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洲20世纪的历史事件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⑵ 想了解非洲的历史
1.非洲是世抄界古人袭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2.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8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3.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政权,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⑶ 非洲的殖民历史起源于什么事件
非洲的殖民历史源自于西欧的新航路开启。
西班牙和葡萄牙沿着开启的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内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容,这是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初步蚕食阶段,先有西班牙对西北非沿岸,葡萄牙对南部非洲大陆两侧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侵占,后有英国和法国对几内亚湾黄金海岸,以及北非沿岸,埃及的占领。但是都没有深入非洲腹地,70%到90%基本上还属于非洲国家统治。
⑷ 非洲的民间传说故事
人类从哪里来,现在的研究表明,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的。
非洲大致分两块,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划分基本是以撒哈拉沙漠为界限的。北非的文明程度更高,埃及就位于北非
这样古老的地方,自然是有很多流传的故事,简单分享几个吧
⑸ 非洲近代发生过哪些战争
部族矛盾、部族冲突是影响非洲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国内和国家间的部族关系是非洲任何一个政府或执政党都不可避免的课题。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在国际社会对非洲问题关注显著增加之时,深入研究导致部族冲突之原因,有助于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以解决问题。
一、当今非洲部族状况
据美国人口咨询局所编“1992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当今非洲人口达6.54亿,占全球人口的12.6%。这些人口至少可划分为700多个族体[1](P69),又分布在53个国家之中。这样非洲各国不仅族体复杂,而且存在着民族共同体的各种形态。既有民族过程中处于低级阶段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如南部非洲的科伊桑部落,刚果热带雨林中的俾格米部落和东非的马塞人部落联盟;又有民族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族;更有大量民族过程中处于由低级向高级过渡阶段的部族,如肯尼亚的基库尤族、加纳的阿散蒂族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洲大陆部族也不断发生向现代民族迈进的族体聚合,其规模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某一部族为聚合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以安哈拉人为核心形成的埃塞俄比亚现代民族。二是以少数几个部族为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正在形成的津巴布韦现代民族——以绍纳人和恩德贝莱人为核心。三是由众多部族共同聚合成一种无核心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现代民族就是由原先17个部族和90多个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虽然,非洲大陆部族已开始向现代民族迈进,但到目前为止,除埃及、马达加斯加等极少数国家已经形成统一的现代民族之外,绝大多数国家仍没有形成像我们今天所称谓的“现代民族”。其结果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其民族发展水平低得多。其表现形式是:部族数量多而大民族少。据统计,在世界各民族中,人口上亿者有7个,非洲一个也没有;人口上千万者有56个,非洲占有10个;人口上百万者268个,非洲占107个。[2](P68-69)按1983年统计数字,非洲人口上百万的民族(实际上多为部族)占全非人口的86.2%,也就是说,非洲人口中不足14%又分成600多族体。这样约有半数国家在其境内没任何一个部族超过全国人口的50%;有些属于人口最多的部族,在全国人口中也只占20—25%左右。[3](P44)正是这种繁杂的族体构成了非洲部族矛盾、部族冲突的重要历史渊源。
二、部族冲突的原因
1.殖民主义入侵埋下的恶果。非洲既是最早被资本主义侵略的大陆,又是非殖民化最
后完成的地区。长期的殖民统治埋下了非洲部族冲突的祸根。首先殖民者为一己私利,不顾非洲人民历史地理与文化传统,人为地划分边界线。据前苏联非洲专家阿纳托利•葛罗米柯的说法,44%的非洲边界线是按经纬线划的;30%是用直线或者曲线的几何方法划的;仅26%是由河流、湖泊或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4](P5)这样把某些具有相同文化、历史的部族强行拆散到不同的殖民地,或者把完全不同的部族合并到一个殖民地,其结果不仅使非洲出现“先有国家后有民族”的奇怪现象,而且存在着不少跨国界的部族。
跨界族体作为一个特殊的族体,由于其部族观念、部族情感与国家观念、爱国情感往
往不一致,因而更容易产生部族冲突。例如,边界一侧的部族常把自己的地位、待遇及经济状况与另一侧的本部族进行比较,若认为自己不如边界另一侧的同族,则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要么在本国展开斗争,希望得到边界另一侧的援助,像尼日尔的图阿雷格部族,马里北方的图阿雷格部族,多哥南方埃维部族等均是如此;要么大规模转移,投奔到另一侧本族,像科特迪瓦经济发展导致布基纳法索、几内亚等国大批劳工迁入,人数由50年代10万人上升到80年代初的250万人,约占本国总人口的1/4。[1](P68)这样,跨界民族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凝聚力,使之经不起政治波动的影响,而且使得一个国家的政治事件很快波及到周边国家,影响整个地区,更有甚者导致边界冲突。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边界冲突是一典型例子。在殖民时代,索马里的部族被分割到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之后在西方列强强制下,一些索马里人居住地区又被划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1960年索马里独立后,要求实现索马里部族统一,于是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发生边界冲突,战火燃起后,大量难民涌入索马里、吉布提和苏丹,人数一度高达200万。[1](P69)这样的战争在非洲屡见不鲜,塞拉利昂内战造成50万难民涌入邻国几内亚、利比里亚,不仅加重了邻国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促使几内亚政局动荡。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加纳与多哥、加纳与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与尼日利亚、尼日尔与贝宁、马拉维与坦桑尼亚等诸多边界冲突也皆因跨界部族而起。
