事件及意义

2008年两岸关系十大事件
一、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
3月22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8年执政结束,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5月20日,马英九就职并发表演说,表示将以“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维持两岸现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马英九推行以“一国两区”为核心、以两岸和平共荣为目标的大陆政策,积极推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两岸关系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二、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两岸同胞同心赈灾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两岸同胞积极投入救助与重建工作。中台办、国台办发出紧急通知,全力救助2890多名受困台湾同胞,台湾各界亦以各种方式参与赈灾工作。国民党第一时间发函慰问,并组织捐款捐物。民进党当局宣布向灾区捐款20亿元新台币,这是台当局第一次对大陆捐款。台“陆委会”召开跨“部会”会议,紧急成立由58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小组赶赴灾区。岛内企业及民间团体亦给予捐款和支持,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地震中得到升华。
三、“胡吴会”首次举行,为两会协商营造氛围
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这是两岸执政党领导人首次会谈。胡表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吴称,两岸执政党应秉持“回应民意、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的原则,共创两岸繁荣。此前的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呼吁两岸“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4月29日,胡锦涛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提出两岸双方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高层会晤不断,为两岸两会重启协商营造氛围,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
四、两会重启谈判,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
6月11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抵达北京,重启中断近10年的海协会、海基会协商,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13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江丙坤一行,提出两会协商16字原则: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同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抵台,为两岸旅游写下历史性一页,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五、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两岸共襄奥运盛举
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岛内民众热切关注并热情参与。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同步举行“迈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动员、万人健康大步走”活动,100多名原住民组成的“高金素梅文化团队”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台当局多名要员前来观赛。台湾代表团在北京尽享“主场优势”,并获得了举重、跆拳道等项目的4块铜牌。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多数岛内民众的支持和肯定,进一步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感。
六、二次“陈江会”顺利举行,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
11月3-7日,海协会长陈云林展开为期5天的访台行程,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陈江台北会谈”,共同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并会见了马英九等岛内党政高层。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授权最高层级的谈判代表赴台,标志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两岸关系进入协商谈判、和解合作、良性互动的新时期。12月23日,根据两会达成的共识,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踏上了宝岛土地,落户台北新家,大陆17株珙桐树同时运送至宜兰植物园。
八、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关系朝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
12月15日,根据海协、海基会台北会谈协议,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天津、北京、上海及台湾的高雄、基隆等地分别举办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仪式,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跨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始酝酿并逐渐深入民心。
九、国共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议应对金融危机对策
12月20一21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4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等人出席,会议围绕两岸金融和服务业、两岸双向投资、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问题达成9项共同建议,大陆随之推出10项惠台措施,对于帮助台湾度过金融危机、早日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大意义。
十、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六点建议,在岛内激起强烈反响
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胡总书记讲话引发岛内热烈反响,台当局、国民党及岛内民众充分肯定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期待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② 66年前造成两岸隔绝源于什么历史事件

解放战争,国抄民党以绝对优势短短三年多便败退大陆,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独裁腐败失掉民心,国民党各级官吏从上到下搜刮民财,大肆贪污,例证比比皆是,导致民心几乎丧尽。
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以工人阶级的政党争取工人,以土改争取农民,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以自由民主争取小资产阶级,以民族主义、国家团结统一等争取各方军政实力派。
三、战后经济破溃;国民政府的货币原为法币。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的发行量是1937年爆发前的396倍,1948年国民党金圆卷货币改革前,比抗战前增加47万倍,物价上涨了六、军事战略的重大失误。从全面内战一开始,国民党的军事战略就存在这重大的失误。
四、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派系。国民党党内、军内历来有各种各样的派系,打起仗来各顾各,保存实力,不肯相互配合和救援,形成整体力量。
五、共产党解放区实行土改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国民党在大陆也有土改政策,但是在大陆是宣传多于实施,触犯基层权势阶层的既得利益,难以推行贯彻。

