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事件“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的在位期间
唐玄宗
鉴真东渡是唐玄宗时期,天宝二年(743年)到天宝十二年(753年),十年五次东渡。
Ⅱ 鉴真在历史上做过什么贡献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扬州大明寺主持
Ⅲ 鉴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鉴真,唐朝医学家、翻译家、文化交流使者。一千多年前,他因为日本政府的请求,先后六次东渡,成就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在日本,他除了带去佛经,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他精通医药,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他也是书法名家,带去了许多书法真迹,他留下的亲笔书帖被誉为日本的国宝;他还是位出色的建筑师,参与了日本唐招提寺的建设。 千年风雨,沧桑岁月,文明的交流未曾断绝,而鉴真,是功不可没的摆渡人。他亲手植下的文化交流之树硕果累累,散发着蓬勃的生机。未来,这棵长青之树,将会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投下更美的清凉之荫。 唐朝的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对外交流通道,它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国力强盛,陆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许多国家仰慕唐朝文化,纷纷派出使臣到唐朝学习;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也可与越南、缅甸、印度甚至欧洲各国进行联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千年后,风云和波涛沿着鉴真的足迹继续探索,一路发展。鉴真智慧的双眸永远凝视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历经岁月,依然璀璨。 来源;课外生活(小学4-6年级)
Ⅳ 我国历史人物鉴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双目失专明.日本天皇属以隆重礼节相迎.鉴真在日本待了十年,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后来,他在日本逝世.他是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他东渡日本的决心仍坚定不移,为中日经济文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唐朝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Ⅳ 鉴真的故事。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中文名: 鉴真
别名: がんじん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公元687年
逝世日期: 公元763年
职业: 文学
目录
生平事迹
出生及受戒
一世佛缘
历史贡献
后世纪念
东渡之谜
历史评价
鉴真像展开
编辑本段
生平事迹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代高僧,医家。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鉴真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Ⅵ 鉴真的历史贡献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花椒、吴茱萸。
十七、十八世纪时,日本药店的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 鉴真东渡,历时十年。第一次东渡,日方纪念鉴真的文献《挑战与挫折的十一年——六次渡日大作战》中记载是天平15年(743年),鉴真借拜访天台山之机前往日本(当时唐玄宗爱惜鉴真才德,没有批准他东渡的要求)。鉴真的弟子向港口的官员报告前来邀请鉴真的日本和尚实为海盗,于是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第二次东渡则是743年年末,购买了军用船,鉴真一行包括工匠等85人从扬州出海,在狼沟浦遭遇巨浪,危急中鉴真镇定自若,高诵经文——这对于海潮未必有什么作用,但确实安定了众人的情绪,终于将船驶回;第三次东渡在744年,当地倾慕鉴真的士绅不愿他冒险出发,再次举报日本和尚荣睿和普照是海贼,于是俩日本和尚又被捕,经过鉴真搭救,才以“病死”为名,脱身逃走;第四次东渡在744年,由于长江一线出海控制较严,鉴真前往福州出航,这一次他的弟子再次向官府报告师父的计划,鉴真被官府送还扬州,日本和尚逃亡;看到弟子和崇拜者因为爱自己而阻挠东渡,鉴真花了几年时间做通他们的工作,于748年第五次东渡,这次很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历时一年才返回扬州,负责邀请的日本僧人荣睿病死,鉴真也因病双目失明;753年,65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