其次,殖民者为维护其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蓄意挑起部族矛盾与部族冲突。在南部非洲,英国人和布尔人对黑人各族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他们征服科萨人时,就挑动祖鲁人进攻科萨人,当他们与祖鲁人战争时则利用科萨人为其服务。1879年英国人占领祖鲁兰之后,把这里分割为13个保留地,“把祖鲁人分给13个酋长管,为的是使他们通过自相残杀、互不信任和彼此妨忌,而削弱力量”[5](P86)。而随后“黑人家园”的发展又进一步助长了部族主义势力,并使部族主义仍为南非政治中一个令人关注的因素。同样震惊世界的1994年胡图人与图西人两大部族的大屠杀也与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有着密切之联系。在卢旺达和布隆迪两个国家沦为殖民地后,殖民者采取了“扶植图西人,遏制胡图人”[6](P47)的政策,使得两大部族对立情绪不断滋长,相互间不断发生冲突和仇杀事件。1962年两国独立时,在卢旺达占统治地位的是胡图人,而在布隆迪的则是图西人。从各自部族立场出发,在卢旺达的图西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胡图人则要维持现状;在布隆迪,胡图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图西人则要维护现状。正是这种坚持改变和维护国内政局的斗争,不仅使得两个国家独立后成为非洲国家政局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而且导致世界历史上罕见的1994年部族大屠杀。
2.国家部族政策的失误。勤劳智慧的非洲人民在处理部族关系方面成功者不乏其例,和睦团结的部族政策推动使有的国家从经济困难中走出,如加纳、坦桑尼亚;有的国家步入中等国家的行列,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而部族关系处理最好的当首推喀麦隆。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则缺乏一个公正、平等、团结的部族政策,其表现如下:
一是政党部族化。从理论上讲,政党是代表某一阶段、阶层或政治集团并为维护其利
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这些政党大多是二战后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由于国内阶级分野和对立不明显,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当薄弱,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政党的领导人本身就是部族首领或氏族、部落酋长。再加上非洲多部族结构的国家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部族利益、部族倾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颇大。这些政党无论在领导组织成员构成,还是纲领政策上都具有浓厚的部族主义色彩,从而使政治斗争极易演变成为部族冲突。像肯尼亚支持莫伊总统的卡伦津部族与前副总统奥迁加的卢奥部族之间的斗争,成为肯尼亚30多年来最激烈的斗争,其目的都希望本部族的人上台执政。在索马里、刚果(金)、塞内加尔、多哥等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军队部族化。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家机器还未成熟和完善的非洲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军队,谁就可能攫取国家最高权力。因而在非洲国家中一名校官甚至一名中士发动军事政变并得手的例子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到80年代,非洲国家发生过240多次军事政变,其中成功的70多次,有11个国家发生过10次以上的军事政变。[7](P455)正因如此,每个部族对军队都相当关注。军队部族化的极端形式便是以军治国,实行军事独裁,这种情况在非洲不乏其例,如尼日利亚独立之后只经历了两届文官统治共10年,而六届军人统治长达20年,可以说,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历史,基本上是军人实行统治的历史。[8](P228-229)同时,由于军队部族化倾向,也使没有掌握军队的部族设法拿起武器,与政府展开武装对抗的内战。1965年乍得民族阵线领导人民进行反政府的武装斗争即是如此。
三是政府部族化。由于对部族认同、效忠往往超过对国家的认同、效忠,所以人多势众的部族往往以政党、军队部族化为手段,谋求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非主体部族虽然很难跻身国家权力的核心,但是完全可以控制本地区的选票,逐渐形成部族地方割据的局面。这样,在选举中,选票上的部族主义烙印十分明显,所谓民主选举的结果反映的多为部族力量的对比。尼日利亚2000年10月发生导致上百人死亡的部族冲突,就是因为豪萨族与约鲁巴族在中部地区议会互争领导席位而引起。科特迪瓦2000年10月的动乱也是一个例证。可见,政府部族化是导致国家分裂和内战的重要因素。
3.持续的经济贫困化。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非洲多数国家经济开始摆脱自80年代以来长达十几年的倒退,走向恢复和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
然很落后。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言,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5个
非洲国家食品严重短缺。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非洲至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亿人口得不到正常医疗服务。爱滋病等疾病肆虐,贫困、饥饿、失业、分配不公以及腐败大量存在,成为动乱的温床。在许多国家,贫困和战乱互为因果,形成了越穷越打、越打越穷的恶性循环。塞拉里昂、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均是如此。正是贫困使一些非洲国家陷入了为争夺有限生存空间和资源而无休止的混战之中。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编“1993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布隆迪1960年人口为320万,1993年达到580万,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5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国家之一。人满为患及经济滞后的现状,使布隆迪在独立后的30多年中,为争夺土地、就业机会发生过4次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大规模流血冲突。其结果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1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资源之争在部族冲突中正在成为越来越主要的原因。这种争夺一方面表现为各方通过战争控制资源,以拓展生存空间,改善自身经济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获取资源,换取维持战争及本身军事存在的必要物质基础。如为争夺钻石、黄金等矿藏,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及卢旺达、乌干达等参战国在刚果东部大打出手;为夺取武器及生存资料,安哥拉、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全力争夺钻石矿区,不仅造成生产力巨大破坏,而且出现了大量难民,以致于在2000年7月的国际钻石会议期间,人们发出了禁止血腥钻石生意的呼吁。
4.国际社会的争夺。非洲国家的部族矛盾和冲突本来属于非洲内部事务。然而不论是
一国之内部族矛盾引起的政治冲突或政权更替,还是国与国之间部族引起的边界战争,一旦某个霸权主义国家认为有利可图,就会趋机介入。其结果是局部冲突扩大化,甚至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1960年刚果(金)独立后,比利时大举入侵,美国操纵的联合国旋进行干预,并挑起部族冲突,使该国在此后5年中一直处于战争状态。1975年安哥拉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的代理人战争,正是由于苏联公开干预,大批苏式军火和一万多古巴军队的介入,使安哥拉内战前后长达20年,将非洲西南部这个资源富饶之国破坏殆尽。据不完全统计,百万人死于非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3](P338)。1977年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爆发边界战争,由于美苏各自支持一方而染上大国争霸的色彩。1994年卢旺达部族大屠杀和布隆迪的部族冲突既有前宗主国比利时的影子,也有法国和美国的明争暗斗。显然,国际社会的争夺和干预是部族冲突扩大化的重要力量。
