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

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17 19:16:09

Ⅰ 高二历史选修四要点

一、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唐太宗

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1、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3、法律上:慎用刑法

4、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尊称"天可汗"。东突厥地区设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

6、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设立鸿胪寺,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三、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孔子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1、思想:"仁"(核心)、"礼"、"中庸";

2、政治:为政以德,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3、教育: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采用启发式教学;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4、晚年整理和修订"六经",保存了古代典籍。

5、影响:

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我们对孔子思想应采取"扬弃"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

⑴、继承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

⑵、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我国现阶段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国家民族和睦相处的思想,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克服"仁"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

⑶、弘扬孔子重视教育的思想,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克服其中"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

四、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1)哲学上主张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对立起来,理念先于物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这是一种唯心论,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政治上提出理想国,认为国家应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构成,各守其职、各具其德;由哲学王来统治。这一主张虽然未能实现,但给人们以一些启发。

(3)教育上创办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学校--阿卡德米学园,采用对话方式教学,培养了亚里士多德等一批人才,在欧洲教育史、科学史有重要影响。

五、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号称"网络全书式的学者",在众多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哲学:

A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5、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1)、政治上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法治优于人治,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2)、创办"吕克昂"学园,教授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

(3)、局限: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6、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古代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巨大,奠定了多门学科的基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六、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

1、他领导推翻了英国封建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也加剧了民族矛盾;

3、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4、建立机构、改善法律、扶持教育、信仰自由、发展工商,使英国工业迅速发展;

5、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剧了社会动荡,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中历史选修4

Ⅱ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试验本)课后答案

买本重点难点,上面就有课后题目答案参考

Ⅲ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

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练习与测评
1、列举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什么说他们的社会主张是空想?
答: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
但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正义的体现,天才头脑的发明,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们相信天才创造历史,希望理性统治世界,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而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现途径的设想上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2、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历史条件:
(1)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2)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3)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探索与争鸣
(1)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青年马克思的认识
答: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动下,马克思刻苦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亲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关心人类的疾苦,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工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使下,马克思不畏种种迫害,不计个人得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人的解放、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你有过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吗?谈谈你的价值取向。
开放性题目,可以畅所欲言。建议: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在认可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要有社会责任感。