中方文献内容大同小异,但有鉴真七次东渡的说法。其中多出的一次东渡,是在743年年末,有人认为当时鉴真于12月乘船东下,在狼沟浦遇险后,返回下屿山,第二年曾经再次出发,结果在桑石山海面再次遇到暴风,只得退回。因此应算作两次东渡。
究竟鉴真的东渡应该算六次还是七次呢?在日本,我采访了日本教育学者滨崎昭先生。对此,滨崎先生的解释是双方在史实的认定上并无歧义,采用不同数字是文化背景造成的。日本,七的发音为“XIQI”,与“死”的发音接近,不太吉利,而六则是吉利数字,因此说鉴真“六次东渡”。中国的“七”并无这样的发音避讳,而佛教有“七级浮屠”的说法,所以使用了“七次东渡”,也是吉利的意思。 鉴真东渡前,已经有洛阳大福先寺的道睿禅师等唐朝僧侣受邀东渡,日本为何还要执意邀请鉴真呢?而且,到达日本后,鉴真的地位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东渡僧侣,无论其来自中国、印度还是百济,他为何获得如此尊崇的地位呢?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从唐朝邀请高僧东渡传法,主要是为解决日本僧侣戒律不严的问题。日本民间普遍采取自誓自愿的方式出家,对于戒律的理解也五花八门。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宣布自己是和尚,而且没有什么戒律约束,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和尚当得也太自在了。日本当时官民都对佛教很推崇,但对这样随意的僧侣又觉得不能信任,于是,就产生了严格戒律,用受戒的方式规范僧侣的要求。
大多数僧人都要经历受戒的仪式,不过,由于派别不同,受戒的内容也很不相同。一般僧人常受的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而最为严格的大乘佛教徒,要受二百五十戒,称为“具足戒”,也只有自己受过戒的僧人,才可以为其他僧人受戒。这种严格的戒律日本当时无人了解,所以决心到中国聘请高僧。鉴真与其他赴日僧侣不同,他是一名真正受过“具足戒”的僧人,而且在赴日之前,已经为四万名僧侣受戒,正是日本方面寻找的理想对象。
今天日本的佛教流派中,大多数都不排斥吃肉娶妻。而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中的律宗寺僧,依然是日本除临济宗总坛以外仅有的严守戒律的僧侣。这也算是鉴真给日本佛教界留下的一大遗产吧。 鉴真在748年东渡失败后,因为年老体弱,虽然积极筹备再次东渡,却有五年时间无法成行。这时,日本僧人普照带来了好消息——日本向唐朝派来了第十次遣唐使船队。
这使鉴真萌生了随其一同前往日本的想法。但是,唐朝政府继续坚持不同意鉴真东渡的决定,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不敢带鉴真一行去日本,以至与其部下发生争吵。最后,副使大伴宿弥仲马吕安排作了折中处理——鉴真不乘较大的藤原座舰,而与大伴宿弥仲马吕乘副使坐的船,这样万一被唐朝发现,也可推脱藤原不知情。
出航顺利,但是东渡途中,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由于当时航海水平的限制,遣唐使能够平安航行往返中日之间的,也不过50%。这一次藤原的船队也碰上了风暴,结果鉴真乘坐的副使座舰,得以闯出风暴,以半漂流的状态到达日本,较大的藤原座舰,却被风吹到了南方的越南中部,结果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论打仗当时日本人是不行的,大半船员丧生,藤原仅以身免,返回长安。和他同难的还有一个人很有名,就是李白、王维诗中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 从日本流传的鉴真弟子所著文献看,鉴真对于东渡,有过两次犹豫。
第一次犹豫,是在748年船只被暴风刮到了海南岛导致东渡失败以后。不过,鉴真当时的犹豫并不是后悔东渡,而是因为这次漂流使他产生了新的想法——海南岛已经是中国当时的最南端,根据当时的地理知识,鉴真明白这里大约是中国从海上去印度最近的地方了。所以,他怀疑是不是佛在指点他前往天竺佛国深修佛法。如此,自己不该向东,而应该向西!
但是,因为长期师奉鉴真的日本僧人荣睿,在这次东渡失败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临终还请求鉴真务必东渡。鉴真感其至诚,遂不再思考天竺之行。
第二次犹豫,是到达日本后,鉴真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的确,他受到日本皇室乃至平民的极大欢迎。两位天皇和一位皇后经他受戒,并任命鉴真为“大僧纲”,总领日本佛教界,日本政府竭力推崇鉴真的精严戒律思想。然而,鉴真满意之余却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当时佛教正日益为日本官民各阶层所接受,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又有大批劳动力或真或假地出家为僧——僧人是不用承担田赋和徭役的。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鉴真带来严格的戒律,提高成为僧人的门槛,从而达到减少僧侣数量,避免劳动力流失的目的。这和鉴真希望在日本弘扬佛法无疑是南辕北辙。
看到自己被利用的鉴真,曾经表达出一定的消极想法,有日本文献称他甚至一度有归国之念,只是,以七旬老病之身,又怎能回得去呢?