5.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演变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对非洲国家产生极大的冲击和震撼。而面对非洲出现的权力真
空与力量失衡使部族矛盾一下凸现出来,而西方国家推行的“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犹如打开了的“潘朵拉盒”把全部恶魔都释放了出来,整个非洲普遍发生了反政府骚乱,甚至在一些所谓“橱窗国家”如被称为创造经济奇迹的科特迪瓦、加篷等国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社会动乱。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指出:“民主化释放了活力,参与和创造性的愿望,它又使昔日的恶魔重新钻了出来。”多哥总统埃亚德马进一步指出,由于“不顾一切的、无休止的民主化而导致卢旺达灾难,引导人们无情地去争权夺利,它已重新唤起部族主义恶魔并驱使国家陷入空前的混乱状态”[8](P295)。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以“部族”主义为基础的政党纷纷出现,权力欲极强的政客都打出了“部族”牌进行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代表各部族利益的政党雨后春笋似的出现,有的国家多达二三百个,少的也有几十个。各种形式的部族冲突此伏彼起,从而成为世界上战乱最多的地区。据统计,1989—1993年非洲先后发生24场国内战争,许多战争仍在继续。其中发生于1989—1990年的“一国四君”彼此残杀的利比里亚内战、1990年开始的索马里内战及1993年国际维和部队对这场内战的卷入,1990—1994年的卢旺达大规模内战,1997年导致门格斯图政权跨台的埃塞俄比亚内战,1998年至今的刚果内战,1999年苏丹、索马里、中非、安哥拉内战,2000年5月塞拉利昂内战等,这一切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掀起的“多党民主”浪潮有着直接联系。所以有人讽刺西方强加给非洲国家的“多党民主”是“只见多党,不见民主”[9]。同时,随着“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而言,非洲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由于干预索马里内战的教训,使得西方国家在衡量对外干预时首先把各自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果非洲的内部冲突对其战略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轻易不会直接军事干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西方国家又垂涎非洲大陆的丰富资源和市场潜力,所以不愿放弃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因此他们采取在不干预的同时也不放弃的政策,从而使非洲一些部族冲突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如塞拉利昂、刚果(金)均是如此。
正是上述几个原因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给当今非洲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
出了极为艰巨的任务。
三、部族种族冲突之后果及其发展趋势
非洲部族冲突形成严重的后果。首先,使经济困难的国家走向崩溃的深渊。作为世界
矿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的刚果(金),多年来部族冲突与内战,成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连年负增长,1990年为-2.4%,1994年达到-7.4%。其次难民日益增多,到处充斥的难民成为人类一大悲剧,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影响到一些国家间关系。据统计,目前非洲难民近1500万。[3](P163)以1994年卢旺达屠杀为例,冲突前卢境内人口750万。1994年大屠杀使50—100万人死于非命,200万人逃亡邻国,200万人在国内背井离乡,换言之全国只有不到40%的居民在原住地。[3](P163)这种难民潮不仅进一步恶化了胡图人与图西人的关系,而且也使刚果(金)东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的部族关系蒙上了阴影。最后非洲部族矛盾尖锐化为西方大国控制非洲国家,干涉各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有机会利用矛盾,插手他国事务,如美国在刚果(金)、索马里的行动就是如此。
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民族发展过程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正在形成之中,在现阶段许多非洲国家的居民的部族意识十分强大,部族意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将深深影响着今后部族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国民素质低下等原因,部族矛盾、部族冲突仍将会时起时伏,甚至会激化。在总体形势趋向缓合的大背景下,虽然一些热点问题降温,但短期内尚不足以形成非洲就此走向全面缓和的结论,所以多数国家走向稳定与局部地区持续动荡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非洲形势的基本特征。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各国将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因此,今后几年非洲以经济利益为背景的部族冲突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大对那些有资源、有发展潜力的非洲国家的渗透和争夺,会给部分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再次,非洲联盟在解决部族冲突中的作用加强,非洲集体解决争端能力加大,因此由
部族矛盾引起内部冲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会得到限制,大规模仇杀的情况减少。但是部族矛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复杂化,并渗透到许多国家、党派、政治生活之中,每当遇到诸如选举或国家重大举措出台,代表部族利益的党派之间仍会激烈较量。
总之,非洲形势在未来几年是大体趋于缓和,局部依然动荡。非洲大陆要实现由全体国家参与的和平与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采取得力措施以淡化地方部族主义情绪,引导全民加强国家意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无疑为非洲各国政府明智之抉择。
⑹ 非洲历史简介
