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家成就

历史学家成就

发布时间:2021-02-17 05:31:35

① 历史上有哪些科学家在青年时期取得成就

牛顿的成就大多是年轻的时候做到的。

1665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开始发展新的版数学理论,也就是权现在世人所熟知的微积分学。

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1)历史学家成就扩展阅读:

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

牛顿是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是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直到今天,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运行轨道的计算,都仍以这作为理论根据。

② 求助!目前我们国家在历史研究方面比较有成就的人都有哪些

1瞿林东
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 年;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繁体字版 《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代表性论文
《关于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 《史学史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论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史学月刊》 2001 年第 1 期 《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学术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中国古代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6 期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上海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2朱端强
著作主要有:《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布衣史官——万斯同传》、《孔子素描》(独撰);《明清状别传》、《废后易储 》(第一作者)。
3白云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史学批评史及古代历史编纂学
目前已出版专著3部:《史籍导读与史料运用》(合著,1997年)、《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研究》(2002年)、《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2008年);出版教材4种:《文献阅读通论》(1994年)、《史学概论》(1995年)、《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994年)、《新编中国历史文选教程》(1998年)等
4齐世荣
主要著作有《齐世荣文集》,主编《二十世纪的历史剧变》、《世界历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绥靖政策研究》等,译著有《西方的没落》、《苏联历史论文选》等。与吴于廑共同主编的6卷本《世界通史》是全国通用教材,有广泛的影响。
5吴于廑
合作主持了两批中国性世界史大学教材的编纂(4卷本《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6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开创15、16世纪世界历史研究(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990年版,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③ 全国比较知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钱穆抄(1895年7月袭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④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人物与书林·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纪晓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 吉林长春 130117 )
王凤华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117 )
【摘 要】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
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 1 ] ”。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
评述。
【关键词】吴枫 古典文献学 辞典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6938 (2005) 06 - 0108 - 03
吴枫( 1926—2001) ,原名吴春城,辽宁省兴城
市人,著名唐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吴枫先生1951
年毕业于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 1953年起
开始从事隋唐五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1955年编写完
成了《隋唐五代史》,作为校内历史系本科生、函授
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材, 1958年由中华书局
正式出版。该书是新中国出版较早的大学历史系
教科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学界和高等
院校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吴枫先生也由此一举成
名,走进隋唐史研究领先地位的专家行列。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枫先生在继续研究隋
唐五代史的同时,将更大的注意力转向古典文献学
方面。这是因为当代学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
文献学的研究和建设提到重要位置,需要构筑新的
框架体系,需要学科理论总结,需要对传统观念的
更新和突破。吴枫先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极大
的热情投入了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成
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之一。
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出版
“盛世修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从解
放初期有关部门就组织许多专家学者整理校勘古
典文献。进入80年代以后,古籍整理工作的规模
更为巨大,任务更为繁重。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
准,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吴枫教授
出任所长。在此之前,吴枫先生就已承担了大学本
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典文献学教学任务。他根据多
年的知识积累,撰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于
198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吴枫先生在该书的
《前言》中写道:“1978年9月,因指导进修教师工
作需要,根据手边现有资料,写出一份讲授提要,向
青年教师介绍有关古文献的知识。1980年,又先后
为东北师大图书馆学系、历史系开设古典文献学课
程,系统讲授有关古文献的源流、部类、数量、考释、
注疏、版本、校勘与流通阅读以及四部书、类书、丛
书、辑佚书等专题,于是,边整理旧稿,边补充搜集
若干新资料,几经修订改写,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
部书稿。”[ 2 ]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不仅是
一部条理清晰,文字简练的大学教科书,也成为当
时社会大众读者学习古典文献的参考书,是文献学
的奠基之作。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文献典
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寻找、阅读,进而研究
利用,继承和总结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青年一代难
以把握,又急于求解的方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
识书,解放前曾有郑鹤声、郑鹤春两先生所著《中国
文献学概要》一书,较有影响,但是,由于出版年代
久远,新中国建立以后,一般读者难以找到。解放
后,又很少出版系统的文献学著作。吴枫先生所著
108
200516
《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填补了新中国文献学出版
的空白点,及时地满足了当时社会读者的需要,也
解决了大学文献学课程的教材问题。在吴枫先生
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出版以后,陆续有几种文献学
出版物面世,而且各有长短,促使这个学科的园地
更为绚丽多彩。吴枫先生的书,自然是百花园里的
一朵奇葩。
诚然,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并非
完美无缺,其中有的地方,在今天来看仍需要补充
和修订。例如,关于现存古典文献数量问题,解放
前,郑鹤声先生说,今日可读之书,盖亦不下40万
卷。[ 3 ]解放后60年代初期,李诗先生在《谈谈我国
古籍》一文中,估计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有7、8万
种。[ 4 ]吴枫先生说,我们根据一些新资料,加以补
充,得知现存古典文献不能少于8 万种。他列举
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孙殿起编
《贩书偶记》与《续编》,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
志综录》以及除此而外的小说、戏曲、唱本、佛经、道
藏、谱牒、金石拓本等,说明目前我国现存古典文献
约为8万种的估计是可信的。然而,几乎是与吴枫
先生同时,王树伟先生在《我国古籍知多少》一文中
说:“今存世的中文古籍,总数在20万种以上。”并
