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水城的历史传说
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讷河东岸,距今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5公里的戈壁,有一座西夏,元代古城的遗址。每当人们慕名来此游览,行至距古城10余里时就能望见高耸在古城西北角上的那座著名的白塔,在缥缈的浮云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这些土尔扈特部部分是清朝18世纪从俄国伏尔加河归来后安置在内蒙古草原的,另一部分在新疆)中,至今流传着有关这座古城的一些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
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正当与心腹们密谋怎样篡夺皇位之时,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但是大军为攻陷黑城打了多次大仗,均无取得根本性胜利,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皇帝得知久攻不破的消息后,便请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围城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必有暗道通水,如将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
不几日,只见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便令士兵在城内掘井,在挖掘中每每眼见出水,一会儿又见底了,就这样直挖到八十丈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尽数兵马冲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
传说:在黑城方圆二十里的地方打井都是涸井,是因当时皇帝所派的数万大军堵塞河道时,由巫师念了“法律黄书”所致。在城池内,每当风雨过后所能见到的青、白色的两条长蛇,便是黑将军两个孩子的化身。在黑城附近因无水所死的树木也都是追随黑将军突围出逃的方向而伏。
至今,在久经风蚀沙埋的情况下,在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上所开的那个可容骑驼者进出的洞口,相传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城池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而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而被当地人称为“宝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岭,相传就是当年大军截水所筑的大坝;在黑城附近枯木的倒向,便是因长期缺水和本地大都是西北风所致。
2. 你知道黑水国吗黑水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周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于右任
这首诗描写的是甘肃消失的古国黑水国。黑水国遗址在张掖市甘州区,由俄罗斯考古学家发现并发掘,它的发现是震惊中外的考古学大事件。
此遗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分为前后两个城郭。从大量出土的陶壶、罐、鼎、仓、屋、井、灶和五铢钱(汉代流通货币)推测,它始建西周,西汉消失。如今却只留下断壁残垣,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关于这个消失古国的神秘传说有好多,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以下三个:
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尘暴摧毁了这个古国,当地人现在仍流传着古时总有一个老婆婆吆喝:“卖枣,梨!”意思是“早离开”,要知道生态环境恶化了,无法挽回。当地总是时有沙尘暴,百姓无力抵抗,死伤无数。直至遇到一次九级的沙尘暴,整个国家覆灭了。
这座谜一样的古城,风沙弥漫的黑水国遗址,苍凉孤寂地向人们诉说着属于它的专属记忆。
3. 黑水靺鞨的历史
五代时期,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代替了靺鞨。辽朝又因避讳改写作女直。
辽天显元年(926)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部分女真人随渤海人南迁,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留居故地的女真人,未入辽籍,称为“生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他们营建庐室,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私有财产,阶级分化十分明显,法律规定杀人者偿马牛三十,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至乌古乃(1021~1074) 为部长时,始建官属,并着手统一生女真各部,被各部推为都勃极烈,同时受辽生女真部节度使官号而不系辽籍,成为辽朝属国,世袭不绝。至盈歌为都勃极烈时,禁其他女真部落自称部长(勃极烈),擅置信牌者治以法,女真各部政令统一。
辽末,阿骨打(1068~1123)即起兵反辽,于1115年建立金朝。金朝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成为与南宋南北对峙的中国北部封建王朝,并且把外兴安岭以南及黑龙江下游都置于金朝上京直接管辖之下。1234年亡于蒙古。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广宁、开源、抚顺、清河、□阳、宽甸等处开设马市,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则散处于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杰出首领、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清太祖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清太祖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后加授龙虎将军。清太祖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清太祖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录” 加以增定完善,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天命元年(1616)清太祖称大英明汗,沿用“金”为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质,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清太祖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4. 历史:古时的黑山黑水