非洲历史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非洲陆续发现了许多上古人类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交界地区发现的距今320万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出热带森林、开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遗骸。一些人类学者利用遗传学技术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研究,认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于4-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原始部落。他们认为:400-600万年前从猿分化出来的原始人类大都没有留下后代,只有非洲的一个部落生存下来,在10万前,这个部落开始走出非洲,迁到西亚,然后从西亚迁到世界各地,6万年前进入亚洲内地,4-6万年到达大洋洲,3.5万年前到达欧洲,最后在3.5万前跨越白令海峡抵达美洲。这些迁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后裔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谷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筑了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许多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东征西讨,扩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时的埃及疆土,南到苏丹,西到利比亚,北至小亚细亚,东及两河上游。扩张的同时,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传播。埃及的象形文字传入古希腊,衍变为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后来又衍变为现代西方拉丁文。强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间,埃及多次向外扩张,也受到四周强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从此,埃及失去了独立的地位,相继被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长期统治。
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苏丹是古埃及扩张的主要对象之一。当时,埃及人把苏丹称为努比亚。这一地区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国家。埃及的入侵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公元前8世纪,苏丹人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反抗运动,赶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库斯王国。公元前751年,库斯王国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库斯人在埃及的统治持续了88年。后来,库斯王国迁都麦罗埃,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库斯王国地处西亚、北非与非洲的交通要道,成为非洲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库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铁中心。他们和埃及人一样,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公元前350年,新兴的阿克苏姆王国征服了库斯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建国于公元前。公元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开始向外扩张。到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相继征服了埃塞俄比亚南部、库斯王国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些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家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创造了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埃塞俄比亚文字。阿克苏姆的强盛局面持续了几个世纪。公元570年,波斯人将阿克苏姆人赶出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人切断了阿克苏姆的海上贸易通道。公元7世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苏姆王国遭到了灭顶之灾。埃塞俄比亚人逐渐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独立的地位。
埃塞俄比亚以南为东非地区。北起索马里半岛,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东部沿海是非洲大陆和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地区。从7世纪末开始,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到东非沿海的各个城市居住。在长期的交往当中,阿拉伯人和当地非洲人通婚,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东亚、东南亚文化,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具有鲜明商业城邦文明特征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纪,斯瓦希里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时,就曾多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与斯瓦希里人进行贸易。
在东非内陆地区,维多利亚湖的周围,曾经出现过强大的王国,如布尼奥罗王国、布干达王国。它们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到19世纪,随着内部矛盾的加剧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部非洲的古代历史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1868年,西方人在今天津巴布韦发现的石头城遗址说明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位于中非地区的刚果盆地曾出现过几个重要的王国。公元14世纪末,在今天刚果(金)的西南部和安哥拉北部建立了刚果王国。刚果王国具有明显的部族国家的特征。居民分属各个部落公社,土地为部落公社所有,分配给公社成员耕种,公社成员则要向头人、酋长贡献一部分收获物,头人、酋长再将其中的一部分贡献给国王。1483年,葡萄牙人开始进入了刚果王国的领地。他们用花布、丝绸、小刀、镜子、玻璃珠等廉价的工业品贿赂国王和各级官员,帮助他们从邻近的地区掠夺奴隶。刚果的官员就成了殖民者的帮凶。贩卖奴隶加剧了刚果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王国的崩溃。1665年,刚果王国分裂为若干个小王国。
西非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在几内亚以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起起伏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非中部先后兴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加纳与如今的加纳共和国在地理位置上并无关系。古加纳王国出现在公元初期,到11世纪,加纳王国进入全盛时期。加纳的国王以黄金著称于世,连王宫的狗戴的项圈都是金或银制的。1076年,摩洛哥征服了加纳,加纳从此一蹶不振。1200年,苏苏族的国王苏曼古鲁征服了加纳的残余部分,加纳王国从此销声匿迹。1235年,已有500年历史的马里王国在松底阿特的率领下击溃了苏苏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马里逐渐控制了原加纳王国的土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更富裕的国家。14世纪初,国王曼萨·穆萨到麦加朝觐,随从达6万人,用84头骆驼驮运金砂。一时之间,马里的富庶名闻伊斯兰世界。国王还邀请了许多伊斯兰学者到马里讲学,使马里成为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1360年以后,马里王国因出现争夺王位的内战,开始衰落,国土日渐萎缩。桑海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已建立,当时位于尼日尔河中游的登迪地区。公元11世纪初,迁都加奥,后改名加奥王国,是马里原属国之一。马里衰落给桑海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到15世纪下半叶,桑海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桑海帝国只维持了100多年的兴盛局面。内部的纷争使外部武力有了可乘之机。1591年,摩洛哥军队占领了桑海的都城廷巴克图。桑海帝国不复存在了。