然而,这位高僧很快就表现出了他一贯的坚韧不拔精神。他放弃了个人的地位,离开佛教的中心东大寺,不再担任大僧纲,只接受了“大和上”的尊号,与日本佛教界达成接受自誓自戒的协议,自建唐招提寺,通过普及知识,建立贫田院周济平民等方式扩大佛教影响,并创立了日本佛教南六宗之一的律宗,继续自己弘扬佛法的事业。唐招提寺很快因此成为日本佛教圣地。 鉴真到达日本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而且已双目失明。由于不能见物,鉴真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
但是,《奈良新闻》2004年10月29日有一则新的报道,认为鉴真到日本后,双目可能还存在微弱的视力。其依据是757年,鉴真为借经卷曾经向当时的奈良东大寺出具了一张借条,这就是现存正仓院的《鉴真奉请经卷状》。经过奈良国立博物馆的西山厚研究员检证,认为此文与中国所存鉴真相关文献出自同一人手笔,所以,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鉴真在东渡时,可能还保有微弱的视力,能够自己书写重要文件,但不能很好地阅读了。
不过,随后就有人提出,由于文献记载鉴真并不是最后一次东渡才失明的,而是此前五年就已经失明。所以在中国保留的所谓相关文献,也未必是鉴真的亲笔,很可能是鉴真失明后由其弟子代写的。
此外,日本的文献记载,鉴真在日期间从未有过哭泣的记载,总是以最和善的微笑面对信徒。
日本天平宝字7年(763年)5月6日,鉴真坐化于唐招提寺,根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当时鉴真双脚结跏趺坐,神态安详,死后三日,体温犹在,时人呼为真菩萨。
佛法云,大雄无畏,勇猛精进。大约是鉴真大师最好的写照。
Ⅶ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传道艺指 事例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是郭沫若先生所著,是为了提倡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讲的就是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对日本的贡献:
鉴真在孝谦女帝的支持下,把奈良城右字五条二坊内的新田部亲王的旧宅(约四町步面积)基础上改扩建为后来的唐招提寺。当时因为新田部亲王之子盐烧王曾参与了橘奈良麻吕的叛乱而被捕入狱,他的这座邸宅被没收。鉴真利用这块新宅地着手在弟子们的协助下,设计和建造了一所仿中国唐朝建筑特点的新的寺院,而且其各个堂室自始至终是由鉴真弟子们分头督造而成的。
唐招提寺的建筑、雕塑,直接传播了中国建筑(完全是仿唐式木结构的殿堂,处处讲究对称)和雕塑艺术的精华,金堂的主佛卢舍那佛像是最巧妙、宏伟、森严的干漆像,雕刻风格独特、精巧,是天平时代最有水平的雕像。鉴真为了塑造佛像,曾传授过‘干漆法’(又称‘夹紵法’或木心干漆)这种雕塑被称为唐招提寺派,对日本佛教寺院的雕塑佛像的影响很大。
公元759年(天平宝字三年)8月1日,唐朝提寺建成。从此,鉴真偕弟子:如宝、思托、法载、义静等搬住到唐招提寺内。
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是日本天台宗的先驱者,他带到日本的大量佛经中还有许多华严宗、真言宗的经典文籍,为日本佛教诸宗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鉴真主持了唐招提寺的建筑、雕塑,直接传播了中国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精华,他东渡时,亲自带去的书法作品五十余帖,为日本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借鉴,此外,在医药学、文学、绘画、特别是技艺、习俗等许多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成为日本‘天平文化’的重要内容。