Ⅳ 求高一历史第四分册教案和辅助栏目(含答案)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变化的主要表现;知道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理解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生产力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联系;理解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解读“探索与争鸣”中提供的材料,学习从采集表层信息,到分析归纳发现深层信息从而形成观点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进程,学习辩证、历史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对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形成对历史现象(事物等)理智分析、辩证看待、注重看其主流作用的价值倾向。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二) 探索与争鸣
(材料略)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能汲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建议:引导学生从获取表层信息入手,对材料进行最初分析,然后,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判断,得出深层信息,即该材料所体现的历史内涵:
表层信息包括:1、规模大,“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2、分工明确,包括检毛工、修剪工、浆洗工、染工、扞制匠;3、剥削严重,“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 贫儿一百五”。
深层信息包括:规模大,说明手工工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剥削严重,说明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相当残酷的。这则材料说明的是英国手工工场情况,印证了英国手工工场发展的迅速。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的基本情况;15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技能:
解析课文,区分课文中各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制形成等)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二)探索与争鸣
(材料略)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相关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提示:本题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第三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英法政治传统的差异,为本分册第三单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打下伏笔。
答: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第1、2课参考答案等由大同中学姚军提供)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知道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理解西欧早期殖民活动的双重影响。
技能:绘制双向细目表,梳理历史信息;阅读地图,了解地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学习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必要性(主观需要)和可能性(客观条件)等不同层面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的方法。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习从不同角度,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价值评判,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时间 国 家 人 物 航 线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 葡萄牙王室资助 迪亚士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
达•伽马 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 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 环球航行
(二)探索与争鸣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给亚、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有人认为,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的看法?你的意见如何?
提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考虑问题。
对历史作用的看法:要求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参考意见: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文艺复兴”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文艺复兴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理解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历史原因。理解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
知道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美好生活,敢于斗争,勇于改革创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意大利为什么会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中心和发源地?为什么说“文艺复兴”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
答:意大利北部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是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欧洲古代文化摇篮之一,意大利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世纪时文化也相对比较繁荣。15世纪前后,许多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城市,他们带来大量珍贵的古代希腊、罗马典籍和艺术品,促进了意大利艺术家和学者对古典文化的了解、研究。
一方面,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学者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复兴”只是旗号,本质是反对天主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造舆论。另一方面,他们广泛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物,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比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和水平有大的发展。所以说“文艺复兴”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 路德
马丁• 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教权应当是什么关系?其矛头指向谁?
答:马丁• 路德认为世俗权力可以高于教权,世俗权力可以管教皇。其矛头直接指向罗马天主教会与教皇。
3、15、16世纪之交,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联系前面几课所学的内容,以“走出中世纪的西欧”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500字左右)
提示:注意时间概念——15、16世纪之交;
注意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的丰富史实反映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英、法等国的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代表了这一时期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趋势,,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法规,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提示学生在论述中注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探索与争鸣
新教“强调禁欲在某一固定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伦理上证明了现代专业化劳动分工的正确性。同理,将谋利解释为天意,证明了商人的活动都是合乎道理的”。
“比较起来,加尔文教似乎更紧地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企业家的那种严格的守法主义和主动进取心相联系”。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阅读本课“名家史论”,你认为新教伦理中哪些因素有利于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提示:强调禁欲,培养严格守法主义,禁欲有利于资本的积累;证明劳动分工的正确性,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谋利解释为天意,强调商人活动的合乎情理,激励主动进取心。
(第3、4课参考答案等由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任琍提供)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标志革命爆发、克伦威尔及领导的两次战役、共和国成立、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理解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必然性。
2、技能:
参考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述的历史信息。
阅读文献资料,概述其主要内容。
按时序整理知识,制作大事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英国革命爆发原因和结果,学习从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学习从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客观影响等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克伦威尔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其产生敬意;充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肯定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革命结果的明智选择。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读图学史
革命前的英国领土包括哪几部分?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革命前的英国称英吉利王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群岛(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组成)、北爱尔兰。
(二)练习与测评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640年 “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 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 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 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 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 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阅读《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文,回答问题:
(1)在政治(法律)、经济(征税)、军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权力上均受到限制
(2)肯定了议会拥有的准许、同意实施或停止法律、征税、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方面的权利;保证议员的选举、在议会内的言论自由,并不受议会之外的弹劾回讯问。
(3)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
(三)探索与争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联系中世纪以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
13世纪以来,随着《大宪章》等法律的签署以及议会的形成,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宗教改革后,又确立了新教的地位。复辟王朝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企图在英国恢复和加强天主教的统治,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英国国教上层人物的强烈反对。恰巧,皇后玛莉生了个男孩,国王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定由他继承王位,而未来的国王极有可能是天主教徒。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期待由信奉新教的查理二世的女儿、女婿自然继承的设想破灭。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因此,不经过暴力,而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利、天主教势力与英国国教势力的矛盾,是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启蒙运动最初兴起于英国,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知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性质和历史作用。
2、技能:
阅读课文,提炼概括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作等信息,制作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异同,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第二,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北战争的过程及结果,知道林肯总统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宣言》。
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重大影响。
2、技能:
制作反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方式——“普鲁士道路”,知道“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和德意志统一以及德国崛起的表现。
理解普鲁士道路的含义,普鲁士完成统一的原因和和历史意义。理解德国崛起的原因。主观动因:
1、由于俄国早期是一个内陆小国,因此历代统治者对领土的渴望极端强烈,都以对外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如在彼得一世时曾说过:“在征服世界方面,俄国缺少的只是士气。”对俄国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争取出海口,于是

Ⅳ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复习重点,急急急急!(可能加分)

其实,历史考试你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条记忆
1:事件条目
2:事件发生背景(最好自己概括容易记住,可以大致意思即可)
3:事件发生时间,人物
4:事件的意义或结果
5:简要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即可。。

Ⅵ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大总结,要列个提纲,怎么总结、

第四分册主要是欧洲和美国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你只要按照时间把主要事件列出来就可以了。我这里有一部分你看看吧

Ⅶ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 每个单元开头前言

这个你去福州路买本书就搞定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