北非和西亚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9世纪,善于经商的西亚腓尼基人来到现在的突尼斯湾沿海地区建立了商业地点,开始在北非殖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为了与当时的罗马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迦太基与罗马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争。最后,迦太基战败,划入罗马的版图。公元前后,整个北非地区都划入了罗马的版图。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北非地区,北非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此后,北非几个国家(苏丹除外)的命运就连到了一起,并与西亚有了不可分割的纽带。16世纪,这里又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直到西方殖民者进入北非之前,这里一直是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
在15世纪,刚刚摆脱了阿拉伯人统治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开始登上非洲大陆,寻求发展的新空间。他们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南下,试图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通道。在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达·伽马到达了莫桑比克,并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建立了据点。由于遭到当地人的抵制,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便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新航线的发现给欧洲带来了财富,却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新大陆"发现之后,美洲的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了牟取暴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开始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在黑奴买卖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间,光是被卖往美国的黑奴就达到600万。罪恶和残酷的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生产力,阻碍了非洲的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世纪中后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市场,它们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为了协调各国的利益,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陆续取得独立。1974年,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宣布独立,非洲整个殖民体系宣告解体。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布独立,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完全从非洲消失了。非洲独立的国家达到了50个。 刚刚获得独立地位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1958年4月,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召开,埃及、利比里亚和加纳等8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与会国家一致同意加强团结与合作。非洲统一运动开始了。1963年5月,31个独立的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宣告非洲统一组织正式成立。
独立而团结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摆脱了南非的统治宣告独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权也逐渐放弃了种族歧视政策。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为总统。4月12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宣告新南非的诞生。
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⑺ 50年前非洲名族解放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埃及回收苏伊士运河 C.印度独立 D.非洲独立
似乎答案A也不对,因为纳米比亚是在1990年才真正独立的,没有50年这么长的时间版。答案C不正确,权印度不属于非洲,答案D也不合逻辑,50年前纳米比亚还没有独立,更谈不上非洲独立了,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倒是符合题目的本意,时间差不多,埃及又是非洲的,同时埃及反抗了英法以及以色列的入侵,夺回了苏伊士运河应该算是非洲民族解放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我觉得正确的选择应该是B。
⑻ 非洲重大历史事件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米比亚独立
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⑼ 1960年后非洲各国发生的战争
部族矛盾、部族冲突是影响非洲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国内和国家间的部族关系是非洲任何一个政府或执政党都不可避免的课题。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在国际社会对非洲问题关注显著增加之时,深入研究导致部族冲突之原因,有助于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以解决问题。
一、当今非洲部族状况