黑水城,西夏城名,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最初是因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该河来源于祁连山的雪水。每年,祁连山上融化的部分雪水,都要汇成河流,向北流向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草原,最后注入最北端的居延海中。这条由雪水汇成的河流,就是古代人称为“黑水”的额济纳河。 黑水城,位于额济纳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因旁边有黑水河流过,所以取名为黑水城。元代时又称“亦集乃城”、“哈拉浩特”,仍为黑色都城之意。
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传说过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在与汉族争霸中原时,出师不利,退守孤城。中原大军久攻不克,见城外额济纳河流贯其间,便以沙袋塞其上流,断绝城中水源。守城者于城内掘井,至极深而滴水未见。黑将军被迫全力出战,未战前,以所存白金八十余车连同其他珍宝倾入井中,又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敌手,然后率士卒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
中原军队攻陷黑水城后,大肆搜寻而未能得见宝藏。关于这段历史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黑将军战败后并没有死,而是向东南方向撤退。在距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音浩特不远的地方,曾留下了他的盔甲和战袍。这一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但其中藏宝的传说却吸引着不少人。俄国的科兹洛夫就是着迷于神秘的黑水城的人物。
黑水城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也是西夏十二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军司的治所,故又有“威福军城”之称。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元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市面积的3倍。扩建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当时的黑水城,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
在当时的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和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有直通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酒店、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等。并有马市、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黑水城,不仅城内十分繁荣,而且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
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黑水城,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曾建造过许多宗教寺院。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元朝时期的黑水城,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还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这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华昌盛的黑水城也变成了一座废城。现在它们的痕迹依稀可辨。砖石,瓦块,陶瓷残片,铁器,雕刻,泥佛,风化的白骨,破裂的石磨,块垒等当年的遗物。在古城遗址的西北角上,端坐着12米高的西藏覆钵式佛塔,古朴,圆融,安详,是黑城的标志性建筑。
城内,荒凉满目,流沙下遍布官邸、寺庙和民居的颓垣断壁,到处都散落着各种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钧瓷和南方的龙泉瓷等等。城外还有几座残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卫士肃然而立。在古城遗址的西北角上,端坐着12米高的西藏覆钵式佛塔,古朴,圆融,安详,是黑城的标志性建筑。
风沙填埋一座城市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隋朝时,有一天天气显得十分怪异,忙碌的人们虽然在心里嘀咕,但都无暇深究,在沉闷的城中往返穿梭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并高声叫卖他背的枣梨:“枣梨!枣梨!”虽然老人叫卖得非常起劲,但由于他的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当时驻守此城的隋朝大将韩世龙闻听此事觉得十分蹊跷,百般思索之后恍然大悟:“枣梨不正是早离吗?”遂果断地率领全城军民离开黑水国。果然,在人们离开不久,狂风大作,风沙从天而降,整个城池很快被沙掩埋……这一传说还有史料记载,说韩世龙“去后一夕被沙掩埋”。
被沙掩埋的不仅仅是一个城池,连同黑水国一同沉睡在沙海之中的还有无数珍贵的文物。相信有一天对黑水国遗迹的勘察,总会揭开这个古城神秘消失的原因……
5. 黑水城的历史介绍。
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又称黑城,位于干涸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回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答盟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
6. 历史上黑水有几条
黑水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阿坝州中部,因境内黑水河得名。面积,356平方千米,人口56,273人,为四川省的藏族和羌族人口集中县,藏族47,863人,占总人口的85%。县治芦花镇。黑水县分为芦花区、知木林区、西尔区和维古区。黑水县的藏族使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嘉绒语的东部方言(芦花区)、藏语的安多方言(知木林区)和羌语的北部方言(西尔区、维古区)。黑水县地处岷山和邛崃山交汇区域。主要山脉有红岗山脉、达索肯山、羊拱山脉、亚克夏山脉和峨太基山脉;主要河流有黑水河、小黑水、毛尔盖河三条主河道和99条溪沟,为岷江源头之一。四川省黑水县以境内黑水河而得名。藏语安多方言称黑水为“措曲”,“措”生铁之意、“曲”水之意,引伸为黑水。因河流贯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称。
