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秦时期的故事4个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烽火戏诸侯,两小儿辩日,退避三舍等,具体故事情节网上有,不过要详细的我也可以讲给你听哦
2. 先秦历史故事~~~~急
象庆忌那样死去
庆忌,吴王僚之子。史书上说他有足蹑糜鹿之勇、手搏兕虎之力。兼且身躯伟岸----是个美男子。十七岁就曾斩名将于马下,夺大旗于阵前,赫赫战功加上高贵的王室血统,一时间天下勇士竟都以能成为他的门下为荣。这样的一个完人,放在今天不知要风靡多少少女。
要离,吴国布衣。身材瘦小,无缚鸡之力,有辩才(曾经躺在床上说得要整死他的杀手抱愧收刀而去),这人还是个怕老婆的(怎么看怎么象武松他哥)。
就是这样两个有着云泥之别的古人,演绎了春秋史上最完美的一次刺杀和被刺,不能不说是宿命对人类进取精神的又一次无情嘲弄。
前551年,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于宫内并取而代之,是为吴王阖闾。这时的庆忌正出使国外(这也是阖闾敢于发动政变的重要原因)。用刺杀的办法达到政权更迭的目的在前秦历史上屡见不鲜,尽管下流了些,但比起后世的伏尸百万,血流千里来,至少仁慈得多了。一般来说,这样被刺杀者的后代总是默默无闻地消逝于浩淼的历史长河之中,再无声息。可是这回的庆忌不同------他是个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样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命运的捉弄时一定会奋起一击,用自己的力量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里再一次彰显了庆忌的人格魅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兵锋所向,吴越俱震。一支强大打击力量存在于自己的卧榻之侧,是任何一个君主所不能容忍的,何况这支部队的统帅还是自己的杀父死仇-------阖闾再次祭起了恐怖主义暗杀这个不二法宝。
史书上这样写道:伍员(伍子胥)荐要离于吴王以击庆忌。要离比较滑稽,自己献了杀妻断臂之计用来取信于庆忌------一箭双雕,既蒙骗了被害人又合法地弄死了自己讨厌的败家媳妇。其实以庆忌的性格,这种极端的手段实属多余。
终于,要离有了接近庆忌的机会,在庆忌挥舟而下,直指姑苏的战舰上,要离单臂刺杀庆忌成功。我们可以想象利戈穿透心脏那一刻庆忌的愤怒,功亏一篑的懊丧一定深深地抓住了他,对刺客的痛恨到达了极点------他抓住要离的头发连续三次将其浸入江中,真难以想象这是个怎样勇武的英雄。也就在这最后的时刻,庆忌决定对自己的宿命做最后一次抗争。他将浑身精湿的要离横放膝头笑着说:“真没想到,居然有人敢来杀我,你也是个英雄。一天之内不能连续死两个英雄,我不杀你,你可以带着我的尸体回去以成全功。”读史至此,不觉唏嘘。为庆忌最后关头的放弃感动,为一个英雄人物的达观所震慑。可以说庆忌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再一次强烈的喷发,让人不忍逼视。这是我看见过死得最潇洒最NB的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庆忌把自己的灵魂放在了最高处。
几年后,吴国称霸。
时常想起三千年前的那个瞬间-----长江之上,吴师舟头,鹰击长空,彗星袭月。
那个时代和儒家独尊之后的时代太不同了
。
国人眼中是穷乡僻壤的家乡无湾,然而因缘际会,我被徵调至首都修筑城池,在那里,我认识了伍子胥,一个看似坚毅实则迷惘挣扎的人。
在他的提携下,我升上了监督官,不需再於烈日下辛苦劳累,平日讨论工程进度的空暇时,他也教了我建筑设计的事,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筑城不只是单纯的将石块砖瓦堆砌起,其中还牵涉了许多深奥的兵法易理。
偶而我们也会闲话家常,当我说起些家乡的趣事给他听时,他总是一脸怅然,我知道那是因为他被逼得离开了家乡,即使已在吴国待了数年,他的心依旧根植於那仇人统治的国家。
δ
城楼比预定得还要早完工,我已等不及回乡,都城的繁华虽然声色迷人,但却不及无湾纯朴气息隽永,收拾了细软后,我便去跟伍子胥辞行,虽然他一再挽留,但我仍坚持立即动身。
风尘仆仆赶回无湾,却无父母乡人出门相迎。
即使是最恐怖的梦魇也没有当日所见所闻的现实来地令我恐惧心惊……
没有儿童的嬉闹、没有邻舍间的寒暄、没有牲畜家禽此起彼落的喧扰……於是他们的脚步声显得很沈很响,就连空中盘旋的雀鸟双翼微幅的摆动也擦出了刺耳的厉声。
原本节庆时最为喧嚣热闹的一处广场空地,如今停放了一具一具白布覆盖的尸首,一旁的卫兵沈痛地告诉我。
”先王之子庆忌意图谋反,他们已追捕了好长一段时日,先前得知他与徐国暗中取得联系,将取道无湾逃顿至徐,当他们赶到时却已经太迟,庆忌一行人已在无湾村中大肆烧杀掠夺后扬长而去。”
木然地上前一一掀开覆面的白布指认出死者名姓。
每一张脸庞他都熟悉,却也都感到陌生了,在我记忆中无忧闲乐的脸庞皆布满了惊慌恐惧,充斥著激愤苦痛,紊乱的血痕错综在颊在额,更显得凄狞。
他们……不过是手无寸铁、无力反抗的质朴乡人,为什麽却成了丑恶权势斗争的祭品?