据美国人口咨询局所编“1992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当今非洲人口达6.54亿,占全球人口的12.6%。这些人口至少可划分为700多个族体[1](P69),又分布在53个国家之中。这样非洲各国不仅族体复杂,而且存在着民族共同体的各种形态。既有民族过程中处于低级阶段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如南部非洲的科伊桑部落,刚果热带雨林中的俾格米部落和东非的马塞人部落联盟;又有民族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族;更有大量民族过程中处于由低级向高级过渡阶段的部族,如肯尼亚的基库尤族、加纳的阿散蒂族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洲大陆部族也不断发生向现代民族迈进的族体聚合,其规模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某一部族为聚合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以安哈拉人为核心形成的埃塞俄比亚现代民族。二是以少数几个部族为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正在形成的津巴布韦现代民族——以绍纳人和恩德贝莱人为核心。三是由众多部族共同聚合成一种无核心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现代民族就是由原先17个部族和90多个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虽然,非洲大陆部族已开始向现代民族迈进,但到目前为止,除埃及、马达加斯加等极少数国家已经形成统一的现代民族之外,绝大多数国家仍没有形成像我们今天所称谓的“现代民族”。其结果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其民族发展水平低得多。其表现形式是:部族数量多而大民族少。据统计,在世界各民族中,人口上亿者有7个,非洲一个也没有;人口上千万者有56个,非洲占有10个;人口上百万者268个,非洲占107个。[2](P68-69)按1983年统计数字,非洲人口上百万的民族(实际上多为部族)占全非人口的86.2%,也就是说,非洲人口中不足14%又分成600多族体。这样约有半数国家在其境内没任何一个部族超过全国人口的50%;有些属于人口最多的部族,在全国人口中也只占20—25%左右。[3](P44)正是这种繁杂的族体构成了非洲部族矛盾、部族冲突的重要历史渊源。
二、部族冲突的原因
1.殖民主义入侵埋下的恶果。非洲既是最早被资本主义侵略的大陆,又是非殖民化最
后完成的地区。长期的殖民统治埋下了非洲部族冲突的祸根。首先殖民者为一己私利,不顾非洲人民历史地理与文化传统,人为地划分边界线。据前苏联非洲专家阿纳托利•葛罗米柯的说法,44%的非洲边界线是按经纬线划的;30%是用直线或者曲线的几何方法划的;仅26%是由河流、湖泊或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4](P5)这样把某些具有相同文化、历史的部族强行拆散到不同的殖民地,或者把完全不同的部族合并到一个殖民地,其结果不仅使非洲出现“先有国家后有民族”的奇怪现象,而且存在着不少跨国界的部族。
跨界族体作为一个特殊的族体,由于其部族观念、部族情感与国家观念、爱国情感往
往不一致,因而更容易产生部族冲突。例如,边界一侧的部族常把自己的地位、待遇及经济状况与另一侧的本部族进行比较,若认为自己不如边界另一侧的同族,则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要么在本国展开斗争,希望得到边界另一侧的援助,像尼日尔的图阿雷格部族,马里北方的图阿雷格部族,多哥南方埃维部族等均是如此;要么大规模转移,投奔到另一侧本族,像科特迪瓦经济发展导致布基纳法索、几内亚等国大批劳工迁入,人数由50年代10万人上升到80年代初的250万人,约占本国总人口的1/4。[1](P68)这样,跨界民族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凝聚力,使之经不起政治波动的影响,而且使得一个国家的政治事件很快波及到周边国家,影响整个地区,更有甚者导致边界冲突。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边界冲突是一典型例子。在殖民时代,索马里的部族被分割到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之后在西方列强强制下,一些索马里人居住地区又被划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1960年索马里独立后,要求实现索马里部族统一,于是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发生边界冲突,战火燃起后,大量难民涌入索马里、吉布提和苏丹,人数一度高达200万。[1](P69)这样的战争在非洲屡见不鲜,塞拉利昂内战造成50万难民涌入邻国几内亚、利比里亚,不仅加重了邻国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促使几内亚政局动荡。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加纳与多哥、加纳与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与尼日利亚、尼日尔与贝宁、马拉维与坦桑尼亚等诸多边界冲突也皆因跨界部族而起。
其次,殖民者为维护其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蓄意挑起部族矛盾与部族冲突。在南部非洲,英国人和布尔人对黑人各族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他们征服科萨人时,就挑动祖鲁人进攻科萨人,当他们与祖鲁人战争时则利用科萨人为其服务。1879年英国人占领祖鲁兰之后,把这里分割为13个保留地,“把祖鲁人分给13个酋长管,为的是使他们通过自相残杀、互不信任和彼此妨忌,而削弱力量”[5](P86)。而随后“黑人家园”的发展又进一步助长了部族主义势力,并使部族主义仍为南非政治中一个令人关注的因素。同样震惊世界的1994年胡图人与图西人两大部族的大屠杀也与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有着密切之联系。在卢旺达和布隆迪两个国家沦为殖民地后,殖民者采取了“扶植图西人,遏制胡图人”[6](P47)的政策,使得两大部族对立情绪不断滋长,相互间不断发生冲突和仇杀事件。1962年两国独立时,在卢旺达占统治地位的是胡图人,而在布隆迪的则是图西人。从各自部族立场出发,在卢旺达的图西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胡图人则要维持现状;在布隆迪,胡图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图西人则要维护现状。正是这种坚持改变和维护国内政局的斗争,不仅使得两个国家独立后成为非洲国家政局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而且导致世界历史上罕见的1994年部族大屠杀。
2.国家部族政策的失误。勤劳智慧的非洲人民在处理部族关系方面成功者不乏其例,和睦团结的部族政策推动使有的国家从经济困难中走出,如加纳、坦桑尼亚;有的国家步入中等国家的行列,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而部族关系处理最好的当首推喀麦隆。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则缺乏一个公正、平等、团结的部族政策,其表现如下:
一是政党部族化。从理论上讲,政党是代表某一阶段、阶层或政治集团并为维护其利
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这些政党大多是二战后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由于国内阶级分野和对立不明显,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当薄弱,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政党的领导人本身就是部族首领或氏族、部落酋长。再加上非洲多部族结构的国家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部族利益、部族倾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颇大。这些政党无论在领导组织成员构成,还是纲领政策上都具有浓厚的部族主义色彩,从而使政治斗争极易演变成为部族冲突。像肯尼亚支持莫伊总统的卡伦津部族与前副总统奥迁加的卢奥部族之间的斗争,成为肯尼亚30多年来最激烈的斗争,其目的都希望本部族的人上台执政。在索马里、刚果(金)、塞内加尔、多哥等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军队部族化。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家机器还未成熟和完善的非洲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军队,谁就可能攫取国家最高权力。因而在非洲国家中一名校官甚至一名中士发动军事政变并得手的例子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到80年代,非洲国家发生过240多次军事政变,其中成功的70多次,有11个国家发生过10次以上的军事政变。[7](P455)正因如此,每个部族对军队都相当关注。军队部族化的极端形式便是以军治国,实行军事独裁,这种情况在非洲不乏其例,如尼日利亚独立之后只经历了两届文官统治共10年,而六届军人统治长达20年,可以说,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历史,基本上是军人实行统治的历史。[8](P228-229)同时,由于军队部族化倾向,也使没有掌握军队的部族设法拿起武器,与政府展开武装对抗的内战。1965年乍得民族阵线领导人民进行反政府的武装斗争即是如此。