说,待“将来编出全国古籍总目时,会发现这一数字
仍是保守的。”[ 5 ]王先生的估计很有余地。伴随人
们的不断发现与总结,对中国古籍的数量估计会逐
渐接近实际。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编著的《清史稿
艺文志拾遗》一书,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增
补《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以外的清代著作达
54880种,可以说是古典文献数量的最新补充。如
果1981年王树伟先生的统计在20万种以上,那么
增加《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收录的5万余种,应该说
现存古籍可能在25万种以上。[ 6 ]这个数字超过了
吴枫先生当年统计数量的两倍。
2 主持《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
典》等多项文化工程
吴枫先生主编了《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一书,于
1987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简明介绍现
存的中国古代主要典籍近5000种,内容包括文学、
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地理、民族、文
化艺术、教育、体育、医学、农学、科学技术、语言文
字以及工具书等。其中侧重文史及综合参考类古
籍。这是一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中学教师和社
会青年读者的工具书。这部辞典从选目到解题,不
仅参考了前人的有关著述,而且也汲取了今人的研
究成果。每一辞条都对作者、时代、著书缘起、成书
时间、主要内容、文献特征、价值、影响以及版本流
传等逐项解释,尤其对各书的初刻本、善本、新版
本,力求标注,便于读者检索。这部古籍辞典充分
汲取了前人治目录学的长处,克服古人的缺点,弥
补古人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优
点。该书是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内外30余名
专业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文字功底参差不齐实属
自然。例如,“校点”,还是“点校”,用词缺乏一律,
所注新版也有疏漏。
然而,《简明中国古籍辞典》的编辑和出版,为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的编辑工作积累了经验。自
1983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不
久,便决定组织人力编写《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这
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计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
政法、文教、地理、民族、科技、医药、综合10个分卷
编辑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中华
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1991年出版了《中华古文
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4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
大辞典·文学卷》。吴枫先生撰写了《中华古文献
大辞典总序》一文,转载于1994年8月6日《深圳
日报》,题目为《繁衍文化的壮举》,表述了他主持
编辑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豪情壮志与宏伟蓝图。
吴枫先生主编的文化工程还有1992年南海出
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儒学通典》、1994年出版的《中
华道学通典》、1998年出版的《中华佛学通典》以及
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吉林人民出版社
联合出版的《十三经大辞典》。此外,他还主编《中
华思想宝库》、《中华野史大博览》、《中国历史大辞
典·隋唐五代史卷》,著有《隋唐文献集释》等多种
大部头的文献学作品。正当先生踌躇满志、丰收在
望的时候,却猝死于2001 年3 月22 日。终年75
岁。10卷本的《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还有一多半没
有面世,这是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3 《吴枫学术文存》
吴枫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勤奋努力,颇多建树
的人。他的学术见解集中反映在中华书局2002年
11月出版的《吴枫学术文存》一书中。该书为国家
109
2005. 6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系列丛书”之
一,收录了吴枫教授平生所写论文,内容涉及隋唐五
代史、古文献学和历史研究方法论等研究领域,基本
反映了作者的治学特色和学术成就。在全书45篇
论文中,有20余篇涉及历史文献学的系统论述。他
认为历史文献学工作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工程,直
接影响到历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史学工
作者要从历史文献工作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
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的能力,以期达到最
佳的研究效果。凡有成就的史学家都在这一方面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历史文献学在新中国
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 7 ]改变了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历
史学研究的副产品状态,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
科。吴枫先生总结了新中国40年来文献学所取得
的巨大成就,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同时,他也
提出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希望新一代学人继续努
力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的成绩。
吴枫先生作为老一代文献学的巨擘,在学科建
设方面开拓了道路,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
们在赞叹吴枫先生留下总计约3000余万字的巨大
学术文存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术态度和治学
精神,为文献学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2006年3月22日,是吴枫先生辞世5周年纪
念日,谨以此文略表哀思。
【参考文献】
[ 1 ]王余光等. 中国文献学理论百年概述[ J ]. 图书
与情报, 1999, (3) : 13.
[ 2 ]吴枫. 古典文献学[M ]. 济南:齐鲁书社, 1982.
[ 3 ]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M ]. 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5.
[ 4 ]李诗. 谈谈我国古籍[N ]. 文汇报, 1961 - 01 -
01.
[ 5 ]王树伟. 我国古籍知多少[ J ]. 网络知识, 1981,
(12).
[ 6 ]纪晓平. 四库文化工程与古籍数量问题[ J ]. 周
书馆杂志, 2001, (11).
[ 7 ]吴枫. 吴枫学术文存[M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责任编辑:党燕妮】
(上接第84页)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13. 43%。随
后的2001 年和2002 年,“检索”频次持续减少,
2002年频次最低,仅出现了362次,占当年关键词
总数的7. 94%。2003年有所增加,达538次,其中
“检索方法、技术”的频次明显上升,“检索功能”的
频次也有较大增加。改进检索方法和技术、增强检
索功能逐渐成为情报界关注的热点。
3. 3 “情报方法”频次分析
从1999年到2003年,“情报方法”的频次几乎
是逐年上升。1999年频次仅为50次, 2000年一跃
为151次, 2001年继续增加到183次, 2002年则下
降为156次, 2003年增幅最大,为34. 73% ,共出现
了239次。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文献计量”的
频次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
络技术逐渐深入整个情报学科,文献计量获得了新
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等
新的内容。2003年“网络计量学”共出现了22次,
具有较猛的发展势头。
3. 4 “竞争情报”频次分析
在统计中,“竞争情报”归到了“情报学”下,由
于它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重点分
析一下。从总体上来看, 1999年到2003年“竞争情
报”的出现频次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3年,出
现了58次。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竞争情报”将
成为情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1 ]周晓英. 情报学概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998.
[ 2 ]王欣,孟连生. 互联网上3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
库比较研究[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6).
[ 3 ]杨祖国,李秋实.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篇名词统
计与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0, 18, (9).
[ 4 ]安秀芬等. 期刊工作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的关
键词分析[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
(6).
【收稿日期: 2005 - 01 - 09;责任编辑:陈笑悦】
110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2005. 6