当见到双亲的尸首,我的泪已流乾。
痴痴地望著,我只知道自己好恨好恨……
好恨——
δ
安葬了村民之后,我离开了无湾,并非恐於触景伤情,而是我要报仇,无论需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要手刃庆忌为父母乡人雪恨。
在短短一个月里我又复返京城,求见伍子胥时他已听说了无湾的惨剧,我请求他帮我复仇,我知道他会答应,因为他也是日夜在仇恨煎熬中度过来的人。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我通缉,我便顺势逃到徐国避难,并献上城楼的详图取得庆忌的信任,再伺机下手暗杀他。
伍子胥说著这计画时脸庞上的神情错综难解,但我太专注於聆听,而没有分神思索那是为了什麽,后来回想起,那也许是形於色的两难挣扎,他已经断送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而如今,他又将眼睁睁地看著我去送死。
δ
依照计画,我在逃出吴国边境时追捕的士兵砍下了一条手臂,然后昏倒在徐国城下,而因为昏迷前的一句—我能助公子庆忌反攻吴国,徐国的士兵将我送到了庆忌的府上。
断臂带伤落魄潦倒的姿态轻易地取得了庆忌的同情,他不顾数位大臣的反对,坚持让我留在府中养伤。
过了几日,他们在吴国的探子回报,吴王震怒我投奔叛贼庆忌,而吊死了我的妻子。
我其实未曾娶妻,那是伍子胥为了让庆忌等人更信任我而设计的桥段,但当庆忌将那不知名女人的骨灰交到我手中时,我还是哭了,哭得连我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伤心。
而就在那晚,庆忌抱了我,他吻著我,轻声地哄著,不要哭不要再哭了。
δ
自从那晚起,我和他的关系除了仇人、君臣还多了一样,床伴。
与他上床我并没有罪恶感,这不过是种没有爱的相互慰藉,既然拥抱可以暂时忘怀一些痛苦悲伤,那麽就让我偶而耽溺於夜晚。
δ
然而,庆忌却说,他爱我。
听到他这麽说时,我呆住了,这是我意料之外的发展,我以为他和我一样,只是因夜里一阖上眼便见亲人惨死的景像,因此而找人一起放纵疯狂。
但我很快地恢复镇定,笑著告诉他,我也爱他。
δ
虽然气力武艺悬殊,如今更失去了重要的右臂,我却愈来愈有把握杀得死他。
δ
船队浩浩荡荡顺江而下,这是庆忌及跟随他出走吴国的众人等待许久的时刻,他们深信他们将士的英勇,再配合我绘制的城楼详图,他们必可攻下吴国,驱逐叛逆弑君的姬光。
而这也是我等待许久的时刻,我将在这条江上杀死庆忌,扼杀掉这些一同踩过无湾村人尸体的众人的希望。
δ
江上风骤,我站在上风处,唯有藉助风势我才有办法以长矛刺穿庆忌身著的铁甲。
他背对著我,毫无防备的……
我心里突涌上一股悲哀之情,举起了长矛——
庆忌竟在此时回过了头,我错愕,而他则是惊愕。
一咬牙,长矛猛刺入庆忌胸口。
他一直看著我,是来不及闪躲?还是不相信我会真得伤害他?