三是政府部族化。由于对部族认同、效忠往往超过对国家的认同、效忠,所以人多势众的部族往往以政党、军队部族化为手段,谋求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非主体部族虽然很难跻身国家权力的核心,但是完全可以控制本地区的选票,逐渐形成部族地方割据的局面。这样,在选举中,选票上的部族主义烙印十分明显,所谓民主选举的结果反映的多为部族力量的对比。尼日利亚2000年10月发生导致上百人死亡的部族冲突,就是因为豪萨族与约鲁巴族在中部地区议会互争领导席位而引起。科特迪瓦2000年10月的动乱也是一个例证。可见,政府部族化是导致国家分裂和内战的重要因素。
3.持续的经济贫困化。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非洲多数国家经济开始摆脱自80年代以来长达十几年的倒退,走向恢复和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
然很落后。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言,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5个
非洲国家食品严重短缺。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非洲至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亿人口得不到正常医疗服务。爱滋病等疾病肆虐,贫困、饥饿、失业、分配不公以及腐败大量存在,成为动乱的温床。在许多国家,贫困和战乱互为因果,形成了越穷越打、越打越穷的恶性循环。塞拉里昂、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均是如此。正是贫困使一些非洲国家陷入了为争夺有限生存空间和资源而无休止的混战之中。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编“1993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布隆迪1960年人口为320万,1993年达到580万,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5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国家之一。人满为患及经济滞后的现状,使布隆迪在独立后的30多年中,为争夺土地、就业机会发生过4次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大规模流血冲突。其结果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1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资源之争在部族冲突中正在成为越来越主要的原因。这种争夺一方面表现为各方通过战争控制资源,以拓展生存空间,改善自身经济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获取资源,换取维持战争及本身军事存在的必要物质基础。如为争夺钻石、黄金等矿藏,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及卢旺达、乌干达等参战国在刚果东部大打出手;为夺取武器及生存资料,安哥拉、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全力争夺钻石矿区,不仅造成生产力巨大破坏,而且出现了大量难民,以致于在2000年7月的国际钻石会议期间,人们发出了禁止血腥钻石生意的呼吁。
4.国际社会的争夺。非洲国家的部族矛盾和冲突本来属于非洲内部事务。然而不论是
一国之内部族矛盾引起的政治冲突或政权更替,还是国与国之间部族引起的边界战争,一旦某个霸权主义国家认为有利可图,就会趋机介入。其结果是局部冲突扩大化,甚至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1960年刚果(金)独立后,比利时大举入侵,美国操纵的联合国旋进行干预,并挑起部族冲突,使该国在此后5年中一直处于战争状态。1975年安哥拉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的代理人战争,正是由于苏联公开干预,大批苏式军火和一万多古巴军队的介入,使安哥拉内战前后长达20年,将非洲西南部这个资源富饶之国破坏殆尽。据不完全统计,百万人死于非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3](P338)。1977年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爆发边界战争,由于美苏各自支持一方而染上大国争霸的色彩。1994年卢旺达部族大屠杀和布隆迪的部族冲突既有前宗主国比利时的影子,也有法国和美国的明争暗斗。显然,国际社会的争夺和干预是部族冲突扩大化的重要力量。
5.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演变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对非洲国家产生极大的冲击和震撼。而面对非洲出现的权力真
空与力量失衡使部族矛盾一下凸现出来,而西方国家推行的“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犹如打开了的“潘朵拉盒”把全部恶魔都释放了出来,整个非洲普遍发生了反政府骚乱,甚至在一些所谓“橱窗国家”如被称为创造经济奇迹的科特迪瓦、加篷等国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社会动乱。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指出:“民主化释放了活力,参与和创造性的愿望,它又使昔日的恶魔重新钻了出来。”多哥总统埃亚德马进一步指出,由于“不顾一切的、无休止的民主化而导致卢旺达灾难,引导人们无情地去争权夺利,它已重新唤起部族主义恶魔并驱使国家陷入空前的混乱状态”[8](P295)。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以“部族”主义为基础的政党纷纷出现,权力欲极强的政客都打出了“部族”牌进行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代表各部族利益的政党雨后春笋似的出现,有的国家多达二三百个,少的也有几十个。各种形式的部族冲突此伏彼起,从而成为世界上战乱最多的地区。据统计,1989—1993年非洲先后发生24场国内战争,许多战争仍在继续。其中发生于1989—1990年的“一国四君”彼此残杀的利比里亚内战、1990年开始的索马里内战及1993年国际维和部队对这场内战的卷入,1990—1994年的卢旺达大规模内战,1997年导致门格斯图政权跨台的埃塞俄比亚内战,1998年至今的刚果内战,1999年苏丹、索马里、中非、安哥拉内战,2000年5月塞拉利昂内战等,这一切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掀起的“多党民主”浪潮有着直接联系。所以有人讽刺西方强加给非洲国家的“多党民主”是“只见多党,不见民主”[9]。同时,随着“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而言,非洲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由于干预索马里内战的教训,使得西方国家在衡量对外干预时首先把各自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果非洲的内部冲突对其战略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轻易不会直接军事干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西方国家又垂涎非洲大陆的丰富资源和市场潜力,所以不愿放弃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因此他们采取在不干预的同时也不放弃的政策,从而使非洲一些部族冲突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如塞拉利昂、刚果(金)均是如此。