黑水镇位于洮南市南部,面积330平方公里,2000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改革与发展试点镇、十强镇。黑水是洮南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以玉米为主,年生产能力2公斤。黑水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之乡,生产西瓜有百年历史。早在60年代,“黑水西瓜”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感进入中南海,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每年可生产6000万斤以上。远销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黑水是有名的蓖麻之乡,以化工原料之米著称的黑水蓖麻被称为东北的“黑珍珠”,其品质和产量可以与世界主产区巴西媲美。深加工的系列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黑水水产品资源丰富,泡泽众多,自然繁育的鲤、鲫、鲢、草等淡水鱼产品,极大地丰富着当地市场。
古代传说中的水道,无可确指。《山海经》各篇所载黑水有在南方的,有在北方的,屡次被提到的是在西方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穆天子传》和《楚辞・天问》中的黑水亦当指此。
《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历来经学家解释不同:或以为梁、雍二州和导川的黑水是一条水,发源雍州,南流过梁州,入南海,说本伪《孔传》及孔颖达《书疏》引《水经》;或以为梁、雍二州各有一黑水,而导川的黑水,就是雍州的黑水,说见《括地志》等;或分梁、雍及导川为三黑水,说见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等。诸家所推定的黑水位置,说法更多:计有张掖河、大通河、党河、疏勒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漾濞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盘江至西江、陕西城固县黑水(汉江支流)、四川黑水县黑水(岷江支流)等说;有以为故道今已堙涸或改徙的;也有推定其起讫经流地点而实无其水的。近代又有人认为《禹贡》黑水和《山海经》等古籍中的黑水一样,本是一条古人假想中的西徼大水,实际上并不存在,更不可能确指当今何水。
即今陕西横山西北长城外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东晋末赫连勃勃营建统万城于黑水南,指此。
白水江上游支流之一,在今四川松潘东北境。南北朝时有羌部居此,号黑水羌。
7. 黑水国是什么黑水国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周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于右任
这首诗描写的是甘肃消失的古国黑水国。黑水国遗址在张掖市甘州区,由俄罗斯考古学家发现并发掘,它的发现是震惊中外的考古学大事件。
加之这里的气候干旱、少雨(仅37mm),空气蒸发量大(高达3706mm),在如此干旱的条件下,不适合于人居住。所以明朝的军队打了胜仗也没在此停留。久而久之,炎热的气候使黑河消失,沙漠蔓延,这里渐渐变成了无人之境。
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尘暴摧毁了这个古国,当地人现在仍流传着古时总有一个老婆婆吆喝:“卖枣,梨!”意思是“早离开”,要知道生态环境恶化了,无法挽回。当地总是时有沙尘暴,百姓无力抵抗,死伤无数。直至遇到一次九级的沙尘暴,整个国家覆灭了。
这座谜一样的古城,风沙弥漫的黑水国遗址,苍凉孤寂地向人们诉说着属于它的专属记忆。
8. 黑水国际的黑水事件
黑水国际原名是美国黑水。美国黑水保安公司的车队在巴格达西南部曼苏尔区遭到袭击,该公司人员随即还击,导致8名伊拉克人被打死,13人被打伤。有目击者称,黑水公司的保安人员在这起事件中射杀了平民。次日,伊内政部宣布,美国黑水保安公司因涉嫌参与射杀平民事件被吊销在伊营业执照。
黑水保安公司受雇于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为驻伊美国外交官提供保安服务。据美国国防部统计,目前在伊拉克大约有7300家私人保安公司与国防部有合同关系,其中约5000家负责保卫美军和伊政府重要部门。
(8)黑水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黑水国际,原名美国黑水,是一家私人军事、安全顾问公司,是一个雇佣兵组织。它是在1997年由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的几名退役军人组建,诞生于美国军工联合体,标志是黑色熊爪。
2003年,黑水公司被美国政府雇佣在伊拉克执行任务,他们的权利非常大,在伊拉克享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因为他开出的薪水非常的高,所以很多美国的特种兵还要急于退役而加入黑水雇佣兵组织。截至2007年,黑水有2300名雇员分布在全球9个国家,还有2万名雇员随时待命,20架飞机严阵以待。
有人提到黑水已经倒闭了,其实并没有。因在伊拉克卷入枪杀平民丑闻,黑水公司宣布将放弃原名黑水,为了改变公司形象,黑水公司在2007年10月改名,从原来的黑水美国改为黑水全球,并更改公司标志。
9. 黑水的重要历史事件,文物和文化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翻越的五座大雪山,有三座就在黑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曾在解放初期被国民党作为“陆上台湾”苦心经营。黑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出黑水,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并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
黑水县是旅游资源富集县,景点组合完整。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秀山青。拥有全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有神奇魄丽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卡龙沟风景区;有流光溢彩、全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奶子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现代冰川——达古冰川;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别是达古冰川填补了阿坝旅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
黑水县为激发全县人民建设黑水的昂扬斗志,组织撰写了27首歌曲,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黑水,我可爱的家乡》为该县县歌。该歌节奏欢快,内容涵盖广,民族风情浓郁,体现了黑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