鉴真东渡的时候,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法律、教育制度、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美术、乐舞、风俗娱乐甚至年中行事等带到了日本,与其他谴隋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等帮助日本从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而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各方面先进的生产资料后进入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最后又促使日本进入到了历史上辉煌的平安朝时代。
当年鉴真在传播律宗之余还给人看病,并曾留《签上人秘方》一卷,这是鉴真对日本医学的贡献,直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日本药店售出的药袋上还常印有鉴真的肖像。虽然这部书已经失传,但在日本学者所著的《医心方》中,还能看到鉴真的药方,如‘脚气入腹方’、‘呵梨勒丸’、‘鉴真服钟乳随年煎方’等。随鉴真东渡的弟子中,也有人是精通医道的,如法进,曾在大安寺讲授鉴真的医药法。
‘传道艺’不仅指传输佛法,鉴真及其弟子还将很多佛法以外的东西传到了日本,‘传’指传输,‘道’主要指佛教,‘艺’指技艺。
另外,至今日本人还把鉴真尊奉为榨糖、缝纫、制作豆腐和酱油的祖师^_^
鉴真赴日后的遭遇:
不过话说回来了,鉴真在日本真的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吗?也不一定吧,据鉴真弟子思托攥写的《延厉僧录》中就记载有法相宗的兴福寺僧侣们对鉴真等新教团从不满、反对,最终发展到公开辱骂的情景。另有记载,日本土佐国道原寺的僧人专任,因为公开对鉴真进行辱骂,天皇政府将该僧流放到伊豆岛。
到了公元758年(天平宝字二年)8月,孝谦女帝让位给皇太子大炊王后不久,新的朝廷就下诏解除了鉴真的大僧都的行政职务,这其实也显示了日本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反对孝谦天皇势力的增长和奈良保守的旧教团势力上升后的必然结果。可惜的是,鉴真于763年圆寂,而淳仁天皇是一年后的764年下台的。
Ⅷ 鉴真的故事
鉴真
接受邀请
唐朝的时候,日本经常派使臣、留学生、僧人和商人到中国访问、学习和通商。因为这些人是政府派遣到唐朝来的,所以被称为“遣唐使”。每次“遣唐使”的人数最少一二百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五六百人。
这一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了中国,其中有两个年轻的和尚,一个叫荣睿,一个叫普照。他们到中国除了学习佛教,还有一件顶重要的任务,就是邀请中国的高僧到日本去讲学和授戒。
荣睿和普照在中国住了十年,虽然学到了不少佛学知识,可是却一直没有邀请到去日本讲学的高僧,感到很失望。
就在他俩准备动身回国的时候,打听到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德高望重,学问高深,还曾给四万人授戒。他俩就立刻从长安赶到了扬州。
可是当见到鉴真的时候,他们又犹豫了。鉴真已经是一个满脸皱纹、年近六十的老人。这么大的年纪还肯远离家乡,漂洋过海吗?又一想,要是错过这个机会,恐怕再也找不到比鉴真大师更合适的人了。于是,俩人深深地向鉴真施礼,说明了来意,恳求他能到日本讲学授戒。
鉴真被他俩的真情诚意深深地打动了。他想了想,然后说道:
“我答应你们的请求。”
他又看了看站在周围的弟子,问道:
“我已经决定随荣睿、普照二位法师东渡日本,你们有谁愿意同我一起去呢?”
听到鉴真的问话,那些弟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没人吭声。过了一会儿,一个叫祥彦的和尚站起来说:
“大师,不是我们不愿意传播佛法,只是日本和我国相隔大海,路途遥远。听说十人中难得有一个能平安渡过去,如果在路上出了危险,就要白白送命。”
听了这番话,鉴真很是生气,他抬高了声音说:
“为传佛法,何惜生命,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
祥彦见师父态度这样坚决,他马上说:
“师父要去,弟子一定跟随。”
接着又有二十几个人也表示要随鉴真一起去日本。
屡遭失败
自从答应了荣睿、普照的请求,鉴真派人购买船只,筹集粮食、物品准备东渡。