③ 三峡两岸的历史故事

记李辉同志致力于海峡两岸文化体育交流之事迹

民革桥东区总支委员,第一支部副主委兼组织委员李辉同志是台胞、台属,其外公李培适为台湾省桃园县新路国小教务主任、察哈尔文献社总编(病故);因其多次赴台探亲,所以台湾朋友众多,如台湾省桃园县青溪国小教师刘建隆、台湾省慈济总会陈彩玉、台湾省田径协会副秘书长王景成、台湾省国立体院教授林振坤、台湾著名运动员纪政等人士,而且交往甚多。
多年来李辉同志往来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文化、体育交流作了大量的工作。2005年12月李辉参加了民革中央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服务表彰大会,被民革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并受到了民革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从1996年开始,在李辉同志的牵线搭桥和积极帮助下,张家口中山书画社组织22名社友捐赠出22件书画作品,由台胞带往台湾省桃园县桃园市青溪国小进行义卖筹集扶贫资金活动,并促成张家口市赤城县马营乡松树堡村小学与台湾省桃园县桃园市青溪国小结成“手拉手献爱心”关系。台湾省桃园县桃园市青溪国小的师生、学生家长共二次捐款11700元人民币,为松树堡村小学更新学生双人桌凳50套、教师办公桌椅5套、办公卷柜1套,部分资金除资助10余名特困学生继续升学外,还用于改善了学校的整体办学环境。李辉同志的牵线搭桥工作受到民革市委和中共赤城县委、县政府及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1999年经过不断努力,他促成美国朗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朋友为宣化县出资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此工作受到张家口市宣化县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党和国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李辉同志利用赴台探亲的机会,深入到台湾省教育界、体育界了解民情,广交朋友,1995年曾受聘担任台湾省桃园县成功工商学校田径教练员;1997年出任台湾省桃园县田径队教练,带队参加了台湾省中学生运动会;1998年受邀分别到台湾省台北县清水中学、明德中学讲学;2000年再次应邀到台湾省桃园县任教。
在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体育交流工作中,1996年协助台湾省著名运动员纪政女士率领的陆跑团一行多人到北京进行体育交流;1998年为河北省石家庄一中牵线搭桥,亲自陪同两位台湾的校长到该校进行学术交流;1999年陪同石家庄教育代表团共3人赴台进行教育工作交流,同年促成台湾省台北县教育代表团30余人回访河北省石家庄市,同时,介绍台湾省台中市田径代表队对河北省体工大队进行了访问和交流活动;2001年在赴台探亲中,协助北京大学舞蹈团开展了对台湾省的文化交流工作;2002年,由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出面,在省台办和石家庄市政府协助下,为台湾省台北县教育代表团与河北省教育界开展的“冀台教育交流活动”做了大量的牵线搭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交流效果;2003年经过个人的成功牵线搭桥,台湾范氏科技有限公司与廊坊市一家企业合资成立了“廊坊三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引进台方一期投资10万美金,为河北省与台湾省的经济技术合作作出了贡献。2005年4月李辉陪同由台湾26所中学名校校长组成的台湾教育代表团在天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两岸教育交流活动。李辉同志积极与台湾教育体育界联系促成了台北华侨高中与北京景山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在2006年2月组织了21人参加的景山学校友好交流团赴台进行了一周的访问。同时2006年7月陪同由校长带队的台北华侨高中教育代表团25人回访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东城区政协、教育局领导对李辉的牵线搭桥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9月促成了内蒙古包头一中与台北华侨高中的长期交往协议。2006年夏季先后邀请了中华台北天津协会秘书长、高雄县仁武乡乡长、桃园县体育界人士来我市进行文化交流和商务考察。多年来李辉同志致力于两岸文化体育交流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2007年7月12日李辉同志又促成了台湾桃园职业技术学校与我市宣化一中的友好交往。双方篮球代表队进行了友谊赛。

④ 台湾省在历史上的几次大事件

远古~16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台湾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西殖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⑤ 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指哪一事件

新加波东盟会上习,马会晤,
是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所
以具有历史性的突破!

⑥ 两岸历年大事件

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 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换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累积善意,多累积成就。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两岸应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 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大陆最担心的是,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及因此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台湾最担心的是被大陆并吞,并丧失自主性。双方在言行上如能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则两岸关系自有其开展的空间。个人始终认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由与民主蔚为风潮的时代。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度的文明,也发展出很高的政治智慧。尽管两岸情势复杂,只要双方能够掌握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摆上正确的位阶,也就是把人民的福祉的考量放在政治权力、政治符号,甚至领土管辖权之上,努力去做,我们相信两岸关系必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希望采纳

⑦ 两岸三通的历史回顾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来人大自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再次呼吁“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⑧ 历史上,台湾发生过哪些事变﹖

