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张旭历史学

张旭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17 14:21:44

Ⅰ 谁是张旭他的历史

唐代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那时候,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Ⅱ 草圣到底是张旭还是怀素要准确的

张旭和怀素都是草圣

怀素(725-785)草圣。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怀素草书的成就,赞不绝口。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草书歌行》)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贯休的《观怀素草书歌》:“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妙。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余,半饮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吕总的《续书评》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称:“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按指张旭)。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米芾的《海岳书评》赞“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某氏的《集古录》也说:“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今世。”蒋之奇评说:“草书有妙理,帷怀素得之”,岑宗旦《书评》也形容“怀素闲逸,故翩翩如真仙”,沈右《书画题跋记》则解释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赞怀素《千文帖》“字字欲仙,笔笔欲飞”。2017年3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散佚已久的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赞曰:“素僧独步,草圣千秋。神品再现,国之福矣!”书法鉴赏家的评论就更多,几乎没有一本书法史著没提到怀素。

Ⅲ 张旭的故事(1个)谢谢

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Ⅳ 张旭是何许人也!有什么历史传记没有

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那时候,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Ⅳ 草圣张旭哪里人

唐代大书家张旭,字伯高,吴县人。开元年间曾来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所记,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沉“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
张旭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文宗时,诏以张旭草书、李白歌诗、裴?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蜡像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张旭称誉为“草圣”,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予他。我国古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的赞辞说到了张旭书法得益于药物刺激所引起的艺术灵感。除此之外,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国《幽闲鼓吹》中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就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以上这则张旭书法得益于常熟老翁的故事,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所编的《新唐书·李白传》及北宋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中,都有类似记述,可见在唐宋时代,张旭与常熟老翁的故事已广泛流传。这则故事,在常熟地区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常熟人民为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曾留下过张旭的历史足迹而深感自豪和振奋。

Ⅵ 张旭的主要成就

主要科研获奖:[1] 2009年,所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30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 2008年,所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获中南大学第三届共创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 2007年,所撰论文〈朱湘译诗音乐美的现代诠释〉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研究奖学金。[4] 2007年,所撰〈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获中南大学第二届共创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5] 2007年,所撰〈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6] 2006年,所撰〈意识形态与近代英诗汉译〉获中南大学首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7] 2006年,所撰〈汉语诗学规范与英语诗歌汉译〉获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8] 2005年,所撰〈中国英诗汉译史论〉系列论文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9] 2002年,所撰〈汇编一部汉译英语诗歌目录的构想〉在第三届全国多语翻译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特等奖。[10] 2001年,所撰〈科技隐喻及其翻译〉获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1] 2000年,所撰〈近二十年来美国散文翻译在中国〉在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12] 1999年,所撰〈美国诗歌翻译在中国〉(上、下)被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第一届外国语言与翻译成果优秀奖。[13] 1999年,所撰〈当代文学中的粘连现象〉在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14] 1997年,所撰〈美国文学翻译在中国〉系列论文在湖南省比较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主要教学获奖:[1] 2009年,获中南大学教学优质奖,中南大学。[2] 2011年,指导研究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海外学术期刊论文:[1] 张旭:〈翻译规范·文本诠释·审美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第五回看文化意象的传递〉,《广译》(台湾)2012年第6期。[2] 张旭:〈经典的重构——一部《古兰经》汉译批评史的设想〉,《翻译季刊》(香港)2011年第60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3] 张旭:〈朱湘译诗建筑美的现代诠释〉,《翻译季刊》(香港)2008年第48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4] 张旭:〈朱湘译诗音乐美的现代诠释〉,《翻译季刊》(香港)2007年第44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5] 张旭:〈文化外求时期朱湘的译诗活动考察〉,《诗网络》(香港)2006年第29期。[6] 张旭、何云波:〈沉舟中的梦游(下)——中国最后一位象征派诗人沈宝基的诗艺旅程〉,《诗网络》(香港)2006年第25期。[7] 张旭:〈跨越边界与话语反思——试论希理斯·米勒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九辑(台湾)2005。[8] 张旭:〈意识形态与近代英诗汉译〉,《中外文学》(台湾)2005年第11期(总34期)。(美国MLAPeriodical Index源刊)[9] 张旭、何云波:〈沉舟中的梦游(上)——中国最后一位象征派诗人沈宝基的诗艺旅程〉,《诗网络》(香港)2005年第23期。[10] 张旭:〈中国近代英诗汉译若干史料钩沉〉,《诗网络》(香港)2004年第4期。[11] 张旭:〈英诗汉译中新格律体实验考察〉,《翻译季刊》(香港)2004年总31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12] 张旭:〈胡适与英诗翻译〉,《翻译学报》(香港)2003年秋季号(总第8期)。[13] 张旭:〈网络时代的翻译文学研究──以中国的翻译为例〉,《世界文学》(台湾)2003年春季号(总第7期)。[14] 张旭:〈为了忘却的纪念──记一位中国的象征派实验诗人沉宝基〉,《文学世纪》(香港)2003年第3期。[15] 张旭:〈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汉译〉,《世界文学》(台湾)2002年冬季号(总第6期)。CSSCI源刊论文:[1]<困境与出路——全球化时代希利斯·米勒的比较文学观>,《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4期。[2]〈融化新知与诗学重诂——白话文学语境中“学衡派”英诗复译现象考察一例〉,《外语研究》2010年第6期。[3]〈“权利转向与自我再现——评罗选民等编《翻译中国》〉,《中国翻译》2010年第4期。[4]〈文学转型与反思——试论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新观念〉,《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第1期。(该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诠释·会通·翻译——评罗选民译《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外国语文》2012年第2期。[6]〈郁达夫英诗汉译散体化现象考察〉,《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7]〈刘半农早期英诗汉译活动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8]〈“天籁之音”:吴芳吉早期英诗汉译寻踪〉,《外国语文》2009年第3期。[9]〈历史的重构:一部中国英诗汉译断代批评史的构想〉,《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10]〈从失语到对话——兼评张佩瑶等编译《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外语研究》2008年第1期。[11]〈“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2]〈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3]〈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中国翻译》2004年第4期。[14]〈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在香港〉,《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15]〈也谈网络翻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转载。)[16]〈近二十年来美国散文翻译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2期。[17]〈走近通天塔〉,《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18]〈 ’98“文化与翻译”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3期。[19]〈美国现代诗歌翻译在中国〉,《中国翻译》1997年第6期。