但是,他们先后四次东渡日本,都失败了。有的是因为人事纠纷;有的是因为船只在海上碰了礁石,可鉴真并不灰心。又过了三年,第五次东渡开始了。
他们师徒一行刚出海的时候,天刮着西南风,这是顺风行船,船走得又快又稳当。海鸟不时飞近船帆,海里的鱼,也常常跳出水面。鉴真看到这些,感到非常喜悦。可是没过多久,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天很快暗了下来,大块的乌云遮住了太阳,风越刮越猛,海水掀起一个接一个像小山一样的巨浪。他们乘坐的那只木船,就像一片无依无靠的树叶,一会儿被海浪高高抛起,一会儿又被埋入波谷。船上的人一个个东倒西歪,有的使劲抱着船仓里的木柱子不敢动弹;有的因为晕船,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木船在这种险恶的环境里颠簸了一天又一天,随时都有葬身海底的危险。
到了第六天的时候,无情的海风才渐渐平息,海水也慢慢平静下来。船上的人由于几天没吃没喝,加上严重的呕吐,一个个面色青黄,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人们的嘴唇都干得裂了口子,嗓子也好像在冒烟,实在是难受极了,可是船上连一口淡水也没有了。
有人用瓢舀了一些海水,尝了尝,又苦又涩,实在不能下咽。
第七天下午,西南天空又出现了一块乌云,该不是又要刮风吧,人们的心“呼悠”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可是,很快他们又高兴地欢叫起来,原来这是片雨云,顷刻之间降起大雨。这真是救命的雨水,人们站在甲板上仰着头,使劲张开干渴的嘴接水喝,又从船仓里把能盛水的器皿都搬出来接满了雨水。
船继续向前驶去,到第十四天,眼前出现了一块大陆地,他们使出最后的力气,拚命地划动船桨,很快就靠岸了。这是什么地方呢?虽说是快到冬天了,怎么这里还是一片苍翠,到处是挺拔的剑麻、成片的椰林。原来船走错了方向,他们到了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这第五次东渡,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却又失败了。
百折不挠
鉴真等人虽然从海上脱险了,可是,那海上令人生畏的颠簸以及干渴和饥饿的折磨,消耗了他们很大的体力。对鉴真这样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来说,就更是有些吃不消了。然而,不幸的事情又接连发生。
先是日本僧人荣睿得病死去。看着荣睿的遗体,鉴真难过的哭红了双眼。
不久,鉴真的眼睛得了病,尽管吃药治疗,却仍然不见好转,最后双目失明了。这真是沉重的打击呀!
就在鉴真十分难过的时候,又听到祥彦病重的消息。一天夜里,祥彦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就请守护他的师兄快去唤师父来。
鉴真来到他的跟前,祥彦急促地喘着气,吃力地从身边小布包里拿出一本字帖和一本他手抄的经书,双手捧给鉴真,断断续续吐出最后一句话:
“请师父……把这些……带到日本……去。”
说完,祥彦就咽了气。鉴真俯下身子抚摸着祥彦的尸体,悲痛万分地喊着:
“祥彦,祥彦啊!”
精神上和肉体上遭受这么沉重的打击,东渡的道路是这么艰难。然而,这一切反而更增添了鉴真的勇气,他对天发誓:
“不到日本,我死不瞑目!”
如愿以偿
公元752年,日本政府又一次派遣唐使团到了中国。遣唐大使听说了鉴真五次东渡的经过,对鉴真极为敬佩,就在第二年十月回国的时候,绕路到扬州专程拜访鉴真,并且邀请他一同前往日本。
第二年,日本遣唐使团要回国了,鉴真和随行的徒弟、工匠三十八人,就随着这个使团前往日本。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了日本的秋妻屋浦(现在日本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字秋目村)。
船长来到了鉴真的坐舱,对他说:
“大师,请准备下船上岸吧。”
“啊,终于到了!”鉴真非常兴奋地边说边站了起来。别人也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船慢慢靠岸了,鉴真在别人的搀扶下慢慢地走到岸上,心情非常激动,连声说道:
“要是荣睿、祥彦他们看到这一天该多好啊!”