正是上述几个原因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给当今非洲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
出了极为艰巨的任务。
三、部族种族冲突之后果及其发展趋势
非洲部族冲突形成严重的后果。首先,使经济困难的国家走向崩溃的深渊。作为世界
矿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的刚果(金),多年来部族冲突与内战,成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连年负增长,1990年为-2.4%,1994年达到-7.4%。其次难民日益增多,到处充斥的难民成为人类一大悲剧,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影响到一些国家间关系。据统计,目前非洲难民近1500万。[3](P163)以1994年卢旺达屠杀为例,冲突前卢境内人口750万。1994年大屠杀使50—100万人死于非命,200万人逃亡邻国,200万人在国内背井离乡,换言之全国只有不到40%的居民在原住地。[3](P163)这种难民潮不仅进一步恶化了胡图人与图西人的关系,而且也使刚果(金)东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的部族关系蒙上了阴影。最后非洲部族矛盾尖锐化为西方大国控制非洲国家,干涉各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有机会利用矛盾,插手他国事务,如美国在刚果(金)、索马里的行动就是如此。
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民族发展过程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正在形成之中,在现阶段许多非洲国家的居民的部族意识十分强大,部族意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将深深影响着今后部族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国民素质低下等原因,部族矛盾、部族冲突仍将会时起时伏,甚至会激化。在总体形势趋向缓合的大背景下,虽然一些热点问题降温,但短期内尚不足以形成非洲就此走向全面缓和的结论,所以多数国家走向稳定与局部地区持续动荡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非洲形势的基本特征。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各国将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因此,今后几年非洲以经济利益为背景的部族冲突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大对那些有资源、有发展潜力的非洲国家的渗透和争夺,会给部分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再次,非洲联盟在解决部族冲突中的作用加强,非洲集体解决争端能力加大,因此由
部族矛盾引起内部冲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会得到限制,大规模仇杀的情况减少。但是部族矛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复杂化,并渗透到许多国家、党派、政治生活之中,每当遇到诸如选举或国家重大举措出台,代表部族利益的党派之间仍会激烈较量。
总之,非洲形势在未来几年是大体趋于缓和,局部依然动荡。非洲大陆要实现由全体国家参与的和平与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采取得力措施以淡化地方部族主义情绪,引导全民加强国家意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无疑为非洲各国政府明智之抉择
⑽ 非洲的历史
旧石器时代,阿尔及利亚出现陶瓷雕像。
前9000年,中部非洲出现定居型村落。
前31世纪,那尔迈统一上埃及与下埃及,成为首位法老。
前27世纪,埃及开始建造大金字塔。
前21世纪,埃及中王国时期开始。
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纳顿引入太阳崇拜。
前1085年,埃及新王国时期终结。
前814年,迦太基人建立腓尼基殖民地。
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前32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建立。
前255年,罗马帝国入侵非洲
前146年,罗马征服迦太基。
前31年,克丽奥佩脱拉七世自尽,托勒密王朝覆灭,埃及并入罗马帝国。
600年,加纳王国建立。
1067年,阿尔摩哈德人摧毁加纳。
1300年,贝宁帝国(今尼日利亚)建立。
1340年,桑海帝国建立。
1390年,刚果王国建立。
1441年,葡萄牙开始从非洲西部出口奴隶,开启奴隶贸易。
欧洲列强于非洲的殖民始于1415年,葡萄牙占领的休达(欧洲国家仍占据非洲一些小岛,例如法国的留尼汪岛)。美国自身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也开始殖民其他弱势国家与地区,包括非洲。
列强殖民非洲的高峰期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约有95%非洲领土被列强侵占,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仍然独立。非洲殖民地于1947年开始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的结束。
(10)非洲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非洲总面积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亚洲的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还是唯一被赤道中分为二,又同时处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离几乎相等。
非洲的东北端有163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使之与亚洲相隔(地缘政治学上,有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埃及西奈半岛也会被视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则是地中海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欧洲。
非洲3/4的面积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更是穿其而过,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方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气候普遍暖热,其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
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测量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
非洲人口约12亿。目前生育率非常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联合国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长,可能会在未来面临极大的艰难处境。预测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三番,达到31亿,甚至57亿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