⑤ 试列举我国古代的史学成就

A、秦汉时期

1、秦汉时期是我国正史的创立和新史学的产生时期,史学在大一统和先秦史学积累条件下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在史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有通史、皇朝史、学术史、风俗史、历史评论、起居注等等,在内容和撰述形式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2、作为中国史学奠基作的通史巨著《史记》和作为正史格局形成标志的断代史巨著《汉书》的出现,把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庞大的史学规模。在正史创立的基础上,《东观汉记》和《汉纪》也各有成就;

3、王充等唯物思想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天人感应”、“谶讳神学”的抨击,在秦汉时期历史思想的发展上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这表明中国史学在大一统的历史形势下,已经摆脱了稚嫩的面貌,开始走向成熟。

B、唐朝时期

1、唐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转折与繁荣时期,史书数量有了更大发展,其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且正史编撰成绩斐然,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中,有三分之一是在这个时期修成的,如唐代修的八部正史《梁书》《北齐书》《南史》《北史》等;

2、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逐步摆脱经学而独立地被社会认可,历史意识、史学意识和史家主体意识也得到加强,如这一时期的史家信念、良史标准与价值观念、修史制度的反省和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并设立史馆为专门修史机构,完善相应的史官制度,表明皇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法为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和史学三长论,史学批评趋于成熟,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更加自觉的阶段。如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出现了典制体史书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表明制度史受到重视,也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为我国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杜佑的《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著作。

6、通史的撰述出现复兴的趋势,历史笔记开始发展起来。通史如杜佑的《通典》、马总《通历》、姚康《统史》等;历史笔记如刘肃的《大唐新语》、李肈的《国史补》等。

C、宋朝时期

1、宋朝是我国史学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史家忧患意识传统、会通意识、史学批评意识和历史认同意识都有明显的发展。

2、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书》等。而且出现了带有总论性的通史巨著,如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郑樵的《通志》。

3、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朱熹著《资治通鉴纲目》开创纲目体,丰富我国史书的撰述体裁,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重要创造。

4、对当世社会历史问题的关注是这一时期史学活动的突出特点之一,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徐梦梓的《三朝北盟会编》等。此外,会要体史书有了突出发展,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等。