δ
长矛穿过了几个月来枕著入眠的胸膛,在清柔的月色下,前襟晕开的血迹似乎不红也不腥了,少了残酷的意味,那种颜色及气味其实是很容易让人沈迷的。
不顾胸口的疼痛,庆忌痛心地揪住我的衣领,断断续续的声音指责著我——
不该背叛他
从他胸口涌出了血浸染到我的衣上,我很冷静地告诉他我们之间的仇恨。
庆忌听著,出奇地静默了下来,我以为他内疚无言了,但就在我险些流著泪冷笑时,他却开口了。
”我没有到过无湾,那天吴国的军队驻扎无湾村口,我们绕道了。”
我……不信……
”对不起,我很自私,虽然知道你会痛悔自责,我还是想告诉你实情,我不要你再恨我。”
没有到无湾?那……屠城的是谁?
江声滔滔,盖不过方才的骚动,数位兵士上前察看,惊见庆忌长矛穿心,欲一拥而上将我拿下,却为庆忌喝止。
”退下,同一夜同一艘船上,死一个人,已经够多了……”
将我拉近,他附在我耳边轻声道。”如果,恨的理由不再,你爱我吗?”
”我……”还犹疑著谁的话才是真,庆忌的手已放开了我的衣领,没有听到回答,那僵在脸庞上的最后神情很是落寞。
”相信你,我相信你没有到无湾,没有杀我的父母,因为我也想爱你……”
δ
失去了庆忌,曾经满怀复国希望的众人没有再继续前往吴国,船队航离预定的行道,远远地死了心地告别了故国。
孤寂的江上,只馀下一艘小船,即使绝望,即使悲愤,众人仍遵照庆忌的遗言,放了我一条生路,
庆忌最后的言语在耳畔萦绕,往昔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握著船桨的手松了开,沈重的木桨没入水中,无声无息。
无桨的小船漫漂在江上,就这麽随波逐流下去吧。
也不想再求证什麽,如果曾经相信的一切最后都可能变成谎言,那麽就让我的生命结束在当下,在如今我深信自己误解且辜负了庆忌的时刻。
3. 我想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
公元前世纪 ~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史。原始社会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传说远古的先王炎帝于黄帝大战,黄帝胜,并建立了“中国”,然后经过三皇五帝,从大约公元前5700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约36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国王的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帝禅帝位于舜,舜帝在老后又禅帝位于禹,禹死后,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从此,“夏”成为中国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传说夏朝时有“两万诸侯”。
四百余年后(即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桀王暴虐无道,成汤革夏,立商朝。商时,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所以,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到约公元前1100年)(也有称商代或商周时代)又称为“青铜时代”。传说商代有“三千诸侯”。
约前1046年,黄河上游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胜后建西周,定都镐京,疆域逐步扩大。在周朝初期,约有“八百诸侯”。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政,此后实行六卿合议,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前770年,在西北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下,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此后,随著周王朝势力衰落,分封诸侯形成了众多诸侯国,相互争战,著名的先后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被称为春秋战国。最后,在战国时期,周朝被秦国所灭。这一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称“百家争鸣”。
4. 先秦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中国先秦时期(约前2146年—前221年)近2000年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世界也发生了太多的重大事件,篇幅所限只能列举其中影响最大的:
公元前2181~前2040年 ·古埃及统一王国瓦解,贫民奴隶大起义
约公元前~前2096年 《乌尔纳姆法典》颁布,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1792~前1750年古巴比伦君主专制确立,制定《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786~前1567年·古埃及奴隶再次大起义,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
公元前1000年 ·古代埃及和印度出现麻风病
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形成,传为荷马所作
公元前776年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
约公元前621年·古雅典颁布《德拉古法典》
公元前604~前561年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建空中花园
公元前594年·古希腊雅典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布《阿提卡法典》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教义学说
约公元前500~前449年 ·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
约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时期。后人编写《伊索寓言》传世
公元前485~前425年·古希腊希罗多德创《希波战争史》,为西方史学开山之作
公元前469~前399年·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约公元前451~前450年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成雅典古城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波斯、中亚和印度,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远征!
