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山东会考历史知识点

山东会考历史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17 18:21:00

❶ 高二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二、科技:

1、天文:汉武帝时,“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2、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3、造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蔡伦发明“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1)山东会考历史知识点扩展阅读

三省六部制

1、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史、户、礼、兵、刑、工六部。

2、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3、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4、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5、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❷ 高中历史会考范围内涉及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❸ 高二会考历史复习知识,简洁一点

每个省的书和考试卷都是不一样的,我只能给你学习经验。现在出考题的精明了不会或者很少出书本上有的,你要搞清楚的是 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本质,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这几项。中史太多了,大概年号几号就可以了,公元前八四一年(周召共和)这是有明确纪元的中史,前面的时间都是猜想。春秋战国一般不会考年代,春秋的开端是齐桓公称霸(春秋五霸),战国的开端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期间可能会考诸子百家,考最多的就是儒家,孔,孟思想及荀子的学说兼韩非子,庄子等。还有战国的几次变法(重点),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要搞清楚变法内容,这是要背会的高考都有可能考,就是喜欢考改革。公元前211年年号很好记,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张楚起义,楚汉争霸(这基本不会考吧)。你说简洁点后面我就不说了,反正改革,党争,一个朝代衰败的原因。西方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及法国大革命一战,二战,还是改革的考的多,多做选择题。

总结:学文科并不是别人眼中的死记硬背,你看古代文人是迂腐的人么?关键是要学成思想,有了思想对中史,外史有个明确发展的路线你不用背就能知道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偶然性但是是必然的,不管是学历史还是学其他的多问为什么。

❹ 高二会考政史地知识点,急用~~~~

高考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地理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卷)政治2009-01-22 15:31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卷)历史2009-01-22 15:27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❺ 高中历史文科会考知识点总结(最好按时间顺序,国内外分)

必修一政治史,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中国近现代: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各种战争及建国后各种建设;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得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冷战,多极化。 必修二经济史,分中国古代:各朝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等;中国近现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建国后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等;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苏联的经济建设;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得发展(孔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进步思想家),道家思想;中国近现代: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康梁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理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世界古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世界近现代:启蒙运动等。 必修三科技文化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数学及天文历法,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中国近现代:两弹一星,袁隆平杂交水稻,信息技术发展,双百方针,现代教育发展;世界:伽利略,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文学发展,美术发展,音乐发展。 重点大概就是这些,建议分各个时期记忆,条理比较清晰,望采纳

❻ 需要点高中会考的历史资料

这是通史顺序(即时间顺序)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1、先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1)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氏族公社

(2)夏商周三代: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奴隶社会兴盛

(3)春秋战国:奴隶制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2、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220-589年)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581—907年)

5.五代、辽、宋、夏、金、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907-1368年)

6.明清(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1368-1840年)

顺口溜记朝代顺序: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它既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1)近代前期:1840-1919年

鸦片战争——国门洞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人民的抗争:

(1)近代前期: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2)近代后期:局部抗战——全面(全民族)的抗战

3、中国人民的探索:

(1)近代前期:

A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B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共初创;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年):领导工农武装起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根据地的建设——红军长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中后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D、解放战争(1945-1949年):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建国初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大改造和一届人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曲折发展:(1956——1976年)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2)探索中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浩劫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现在

(1)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四、世界古代史:奴隶制时代

1、古希腊政治文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和希腊公民——雅典的民主政治、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2、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五、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7世纪初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

1、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美国民主共和制

2、国际关系: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霸,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建立“日不落帝国”

(1)殖民扩张:英、荷

(2)殖民争霸: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三)、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国际关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

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关系: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1945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六)、二战后至今:1945年――现在

1、资本主义:

A、美国经济稳定发展(二战后——70年代) “滞胀”(70年代中后期) 复苏(80年代) 繁荣(90年代)

B、西欧、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

C、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国际关系:

(1)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 演变

1945年 1955年 20C80S末90S初

(2)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二战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当今世界呈现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

❼ 山东省水平考试历史,政治有几本书

你说的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吗?这个国家教育部是有统一规定的,内各学科都考必修部分,容历史考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3本书。高考才加考选修部分。但每个省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出题上有自主权,所以考点会稍有不同,各省教育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省的实际情况,在必修的课本中选择考点,但大多数知识点都是要考的。

❽ 求,山东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背考点lax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11.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4.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5.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6.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7.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18.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19.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0.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1.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22.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23.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4.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25.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26.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27.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8.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29.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30.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31.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32.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3.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34.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5.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36.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37.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38.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39.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40.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41.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42.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43.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44.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45.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46.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47.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48.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49.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50.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51.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52.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3.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54.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55.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6.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7.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8.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59.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60.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61.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62.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63.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64.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65.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66.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67.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68.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69.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70.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71.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72.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73.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74.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75.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76.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77.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78.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9.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80.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81.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82.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83.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84.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85.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86.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87.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88.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89.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90.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91.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92.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93.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9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95.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96.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97.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8.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99.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100.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1.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02.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3.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04.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105.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106.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107.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108.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109.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10.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11.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12.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113.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114.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115.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16.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17.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18.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119.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120.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21.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22.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123.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24.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125.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126.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127.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28. (“北撇南捺”)

  129.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130.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31.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32.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33.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34.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35.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136.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137.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138.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39. ①雨带的移动

  140.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141.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142.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143.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144.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45.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146.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147.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48.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49.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50.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151.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152.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153.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154.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155.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156.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157.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158.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159.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160.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161.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2.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63.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164.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65.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166.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167.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168.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169.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170.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171.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172. 29、温室效应

  173.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74.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175.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176.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177.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178.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179.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180.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四单元 水环境

  181.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182.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183.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184.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85.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186.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187.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188.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189.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190.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191.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192.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193.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194.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

  195.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196.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197.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198.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199.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200.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201.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202.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203.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204.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205.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206.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07.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208.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09.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10.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211.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12.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213.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14.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15.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217.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218.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219.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220.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21.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22.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223.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24.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225.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226.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227.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228.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229.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230.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231.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232.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233.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234.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235.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236.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

❾ 山东初四制生物、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及试题,急急急!!

2006年中考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一、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 和 。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五、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关注食品安全。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概述血液循环。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2。动物的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人的生殖和发育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描述受精过程。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植物的生殖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九、生物技术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现代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先响。
十、健康地生活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2.传染病和免疫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关注癌症的危害。
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拒绝毒品
5.医药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赞同2| 评论

阅读全文

与山东会考历史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