荷兰、西班牙殖民沦陷时期
时间:荷兰殖民沦陷时期1624年-1662年、西班牙殖民沦陷时期1626年-1642年(38年)
主词条: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16世纪,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朝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4]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修筑热兰遮城和赤嵌楼(今属台湾省台南市,下同)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残酷剥削台湾人民,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行径,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5-6]
明郑时期
时间:1661年-1683年(21年)
主词条:明郑时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7]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领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今属福建省金门县)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8-9]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废除殖民制度,改赤嵌楼为承天府,置2县,设安抚司于澎湖,总称台湾为东都,后郑经改称东宁[10]。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为安平镇。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郑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11]
清朝时期
时间:1683年-1895年(212年)
主词条:台湾府、台湾清治时期
郑氏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清政府平定大陆后,开始计划将台湾纳入版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此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省漳州市)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12]

施琅[13]
1684年,清朝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自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台湾的淡水(今台湾省新北市淡水区)、鸡笼(今台湾省基隆市)、安平(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打狗(今台湾省高雄市)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同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约》,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3—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朝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14]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15-16]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沦陷时期
时间:1895年-1945年(50年)
主词条:“台湾日治时期”、马关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

“台湾少年团”中进行抗日斗争的台湾籍少年[17]
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8]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独裁统治体制,建立恐怖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推行“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企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忠臣良民,并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经济政策,掠夺台湾的稻米和蔗糖资源,后期则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南进”侵略政策,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为侵略战争服务。[19-20]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21]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期间,被血腥残害的中国人民累计多达约65万人。日本帝国主义欠下了中国人民无数永远也无法偿还的血债。[22-23]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事变”,中

“雾社事件”中进行抗日斗争的高山族人民[24]
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人回到中国大陆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发出《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25]
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时间:1945年
主词条:台湾光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

台北受降仪式上的中国代表[26]
如满洲(即中国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2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人民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8]
民国时期
时间:1945年-1949年(4年)
主词条: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中的台湾专卖局[29]
台湾光复后,接手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专制腐败本质未变,在政治上贪污腐化横行,压迫和歧视台湾民众,经济上严厉管制台湾经济,侵害台湾民众利益,文化上忽视差异性,漠视了隔阂的客观现实,导致台湾民不聊生,怨声载道。[30]
1947年2月28日,正当大陆人民的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台湾省台北市市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军事独裁统治、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起义迅速波及全省,史称“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当局对起义群众提出的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专制腐败、实行民主自治等进步主张难以容忍,调集大批军警进行血腥镇压这一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群众被杀害达3万多人[31],至3月13日,起义最终失败,国民党当局白色恐怖统治的序幕揭开,给台湾民众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伤痛。[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时间:1949年迄今
主词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台湾9·21大地震、大三通、八八水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内战失败

台湾纪念“白色恐怖”时期遇难者[33]
,溃逃至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之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当局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的对峙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34]
1950至80年代,国民党当局延续了在大陆所谓“动员戡乱时期”的高压政治手段,继续通过情报特务机构等手段推行“白色恐怖”,台湾社会弥漫着压抑和晦暗的恐慌情绪。[35]据不完全统计,“白色恐怖”期间,在台湾壮烈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有上千人之多。[36]
1960至70年代,台湾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起飞,工业占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经济增长率。
1980年代,台湾工业基础完备,教育普及全民,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随后逐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开放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37]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海峡两岸举行“

台湾经济起飞期银行的繁荣景象[38]
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一万余人受伤,损失约三千亿新台币,为20世纪末期台湾最大地震。[39]
2001年,福建沿海实现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又称“小三通”)。[40]2002年台湾被特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1]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造成严重水灾,使台湾中南部与东部蒙受巨大损失,造成七百余人死亡、失踪,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亿新台币。[42]

⑨ 坚持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故事

郑成功
由于清政府的压制,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军队交出了所有武器和物资,残存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了台湾岛。此次战役,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使郑成功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⑩ 两岸管系的历史性突破指的开始于哪一年哪一个历史事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1993年4月27日至抄29日的汪辜会谈。核袭心内容是谈论解决以下问题
1.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
2.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
3.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制度)的建议;
4.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问题;
5.两岸劳务合作问题;
6.台湾参与开发浦东、三峡、图们江问题;
7.合作开发能源、资源问题;
8.两岸合作开发台湾海峡和东海无争议地区石油资源问题

阅读全文

与两岸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