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答:去买本辅导书吧。。。。再说每次考试的知识点都不一样啊。。。我劝你还是看最新的考试大纲吧。。。。。。
『贰』 急求:初中历史知识结构图~~~~~~~~~~~~~加分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叁』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图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肆』 七年级历史上册以单位整理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示意图
网上有
『伍』 高中历史怎么梳理知识结构图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简单经过: 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 a.内容 条约——五项 附件——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 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 东王—杨秀清 冀王—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军事上 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历史作用
③性质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个过程
②群体
③认识
④主张与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 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政治特点: 集中→团结 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时间,地点,人物
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修筑铁路 ④投资设厂 ⑤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界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李宗仁指挥
3、评价:(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2、抗日根据地建立:八路军建立的第一块是晋察冀;陕甘宁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五、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年春 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论调,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胜利属于中国,途径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第二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标志:1938年秋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同时表明日本速决战企图破产
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1)日本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2)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从中国方面看:(1)正面战场连续溃败;(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壮大
3、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前以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军事打击为辅(前军事进攻为主) 影响:汪精卫公开投敌(38年底)建立南京汉奸政权(4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政策开始反对;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影响:造成抗日根据地困难。
二、日本在沦区的统治:
1、经济掠夺:政策(策略)——以战养战;总方针——把沦陷区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表现:(1)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2)掠夺劳动力;(3)“统制”工矿交通运输业 目的:原料基地、战争需要、利润。 (4)金融方面:抢占金银、现款;开设银行;苛捐杂税。 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残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3、殖民统治:政策(策略)——以华制华;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诱降政策(2)根本原因——蒋介石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劝降政策
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说明其政策重心由对外开放抗日为主转为对内反共为主——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路线。
3、政策两面性:对日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对共想反共又不敢决裂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的交织
二、内外政策表现:
1、对日本侵略:(1)政策(路线)消极抗日;(2)事件:1940年枣宜战役——张自忠牺牲(被周恩来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主要原因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称之为“大陆交通线战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军)
3)影响:造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1)政策(路线)积极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说明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决裂):叶挺被扣、项英牺牲——中共回击:政治上揭露;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说明中共已经成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说明中共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3)影响: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着统一战线
就这些
『陆』 谁帮我梳理一下高一历史知识结构图
建议你去历史风云网,里面有很多有用的资料,对历史学习作用很大
『柒』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1、古代亚抄非文明:
(7)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扩展阅读: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好处:
1、知识结构图能提高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知识结构图本身是对历史知识的再建构,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整理过程,通过简易的结构图能建立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知识结构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知识结构图脉络清晰,在整理知识结构同时可以调动与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知识结构图能帮组学生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习中得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史实所放映出的实质它们之间的联系。
『捌』 如何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我在推荐一些方法,都是我自己总结的:
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时在50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数七八名上,高二学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十几名,高三稳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级第一,达到了厦大的分数。两年的时间上一本都够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积累,法方决定效率的高低。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历史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
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优势在于1、有兴趣2、记忆力强3、才是理解。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或者为了有条理可以按章节做课后习题,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总之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
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
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