约公元前310~前23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首创 “太阳中心说”
约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亚历山大港口建法罗斯灯塔,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269~前232年 ·古印度孔雀王朝进入鼎盛阶段
公元前264~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
公元前234~前149年·罗马共和时期农学家加图在世,著《农业志》,为现存最早的罗马农书。
以上答复满意请采纳
5. 先秦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先秦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恐了诸子百家
6.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各地部落的普遍现实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军事兼并的不断发生,各国寻求治国之法,使得在东周时期各地各国学者们持有大相径庭的各种思想。交相辩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代。就中国的实际政治文化发展而言,百家之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
1)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仁义孝悌,一方面,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维护礼制进而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提出了君主的义务和责任;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作为民众的独立人格。
孔子之后的孟子更将民众提到了高于君和社稷的地位,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方面,儒家维护等级制度和君权,另一方面,他们主张君臣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一方都不该要求对方无条件的服从和妥协。孔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反对过分剥削压迫,提出了富民、惠民的主张。先秦儒家并不主张禁欲,而是推己及人。“礼”是儒家思想推行的工具。
儒家思想强调维护内部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竞争角逐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能得以特别的任用。但是人们如果因此就认为儒家在先秦至秦代地位尚低,确是有失公允的。儒家在战国时代,已经遍布七雄诸国。到了秦朝,秦始皇要坑杀方士、术士时,公子扶苏就以其中有些人毕竟是儒生为理由,为他们辩护;而秦朝朝堂之上也有儒生为臣。这些都说明秦朝是并不特别排斥儒生的。所谓“坑儒”,其实是坑杀包括一些儒生在内的方士、术士。一旦统一,维护政权统一就成了当务之急,儒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治者的思想骨干之一。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外部政治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儒家思想对国家制度和社会的稳定作用是显著的、惊人的。
2)道家的政治文化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并不像其他学派一样奔走诸侯之间,寻求任用。因为他们的政治思想本身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家的自然哲学是其治国之道的理论基础。“道”即“自然”是永恒常在的、无所为的,天地万物都因“道”而生成,那么“道”又是“无不为”的。作为国家统治者,如果能够谨守“道”而勿失,百姓就可以自生自化,安宁质朴地生活。与老子同为道家代表人物的杨朱认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人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然而“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怠慢而无所作为。道家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一些新朝代建立时顺应人民的普遍政策期望,制定百废待兴、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家对战争等剧烈的社会动荡,十分反感。他们进而认为,好的政府,是人民安居乐业,而不知管理者之管理的政府。使人们处处能感觉到管理者的痕迹,进而认为高质量的生活是拜管理者所赐的看法道家并不认同。在西汉初年,统治者大都以道家思想作为主要管理思想,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所能起到巨大积极作用。
3)法家政治文化理论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人。他们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法律统一,不分亲疏。但事实上法家这种“法治”与现在的法治大相径庭。因为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以贵族世袭,贵族拥有特权,并把持国家政治,这造成了君权旁落和政治腐败。法家在这种环境下通过提高君权,反对贵族特权而被君主所赏用。在法家理论中,君主同时具有立法和司法权力。而君主制定的法律为民众遵守的同时,统治者也使用一些手段来对属下进行考核和考验,甚至动用一些“术”,目的是使权力显得高不可攀、神秘莫测,使人畏君,从而战战兢兢。这也是后世君权被一再抬高的理论源头之一。而且统治者虽然是法律的制定者,但并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先秦法家也受到儒家的影响,比如吴起就主张国之安危“在德不在险”。法家和儒家,对后世影响很深。有人说“阳儒暗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隋文帝虽然尊崇儒教,却曾经派自己的手下以一些物品为诱饵贿赂官员,然后对这些不知是计的官员予以重罚,这其实是对“术”的一种使用。儒家是维护旧有的君权与贵族制度,法家则是抬高君权,压抑贵族的权力。
4)先秦其他学派思想
除了儒、道、法三家以外,先秦还有阴阳家、名家等其学派。如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提出的五德思想,是后世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理由理论根据。每个朝代,都会宣扬五行中的一“德”,以五德相克相生之理,确定其统治的合法性。再如名家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名家研究名辩之学,启迪各派围绕“名”和“实”的问题反复辩难讨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源流之一。
应该说,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虽成为后世政治文化发展的基座,但后人并不再像先秦这样竞相创造流派,而是以先秦各流派为基础,杂糅其他外来思想,或者相互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或者借先秦流派的名与理论,阐述自己观点。
2先秦平民政治与士风的形成
先秦时代,失势贵族、布衣平民通过游说宣传自己政治观点和主张这个办法来影响政治的例子很多。君主通过采纳这些人的意见和政治理论,或提高君权的实力以更好地控制国家,或提高国家的实力以称霸。而一些贵族也迎合这个潮流,大量收养门客,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更容易地操纵政局,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种参与政治的形态,我们可以称为“门客政治”。平民百姓大肆议论政治,而一跃成为官僚乃至贵族的门客政治形态,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没落贵族、平民百姓均用这种方式以图任用。这种风气在战国时代最为盛行。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等级制度变得并不森严。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人格得到时人重视,“士风”盛行于人际交往、政治活动之中。士风具体体现在:一、重视个人尊严;二、个人尊严要靠个人道德来承托和维持;三、个人道德要靠他人的认同来达到。
西方人普遍认为个人尊严是神所赋予,而中国人的个人尊严,则是通过众人的认可来取得的。春秋战国之士人,为了“士”的精神,可以抛弃生命,去做必死之事。“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等成为了士人的信条,以“忠”、“信”作为个人准则。士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延续千年而不变。人们相对于对自我人格的认同,更倾向于使他人认同自我。表现在政治文化上,经常会倾向于忽略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不惜损失利益和退让或者进而以过激手段以求得到对方的尊重。士风传承千年,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极重要的一部分,在各个时代,它的内涵,也有很大变化,但都不会离开以严守个人道德与价值观的方式,维护个人尊严、个人意志。
7. 先秦时期历史大事件和先秦时期重要任务整理!谁来帮帮我啊!!
单元一 先秦时期
【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
本单元从距今170万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
(1)原始社会(略)
(2)奴隶社会:自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①夏(约自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由禹建立,至桀亡,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确立时期。