5、历史文献学成就突出,不论是在勘误、考异、辨伪各项,在目录书成果上,还是在金石、考古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著作出现,尤其是金石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6、史学批评出现繁荣,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史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对推动史学和史学批评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吴缜的《新唐书纠缪》、曾巩的史学批评和朱熹的读史之论等。

D、明朝时期

1、明朝是中国史学走向社会深层的时期,私家修史兴盛,野史发达,实录得到蓬勃发展。私家修史如谈迁的《国榷》和邓元锡的《明书》等;野史如李逊之的《三朝野记》和余继登的《典故纪闻》等;实录如《太祖实录》和《英宗实录》等。

2、方志的兴盛和经济史的兴起时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明代史学向社会深层发展的一种标志。这一时期的方志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性,并开创了边关志和卫志等门类;经济史有治河、漕运与水利之史和农政、盐政与荒政之史。

3、史学在通俗形式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历史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展开。通俗形式史学是对前人史学著作的节选、摘录和重编,如《元史节要》和《史记钞》等;明代历史教育比前代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4、晚明史学的崛起是明代史学发展的又一个特点,且史学思想活跃,一些成就突出的史家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如王世贞和谈迁等。

E、清朝时期

1、清朝是我国传统史学的总结延续和近代新史学萌生的时期,清代官修史书的数量和种类都超过了前代,对史学的控制之严也超过了以往封建王朝。如《明史》、《清实录》和《清会典》,以及“续三通”和“清三通”等。

2、历史思想的发展获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嬗变的历史面貌,如黄宗羲的历史批判精神、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章学诚的史学理论、龚自珍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思想和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历史思想新的发展。

3、历史考据学成果辉煌,出现了乾嘉考据三大家王鸣盛、赵翼和钱大昕以及崔述等著名考据学家。此外,阮元在历史文献学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边疆史地研究兴起,出现有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和姚莹的《康猷纪行》等;同时,外国史地研究出现新局面,著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和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等,他们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近代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方志学成就突出,包括总志、省志和州县志三类,如清代官修的地理总志是《大清一统志》。此外,清代私家史学成就独创性强,贡献卓著。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⑥ 在修昔底德之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是谁其著作涉及到哪些方面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复355年)是修昔底德之制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其著作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中,色诺芬也比其他人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并颇有文采。

色诺芬

⑦ 史记的史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内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容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⑧ 中国历史的伟人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成就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

3、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4、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5、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周恩来同志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长期实践中,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进行理论思考。

深刻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

⑨ 概括历史学家陈述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思想

陈述一生致力于辽金史的研究,在辽金史学界是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独创性、开拓性研究,为辽金史的研究独辟了蹊径。在他以前,国人对于辽金史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对官修辽金二史的校勘、补正及遗文的搜集上。自陈述先生起,开始按社会进化、民族融合的观点,来研究契丹、女真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特别是学术观点上,他独树一帜,突破了辽金史上传统观念而自立新说。
陈述在辽、金史研究上的贡献,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论证了“辽金”与“两宋”在祖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的地位。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观点。阐释了辽金文化是祖国历史文化北方的一支。考定了达翰尔族是契丹后裔的北方一支。
二、号召并亲自开展对辽、金考古发掘、踏查、验证和科普宣传工作,使近年来的历史论著、课本以及有关辽金题材的戏剧的内容观点上,多能接近现实。逐渐消除了过去某些诬蔑性的,有伤民族感情的内容。
三、在辽金史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建设资料,编写了许多工具书,为后来者奠基铺路。
四、创建了“中国辽金史学会”、“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并组创了《辽金史论集》,通过两个学会的工作,使辽金史的研究工作更加有组织的开展,建立起一支雄厚的科研队伍,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搭建了快捷的平台。因而有力地推动了辽金史的研究。
陈述先生认为“辽 金”是祖国历史上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元、明、清”直接承袭了“宋、辽、金”。辽、金王朝为开发祖国北疆,统一北方,实行“国俗而治”的政策,发展 科学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契丹族、女真族,都是中华大家族中的一员。当时的南北战争,双方都是为了收复失地,也就谈不上什么“番邦入侵”和“抵御外 寇”。当时中国的边界不是长城,而是辽、金的边界。辽、金与五代、两宋对峙三百余载,实际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这就纠正了过去历史研究中的大汉族 主义,使少数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应得的地位,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的历史。
除此之外,陈述先生的重要观点还有:契丹选汗大会是原始社会的遗存;契丹不是异族外国,而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的达翰尔族,为契丹人之后裔。这些观点,已被国内外学术界采纳,为当代辽金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家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