从鉴真答应荣睿和普照的邀请,整整十一个年头过去了。这期间,先后经历了五次的失败,还有三十六人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呵!想到这里,鉴真禁不住蹲下身去,使劲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闻了又闻,止不住的热泪流过两颊。
建“唐招提寺”
日本天皇知道了鉴真等人顺利到达的消息,立刻下令把鉴真接到日本的都城——奈良。鉴真一行被安置到奈良最大的佛寺——东大寺。很快,天皇又颁布诏令,尊奉鉴真为“传灯大法师”,把对日本佛教徒的授戒传法两项重任交给鉴真。对一位外国僧侣,给予这样的尊崇,在日本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鉴真在东大寺的佛像前,设立起戒坛,先是为天皇、皇太后、太上皇授了戒,接着又为一批高僧授戒。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什么是授戒呀?授戒就是佛教信徒通过一定仪式,接受师父授予的佛教戒条,用来约束自己的行动。电影《少林寺》,就有少林寺主持为小和尚觉远授戒的场面。
鉴真到了日本,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听他讲解佛经,请他授戒。寺里每天都要拿出很多米做饭给这些人吃。这样一来,寺里的粮食就不够吃了。天皇知道了这件事,就拨给鉴真他们一百町(一町相当于14.88市亩)水田。有了田,怎么使用,大伙的想法不一样,有的说请人来种,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卖掉就可以有不少收入;也有的说不如租给农民去种,收取租米。鉴真一边听,一边连连摇头,说:
“你们的主意都不好,我看还是用这块地造一座寺院吧,既可以用来讲学,也可以让日本的友人学到我大唐的建筑技术。”
他的话音未落,几个弟子就高兴地说:
“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天皇知道了鉴真的这一番心意,深受感动,又另赐给了一块旧宅。新寺院就在这块旧宅地上动工了。它的图纸设计都是由鉴真大师亲自主持的。
两年以后,一组按照中国木结构建筑形式建造的殿堂落成了。整个建筑结构精巧,气势雄伟,那坡形的大屋顶,那一根根拔地而起的圆柱,那高高的钟楼和鼓楼,完美地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一时轰动了日本,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参观。天皇亲笔书写了“唐招提寺”四个字。
从此,鉴真就一直住在这里讲学授戒。“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最有名气的寺院。
草药和豆腐
有一次,天皇生了病,请了一百多位医生来看,吃了很多药,仍不见好。几十个大臣来到宫中探望,天皇很伤心地对他们说:
“全国的名医都请到了,还是没有效果。看来我这病八成是治不好了。”
这时候,一个大臣接口说道:
“老臣听说鉴真大和尚懂得些医道,何不请他来给您诊治诊治。”
天皇治病心切,急忙派人去请鉴真。不一会儿,鉴真带着几个徒弟来到宫中。他先为天皇摸了脉,然后开了药方,命徒弟去配药。
天皇吃了鉴真配的药,没多久,病就好了。他感激地对鉴真说:
“大师,您的药可真灵啊!该不是什么仙药吧?”
鉴真笑着说道:
“哪里是什么仙药,不过是些从大唐带来的寻常草药罢了。”
天皇听了这话,很是奇怪:
“先前我服用的也是从大唐传来的草药,怎么就不见效呢?”
说着,他就命人把以前为他治病配制的草药拿给鉴真看。鉴真拿起这些药,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掐一掐,还用舌头舔了舔,然后说道:
“这些药有的是假的,有的是制作方法不对,您吃了这样的药,怎么能治好病呢?”
天皇这才恍然大悟,立刻请鉴真把所有从中国传来的草药,一一辨别真伪,还请他把每种药的用途、制作方法记述下来。从此,鉴真被日本奉为医学始祖,还把他的头像印在药袋上面。
还有一次,几个日本朋友到寺里来拜访鉴真,正赶上吃饭的时候。鉴真特地让人做了一锅豆腐来招待客人。当时日本人还不会做豆腐,那几个客人一尝,都赞不绝口,马上向鉴真请教豆腐的做法。鉴真一一告诉了他们。后来,豆腐这种食品就在日本传开了。直到现在,日本有一种豆腐干的包装口袋上还印着“唐传豆腐干”的字样呢!
永久的怀念
鉴真在日本度过了十七年,他七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预感到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了,就急忙让人扶着他,脸朝着祖国的方向,双腿盘坐,一会儿就停止了呼吸。
不幸的消息传出以后,日本人民都难过极了,很多人赶到唐招提寺,进行吊唁。鉴真大师的家乡扬州的佛教徒听说了以后,不禁冲着东方放声痛哭。
在鉴真逝世之前,为了能使师父的形象永久地保存下来,弟子思托就照着师父本人的样子,用干漆夹zh*(苎麻织的布)的方法,为他塑了一尊坐像。鉴真塑像闭目含笑,面容慈祥,逼真地表现了他那仁慈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这尊塑像,一直保存到现在,被奉为日本的国宝。
一千多年来,鉴真一直受到中日两国人民深切的怀念。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扬州建立了鉴真纪念馆。1980年,日本佛教界还举行了鉴真大师塑像回国探亲的纪念活动。鉴真作为中日两国友好的使者,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正像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一首诗说的那样: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