②商(约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由汤建立至纣亡。商具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③西周(约自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至周幽王亡。创立了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领域活跃,是奴隶制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萌芽时期。
(3)战国(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时期。兼并战争激烈,形成了局部统一。新兴地主阶级运用政治力量,推行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2、基本特征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形成)、商(发展)、西周(鼎盛)、春秋(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光辉灿烂。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政治:①周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经济:①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大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手工业技术取得重大创新。③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①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②科学技术世界领先。③文学艺术光辉灿烂。
【主干知识整合】
1、社会政治的变动和发展
(1)原始社会(略)
(2)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的都是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完备,奴隶制国家完全形成。
②商代奴隶制国家机器及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备。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炮烙之刑表明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
③西周奴隶制度完备,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维护着中央与地方、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秩序。主要事件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④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奴隶制统治秩序受到破坏,出现春秋五霸争雄的局面。主要事件有葵丘会盟、城濮之战、管仲改革。
(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争霸战争不断,政治格局变化无常,诸侯国数目减少;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促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通过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废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新的封建制度终于确立起来。主要事件有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长平之战、商鞅变法。
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原始社会经济(略)
(2)奴隶社会经济(略)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普及,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封建制的确立、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灌溉事业的进步,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新技术和夹伫技术、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等,标志着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一批政治、商业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民族融合的加强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人们观念的变革,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文化发展高峰。②思想领域出现诸子百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新气象。③出现了一系列的开创性文学成就,《诗经》和诸子散文、屈原及《离骚》是其代表。④绘画和音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⑤科技成就突出,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尤其引人注目。
【规律方法点悟】
1、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巨变和社会转型时期,要特别注意分析社会转型的表现和原因,能以个例说明这一历史现象。同时要注意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社会转型和世界史上的社会转型联系。
2、掌握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原因,要总结其发展规律,如:工具革新、生产技术进步、统治政策、水利建设、社会转型、人民的劳动等。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战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内容和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社会改革的认识。
4、根据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分析百家争鸣及其他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注意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5、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原因;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必然反映。
单元二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
本单元包括秦和两汉的统治,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主要包括秦汉的政治经济制度、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成就与特点等内容。秦汉时期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我国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2、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⑤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3)文化上:①秦汉文化具有突出的特点②科技成就突出,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③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人中国;⑤与"君权神授"等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唯物主义思想;⑥史学、文学、雕塑和绘画成就突出。
【主干知识整合】
1、政治发展
(1)完成统一
秦朝结束了诸侯争雄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2)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
秦始皇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汉武帝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政治制度
作为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秦汉开创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A、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倡"以法为本",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秦建立: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一整套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
C、西汉初,"汉承秦制",沿袭了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东汉初,加强监察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秦汉时期其他开创性制度
A、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时创立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州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域。
B、汉朝实行的察举制,是重要的选官制度。
C、两汉实行的编户制度,既是封建国家管理百姓的制度,也是赋役制度。
(4)农民起义
主要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汉末黄巾大起义。起义爆发的原因:一是封建徭役繁重,土地兼并严重;二是封建统治残暴;三是政治黑暗。陈胜、吴广起义以反对秦的暴政为号召,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新王朝建立后对封建生产关系做某些调整。
2、社会经济(略)