Ⅶ 古人张旭的草书跟怀素的狂草那一个成就更高一点

张旭被誉为草圣,曾被唐文宗下诏称为“三绝”之一;而怀素的草书是出自张旭;二人在历史上是齐名的,若单论成就的话,个人认为怀素似乎更胜一筹。

Ⅷ 古代诗人张旭的详细资料,一定要详细!!

草圣张旭

唐代大书家张旭,字伯高,吴县人。开元年间曾来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所记,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沉“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
张旭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文宗时,诏以张旭草书、李白歌诗、裴?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蜡像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张旭称誉为“草圣”,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予他。我国古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的赞辞说到了张旭书法得益于药物刺激所引起的艺术灵感。除此之外,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国《幽闲鼓吹》中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就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以上这则张旭书法得益于常熟老翁的故事,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所编的《新唐书·李白传》及北宋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中,都有类似记述,可见在唐宋时代,张旭与常熟老翁的故事已广泛流传。这则故事,在常熟地区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常熟人民为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曾留下过张旭的历史足迹而深感自豪和振奋。

张旭(658-742),字伯高,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他不仅楷书精妙,草书尤为见长。其书得东晋二王的精髓,又自创新意。纵情于酒,寓情于书,大醉辄呼叫狂走,下笔如有神助。其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落,气势如虹,有急雨旋风之势,被称为“狂草”,是当代今草新的表现形式。黄庭坚称其为“草书之冠冕”。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贴》、《心经》、《醉墨贴》、《千字文》、《自言贴》、《古诗四贴》等。

草圣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附近)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张旭被誉为我国古代八圣之一。

Ⅸ 张旭是怎么死的

喝水呛死的

Ⅹ 草书创始人是谁,是传说中的张旭吗

张旭并非是草书的创始人,草书这种字体是出于书写方便这一目的经由隶书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并不存在明确的创始人。草书这种字体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众所周知,自秦始皇完成统一并建立秦朝之后他为了方便各地百姓进行交流对文字也进行了统一,这文字便就是小篆。不过由于小篆这种文字的书写相对比较复杂,故而除它之外秦朝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名为“隶书”的文字。

伴随着狂草字体的出现,张旭、怀素等人也因擅长草书而闻名于世。其中张旭这人性情十分不羁且酷爱饮酒,每每酒醉之后还会乘兴挥毫,故而人们将他称呼为“张颠”。张旭的狂草在唐朝时期极具盛名,也因此被评为唐朝“三绝”之一。同样因擅长草书而闻名的怀素同样是草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其别称是“草圣”。

阅读全文

与张旭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