3、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有了新发展,通过战争与和好、开拓与发展,解决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合。
(2)秦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统一又加强了对东南和南方越族地区的统治,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修筑了长城。秦重视边疆地区开发。
(3)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越族、西南少数民族和西域诸国等与中原有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两汉与匈奴关系:实力弱时用和亲等政策,实力强时实行军事进攻。张骞、班超等人通西域,使中原与西域联系日益密切。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此外还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加强管理。
(4)汉朝开始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关系密切。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并突破了东亚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与安息、大秦等建立了直接往来关系。
5、文化成就
(1)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化特点:①统一和多样化有机结合;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水平居世界前列;④气势恢宏。
(3)科学成就突出:天文历法方面,汉武帝时制订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是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九章算术》中的许多重要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出现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大批医著和张仲景、华佗等名医;两汉时,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4)哲学与宗教发展:①西汉时,董仲舒的新儒学取得统治地位。②东汉时,唯物思想得以弘扬,代表成就是王充及其著作《论衡》。③古代宗教基本形成新格局:佛教传入,汉明帝重佛;道教产生,《太平经》是其主要经典。
(5)史学、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①《史记》《汉书》等奠定了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典范。②赋和乐府诗成就突出。③雕塑成就辉煌,绘画艺术丰富多彩,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规律方法点悟】
1、秦汉时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基的时代,还是中外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科技文化辉煌的时代。复习时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这条主线来引导学生把握单元时代特征,概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方面的变化及特点,提高概括、比较、归纳、认识问题的能力。
2、从学以致用的思想出发,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学习本单元历史要注意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教训,服务当今社会的发展。另外,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虽多次出现分裂,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复习首先应讲清其含义、特点,从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这一特征进行把握。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一制度,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它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负面影响是次要的。
4、把握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用正确的民族观来理解秦汉与匈奴的关系,其中既有战争方式,又有和平方式,特别要注意和平方式的采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如昭君出塞)。要明确:和是主流,特别要把握战则两损,和则两利;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无侵略反侵略之属性。
5、对我国对外关系的认识: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是从两汉开始的,两汉同日本、朝鲜、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都发生联系。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属新增加内容,应引起重视。
6、领会秦汉文化的文化特点,总结秦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浑天仪、地动仪、麻沸散等。注意取得成就的条件,如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对外交往的扩大等。
8. 先秦名人故事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
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3、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自己有办法对付墨子,但是不说。墨子说知道鲁班要怎样对付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说。
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自己。以为杀了自己,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鲁班哪里知道墨子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楚国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4、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
5、鸱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大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9. 先秦时期的故事有哪些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来作中,经常采用源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到嘴的那壶酒。
10. 先秦两汉的历史
四、神话思维的特征
1、初民的心智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明确区分思维主体和客体,在人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互渗”的关系。
2、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形成以我观物的思维特征。
3、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时间、方位等抽象概念依照特定的情感体验,被表现为各种的神灵及其活动。一部分神话形象则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组合而成。
4、神话思维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5、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神话则是集体意识的产物。
五、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武库,中国神话也同样如此。
1、神话为后世提供了取用不尽的创作素材。
2、神话的原始思维方式为后世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而神话世界所创造的原型意象则成为文学血脉中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古神话
一、什么是神话
简言之,神话即神的故事。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愿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二、神话的起源
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前者认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劳作生活,后者认为神话由初民的宗教活动诞生。
三、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
1、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现有文献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大。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2、上古神话可以简单区别为自然神话和古史神话两类。前者诞生很早,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包括了最早的山精树怪之类的物灵神话和较系统的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等等;后者则是历史的神话化或神话的历史化,接近于传说,包括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神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